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命 作者absolut (第一部全)
没想到,下午赶到公司的时候,公司上下都以一种非常特异的眼光看着自己。吕振羽进了实验室之后,问:“这都怎么了?怎么大家表情都那么奇怪?”
曾高翻了翻白眼,说:“你发过来的东西今天打残了两台激光打印机用掉了40多包纸。”
吕振羽发出文件之后就去洗漱了,他浑然没有注意到那个文档的大小,这个策划书的文件,足足有7700页a4纸的量。曾高是最早来公司的,首先看到了这个文件,一看邮件标题,直接点了打印附件,也没注意其他的。一直到打印间的人上门来质问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这种策划书类型的东西,通常都是打两份,方便传阅,而显然,7700页的东西是没办法传的。而不经意之间,吕振羽就成了“著作等身”的高人。
吕振羽没有多管他们的牢骚,安排了会议之后就回总裁办公室去先处理杂务去了,顺便也要先瞄一眼那个策划书,什么东西需要7700页?
小羽确实按照吕振羽的建议,选择了一个历史题材的东西,或者说,它选择了一个历史。这个游戏被小羽自己命名为《崛起》,策划书包括了几个部分,首先是格式完整的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报告,其次是历史题材网络游戏的前景展望,从文字里,吕振羽能看出,小羽的分析总结能力和驾驭文本的能力已经非常强了。而后,则是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关于网络游戏的服务器的架设结构的变化和论证,这个小羽虽然和吕振羽提过,应该算是有个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了,但还是只在策划书里提了一个方法,具体的还是等实验室进行一段实验之后再抛出来,比较不容易吓人。而后,则是非常详细的游戏策划,从史料选择,背景的设定一直到具体的数值设定,角色和阵营,职业的设定,技能的设定和各类任务,已经非常详细和完整了。吕振羽匆匆看了看策划书的目录就呆了,他不知道这个题材是不是能得到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的审批通过,如果通过,这个游戏将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游戏,也将是所有游戏中最有深度和历史感的游戏,或许也是最真实的游戏。看着小羽列出的长达49页的用小六号字打的参考书目列表,吕振羽毫不怀疑这一点。
第三十章重量,质量与厚重
吕振羽扔出来的这份重量和厚重程度同样惊人的策划书让数字图腾不得不进行再一次的招聘和设备采购。用实验室里的小型机和刀片服务器模拟,已经证实了服务器架构变革的可能性,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建立一个实际的架构,来进行更复杂细致的测试。而经过这次招聘之后,加上其他几个项目找来的外聘人员,界石基地已经不像刚开始的时候那样空空荡荡了。9层高的a楼,现在是数字图腾的核心之所在,1楼行政部,2楼是销售部,市场部和财务部,3楼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语言学家,4楼是语音平台的衍生开发小组加上客户服务部,5楼6楼将全部划归新建立的网络游戏开发小组,已经陆续有进行材料分析核实的史学家们和几个美工开始进驻了。7楼和8楼是核心实验室,这两个楼层里大部分地方都被各种电脑和周边设施所占据,只有一个办公室和一个会议室。而9楼,除了两个大会议室和一个接待室兼酒吧之外,就是附带着一个舒适的套房的总裁办公室。由于短时间内摊子一下子铺开了,原本捎带着帮吕振羽处理掉一些杂务和没什么技术含量,一般人类看的懂得事情的陈宁终于挺不住了,催着苏云海挖来了6个资深秘书,加上市场,销售,财务,公关和法律这5个方面各一位专家,组成了阵容奢华的总裁办公室。整个公司的流程就整理得比较顺畅了,不至于因为陈宁和吕振羽的时常缺席而有各种细小事情的积压。7层高的b楼,1楼是礼堂和学生更衣室,还有一个游泳池,2楼是员工食堂,3楼4楼5楼空着,6楼是麒麟学院的综合实验室和图书馆还有机房,7楼是教室,学生活动室,教师办公室等等……界石基地依然宽敞舒适,和一般的写字楼比起来,每个人的活动空间都非常充足,而人气高了之后,更显得生机勃勃。
