数字生命 作者absolut (第一部全)
獠淮螅绻偌绦苑绞┘友沽Γ强峙戮捅冉侠蚜恕!?br />
“要是真的就是价格战就简单了,占住国内市场就好了,其他地方我们不管。专业机器谁吃饱了整天换?还不就是那些消费级别的?也就国内市场最大。问题是,要是对方联合对销售商施压怎么办?我烦的,就是销售商被联合起来来控制我们,那就比较头痛了。虽然说我们也可以以专卖店之类的形式自己进入渠道,不过,说实话,那样要把网点铺遍的话,成本太高了。现在,每台徕卡的数码相机,售价的7%是管理和渠道的成本。利润已经很低了,提高到15%以上,那也就和白干没什么区别了。你也差不多吧?”
陈康儒暗自算了一下,他本来就不是专门搞经营的人,虽然大致的一些数字都记住了,但经营方面的一些考量指标,他是不去过问的。“应该……差不多吧。”计算没结果的陈康儒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还好你发现了他们的这个会议。现在,我们就有时间准备了。回头,我就给那些国内的厂家提供ccd的时候,给他们降点价。来一次集体调价。而且,对销售渠道方面,我们要抓紧时间控制一下,先下手为强。要是等他们先动了,我们可就糟糕了。毕竟我们的份额小,人家肯定舍弃我们去听他们的了。我们两个牌子的产品,还有相关牌子,授权的那些厂商,大家一起说好,价格坚决不动,随便下游怎么变化,让他们去。大家一样是烧钱,我们只要站稳一些渠道,把利润率保持着,看他们能降到什么时候好了。反正,我们的产品领先的不是一点点,而是整整一代产品,纯粹的价格战能有多少效果,谁知道?……下周开始我就推4800万象素的ccd和机器,该是时候了。”
陈康儒点了点头。
施奈德自从被陈家收购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改组和商业策略调整,现在的产品利润率还是比较不错的。卖一台就要有一台的利润,这是他们的宗旨。而有数字图腾和吕振羽做后盾,现在的施奈德集团和徕卡集团的研发成本都很低。仅此一项就占了很大的优势了。
陈康儒说:“那大概就这样了。你最近估计忙着玩,回头去着雷涛去商量我们怎么配合吧。……不过,最近实在是很多事情,你万事小心。”
陈康儒和吕振羽有聊了一会家常之后,就走了。陈康儒前脚刚走,吕振羽后脚就给在上海的匀海机构的商祺打电话,将数码光学界巨头们的会议告诉了他,然后,问他有没有办法弄到有关的内部资料。商祺虽然没有直接答应下来,但也答应尽力。至今,凡是商祺说尽力的事情,还没有办砸的呢。吕振羽对他很有信心。
随后,他给公司各个部门的主管打了一圈电话,将相关的事情全都落实了下去。现在他可是很轻松的,只要把自己的框架想法告诉雷涛彭汉年他们,自然就会执行下去了。
商场如战场啊,在这个节骨眼上,的确是需要把事情办的有点分秒必争的样子才行。不然,要是等对方把什么都落实好了,就真的太晚了。价格战,吕振羽还真的不怕。他在数码光学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固然是有一部分是因为比较喜欢摄影,但更多的还是为了折腾日韩系的厂商。要是能搞垮他们,吕振羽可是非常乐意的。如果亏损一些就能够拖垮整个日韩系,那吕振羽原先应该会很乐意的。因为毕竟还有蜘蛛系列产品的利润来堵这个窟窿。但是,如果那个向政府兜售蜘蛛的生产继续的人再胡闹下去,要是万一蜘蛛平台没有了销售前景,那就有点难了。以前有什么财政方面的问题,都是靠蜘蛛系列产品来拆东墙补西墙的。而现在,吕振羽不得不考虑,如果东墙一下子靠不住了怎么办的问题。
除了这个问题之外,他还不得不考虑,到底是谁在这个时候能模仿出蜘蛛来。虽然蜘蛛并不复杂,就象他和陈康儒所说的,有些地方,蜘蛛比一些摩托车都简单,稍微有点经验的技师都可以作出来。可是,在程序方面和动态的平衡上,蜘蛛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固然对方可以有相当的技术储备,可以有程序方面的强人支持。但要将这个东西弄出来,仍然需要时间。而现在这个时机,实在是有点突兀。吕振羽不得不考虑,这是他们上次英国的行动,打扫没有扫干净,或者是对方压根就是狡兔三窟,英国的工厂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吕振羽可是知道,这个极端正义,很早就开始模仿蜘蛛系列产品了。也只有他们,技术底子好,时间上也差不多。
