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全集
,心里为什么好像死掉一样。
我回到台湾来,打网球,又去认识了一个德国朋友。我在西班牙讲日文,在德
国讲英文,在美国讲中文,在台湾讲德文。这人生。
那一回,一年之后,我的朋友在台北的星空下问我∶“我们结婚好吗?”我说
∶“好。”清清楚楚的。
我说盯的那一霎间,内心相当平静,倒是四十五岁的他,红了眼睛。
那天早晨我们去印名片。名片是两个人的名字排在一起,。⒍⒏。闹学记一面
德文,一面中文。挑了好久的字体,选了薄木片的质地,一再向重庆南路那家印刷
店说,半个月以后,要准时给我们。
那盒名片直到今天还没有去拿,十七年已经过去了。
说“好”的那句话还在耳边,挑好名片的那个晚上,我今生心甘情愿要嫁又可
嫁的人,死了。
医生说,心脏病嘛,难道以前不晓得。
那一回,我也没活,吞了药却被救了。
就那么离开了台湾,回到西班牙去。
见到荷西的时候,正好分别六年。他以前叫我等待的时间。
好像每一次的求婚,在长大了以后,跟眼泪总是分不开关系。那是在某一时刻
中,总有一种微妙的东西触动了心灵深处。无论是人向我求,我向人求,总是如此
。
荷西的面前,当然是哭过的,我很清楚佾己,这种能哭,是一种亲密关系,不
然平平白白不会动不动就掉泪的。那次日本人不算,那是我归还不出人家的情,急
的。再说,也很小。
荷西和我的结婚十分自然,倒也没有特别求什么,他先去了沙漠,写信给我,
说∶“我想得很清楚,要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不能
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结婚好么?”
我看了十遍这封信,散了一个步,就回信给他说∶“好。”
婚后的日子新天新地,我没有想要留恋过去。有时候想到从前的日子,好似做
梦一般,呆呆的。
。⒎⒏。闹学记我是一九七三年结的婚,荷西走在一九七九年。
这孀居的九年中,有没有人求过婚?
还是有的。
只是没什么好说的了,在那些人面前,我总是笑笑的。
去年,我的一个朋友来台湾看我,我开著车子陪他去旅行。在溪头往杉林溪去
的那些大转弯的山路上,不知怎么突然讲起荷西死去那几日的过程,这我根本已经
不讲多年了。
说著说著,突然发现听的人在流泪。那一日我的朋友说∶“不要上去了,我们
回去。”回到溪头的旅馆,我的朋友悄悄进了他自己的房间。到了晚上我们去喝酒
,在寂静的餐馆厅,我的朋友说∶“很多年没有流泪了,包括我父亲的死。今天中
午,不知怎么搞的。”
我静静的看住他,想告诉他属于他的心境变化,却又没有说匣来。
一个中年人,会在另一个人面前真情流露,总是有些柔软的东西,在心里被碰
触到了,这是一个还算有血肉的人。
就在今年旧历年前一天,一张整整齐齐的信纸被平放在饭桌上。字体印刷似的
清楚。我的信,不知谁拆了。
信中写著∶“回来以后听你的话,没有写信。这三个月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
可能的生活方式,属于你我的。我没有一切的物质条件可以给你享受,也不算是个
有情趣的人,我能给你的只有平平实实的情感,还有我的书。夏天如果你肯来这儿
不然我去台湾,我们再相处一段时间,然后结婚好吗?现在我才发觉,在往杉
林溪去的那条路上,当我不知不。⒏⒏。闹学记觉流下眼泪的那一刻,已经。
”
他说的,我都知道,比他自己早了三个月。
爸爸在我看信时走过,说∶“什么人的信呀?”
我朝他面前一递,说∶“一封求婚信。”
爸看也不要看,说∶“哦!”就走开了。
吃年夜饭,全家人挤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十几个人。
我宣布∶“各位,今天有人来求婚。”
没有人回答什么,大人开始替自己的小孩分菜。夹著零零碎碎的对话。
“我说,今天有人来向我求婚。”
“拜托,把你面前那盘如意菜递过来,小妹要吃。”大弟对我说。
我讲第三遍∶“注意,今天有人来信向我求婚。”
姐姐大声在问弟妹∶“那你明天就回嘉义娘家啊?”