临时筹建起来的网络游戏开发小组花了整整1周时间才大致读完了小羽撰写的策划书,然后面面相觑了很久,开了几个短会之后拿出了一个初步的预算和工作日常,整个开发周期是16个月,预计2007年8月左右可以进行内测,而整个项目的预算高达8亿4000万人民币。在吕振羽,陈宁和公司高层商讨了很久之后,这个预算被通过了,第一期的1亿2000万随即到帐。吕振羽之所以敢拍板投下这么一大笔钱,是因为小羽正在开发的图形引擎就快完工了,这笔费用就可以打下来,并且这个引擎按照吕振羽的想法,完全可以向外出售。相对于图形引擎,正在进行压力测试的新型服务器架构给这个开发计划加上了很重的砝码,因为这项技术和人工智能不同,人工智能可以用于开发产品,但技术本身不能转让,但这个服务器架构,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一方面,这个大规模并行计算的服务器架构很适合用于网络游戏,尤其是超大规模的网络游戏,同时,这个架构还是个构建科学计算用的超级计算机的相对廉价的解决方案,可能效果上是没有那些专门研制的超级计算机强,但稳定性和适应性则相差不大。
拼死拼活干到4月底,在五一长假前,数字图腾又召开了一次发布会,正式宣布将进行新一代的网络游戏《崛起》的开发,项目预算为8亿4000万人民币,将在2007年夏季进行内测。同时,数字图腾宣布已经掌握了大规模并行运算服务器架构的技术,网络游戏的开发将在这个架构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公布了正在开发中的图形引擎和网络游戏制作工具套件的一些特征。
或许是对于数字图腾频繁的发布会已经习惯了,这次的发布会并没有让记者们多兴奋。网络游戏虽然是个挣钱的领域,数字图腾扔进去8亿这个数字有点炒作价值,其他的毕竟都很遥远,要明年才内测呢。至于那些服务器架构也好,引擎和开发工具也好,对于大部分记者来说太专业了,看不懂。
网络游戏开发组,基本上是吕振羽自己在负责,除了少数几个看完了整个策划书的人之外,陆陆续续到来的人里面绝大多数都需要时间消化这个策划书,哪怕只是和他们各自专业相关的部分。吕振羽自然不方便以总裁身份领导这个开发组,在那些外聘人员和刚进公司的基层员工面前,他的身份是数字图腾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工程师和网络游戏开发组主管。吕振羽第一次开始使用自己的名片,即使这个名片只能描述他的身份的一部分。
对于加入这个小组的人来说,吕振羽是让人高山仰止的一个存在。那7700页的策划书像是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他们心里,整整一千多万字的策划书啊。光是打字就该打多久?吕振羽将整个小组分成几个部分,程序开发组由曾高主管,基本上是在实验室里工作,平时很少来下面的这两个楼层,材料组织与整理小组,负责核实和整理游戏需要的各种素材,给其他小组提供知识上的支持,美术开发组,在引擎投入运行,可以使用自己的开发工具前,先确定大致的美术风格,并进行各类美术设定,美术组也是目前最大的一个小组,整整120名美工已经到位。在开发组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各个小组加起来200多个人聚集在礼堂里,听吕振羽讲述开发思路。这对于吕振羽来说也是个苦不堪言的差事,他确实仔细看完了整个策划书,以他现在的记忆力,大部分的细节也都轻松记住了,可是,这浓厚的历史感,小羽在策划中倾注的深度与厚度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把握住的。于是,吕振羽也很老实地说:“……我并不清楚,这样一份策划书能够成就一个怎么样的网络游戏。对于现在的绝大部分玩家来说,毫无疑问这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当然,没有人能够保证他们喜欢这种体验。可是,我相信我们能成就一段历史。这段历史不仅仅是《崛起》这个游戏所描述的历史,更是网络游戏和计算技术领域的一段历史。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让这个游戏变得真实,厚重。现在的玩家们喜欢无厘头什么的,随便。我们可以了解这样的喜好,但是我们不能顺应这样的喜好。无厘头是一种趣味,而我们要做的是一份事业。”
第三十一章《崛起》