等吕振羽将这些不太适合带回车队的问题大致理一边之后,再回到车队,已经是当天深夜了。车队里已经准备得差不多,准备在排位赛和正赛里好好表现一番了。吕振羽虽然有了心事,但车队浓烈的信心和乐观主义却大大冲淡了吕振羽心头的阴霾。
事实上,吕振羽的担心是对的,向各国兜售蜘蛛的生产技术的,正是极端正义组织。英国那一夜,他们可以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积累了很多年的技术资料和设备是最大的损失。丢失的各类文件,更是让极端正义很有可能就被揭开了老底。而这,才是极端正义绝对无法忍受的。
为了迅速进行大量的潜伏,转移和隐匿性急的工作,极端正义急需大量的现金。虽然极端正义在掌握了不少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还是颇有资产的,但大量的资金可不是说要抽调就能抽调出来的。在这个时候,他们选择了出售蜘蛛平台的制造技术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资金。而此举,也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抑制蜘蛛系列产品的热销,从而达到打击吕振羽和数字图腾的目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兜售技术的步伐绝对不止陈康儒他们所能触及到的紧紧是日本那么简单,而几乎是一个一个国家地兜售过来。不挑剔阵营,不管国家是否有足够地工业基础,只要愿意出钱,都能够加入对蜘蛛平台的制造技术的竞标中。从国际警察到恐怖分子组织,他们也不挑剔蜘蛛造出来会造成的后果。
在所有对蜘蛛平台有兴趣的国家中,美国,英国和日本出价最高。美国可以说是蜘蛛平台的深切受益者,也是最早将蜘蛛平台投入实战运用的。可是,蜘蛛平台掌握在中国的手里,这一点太让他们被动了。他们不得不在军备方面作出让步才能引进价格不菲的蜘蛛平台系列。只要能以合适的价格买下蜘蛛的生产技术,就凭今后几年自己生产的平局成本的下降,应该也能打回来了。
英国在竞标中虽然给出了高价,但在美国很有希望获得此项技术的时候,他们并不太积极。
而日本,则是因为日本全境山地实在是太多了,问中国大量购买蜘蛛平台作为军备?不可能,谁也不会答应的。少量引进,装备一下特种部队和山林抢险救灾队伍,已经是极限了。他们对于生产技术的需求,也很迫切。
或许是因为极端正义将兜售的行为进行得过于明目张胆了,在最后的竞争者已经大致有了眉目的同时,大量的情报也从各国和极端正义的代表有过接触的人手里流传了出来。一周后,满意于首战比赛两辆赛车拿了3分的成果的吕振羽,躺在距离拉力车队的调校车间不到200米的房车里,翻阅着总参的情报人员收集起来的关于这个“盗版”蜘蛛的各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里,逐渐开始有了细节。
首先是关于那些指标的,吕振羽拿到了关于盗版蜘蛛的详细的作战诸元的清单,关于整个蜘蛛的设计方案的草图,有蜘蛛进行室内和室外的越野测试的录像和各种图片和文字信息……通过这些,吕振羽就可以将对方实际提供的那种蜘蛛描绘得八九不离十。毕竟,对整个系统得熟悉程度,没有人能够超过他。
吕振羽极为诧异地发现,虽然无法得知对方是怎么解决智能核心地运算资源问题和蜘蛛地动态平衡问题,但是,他们作出来地蜘蛛和自己手底下地产品实在是太象了。这已经不仅仅是体制上的学习,几乎可以称为模仿,仿制,仿造了。从车身和腿的比例,重心配置,腿长和关节比例等等,除了车身设计上,在细节上大家考虑的方向不是很一样之外,其他方面,几乎都看不出什么区别。吕振羽很郁闷……自己的蜘蛛并不完美,但就是这样的产品,居然被人拷贝了。