“我”我还没说别的,妈妈看了我一眼,说∶“你不要多讲话,快吃饭。
”
那封求婚信不知被谁拿去做了茶杯垫子,湿湿的化了一滩水在上面。
我看著眼前这一大群人,突然感到有一种被自己骗了的惊骇,我一直把自己看
得太重要,以为,万一我决定早走一步,他们会受不了。
“有人向我求婚。”我坚持只讲这句话。
“那你就去嫁呀咦,谁吃了我的春卷”“你们”“我们一样。小
明,吃一块鸡,天白,要黄豆汤还是鸡汤?”
。⒐⒏。闹学记捧著一碗汤,觉得手好累好累。心情,是一只鬼丢上来的灰披
风,哗一下罩住了大年夜中的我。
这时候,是哪一家的鞭炮,等不及那欢喜,在暮色还不太浓的气氛里,像做什
么大喜事似的轰轰烈烈的响了起来。
。0⒐。闹学记孤独的长跑者为台北国际马拉松热身我的父亲陈嗣庆先生
,一生最大的想望就是成为一个运动家。虽然往后的命运使他走上法律这条路,可
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仍是个勤于活动四肢的人。父亲小学六年级开始踢足球,网球打
得可以,撞球第一流,乒乓球非常好,到了六十多岁时开始登山。目前父亲已经七
十五岁了,他每天早晨必做全身运动才上班,傍晚下班时,提早两三站下公车,走
路回家。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其实就是他一生做人做事负责认真的表率。
我的母亲在婚前是学校女子篮球校队的一员,当后卫。婚后,她打的是牺牲球
。
父亲对于我们子女的期望始终如一他希望在这四个孩子中,有一个能够成为
运动家,另一个成为艺术家,其他两个“要做正直的人”,能够自食其力就好。
很可惜的是,我的姐姐从小受栽培,她却没有成为音乐家,而今她虽是一个钢
琴老师,却没能达到父亲更高的期许。
我这老二在小学时运动和作文都好,单杠花样比老师还多,爬树跟猴子差不多
利落,而且还能自极高处蹦下,不会跌伤。溜冰、骑车、躲避球都喜欢,结果还是
没成大器,一头跌进书。⒈⒐。闹学记海里去,终生无法自拔。
大弟的篮球一直打到服兵役时都是队中好手,后来他做了个不喜欢生意太好的
淡泊生意人。小弟乒乓球得过师大附中高中组冠军,撞球只有他可以跟父亲较量,
而今他从事的却是法律,是个专业人才以及孩子的好玩伴。小弟目前唯一的运动是
趴在地上当马儿,给他的女儿骑来骑去。
在我们的家人里,唯有我的丈夫荷西,终生的生活和兴趣跟运动有著不可分割
的关系。他打网球、游泳、跳伞、驾汽艇,还有终其一生对于海洋的至爱潜水
。他也爬山、骑摩托车、跑步,甚而园艺都勤得有若运动。
我们四个子女虽然受到栽培,从小钢琴老师、美术老师没有间断,可是出不了
一个艺术家。运动方面,篮球架在过去住在有院落的日本房子里总是架著的,父亲
还亲自参与拌水泥的工作,为我这个酷爱“轮式步鞋”的女儿在院中铺了一个方形
的小冰场。等到我们搬到公寓中去住时,在家庭经济并非富裕的情形下,父亲仍然
买来了撞球台和乒乓球桌,鼓励我们全家运动,巷内的邻居也常来参加,而打得最
激烈的就是父亲自己。
记得当年的台湾物质缺乏,姐姐学钢琴和小提琴,父亲根本没有能力在养家活
口之外再买一架昂贵的钢琴,后来他拿出了小心存放著预备给孩子生病时用的“急
救金”,换了一架琴。自那时起,为了物尽其用和健康的理由,我们其他三个孩子
都被迫学音乐。那几年的日子,姐姐甘心情愿也罢了,我们下面三个,每天黄昏都
要千催万请才肯上琴凳,父亲下班回来即使筋疲力尽都会坐在一旁打拍子,口中大
声唱和。当。⒉⒐。闹学记时我们不知父亲苦心,总是拉长了脸给他看,下琴时欢
呼大叫,父亲淡淡的说了一句∶“我这样期望你们学音乐,是一种准备,当你们长