《崛起》这个名字与其说是一种形容不如说是一种责问。这个游戏是建立在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近代史的基础上的,游戏涵盖的时间跨度从1840年到1949年。
在《崛起》之前的任何网络游戏,虽然不乏历史题材,但是都毫无例外地是选取了一个特定的背景去建立游戏的世界观。而《崛起》则不同。游戏时间和真实时间之间建立一个比例,玩家在游戏中的一切行动都是要真正消耗时间的。但是,那么长的一段历史,哪怕按照比例折算下来,也是个相当让人难以接受的时间了。在《崛起》里,则采取了阶段性选取历史事件进行时间跳转的设置,游戏设定中,npc自动会将历史事件按照本来的脉络去演化下去,玩家当然有力量去改变历史,但如果玩家没有能达成改变历史的条件,那真实的历史事件就会在游戏内发生,然后,游戏里的历法将自动跳转到下一个历史事件中去。
比如,游戏设定的最初开局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在这个事件和第一次鸦片战争之间,如果玩家能组织起足够强劲的部队,然后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击败英国,那可能从一开始,整个历史就有完全不同的走向。
可是,历史本身,有他发生发展的必然性,这个必然性在游戏里的体现称为“历史壁垒积分。”这是每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个必然性评估,比如第一次鸦片战争,要击败英国的历史壁垒积分是1000万分。也就是说,如果在战前,玩家能通过游戏里设置的各类任务,通过加入军队,提升个人级别,修缮设施,发展经济,研究技术,普及学术等等正面行为等等手段提升战斗力,这个积分就会被不断削减,当然,这种削减很难,有些事情只能减去零点零几分……而哪怕这个数值被削减到零,也不是说这个事件就一定会被改变,而是在具体战役中,双方应该是可以平等地拼一拼了。如果在实际战斗中,仍然失败了,那时间就直接跳到若干年后……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而且,这个历史壁垒积分还不是最终数值,玩家可以选择列强的阵营,不断提高这个历史壁垒积分。
在重现历史这方面,除了小羽整理出来的文字材料外,更多的史料,尤其是史料图片被搜罗来,游戏将基本按照每个时期的真实环境来设计,而游戏中的npc数量则是空前的。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领域的著名人物在游戏中都有体现,比如晚清阶段能看到林则徐李鸿章慈禧太后之类的人,胡雪岩谭嗣同梁启超这样的人也有,到了民国时期,军阀自然不会少,而其他人则更多,要是有兴趣,甚至可以和鲁迅打打笔仗。这些npc,有的只是身上带着几个任务,有的则是维持着一个体系,而玩家也可以去影响这些npc和他们所代表的权限,要是在抗战时期,能够当上蒋介石的卫士长,远征军戴安澜的副官,杨靖宇的助手之类,也很有可能能为改变历史,改变历史壁垒积分做出更积极的贡献……自然,也可能是妨碍,这就要看每个人自己的立场了。游戏并不为每个玩家预设立场或者阵营,喜欢当卧底,那也没办法,不过npc也是会查这种情况的。
其他的不用说,光是游戏里繁杂的技能树和科技树,就足够一些玩家研究上半天。其实每个玩家能接触到的都只是一部分技能和一部分科技,但每个人的发展都可以使无限的,可以精熟某个技能,成为专家,也可以涉猎多种技能,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完全看个人喜好。
光是武器和道具方面,种类就多得数不过来,当真正要组织一支部队的时侯,要是碰到一群玩家伙伴用五花八门的武器,比如20个人,武器口径有10来种,那足以让任何一个指挥官和后勤官崩溃。当时间因为历史事件而进行跳转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换上同一级别,不同历史时期的装备,比如一个普通的步兵,几次跳转之后,说不定手里就是一支“汉阳造”。
种种繁复的设置在内部体现着一种极为精确的逻辑,而在各类数值设定上,那些有丰富经验的游戏策划人也挑不出什么大的毛病,整个项目就被这样高速而有效率地推行着。这种极为宏大的设定在以前是不可能实现的,而随着新的服务器架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