极端正义的技术却是还是有独到的地方。通过各种资料做拼图的吕振羽发现,按照这些资料,虽然他们的蜘蛛在运动的灵活性上和蜘蛛先锋什么的还有距离。但是他们的蜘蛛在没有使用电磁关节的情况下,一样可以进行有限度的跳跃……因为这一点,吕振羽实在是想弄一台盗版的蜘蛛来拆开看看。看看对方是如何以液压和机械关节做到这一点的。
有一个消息让吕振羽颇为心动,在今年6月,极端正义会假托一个军火商,在阿拉伯的一个武器装备展示会上展出他们的蜘蛛系统。吕振羽暗暗下了决心,要打假,而打假,就要从面对面的对抗开始。
第一百二十七章蜘蛛vs蜘蛛
打假的活动,吕振羽自然是不能亲自出面的。一方面,可能会面对极端正义的人,虽说极端正义这次打的什么算盘,吕振羽不知道。但从吕振羽和极端正义这个莫名其妙的组织几次接触的情况来看,他们之间保持和平的可能性很低。而另一方面,他也不希望将打假的活动弄得太刻意了,而是希望自己的蜘蛛和对方的蜘蛛,在别人的眼里是一次遭遇战。
现在,蜘蛛平台算得上是中国军方的王牌武器之一。虽然蜘蛛系列出口得很多,但出口型和专供中国军队使用的型号还是有区别的。更何况,吕振羽卖给中国军方的蜘蛛系列产品的价格只有国际价格的4分之一都不到。以比别人低很多的成本,几个王牌山地师就换装了。对于有其他人也掌握了蜘蛛的制造技术,军方比吕振羽自己还着急。一听吕振羽说想在武器装备展示会上进行一次对抗,他们也颇有兴趣,立刻就开始着手安排了。
这一次,蜘蛛先锋和相关产品将作为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的展品安排展出,并且安排几次户外实际展示。吕振羽让工厂给他们提供了两辆蜘蛛先锋,两辆沙漠蜘蛛,两辆影子蜘蛛,4辆蜘蛛walker,和一辆第三代蜘蛛的技术验证型——全电关节的蜘蛛潜伏者。而且,除了最后的那种蜘蛛潜伏者之外,其他的虽然都是生产线上下来的,但都经过了工程技术人员的特殊加料,还都安装了辅助决策系统和第二代车用数据链。
可以说,吕振羽这次为了打假,可是下了血本的。除了那辆蜘蛛潜伏者,用完以后还能要回来,其他几辆,估计就直接就近找部队配发掉了。
至于蜘蛛的驾驶员,更是军方从各地直接抽调技术精湛的王牌战士进入这次的展示队伍。另外,就是从吕振羽的工厂里找了两个测试员。要说对蜘蛛的各种极限的了解,和跟蜘蛛打交道的时间之长,没有人能和那两个测试员相比。那些要写在产品规格书上的极限数据,都是靠他们跑出来的。
当然,哪怕是这么落实好了相关的事情,要真正等到蜘蛛和蜘蛛对抗的时候还是有一段时间的。毕竟要到六月呢。
而在这几个月里,吕振羽要忙着做各种事情。
首先,关于机器人在普通环境里的使用。吕振羽和公关部的于雅云在世界各地都请了对机器人系统,人工智能和社会学有一定了解的人,在报纸和杂志上撰写文章。比较理性和客观地论述机器人的使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自从NOBODY咖啡馆将机器人这样使用了之后,尤其是那个可以和人聊天,可以以绚丽的刀法做木雕的机器人出现之后,机器人的定义就一下子狭窄了下来。原先工厂流水线上的那些拧螺钉打电焊的东西现在被统一成为可编程机械电子混合系统,而那些遥控的东西,则都改称为遥感机械装置了。而机器人的定义,则缩小到了仅仅指具有一定的智能水平,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主判断的机械电子混合装置。
虽然,这样的改编还没有来得及反映在字典上,但通过一段时间大众传媒和技术领域的专业传媒的推广,这些说法已经逐渐得到了认可。
吕振羽并不指望自己聘请的这些写手,能通过各类媒体在短时间内影响多少人。这本来就是个极为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让机器人得到普通人的认可,不再怀着畏惧的心理去看待这种由人创造出来的,但在很多方面却能胜过人的复杂的机械机构,实在有着太长的路要走。这可比废除种族歧视要难上不知道多少倍了。美国弄了几十年的废除种族歧视政策,到现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