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姐,你用不着担心这个,多余。有人爱说就说去。管他们怎么说呢,说累了就不说了,那些背后好嚼舌头地人也就这点乐趣了。”
董洁不在意的摆手,“我们如果在意别人地看法,这样活着也太累了。又不是村头村尾的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想躲也躲不开。咱们不是从政的,没必要讲那个名声,最多得一个为富不仁的称号。那有啥?顺了爹心逆了娘意,只要咱们自己做事无愧于心,管人们怎么说怎么看,那都是闲着没事的人闲磕牙,理他们呢。敢情还为了他们上嘴皮和下嘴皮说点啥活着啦?累不累呀?”
她是想开了,在大都市里活着,人人只盯着自己眼前这一亩三分地,谁理谁呀?不干利益关系。别人要爱八卦。鸡蛋里都能给你找出骨头来。自打秦桧发明了莫须有的罪名,千百年来后人发扬光大。做人嘛,首先要善待自己,只要不违反良心道义触犯法律。尽可以抬头挺胸活下去,而且活的理直气壮!
姜红叶拿定主意,心头总算不再郁闷。她看看大山,玩笑道:“这些话听着有道理,但,感觉这个女孩子好历害呀,要做她未来老公地男人。可有的操心了。“
大山凑趣的摊摊手。“这不是赶上了吗?没办法!”
“好哇,联合起来挤兑我?哥。你不疼我了!我、我要给丁爷爷和陈爷爷打电话告状——”董洁作势要去摸电话,皱起鼻子,示意“你惨了”。
“好啦,怕了你啦!”
大山与她玩闹几句,确定姜红叶心情转好,眉头的郁结散去,遂放下心来。摸摸肚子,笑道:“吃饭去吧,再耽搁下去,饭菜该凉了。”
刚刚李阿姨来过一回,被他做手势,示意迟会儿。他问董洁,“饭后,要不要跟我去公司?”
“不要,我下午有正事要做!”
董洁所谓的正事,就是布置屋子。
冬天的时候,有人送来两盆观赏竹。
梅、兰、竹、菊,素有花中四君子之称,家里都有种。
他们房门外就是一株寒梅,如今枝干渐粗,年年开花,现在已经打了花骨朵,花期已是指日可待。盆载的菊花年年都添置,颜色花形十分丰富。大山给她买过名贵的兰花,可惜都没有存活,兰花比较娇贵,品种越名贵地越难养,大山无暇顾及,董洁忙地时候顾不上,不忙地时候也未必总是有心情打理,如今只有厚厚长长叶片的大叶兰存活,去年也没见开过花。
第一次得了品相好的观赏竹,董洁很是喜欢。
她为此一口气画了好多设计图,把梅、兰、竹、菊运用其中。构得上中国元素的图案代表中,她不是很喜欢牡丹,觉得最清雅不过梅花和翠竹。不必大块大块浓墨渲染,单单只取一枝一叶就可妙用无穷。
除了应用于设计上,董洁有一天,忽然有个想法,想布置一间竹屋。
她有时候来了情绪,就觉得喜欢地不得了,喜欢的不行了。跟哥哥商量,大山便答应让她挑一间屋子布置。需要的东西能买的买,买不到的就订做。
前后忙碌好些日子,最近终于可以结束这番改造工程了。
不算家里人,第一次来参观的客人是萧烨和吴单。
“这边房间多,每间屋子地方都不大,以前好像是管家厨师和跑腿的人在这里住吧?”
董洁在前边领路,一边回头笑道:“我是这么猜啦。当然,如果主人家生了许多个儿子,儿子再生儿子,哪个儿子分到这么一个独立地院落也不错。我们人少反正住不过来,我哥说这边地房间随便我布置。我的琴屋、红木家具等摆放古董地屋子都在这边。”
萧烨边走边道:“很少能看到这么大面积的四合院,保存也好。这样的房子,现在有钱也买不到了吧?”吴单同意这种说法,“我打小在北京长大,四合院见的多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我是说民宅。”
能买到这栋房子,董洁也十分得意,其中不无运气的成分。“屋子小,我都是把两间打通,改成一间,也不知道这么做算不算破坏古典建筑,呵呵。”她指着琴室隔壁的屋子道:“我们到了,欢迎参观!”
