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全集
三毛离家那一天,口袋里放了五块钱美金现钞,一张七百美金汇票单。就算是
多年前,这也实在不多。我做父亲的能力只够如此。她收下,向我和她母亲跪下来
,磕了一个头,没有再说什么。上机时,她反而没有眼泪,笑笑的,深深看了全家
人一眼,登机时我们挤在□望台上看她,她走得很慢很慢,可是她不肯回头。这时
我强忍著泪水,心里一片茫然,三毛的母亲哭倒在栏杆上,她的女儿没有转过身来
挥一挥手。
我猜想,那一刻,我的女儿,我眼中小小的女儿,她的心也碎了。后来她说,
她没碎,她死了,怕死的。
三毛在西班牙做了三个月的哑巴、聋子,半年中的来信,不说辛酸。她拚命学
语文了。
半年之后,三毛进入了马德里大学,来信中追问初恋男友的消息可见他们
通信不勤。
一年之后的那个女孩子,来信不一样了。她说,女生宿舍晚上西班牙男生“情
歌队”来窗坍唱歌,最后一首一定特别指明是给她的。她不见得旧情难忘,可是尚
算粗识时务她开始新天新地,交起朋友来。学业方面,她很少说,只说。⒋。
闹学记在研读中世纪神学家圣。多玛斯的著作。天晓得,以她那时的西班牙文程度
怎能说匣这种大话。后来她的来信内容对我们很遥远,她去念“现代诗”、“艺术
史”、“西班牙文学”、“人文地理”……我猜想她的确在念,可是字里行间,又
在坐咖啡馆、跳舞、搭便车旅行、听轻歌剧……这种蛛丝马迹她不明说,也许是以
为不用功对不起父母。其实我对她的懂得享受生命,内心暗喜。第二年,三毛跑到
巴黎、慕尼黑、罗马、阿姆斯特丹……她没有向家中要旅费,她说∶“很简单,吃
白面包,喝自来水,够活!”
有一天,女儿来了一封信,说∶“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从今以后,一定
戒烟。”我们才知道她抽烟了。三毛至今对不起我们,她说∶“会戒死。”我们不
要她死,她就一直抽。
她的故事讲不完,只有跳过很多。
三毛结婚,突然电报通知,收到时她已经结好婚了。我们全家在台湾只有出去
吃一顿饭,为北非的她祝福。这一回,我细观女儿来信,她冷静又快乐,物质上没
有一句抱怨,精神上活泼又沉潜。我们并没有因为她事先不通知而怪责她。这个老
二,作风独特,并不是讲一般形式的人她连名字都自己取,你拿她怎么办?
二十年岁月匆匆,其中有五年半的时间女儿没有回过家,理由是“飞机票太贵
了。”等到她终于回来了,在第一天清晨醒来时,她向母亲不自觉的讲西班牙文,
问说∶“现在几点钟?”
她讲了三遍,母亲听不懂,这才打手势,作刷牙状。等她刷好牙,用国语说∶
“好了!脑筋转出来了,可以讲中文。”那一阵,女儿刷牙很重要,她在转方向,
刷好之后一口国语便。⒌。闹学记流出来。有一回,看见一只蟑螂在厨房,她大叫
∶“有一只虫在地上走路!”我们说,那叫“爬”,她听了大喜。
三毛后来怎么敢用中文去投稿只有天晓得。她的别字在各报社都很出名,她也
不害羞,居然去奖励编辑朋友,说∶“改一错字,给一元台币,谢谢!”她的西班
牙文不好,可是讲出来叫人笑叫人哭都随她的意。
三毛一生最奇异的事就是她对金钱的态度,她很苦很穷过,可是绝对没有数字
观念,也不肯为了金钱而工作。苦的那些年,她真的酱油拌饭,有钱的时候,她拚
命买书、旅行,可是说矣笨嘛,她又不笨,她每一个口袋里都有忘掉的钱,偶尔一
穿,摸到钱,就匆匆往书店奔去。她说,幸好爱看书,不然人生乏味。她最舍不得
的就是吃,吃一点东西就要叫浪费。
有人请她吃上好的馆子,吃了回来总是说∶“如果那个长辈不请我吃饭,把饭
钱折现给我,我会更感谢他,可惜。”
女儿写作时,非常投入,每一次进入情况,人便陷入“出神状态”,不睡不讲
话绝对六亲不认她根本不认得了。
但她必须大量喝水,这件事她知道。有一次,坐在地上没有靠背的垫子上写,
七天七夜没有躺下来过,写完,倒下不动,说∶“送医院。”那一回,她眼角流出
泪水,嘿嘿的笑,这才问母亲∶“今天几号?”那些在别人看来不起眼的文章,而