大的时候,生命中必有挫折,到时候,音乐可以化解你们的悲伤。”我们当年最大
的挫折和悲伤就是弹琴,哪里懂得父亲深远的含意。
至于运动,四个孩子都淡漠了,连父亲登山都不肯同去,倒是母亲,跟著爬了
好几年。当然,那只是些不太高的山,他们的精神是可佩的。
我的丈夫深得父亲喜爱并不完全因为他是半子,父亲在加纳利群岛时,每天跟
著女婿去骑摩托车,两人一跑就不肯回家吃饭,志同道合得很。
回想有一年我开始学打网球时,父亲兴奋极了,那一年是我出国后第一次回国
,在教德文,收入极有限,可是父亲支助我买二手球拍、做球衣,还付教练费,另
外给我买了一辆脚踏车每日清晨骑去球场。这还不够他的欢喜,到后来,父亲下班
提早,也去打球。他的第一个球伴是球场中临时碰上的而今的国民楷模孙越。
父亲打球不丢脸,抽球抽得又稳又好,他不会打竞争的,他是和平球。
等到我又远走他乡一去不返时,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迁,我住北非沙滨
去了。那时最普通的运动就是走路,买菜走上来回两小时,提水走上一小时,夜间
吩镇上看电影走上两小时,结婚大典也忘了可以借车,夫妻两人在五十度的气温下
又走上来回一百分钟。那一阵,身心都算健康,是人生中灿烂非凡的好时光。
后来搬去了加纳利群岛,我的日子跟大自然仍然脱不了。⒊⒐。闹学记关系,
渔船来时,夫妻俩苦等著帮忙拉渔网,朋友来时,一同露营爬山拾柴火,平日种花
、种菜、剪草、擦地、修房子,运动量仍算很大。夏日每天“必去”海滩。我泡水
、先生潜水,再不然,深夜里头上顶了矿工灯,岩石缝中摸螃蟹去,日子过得自然
而然,肤色总是健康的棕色。虽然如此,夫妻两人依旧看书、看电影、听音乐、跳
舞、唱歌,双重生活,没有矛盾。回想起来,夫妻之间最不肯关心的就是事业,我
们安稳的拿一份死薪水,绝对不想创业,这自然是生活中烦恼不多的大好条件。
有一年,偶尔回国,在电视上看见了纪政运动生涯的纪录片,我看见她如何在
跑前热身,如何起跑,如何加速,如何诉说宏身对于运动的理想和热爱……我专注
的盯住画面不能分心,我分解她每一个举手投足的姿势,我观察她的表情,我回想
报章杂志上有关她的半生故事,我知道她当时正跑出了世界纪录,我被她完全吸引
住了的原因,还是她那运动大将的气质和风度,那份从容不迫,真是叹为观止。一
个运动家,可以达到完美的极致,在纪政身上,又一次得到证明。
没过了几年,我们家的下一代,也就是大弟的双生女儿陈天恩、陈天慈进入了
小学。父亲经历了对于我们的失望之后,在他的孙女身上又重新投入了希望。他渴
望他的孙女中有一个成为运动家。暑假到了,当其他的孩子在补习各种才艺的时候
,父亲恳请纪政,为我们的小女孩请来了“体育家教”。
天恩、天慈开始每天下午,由体育老师带著,在市立体育场上课。记得初初上
体育课时,父亲非常兴奋,他说,如。⒋⒐。闹学记果孙女有恒心,肯努力,那么
小学毕业就要不计一切送到澳州去训练打网球。又说,经济来源不成问题,为了培
植孙女,他可以撑著再多做几年事不谈退休。很可惜的是,天恩、天慈所关心的只
是读学校的书,她们无视于祖父对她们的热爱。
不听祖父一再的劝告∶“书不要拚命念,及格就好。”她们在家人苦苦哀求之
下无动于衷,她们自动自发的读书,跑了一个半月的体育场,竟然哭著不肯再去。
我们是一个配合国策迈向民主的家庭,绝对不敢强迫孩子,在这种情形下,父亲叹
了口气,不再说什么。
孙女没有运动下去,父亲居然又转回来注意到了我。那一年我回国教书,父亲
见我一日一日消瘦,母亲天天劝我∶“睡觉、吃饭!”倒是父亲,他叫我不要休息
,应该运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