屋门上方写着“绿竹清韵”。总算她还记得尽量不要损毁旧物,原来的门没有辙换掉,只在外面巧妙包了层竹板。
里面的陈设便都是竹制品。竹桌竹椅、竹窗竹画,竹做的屏风,各种竹的雕刻品,竹屏风后摆一张竹榻,大大小小数盆观赏竹摆放其中。连棋盘和杯盏都是竹制品,置身这样的屋子,有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屋子里洋溢着一股竹子特有的清香。
吴单最喜欢墙上挂着的那把巨大摆设竹扇,扇面上画着墨竹,修竹挺傲。
萧烨看着喜爱不已,赞叹道:“设计真好,非常雅致,正贴和绿竹清韵的名字。”他生于南方,家里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里专门辟出大块的空地种了竹子,打小他就喜欢青青翠竹。
“那以后你们可要常来。这屋子一人呆着冷清,我哥忙,没多少时间过来。我们可以在这里说话、下棋……”
董洁决定以后在这屋里招待他们俩。前院的客厅是专门待客的地方,但萧烨和吴单不是很喜欢去。怎么说呢,来访的客人一个是女客多些,再一个,感觉像是两个***的人……
董洁不想朋友觉得不自在。在她眼里,萧烨是很正直的一个人,而且心态平和,就是人们惯常说的平常心。
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往往物质生活很简朴,因为他的快乐不是建立在物质的东西上的。记忆里的萧烨,留给董洁的就是这种印象。
当然他现在还是年轻人,没有岁月沉淀后的丰富阅历,也没有经历过感情上的大悲大喜、生离死别。就只是一个年轻人。
萧烨有一手好厨艺,跟他一起生活的吴单只有给他打下手的份。大山上班去了,三个人有时在一起研究厨艺,变着花样儿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最美的家常菜,倒也是生活一乐儿。
生活中毕竟不可能有那么多波澜起伏,要学会在平淡的日子里自己找开心。
第三百章 宴会
人分三六九等,这种说法张燕听说过,但只是做为一种说法听着,要论多么多么深刻的切身体会,却是没有过。
小时候生活清苦,那时候周围人情况差不多,强也不至于强到哪儿去。新中国成立,跟着就是文革,所谓的富豪大户早已消声匿迹。这些年慢慢有了明显的贫富分化,再就是一些高干子弟鼻孔朝天、表现的有些趾高气扬。
但张燕并不怵他们,也从来没有过低人一等的感觉。
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入名牌大学,大学期间追求她的男生中,家里有钱或是有权的都有一些。毕业后她凭实力进入外资派驻北京的办事处,现在,她每月拿的钱远远高于一般人,可以供给自己一份独立且舒适的生活。
张燕一直以此为自豪。除了感情上的不如意,她很满意目前的生活状态。
然而感情这事,却又没有办法不重视,想忽略都难。
她二十五岁了。不是虚岁,是二十五周岁。
男人二十五岁正是做事业的时候,个人问题再拖个三两年考虑也不晚,女人不行,这个时候已经被人称做青春的尾巴,纵是别人不催,自己内心深处也有一种急迫感了。
张燕不得不面对现实。
再不谈朋友,以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女人天赋的美貌和自身条件固然是择偶的重要资本,年龄却也是重要的分水岭,没有多少任性的余地,如果想找好一点的对象的话。
张母打她刚毕业就张罗这事,并且一直为女儿没能在大学期间寻得一份稳当些的感情觉得遗憾。
“燕子,那会儿不是有好几个男同学想追你?我瞅着人小伙子挺有诚意,都来家找你,说话也有礼貌,家里条件都不错。也不嫌咱家穷。你怎么就一个相不中呢?前街你李伯伯的女儿,长地一般,读的也是一般的大学。人家就在学校谈了朋友,一毕业就正式见过双方老人。这马上就结婚,请帖都派过来了。”
张母絮叨着。语气里不无羡慕,“男方家底厚实,听说父母都做生意地,有钱。买的是三居的楼房,还给你李伯伯两万块钱,小伙子说,操办喜事杂七杂八地花费大,这钱他出。你李伯伯不肯接,人家一定要给,说老人攒点钱不容易。都是嘴省肚挪,年纪大了,身边该留点钱养老,以后他们年轻人工作忙。肯定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吃的用的拣好东西买,身体健康最重要,只要身体养的结实,就是对他们做儿女最大的支持……”
母亲说的女孩子张燕认识。跟她同岁,原先也是一个班的同学,一起上下学来着,只是后来她因父亲的病辍学一年。隔年再上学,又一心忙着学习,慢慢淡了往来。
“妈,各人有各人的福气。不就是两万块钱么?值得你这么上心。这钱咱家用不着女婿给。我给你。我下个月涨工资,加上各种福利。用不上一年就给你了。”
张母气结,“我跟你说是为了钱吗?每次一谈找对象,你就不耐烦。妈知道你能耐,邻里邻居地谁不知道我家女儿,人长的漂亮又能挣钱,比几个儿子都管用。可是,燕子,你别嫌我这当妈的唠叨,咱家现在日子好过了,妈手脚还能动,支个摊每天也有不少进项。现在,我跟你爸最操心的就是你。”
母亲在一边转悠,张燕地书看不进去,她无奈道:“妈,您能不能不瞎操心?我这不挺好的嘛。我看出来了,您有事是吧?有事就说,我这还有工作要做。”
“好好好,妈不耽误你工作,妈就是想跟你说件事,后天不是周末吗?跟妈去见个朋友。”
“妈,您又来了!”
