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8-犬 道





    管理组织就像操作一部机器的运转,它能否高效,都是由零件的协调达到的,总有关键的部分,也有不关键的部分,看似不关键的,出了问题,整部机器一样报废。一个螺丝钉坏掉,第二个螺丝钉很快也跟着坏掉,结果是不言自明的。    
    组织成员行为上是有规律的,管理当然也是有方法的,人并非不能统一,关键是统一在什么方向上,有些方向是错的,不是共同的方向,无论如何都统一不了。


《犬 道》 第三部分规则订立之后

    犬  道    
    规则中的方与圆    
    科学是有目标的计划,    
    人们可以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它没有终点。    
    ———爱因斯坦    
    规则订立之后    
    游历是我生命中最美妙的事情,总觉得这个世界越走越美妙,越是觉得世界奇妙我的世界观越是完善,我开始欣然接纳了“猴子”的“驯服”,这真是像野蛮征服文明,然后又被文明征服,想一想这个过程都会觉得是那么的幸福。    
    人之所以称之为人,那是因为他们的确有一种叫做智慧的东西左右世界、“创造”世界。我之所以觉得这个世界如此美妙皆因人是那么的美妙。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依据它固有的规律存在和发展。如果你是对的,一切都会应验,如果你是错的,一切也会应验,然而应验的方向不同。按照自然规律发展的则顺畅、自然,反之则衰落、腐朽。规则是规律的产物,不是“拍脑门子”的产物,这一点犬族的恶狼和狈是永远没有机会明白了,人类也是经历了漫长的苦难岁月才得以解惑。这一点我们在上一章谈到简化管理的时候也曾经指出过,发现规律、顺应规则才可以使管理化繁为简。我们在谈到平衡管理的时候也曾经指出过,遵循自然规    
    律才可以平衡发展。    
    规律是客观的,然而执行却未必是客观的,所以才能看到许许多多头破血流的教训。常规的道理是客观的规律在先必应导出随后的客观规则,然而现实的世界却是客观的规律在先未必导出随后的客观规则。这在之前的犬族和之后的人类莫不如是。一个原因是认知的误区,对规律认知的偏差导致执行的误区,科学历史上执迷于“永动机”便是对规律认知不足的例证。这种偏差或误区也能随着认知的提高加以纠正,一个原因是愚昧的偏执,这种偏执具有天生的固执,主观的低能,属于明知故犯的卑劣,这种愚昧的偏执大体上是犯七宗罪的常客,现实管理上的这类实证比比皆是,应归之于恶的范畴。    
    正因为有了规则的主观和客观的分别以及规则在执行上的主观和客观的分别,所以才会有这些关于规则的“规则”:在规则订立之前,机会均等,利益却不均等;规则订立之后,机会不均等,利益也不均等。    
    从管理上看尤其是这样,规则订立之前,每个人属于自由人,所属机会是均等的,个体与个体是依靠同等的机会竞争,然而无规则的均等机会下往往会发展为无序的竞争,好似经济社会的自由竞争;规则订立之后,每个人都成为一个限定自由人,个体与个体在规则许可范围内竞争,理论上这种竞争是公平的,事实上这种竞争恰恰是不公平的,因为这需要一个对公平竞争的监督机制,监督是需要成本的,同时,还要保证监督本身的公平。主观色彩浓重是社会生活的主要颜色,同时执行本身是由主观的人来操作的,主观的人永远是要受制于经验、知识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执行规则自然会带有主观的偏见,所以永远不要寻求绝对的公平。    
    规则订立之前,机会均等,利益不均等,但风险与利益却是成反比的,机会里的风险相对于利益是小的,这也是投机在任何社会都根除不去的原因。另一个例证是新兴的行业和新的趋势容易造就新的实力派财阀。    
    规则订立之后,机会不均等,利益依然不均等,但风险与利益却是成正比的。    
    规则订立之前,风险是巨大的,竞争却是有限的,此时考虑风险是常人的思维,冒险是非凡的表现;规则订立之后,竞争是巨大的,风险同样是巨大的。所以强者制定规则大抵是有利于强者,弱者制定规则未必有利于自己。强者制定出不利自己的规则,灭顶的灾祸就此种下,杞人忧天的事情或许真要发生。    
    这一点我曾经跟恶狼一再提到,结果把“猴子们”从森林里逼走,给犬族的衰亡埋下灭顶的祸根。    
    我在犬族做军师的时候给恶狼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为着一头偷窃来的毛驴,两个窃贼吵得不可开交,一个想留下来驮货,而另一个却想把它卖掉换几个钱用。    
    正当两人拳脚相交,大打出手的时候,第三个贼把这头驴顺手牵跑了。    
    驴子就像利益一样,窃贼就像竞争者,只是争吵的两个贼是合作竞争者,规则隐藏在背后,合作竞争者们争得昏天黑地,隐藏在背后的窃贼便会突然光顾,牵走了驴子,却无需用力。    
    游戏规则,可以订立,不管怎么订立,总有一个局外的玩者在伺机而动。所以把竞争说得那么冠冕堂皇没有那个必要,竞争当然是需要的,没有竞争水是要变臭的,制度是要僵化的。所以要玩游戏,必须先弄懂游戏规则,否则,你没办法获得任何竞赛游戏的胜利。但同时也要知道规则之后还有规则,不然只能玩出个多败俱伤的结果。


