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8-犬 道





中走出来的,常有一些年月里人类并没有进步,正在忙于平复自己给自己制造的混乱。人一旦组成群体就会如此,即便到了高度文明的现在,在人的组织里经常是愚昧与文明在发生冲突,权力与私欲在激烈争衡,人这时候呈现出很多兽性,猴变成人以后,人的群体生存的能力好像在逐渐退化。挡车的并不总是螳臂,是人自己,在否定中演化已经是一条定律了。    
    否定之否定,在进退间逡巡。    
    我有幸在中国的汉朝看到这种可笑的场面,当时的皇帝王莽来路不正,不为正统所容,然而就是这个篡汉的“逆臣贼子”,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家,这位不可一世的君王颇为有意思,朝令夕改不说,且是要恢复旧日周天子的“辉煌”。大约是周朝的历史读多了,脑子短路,也想给自己的儿孙留下个800年的大基业,且有些文人的幻想。    
    这个书呆子从他的过往人生看,大体还算个仁人君子,父兄早逝,独担家庭重担,孝母敬嫂,照顾侄儿。学业上可谓皓首穷经,并拜陈参为师,学习《礼经》;生活上极为俭朴,谦恭有加,这一点历史上也有记载,“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不蔽膝,见之者以为童使,问知其夫人,皆惊。”当时莽已是权倾天下的大司马,其妻俭朴若此,大约是人类历史上的奇闻了,后来莽称帝,也没纳妃娶妾。据我看这种虚伪是做不出来的。    
    莽大抵还是个关怀社会,有政治理想的人,莽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矛盾尖锐,经济问题突出。其中最大的社会问题,便是土地兼并问题,豪门巧取豪夺,小户人家纷纷破产,被迫出卖土地妻子,沦身豪家为奴,“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便是当时社会底层的真实写照。莽既是儒之入世者,腹藏万卷经书,胸有经世之志,以经世致用的儒人自襟,一朝大权在手,无有掣肘,自然想干一番大事业,为万世开太平。哀帝初年,莽便上书言变法,称田归王统,限制私田,豪强之家所拥私田不得超过30顷;同时公侯家所有奴婢数目不过200。矛头直指豪门的利益,招致他们坚决反对,遂无奈下野。    
    书呆子气却并未因此收敛,当了皇帝更是跃跃欲试。莽为帝15年,以周礼政治为理想,引经据典,大肆改革,号为新政;首定国家经济政策,立井田制度,奴婢私属,五均赊贷,六埂撸窗蜒巍⑻⒕啤⒈抑啤⑸搅执ㄔ笫展楣校霉刂剖谐【茫胶馕锛郏乐股倘税鳎黾庸馐杖搿W韵露希樯ゼ奕ⅰ⒐僦啤⒗褚恰⑿谭5鹊榷几垂橹芾瘢渎硐耄桓垂诺慕谧嗫烨液荩挥幸坏闵塘康挠嗟亍J贝淞耍婀叵当淞耍龅降某逋蛔匀灰泊螅⑾碌姆ú蛔阋宰孕校贫鹊貌坏焦岢梗谑浅钕Ω牡氖虑槭庇蟹⑸傩展倮舨恢樱曳傻难纤嘈院腿ㄍ员惚欢×恕2豢悸歉髦植忝娴睦妫兄鲋葱械娜硕颊也坏剑峁荒苁前傩瘴疵善淅仁芷浜ΑE舅绞簦嗽趺纯梢月蚵裟兀蛑笔且奥桓挪恍恚拿魇俏拿髁耍赐四鞘敲黄占暗奈拿鳎煌跆锔歉龃蠖鳎耆橇俗约核舻氖贝耍峭俗约旱纳矸荩约憾际撬接械淖罡咄乘В愕昧斯床恍肀鹑擞械阈∷讲蟮刂鳌⒐倭偶吧倘说睦娑×耍匀皇遣豢细闪耍宦偷种频牧α孔匀灰彩强梢韵爰摹!   ?br />     荒唐中的荒唐,还不止这些。莽瞧不起边疆诸国野蛮无文明,削王为侯,致使边疆乱起,不得平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旱灾,饥荒四起,莽叫百姓煮草根为酩以代粮,无效,饥民起而暴乱。他一定是不知道饿肚子的感觉,草根的味道。在公元23年,莽举行哭天大典,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真是可爱到家了,于是绿林军的一支劲旅攻入长安,莽被斩首,悬于城门。依史算莽死为68岁,却也“荒唐”了68年。    
    人若不相信现在要比过去先进,大约荒唐的事情就不会停止。管理这样的学问也一样不会永远是祖宗比后人强,所以一切问题向过去求解,从方向上就是危险的。过去并非全不好,却未必就全适应今天的情况,过去不得忘记,才有继承;过去有所摈弃,才能有所发展。大约世间上没有一类动物会永远想着活在一种阴影里,而人这种动物却总想制造阴影。    
    从我后世的游历中看,猴子成为人后施行的新游戏,其实核心是管理,管理是人的理性的思考,是对生存方式的选择和升华。猴子到人,从理性的管理自己到管理族人。管理是人类控制资源配置的工具,保持社会平衡的工具。    
    人在理性的管理活动中总在想着本性的那些生存活动,七宗罪总在暗处诱惑人,于是有了“利令智昏”、“欲令智昏”等等不同遮掩理性光芒的时刻,人也总是在管理的种种管控中存在着回复原始本性的“复古情结”。因此绝对的“人本管理”可能会导致绝对的复古。    
    “向前走,最难的是不要往后看。”我的主人经常在看着我的时候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然后说:“优秀的管理者既要关注人的本性,也不能让人在本性中迷失。”    
    绝对的平衡是我从来没见过的,且永远也实现不了。总有人喜欢把管理的外延扩展得很大,一个人要做出无数人的工作,是实实在在地忘了自己的角色。管理者总要明白自己的决策是利益的决策,将矛头直指矛盾冲突的最前沿,先要考虑到如何收场,你的管理改革无论如何的合理,先要说服别人,它是有价值的,所以你总要先找块试验田,先去证明你的正确。你处处要改变,便是处处否定别人,最后处处有人和你作对,处处有人受害。    
    高超的管理外延是有限的,他们时刻准备着放弃,放弃不是目的,放弃是他们集中力量的手段。不是自己擅长的就不去轻易决策,总能躲过暗礁,用自己的优势战胜竞争者。    
    礼乐世界的真相


