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狈绲钠恢馈!昂芷涟桑炕褂姓饧!薄?br /> 她再取出一款连衣裙,飘荡着层层叠叠褶纱的连衣裙,仿佛储存了少女难猜难解的重重心事。
大山在衣服里自己也翻出觉得比较好的两件,“我觉得这件最好。”不同碎花图案拼接的丝棉连衣裙,有一种比较柔美的民族风,放模特身前比比,长度刚好及膝。“这件纯蓝色的牛仔裙也不错。”
刨去两件超短裙,这次的裙装最大的变化是,多了及膝的款式,虽然只是稍微露出了膝盖,到底也算是明目张胆挑战大众的心理底线了。大山瞅了瞅,这可真称得上锦绣华衣了,素日难得见到一件的美丽衣裳,这里可是处处可见,颜色款式之多之精之美,纵是翻遍北京所有的百货公司精品柜台,亦不及此处一半之多吧。
“小洁,你是不是会变魔术的小仙女啊?怎么就突然变出这么多漂亮的衣服来了呢?”
大山把她抱到自己膝盖,难得有些愧疚道:“我都不知道你最近做了这么多事,每天回来,你都为我忙前忙后,又是端水又是做吃的,有时候还得洗衣服收拾家。哥哥太粗心了,都不知道你竟然做出这么多衣裳,还以为,你只是在画图纸,本打算这几天清闲些,把家里杂务都接过来,让你专心打版制样呢。”
董洁搂住他脖子,笑嘻嘻道:“我不觉得累啊。工厂刚开张,哥哥要忙的事很多呢。我只会画图,闲时帮哥哥做点家务,哪里会累着啊?一直没说瞒着哥哥,就是想给哥哥个惊喜啊。”
她歪头,笑的很得意:“新开的工厂,要在北京站住脚,并且一炮打响,就得有拿得出手让人叹服的拳头产品,哥哥一直很上心,只是不想催我,是不是?我当然要努力了。不过,哥,妈妈可帮了我们的大忙,这些衣服的布料,都是哥哥去厂里时,妈妈陪我,几乎走遍北京大大小小卖布料的地方,一点点买来的。什么地方买了什么布料,妈妈都细心的做了记录,哥哥以后要买面料也会省不少心呢。”
妈妈,大山心里只觉得暖暖的,“那,小洁有没有给妈妈做两件新衣裳呢?”
“有啊,不过还没完工,妈妈说不着急,厂里的样衣比较重要。”
大山摸摸她的头,“我就奇怪了,你这小脑袋瓜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就能做出这样漂亮的衣裳来呢?”真的,怎么想都想不通,这不能仅仅用天才可以解释吧?
董洁吐吐舌头,“可能是因为我年龄小吧,无知者无畏,小孩子通常想像力比较丰富啦,也没有大人那么多的顾虑。这个颜色太艳啦,那么做太露了,大人总有这样那样一大堆的忌讳,我才不管呢,我觉得漂亮我就做。”
大山瞅瞅模特身上及膝的裙装,有点头疼,却有更多的期待,“咱们接下来有仗好打了!”
“咱们先做成成衣,能走多少货就走多少,总之,要打有准备的仗!”董洁豪气的挥挥手,“我还不信了,它们能在库里给我压多久?说不定,哪天一觉醒来,提货的人会挤破头来抢呢。这世界要变化起来,那可快着呢。”
大山亦对前景充满信心。早在一九七九年,公共场所就出现了裸女画。北京新机场大楼的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其中出现全裸的女性画像,要不是画的是少数民族,还略带抽象,估计有人恨不能立即把画家袁运生当作高级流氓送进秦城监狱。谁都得佩服北京人的精神,那么远的机场,能走得动的一半儿都去看了。
人,其实是好奇心最强的动物了,接受力更是快得惊人。时至今日,有高举人体解放的旗帜,呼吁自然美的文艺界的前辈做先行者,努力了这么多年,他们此次挑战很多人心理接受底线的服装,承受的压力会小很多吧?至少不会比当初倍受争议的牛仔裤的压力更大才是。
服装界需要领路人,胆子再大点儿,步子跨得再大点儿,向着前方,跑步——前进!