《犬 道》 第三部分经验管理的双刃剑

    经验管理的双刃剑    
    蜀犬吠日,是人类嘲笑狗们少见多怪的苛刻批评,公允地讲,这批评全无缘由。遍观整个世界,中国人对狗的评价最低,以致看门犬总是奴才的形象。他们全然忘掉了蜀犬为什么吠日,地震的时候,只有人还在睡觉,鸡鸭狗牛等等这些动物早已经坐卧不宁,就算是微弱的震力,它们也总能最先感应到。这是它们的本能,人却在嘲笑动物的本能,最后埋在废墟里的恰恰是那些嘲笑着的人。他们不愿从尚未成废墟的“废墟”里走出来,因为他们相信这“废墟”或许永远也不会成为废墟。    
    本能的行为,越持久越会成为经验的一部分,当经验不断地累积成习惯后,它总能在最危险的时候派上用场。谁也不能否认经验的价值,整个世界都是进化于经验,只是经验也有寿命,有局限,有条件,只能在符合它的道场里产生积极的价值,否则便只能是消极的结果。所以凡是好的经验,都应该广泛地推广,这样的经验总能带来效率,只有当这样的经验发展受到限制,不再适应现实的情况,变革的呼声便会自然地诞生。    
    凡是经验总有自己的发酵场,有它的局限,有它自己发挥的条件,推广的时候便要小心再小心,南方的橘到了北方便只能是枳,它总要受制于土壤、气候;所以推广经验本身就是一门大的学问。    
    优秀的管理者总能看到经验的价值,却也容易被价值迷惑,所以他们在经验求证的过程中格外卖力。一个地方的经验用在另一个地方,总会水土不服;一个人的经验用在另一个身上,总显得不伦不类。所以最优秀的管理者总要寻找最普遍的经验,特别的经验总在特别的地方和特别的人身上使用,他们最明白不一样的群体形成不一样的习惯、不一样的价值观念,所以他们推广经验,表面上是相同的,内容上却总有些细微的差别,他们既要顾及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也从不抹煞区域上的差别。    
    他们总有办法不固守在先前的经验上,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办法总也不离奇,却总也管用。不管多好的方案,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它的正确,而实践总有代价,总有失败,总在完善。所以最强者都是尝试着去做一件事情,他和你说,他是连命都不要地投入了,那么真相一定被隐瞒了。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情,只是强者不愿意告诉你如何打败他而已,所有的路只能靠你去观察、学习、分析、实践。中国人是好面子的,这样的经验从来都不需要别人去告诉你,然而这好面子的来历却不是谁都告知你的,如何去用更是没有人会告诉你。中国至少还有这样的好处,人好面子,总会将自己内心有价值的秘密不经意传播出去,所以你能看到,中国的专利保护总也不顺畅。你若到了日本,便是如何一流的技术、经验,不用上点时间,你就别想把它学了来。所以在中国,其实经验推广起来有着实实在在的好的道场。    
    寻找试验田,便是推广经验价值绝妙的办法,它看上去很普通,却很具魔力。你自己觉得是绝妙的主意,连在小范围内都没办法实践下去,铺设出大场面,成败其实早就注定了的。一个地方的经验到了另一个地方总要换换形式,调整一下内容,你在平地上设计出来的车,卖到到处是平川的城邑,未见得就有什么太大问题,若出问题也大体是款式、颜色、当地人的好恶而已,你尚有办法在当地便把事情解决了;若是把车子卖到了高山险地,人家很是喜欢你的车,也觉得很方便,但总要怀疑你的车子能否适应人家颠簸的路。    
    所以不管你要施行好的管理方案还是销售新上市的产品,最好先找几块“试验田”,先行验证它的合理性、受欢迎程度以及问题和缺陷。有了这样的测试,你不一定胜却一定不会败,胜则是全局性的主动,败也可以再行试验,从头来过;便是大规模推广,所承担的风险也是你可以预料到的。    
    这样的试验田总能让你发现问题,提供解决的办法,不断完善你的管理方案或产品改进。试验田里成功了,便是你推广的榜样、标杆,你总能在那里试验出最好的方案,培养出最好的人才,发现最广泛的问题,同时也能让你扫清观念上的阻力。    
    最后,你便发现人类所有的管理经验和文明成果都是这样一点一点摸索来的,试验的目的只是要验证想法的对与错,推广的目的才是获得成功。