张母瞪眼道:“什么叫又来了?燕子,你不小了,二十五六岁的大姑娘,再不找,哪有好小伙等着你嫁?我跟你爸就你这一个女儿,晚上想到这个事,整宿整宿的睡不着。你就算不想我,能不能想想你爸,他身体能经得起这么操心吗?这眼瞅着又一年春打头,日子不经过,混着混着又是一年,燕子,你该结婚了。趁着妈还能动,也能帮你带孩子,误不了你工作地事。”
她念着念着,想起正茬,“妈跟你说,这回那小伙子是你赵姨帮着给介绍的,人家条件可好着呢。说是父亲是什么部的一个局长,官挺大的,小伙子自己条件也不错,有前途……我跟你说,这样的人选打着灯笼也不好找。人家眼光高的很,你赵姨的什么亲戚求他父亲办事,聊天时听他妈说想给儿子张罗对象,你赵姨去亲戚家串门,才知道这事……哎呀,反正是你们俩能扯到一起,也不容易,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妈!”
张燕推开椅子站起来,只觉得满心烦燥,“我现在——不想谈这个。公司刚给我涨工资,我得专心工作。”
张母恼了,“你怎么就油盐不进呢?我知道,你这是还惦记着那个李悠然吧?燕子,你醒醒吧,李悠然条件是好,人长地也好,不单你喜欢,妈也巴不得他能当咱家地女婿。可人家有女朋友了,他们是打小十几年的感情,咱挣得过人家吗?女人地青春有限,你能等他几年?你能等来什么?他李悠然领你的情吗?啊?老大不小的,你还迷糊什么,你是不是想把我跟你爸都给气死——”
徐洪涛比张燕大一岁,大学毕业后进了机关工作,徐父徐母的意思是让儿子走仕途,虽说未必能多富贵,可一来父亲多少能照顾些,再就是这样稳当。他们只有这一个儿子,儿子守在跟前,过一份安稳的小日子就好,职位可以一步一步来。
最近一年儿子有些不安分,总想着要学人家下海经商。徐母急了。便想着给他张罗一个女朋友,绑住儿子的心,让他无暇想东想西。
两个年轻人见了几次。谈的也还行。
徐母对张燕很满意。这姑娘长的漂亮,气质也好,不像小门小户的女孩子。又是在外资企业上班,很有上进心。
徐洪涛之所以动了经商的心思,原因是打小的玩伴中,很是有那么几个人,在商圈里混地如鱼得水,那日子过的叫一个逍遥。为了让新交的女朋友站到自己地立场,同意他的选择…这点很重要,他很喜欢这个女孩子,不想因为自己的不寻做法失去她徐洪涛多次带她参加宴会。
张燕跟着他出席过一些场合,认识了许多人。渐渐了解到:人。原来真地分三六九等,不是自己给自己设的槛。以前之所以没有多清晰的感觉,只是因为她的生活圈子窄,接触的人少。
便如徐洪涛。在她父母眼里、在她周围人的眼里,他的家庭和他已经是需要仰视的人,而其实,也并不算什么。一山还有一山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