她投入生命的目的只为了好玩。
出书以后,她再也不看,她又说∶“过程就是结局。”她的书架,回国不满一
年半,已经超过两千本,架上没有存放一本自己的作品。
三毛的书,我们全家也不看,绝对不看。可是她的书,对。⒍。闹学记于我们
家的“外交”还是有效。三毛的大弟做生意,没有新书,大弟就来拿去好多本
他不看姐姐,他爱古龙。大弟拿三毛的书去做“生意小赠品”。东送一本,西送一
本。小弟的女儿很小就懂得看书,她也拒看小姑的书,可是她知道小姑的书可
以去当礼物送给老师。我们家的大女儿除了教钢琴谋生之外,开了一家服饰店,当
然,妹妹的书也就等于什么“你买衣服,就送精美小皮夹一只”一样附属品。
三毛的妈妈很慷慨,每当女儿有新书。妈妈如果见到人,就会略带歉意的说∶“马
上送来,马上送来。”好似销不出去的冬季牛奶,勉勉强强请人收下。
在这个家里,三毛的作品很没有地位,我们也不做假。三毛把别人的书看得很
重,每读好书一册,那第二天她的话题就是某人如何好,如何精采,逼著家人去同
看。这对于我们全家人来说真是苦事一桩,她对家人的亲爱热情,我们消受不了。
她一天到晚讲书,自以为举足轻重,其实。
我的外孙女很节俭,可是只要是张晓风、席慕蓉的书籍,她一定把它们买回来
。有一回三毛出了新书,拿去请外甥女儿批评指教,那个女孩子盯住她的阿姨说了
一声∶“你?”三毛在这件事上稍受挫折。另外一个孙女更有趣,直到前天晚上,
才知道三毛小姑嫁的居然不是中国人,当下大吃一惊。这一回三毛也大吃一惊,久
久不说话。三毛在家人中受不受到看重,已经十分清楚。
目前我的女儿回国定居已经十六个月了,她不但国语进步,闽南语也流畅起来
,有时候还去客家朋友处拜访住上两天才回台北。她的日子越来越通俗,认识的三
教九流呀,全。⒎。闹学记岛都有。跑的路比一生住在岛上的人还多她开始导
游全家玩台湾。什么产业道路弯来弯去深山里面她也找得出地方住,后来再去的时
候,山胞就要收她做干女儿了。在我们这条街上她可以有办法口袋空空的去实践一
切柴米油盐,过了一阵去付钱,商人还笑说∶“不急,不急。”女儿跟同胞打成一
片,和睦相处。我们这幢大厦的管理员一看她进门,就塞东西给她吃。她呢,半夜
里做好消夜一步一步托著盘子坐电梯下楼,找到管理员,就说∶“快吃,是热的,
把窗关起来。”
她忙得很起劲,大家乐的会头是谁呀什么的,只要问她。女儿虽然生活灸台北
市,可是活得十分乡土,她说逛百货公司这种事太空虚,她是夜市里站著喝爱玉冰
的人。前两天她把手指伸出来给我和她母亲看,戴的居然是枚金光闪闪的老方戒指
,上面写个大字“福”。她的母亲问她∶“你不觉得这很土吗?”她说∶“嗳,这
你们就不懂了。”
我想,三毛是一个终其一生坚持心神活泼的人,她的叶落归根绝对没有狭窄的
民族意识,她说过∶“中国太神秘太丰沃,就算不是身为中国人,也会很喜欢住在
里面。”她根本就是天生喜爱这个民族,跟她的出生无关。眼看我们的三小姐
她最喜欢人家这么喊她,把自己一点一滴融进中国的生活艺术里去,我的心里充满
了复杂的喜悦。女儿正在品尝这个社会里一切光怪陆离的现象,不但不生气,好似
还相当享受鸡兔同笼的滋味。她在台北市开车,每次回家都会喊∶“好玩,好玩,
整个大台北就像一架庞大的电动玩具,躲来躲去,训练反应,增加韧性。”她最喜
欢罗大佑的那首歌《超级市民》,她唱的时候使任何人都会感到,台北真是一
个可敬可。⒏。闹学记爱的大都市。有人一旦说起台北市的人冷淡无情,三毛就会
来一句∶“哪里?你自己不会先笑呀?还怪人家。”
我的女儿目前一点也不愤世,她对一切现象,都说∶“很好,很合自然。”
三毛是有信仰的人,她非常赞同天主教的中国风俗化,看到圣母马利亚面前放
著香炉,她不但欢喜一大场,还说∶“最好再烧些纸钱给她表示亲爱。”
对于年轻的一代,她完全认同,她自己拒吃汉堡,她吃小笼包子。可是对于吃
汉堡的那些孩子,她说∶“当年什么胡瓜、胡萝卜、狐仙还不都是外来货?”我说
狐仙是道地中国产,她说∶“它们变成人的时候都自称是姓胡叀酰 敝挥心昵岬囊?