第七十六章 买房
老北京有句话:东城富、西城阔、崇文穷、宣武破。
东城因着明时通惠河的疏通,托运河漕运的福,占地利之便,逐渐发展成富贵人家的聚集地,而西城素来是达官贵人们的府宅扎堆的地儿。因此,四合院旧居,比较上档次基本上都出自这两处。
唐援朝受大山所托,一直为他们寻觅合适的房子,近日终于有了着落。
房子在西城,唐援朝先行看过,除了觉得地方大了点,其余都十分的合意,房主近日脱手后便要出国了,于是通知大山亲自过来相看相看。
四合院规模不同,大小相差悬殊。但无论大小,都是由基本单元组成的。
由四面房屋固合起一个庭院,为四合院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
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一般都分为内宅和外宅,由二门——垂花门或屏门联接沟通。
房主是一位五十多岁,头发略见花白的老人,开了门,便引他们到了外院。
院里石桌石凳一应俱全,近旁错落有致的摆着数十盆花。大山只认得月季,其余有瞧着眼熟,却叫不上名字的,更多的是第一次看见,只觉得很漂亮,名字却是一无所知。有白色的花朵,羞答答闺阁少女般掩映在绿叶下,亦有拳大的红花,于绿叶丛中高高挺起一枝独秀,如一个高傲的公主,毫不吝啬的展露出全部的美艳。
地面是极平整的四四方方一般大小的青石铺就。近午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细碎的光影,立于院中,既不觉得热,也凉快不到哪儿去,却似有种站在光与影的交汇处,感觉蛮好,别有一种味道在心头。
“小洁一定喜欢这里,晚上抬头,正好看得见星空。”
大山满意的点点头。仰头望去,一眼却先望见头顶高高一处横杈上,挂着竹编的鸟笼,两只披一身彩色羽毛的漂亮小鸟,精灵一样跳来跳去,小脑袋灵活的四处瞅,偶尔伸进笼中的鸟食罐里啄点米料,饮两口水,竟似极悠闲,间或用嘴梳理一下羽毛,啾啾发出悦耳的几声叫,似乎对目下情况很满意而极欲同人分享一般。
风火双檐气派十足,其下是青灰色的砖墙,古朴中透着优雅,瞧着厚重又踏实。雕花木门,和同色的雕花木窗框,而玻璃显得很透亮。木头的颜色,带一股历史的沧桑,却毫无凄凉残败之感,这种木色,尽显造化手段,只有时间老人才能成此大巧若拙之功,任你再如何能工巧匠,亦调不出这般色彩来,纵使调得出,也绝无那股味道。
“这只是外院,咱们里边看看。”
房主介绍说,这栋位于德胜门内大街一角的清代的四合院,占地面积约一千七百平方米,“这座院子是从我祖父那里继承下来的,家庭成员现在全部移居到美国、加拿大和台湾,我也要离开了,所以要卖掉房子。”院子里种着柿树等果树,水池里可养观赏鱼。院内共有44间房,包括多间厢房、书斋和佣人房。
一路走来,大山边看边满意的点头。他们现下租住的,是被称为大杂院的老院子,与这等地方可没得比。这座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抄手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
抄手游廊是开敞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大山心底琢磨,闲时与小洁屋外行走,于此处坐坐,吹吹自然风,谈谈天南海北事,确是极好。
游目四望,整个四合院的建筑色彩多采用材料本身的颜色,青砖灰瓦,玉阶丹楹,墙体磨砖对缝,工艺考究,虽为泥水之作,犹如工艺佳品。
“这些年受了些损坏,但基本上算是保存的比较完整,我也没给它油漆过。”陈先生摸摸廊下红色的柱子,不觉得有些微黯色,“我还记得,我小时候那阵儿,颜色可比现在鲜亮多了。那时候,一大家子人,出出进进十分热闹,尤其逢年过节,廊下清一色挂上大大的红色宫灯。家里人多啊,小孩子也多,吃罢饭屋里坐不住,一个个呼啸着跑到这里,堆雪人打雪仗,总要闹到老祖宗出来亲自拎人,才肯安份些,随父母回房休息。”
老人比着廊柱道:“那时候,我才这么高,你来看,这儿还能看得出当时划下的痕迹。当时只盼着快快长高快快长大,用小刀在这里做记号,只盼着来年再比比,看自己能长高多少。就为这个,还挨了老祖宗好生一顿教训,罚在书斋里默书,禁足三天。”