《犬 道》 第三部分无序与有序

    无序与有序    
    我不经意间来到人们向往的三国,才知道自己走错了时代,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权谋之术泛滥成灾,杀戮四处可以看见,盗贼四起,人人自危。狗的日子更是艰难到了一种恐怖的地步,曹操《蒿里行》一诗对这个灾难的时代有过生动的描述:“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在这种社会秩序混乱的时代里,我突然迷茫了。我原本想拜谒许多历史中的大人物,积聚力量为社会做点什么贡献,然而兵荒马乱的乱世连命都难保,许多理想与幻梦无有区别。    
    乱世是苟延残喘的坟场,所有生灵被涂炭,整个世象是混乱的、苦难的、流离的、权谋的,人文是破坏的;乱世里,狗是丧家的,是颠沛的,是饥饿的,是幽怨的。    
    我太想逃出这乱世的三国,这征伐的乱世。东奔西突便成了我的命运,我以为自己会死在北边的战斗或南边的屠戮;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我奇迹般地逃脱,来到没有战火纷飞的汉中。    
    三国时代的汉中是张鲁“五斗米教”的教场,张鲁自称“师君”,下设祭酒,各领部众。祭酒上又设大祭酒,层层统领。其中的“都讲祭酒”,地位仅次于“师君”,颇像后世的教官传道授业。“张师君”是时人崇拜的偶像,他主持的政权,废除官吏,皆以祭酒为治。有小过者,须修补道路,将功抵过,略示惩戒。对触犯法者,宽恕三次而再犯,才处以刑罚。祭酒在各自领域设立义舍,义舍中备有米、肉,供行旅之人免费住吃。“张师君”统治汉中近30年,政局安定,受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拥护,史称“民夷便乐之”。    
    政局稳定,生产便会正常;管理有序,生产自然高效。世间不快乐大约都是从无序开始的吧?“张师君”采取的措施是独特的,初入道者名“鬼卒”,“祭酒”各领部众,他们既是宗教骨干,又是行政官吏。管理层精简了,受众的负担就降低了,我猜想他到后世或许也是个精于管理的商业巨擘吧。    
    他把政教合一了,多像后世商业管理上的团队文化建设,人间的事情太多奇妙的相关,像他这样的管理或许也只有他那样的时代才能孕育出来,但至少证明一点,不管是个体还是组织、国家,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