代不看中国古典文学这一点,她有著一份忧伤,对于宣扬中国文学,她面露坚毅之
色,说∶“要有台北教会那种传福音的精神。”
只述到这里,我的女儿在稿纸旁边放了一盘宁波土菜“抢蟹”就是以青蟹
加酒和盐浸泡成的,生吃。她吃一块那种我这道地宁波人都不取入口的东西,写几
句我的话。
我看著这个越来越中国化的女儿,很难想象她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消失过那么久
。现在的她相当自在,好似一辈子都生存在我们家这狭小的公寓里一样。我对她说
∶“你的适应力很强,令人钦佩。”她笑著睇了我一眼,慢慢的说∶“我还可以更
强,明年改行去做会计给你看,必然又是一番新天新地。”
。⒐。闹学记序二∶我有话要说缪进兰看见不久以前《中时晚报》作家司马中
原先生的夫人吴唯静女士《口中的丈夫》那篇文章,我的心里充满了对于吴唯静女
士的了解和同情。这篇文章,真是说尽了做为一个家有写书人这种亲属关系的感受
。
我的丈夫一向沉默寡言,他的职业虽然不是写作,可是有关法律事务的讼诉,
仍然离不开那支笔。他写了一辈子。
我的二女儿在公共场所看起来很会说话,可是她在家中跟她父亲一色一样,除
了写字还是写字,她不跟我讲话。他们都不跟我讲话。
我的日子很寂寞,每天煮一顿晚饭、擦擦地、洗洗衣服,生活灸一般人眼中看
来十分幸福。我也不是想抱怨,而是,好不容易盼到丈夫回家来了,吃完晚饭,这
个做父亲的就把自己关到书房里面去写公事。那个女儿也回到她房间里去写字、写
字。
。0⒈。闹学记他们父女两人很投缘现在。得意的说,他们做的都是无本
生意,不必金钱投资就可以赚钱谋生。他们忘了,如果不是我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他们连柴也没得烧。
其实我就是三毛的本钱。当然她爸爸也是我。
以前她写作,躲回自己的公寓里去写。我这妈妈每天就得去送“牢饭”。她那
铁门关得紧紧的,不肯开,我就只好把饭盒放在门口,凄然而去。有时第二天、第
三天去,那以前的饭还放在外面,我急得用力拍门,只差没哭出来。她写作起来等
于生死不明。这种情形,在国外也罢了,眼不见为净。
在台湾,她这么折磨我,真是不应该。
说矣不孝顺嘛,也不是的,都是写作害的。
人家司马中原毕竟写了那么多书。我的女儿没有写什么书,怎么也是陷得跟司
马先生一样深,这我就不懂了。
有很多时候她不写书,可是她在“想怎么写书”∶她每天都在想。问她什么话
,她就是用那种茫茫然的眼光来对付我。
叫她回电话给人家,她口里答得很清楚∶“知道了。好。”可是她一会儿之后
就忘掉了。夜间总是坐在房里发呆,灯也不开。
最近她去旅行回来之后,生了一场病,肝功能很不好,反而突然又发痴了。我
哀求她休息,她却在一个半月里写了十七篇文章。现在报纸张数那么多,也没看见
刊出来,可是她变成了完全不讲一句话的人。以前也不大跟朋友交往,现在除了稿
纸之外,她连报纸也不看了。一天到晚写了又写。以前晚上熬夜写,现在下午也写
。电话都不肯听。她不讲话叫人焦急,可是她文章里都是对话。
。⒈⒈。闹学记她不像她爸爸口中说的对于金钱那么没有观念,她问人家稿费
多少毫不含糊。可是她又?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