大山只默默的听着,在老人的低诉里,试图感受那些尘封在历史深处的往事,人犹在,而往事,已不可追。
老人感叹道:“当年一道玩的伴当们,有在兵荒马乱中去世的,也有在文革中……”他顿了下,好半天,才再次开口,“剩下的人,也都风流云散,散落到世界各地。这栋祖产,唉,如今也要易主了,我这把老骨头,也将埋骨异乡,这儿,我舍不得,却也必须舍得。每次回来,恍惚着总能看见昔日种种,看到儿时的自己和玩伴们在这儿笑啊闹啊,我的心脏,真有点受不得这些伤感了。孩子们在外边长大,住惯了洋楼,对老房子也没得感情,干脆一就给处理了干净。”
老人掩不住伤感,唏吁了好久。
“爷爷,我喜欢这房子,我会好好爱护它,如果爷爷将来有机会回国,再来北京的时候,欢迎爷爷回来看看。”大山很诚恳道。
“好孩子,好孩子!”老人拍拍他的手,声音伤感,却也有欢欣的安慰,“爷爷相信,你会是这栋老屋的好主人,能把它托付给一个好主家,老头子也算放心了,放心了。”
向外走时,老人突然走到一棵合抱粗的柿子树下,摸着树干,老泪纵横,久久无语。
“爷爷,这树,是您以前种的吗?”大山忍不住追问。
老人摇摇头,又点点头,“这是我哥哥亲手种下的。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刚出校门的热血青年,满怀抗日热情,他说他要去参加革命,把日本人赶出中国,拯救千千万万受苦的同胞。走的前一天,他上街,买回一颗小树苗,我帮他扶着小树苗,看他用手一点点添土,然后浇上水。他说,等来年春天,小树发芽了,他会回来看我们,再给小树浇水。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哥哥走后,诚心诚意的祈求小树苗一定要争气,千万不要突然枯死。可是,小树苗最后活了下来,一年又一年,它越来越茂盛,春天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我的哥哥,他再也没有回来,没来得及为它再浇一次水。”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棵树,长成大树,它老了,却还是这样充满勃勃生机,如果它生而有灵,不知道会不会记得,那个为它洒土浇水的栽树人?”大山情不自禁也摸摸它粗壮的树干,忍不住叹息道。
老人欲言又止,似想说些什么,最后却只黯然长叹,什么也没讲,只是不舍的一再摸着这棵老树。
半天,他取出一个瓶子,蹲下身,在树的根部,一点一点装了满满一瓶的土,不时有液体滑落土中,一起被装入瓶中。
“我有它,以后不管走到哪里,它都会陪着我,百年以后,我要嘱咐后辈,把它和我的骨灰混到一起。”老人珍而重之把这瓶泥土收好,仿佛他手里拿着的,是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爷爷,你放心吧,我会好好保护这棵树,我不会伤害它,我保证!”大山上前一步道。
“孩子,你有这份心就够了。”老人不舍得再三打量着树,道:“有生自有灭,人既如此,树岂能例外?生生死死,皆有定数,老头子刚刚也想为老伙计求个情,回头想想,又何必呢?活了今日,能逃得过明朝?顺其自然吧。”
他指指头顶的鸟笼,道:“老头子刚回来,一个人觉得寂寞,便买了两只画眉鸟,日日听它们唱唱歌,也消磨了不少时间。小哥喜欢,就自己养着,不喜欢呢,就替我帮它们转送给爱鸟的老人吧,终归是习惯了家养的鸟儿,放出去,怕是自己觅不得食,生生饥渴而死呀。”
大山放慢脚步,默默陪他,穿过抄手游廊,一直走回前院。
等在前院的唐援朝站起身,“大山,看仔细了?满意的话,今天就跟这位老人家去办过户手续吧。”
大山点点头。老人走出门,回过身来,自己亲手把门一点点关上,锁好。
退后两步,仰头打量着高高的门楼,站身边的大山,只听他嘴里喃喃低语道:“走了,走了!都走了,我也该走了!”
第七十七章 遛鸟
房子买下来了,大山的心也安稳了许多,好似一直在空中漂来漂去任风吹雨打的浮萍,终于可以落地生根。
房子之于人,不仅仅是家,也是一种精神上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