《犬 道》 第二部分礼乐世界的真相

    ———稀缺的有限与欲望的无限相伴相生    
    后世“猴子们”愚蠢地以为他们的祖先有多么文明,我走过那么多国度,大体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去非洲看看我们的同宗鬣狗就知道猴子的过去是多么的残忍了,野蛮到文明并非一夜,如果有文明也只能叫“血泊里的文明”。    
    从整个犬族的发展史来看,文明进化的过程并非坦途,文明的桎梏来源于动物原始性的无知,而这种无知往往是逆自然而行。    
    从“猴子们”的发展史上看,他们大多不承认自己的动物原始性,既然不承认这一点,自然就会得出人与人不平等的结论来。    
    森林里的动物是原始的,草原上的动物是自然的,所以表现出来的现象是真实的,没有道德的掺杂,问题就显得清晰许多,然而利益一样存在,有生存问题,有地界问题。但是族群内部是平等的,弱者有其食,安全有保证,这是强者的责任。    
    组建了社会的人却把问题搞复杂了,原始性被否定了,所以有人就迷惑了。你是恶狼便永远脱不了恶狼的基因,你从猴子来的,也永远逃不了猴子的基因作用。人是动物,想改也改不掉,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自然规律就永远在起作用。    
    稀缺是世界上最普遍的规律,这实在不应该成为有争议的问题。就个体生命来讲,生命不是无限的,时间就成为生命中最稀缺的资源,用一分则少一分,无论你用什么样的元素去填充,它最终的结果是不变的,仅仅它的质量会发生变化。    
    一个人的欲望在他的生命终端消亡,同时却以另一个人的诞生得以循环和传承,欲壑难填,是这世间“永恒的不变”,且是有着繁杂的内容。人类诞生后,将这复杂推波助澜到一个更繁杂的层面,人是太聪明了,面对欲望算是挖空了心思。他们的本领太大,能借别人的欲望实现自己的欲望。这个世界好是因为欲望,坏却也是因为欲望。欲望是一个层级一个层级的递增,无穷个体欲望的叠加出无限的资源稀缺。资源再多也不是永远无限的,没有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稀缺是这个世界永远无法解决的永恒问题。就算是聪明的人开创了经济学专门的学科,稀缺也只能成为他们研究世象的开端。    
    欲望被说成无穷无尽的,也是以生命为限的。欲望无论表现得多么繁杂,却也永远是以层级的形式来表达,一种欲望得到满足才能去实现其他的欲望,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生命的时限和欲望的层级给了这些深陷欲壑的众生平衡发展的机会。欲望原本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世间的好压根也是一种欲望的达成。有些人总因此而生出痛苦来,大约是一种高档的欲望,就便是不承认,人间的欲望还是有高下之分的。教育大体是可以使欲望的维度得以提升,让道德在欲望里发酵,使之成为智力水准上的高档欲望。    
    “不是钱,而是原则问题”,这样的话在人这种动物里是常见的,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十有八九是受过教育的人,是有道德心的人,他的欲望是升了级的。“不是钱的问题”实际情况往往一定是钱的问题,但他要用原则来说话,违着自己的心去说话,让欲望有了维度,他若失败也一定是高格调的失败,痛苦中必有快乐,他在失败中一定满足了他求知的欲望、实践的欲望、责任的欲望等等不一而足的高档欲望。    
    钱的问题历来就不大好评判,照往常的说法,金钱是价值的尺度,交换的媒介,财富的标尺。世象的表征是它使人疯狂、陶醉、激动、迷失、贪婪,金钱有了非凡的魔力。这大约是开始使用贝壳做货币时始料不及的,世界的秩序因为钱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更,且是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它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却翻手为云作用于人。实在太奇妙了,能与我们狗对骨头的痴迷相提并论或许这个世界上只有人对钱的态度了。    
    欲望虽然不是天生对钱的欲望,却因为处处有钱的参与而使欲望大体表征为钱的问题,人类是聪明的,他们自然是看得到欲望的好,更是看得到欲望的坏,大约这就是道德的构建、制度经济学的价值所在吧?    
    人类开端于动物的原始性,注定了自然欲望的合理,也自然要承认欲望的无度,欲望仍会在循环中扩展。资源在开发中牺牲,为欲望牺牲;稀缺为欲望诞生,也消亡于欲望的消亡;礼乐投胎于欲望,却服务于欲望,不与欲望同生,却与欲望同终。    
    人间要看礼乐,在我看来是要好好看看中国这片土地的。不管承认不承认,是有值得称道的礼乐存在的。    
    历史到了公元2005年,历史上仅存的活化石式的文明大概就剩下中国这块土地了,这种文明有一种质的稳定性,无论承认与否,这种文明的外表给人一种惰性的感觉,但是却有一种韧劲。许多其他的文明都是依靠一种叫宗教的制度发展延续而来的,而中国文明却是靠一种叫做伦常的道德体系维系,而且道德体系维系文明延续已经成为所有文明最终的共同选择。    
    好的组织是会充分利用这已经普及了的、濡染了的礼乐的,这也恰恰是商业文明中最稀缺的资源,而中国的土地不缺乏这些。    
    作为失败的犬族不会再有这样的尝试,但是这里面一定有着一种美妙的玄机,所以我选择了被自称为人的“猴子们”所驯化。    
    中国式的伦常结构在它自己的漫长历史里也几经挑战,但每一次挑战都是用更高的认知重建它的秩序,最终的结果都是伦理纲常代替野蛮和神教,而神只能做统治的外衣。    
    文明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一切文明都须回归自然。    
    画地为牢


《犬 道》 第二部分画地为牢

    ———简化管理,后知后觉的人群体管理的困惑    
    猎狗的世界你能看到恶狼的影子,却不是恶狼,恶狼是野蛮的,孤独的;人的世界处处有动物的影子,却不是低等的动物,动物是低等的,少智的。    
    恶狼所走的路最能说明这样的问题,尽管那并不能算作一条疯狂的道路,但骨子里从进化的演进路径上看早已显示出了一种低级性。怎样的低级性,我有时不大愿意承认,但却是事实,动物学家们已经发现在野外生存的动物们并不是越来越强,而是越来越弱,许多动物是被人类逼到死角的,一些动物为了适应突变的环境,强迫自己演化成一个更加瘦小的动物,只是为了使自己灵活起来,因为笨重意味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