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





一部大学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他是一位好客的叔叔,而且讲故事的本领棒极了,几乎每天都有一群孩子到他的宿舍去听他讲故事,他们兴高采烈地听着“小布头”的故事,每次故事告一段落时,孩子们都热切地问“后来怎么样了”。他们不知道,这位可爱的叔叔,小时候就极擅长给弟弟妹妹们讲故事,而且他是读着不少优秀的中外童话长大的,他也读过几乎所有能遇到的武侠小说和新文艺作品。这个超级书虫和故事迷,几乎注定要成为一位专门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孩子王”。    
      四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孩子再阅读“小布头”的故事,似乎会遇到一道时代鸿沟的阻隔,故事中的教训色彩、频繁出现的政治口号和那个时代一些特定的名词(如“人民公社”、“生产队”之类),看来已经不容易被孩子们理解了,但那些东西在那个时代是真实的。把它们搁在一边,这个故事仍然是一个好玩的故事。    
      许多过去的小读者,至今还记得故事中那五只被认为是“坏典型”的小老鼠,它们本来是偷吃粮食的坏蛋,但在故事里被描写得活灵活现。不少读者还能背下关于它们的打油诗:    
      鼠老五,鼠老五,    
      溜出洞来散散步。    
      最好找块甜点心,    
      外加一个烤白薯。    
      在这五只老鼠的身上,孙幼军非常自然娴熟地使用上讲童话故事的高招,轻快的几笔就勾出了它们的形象,童稚天然的语言牢牢吸引住小读者的兴趣,曲折的情节设计把故事引向高潮。童趣、幽默、好玩,在与“小老鼠”相关的篇章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段插曲,已经成为能唤起永恒回忆的篇章。看来是一个意外,但仔细想想,一点儿也不意外。    
      1990年,孙幼军先生获得了国际安徒生文学奖的提名,同时,《小布头奇遇记》也获得了安徒生奖“作品荣誉证书”。这对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与儿童文学作品都是第一次。但获奖并没有减轻作者自己对这部作品的遗憾。他在1993年的一个修订重印本的后记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获奖和孩子喜爱并不等于说这本书就是‘成功之作’。事实上,在我这本‘处女作’里,主人公小布头被我当作所谓‘反映现实’的工具。我精心安排的不是主人公个性的发展,而是那背景。好比拍摄人物像,我把焦距对准人物身后的建筑物。结果是,背景是清晰的,人物面目却模模糊糊。听到赞扬的话越多,我越觉得它不该有这样严重的缺陷。”    
      《小布头奇遇记》是诞生于一个几乎不能容忍童话的时代的童话。也就是在那个时代,因为它的一些超越自身时代的永恒的东西,征服了不计其数的孩子们。它的奇遇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教益的童话,这个童话告诉我们: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内心渴求,每个时代的孩子都一样。    
      2003年,孙幼军爷爷创作了《小布头新奇遇记》,并特意邀请现定居于香港的画家沈培爷爷再次合作,为这个新奇遇插图。故事接着上次奇遇中的“后来呢”继续发展:    
      小布头几经辗转,成为了男孩子朵朵的知心伙伴,他甚至坐飞机去了美国,陪伴朵朵度过了一个不那么平静(甚至可以说有些眼花缭乱)却也很温馨的幼年时光。    
      小布头的新奇遇更像是一部温馨的家庭故事。在孩子好奇的眼中和脆弱的心灵里,大人世界的纷扰和无奈,引起了种种不安和疑惧。年届古稀的怪老头儿在故事里对孩子注入了深厚的同情和无尽的慈爱,他指派小布头代替自己给孩子最大可能的慰藉。    
      如果说42年前的小布头充当了一个为孩子现身说法的榜样,那么这个新小布头却是孩子的玩伴和代言人,他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请大人们好好看看自己和孩子。    
      “嗒—嘀—嗒—,嗒—嘀—嗒—”。小布头迷们,还等什么呢?    
    


第四篇历险、奇遇故事(3)

        
      【洋葱头历险记】    
      洋葱头是老洋葱的儿子。他有七个弟弟:洋葱老二,洋葱老三,洋葱老四,洋葱老五,等等等等。洋葱家嘛,自然就该叫这些名字。他们是好人,可我必须马上说,他们的日子过得太不幸了。    
      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哪家有洋葱,哪家就有眼泪。    
      洋葱头的爸爸老洋葱因无意中踩了柠檬王一脚被关进监狱,洋葱头探监时,老洋葱告诉他监狱里关的都是正直的人,而强盗、杀人犯却在柠檬王的宫中养着。    
      洋葱头决心救出监狱里的人。但是,正当他准备营救南瓜老大爷和村民时,却被番茄骑士投入了黑牢。在田鼠、小樱桃和小草莓的帮助下,他才被救出来。后来由于青豆律师的背叛,他又落入番茄骑士之手,关进老洋葱所在的监狱里。田鼠把洞打到监狱,救出了他和所有的囚犯,柠檬兵纷纷放下武器,大家共同推翻了柠檬王的统治,获得了自由。    
      这是一部非常幽默的童话,同时也是一部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讽喻色彩的童话。有人能接受这类童话,也有人对这类童话明显表示反感。因此,在被广泛接受的经典童话中,这种讽喻现实主题的童话比较罕见。张天翼先生写于1932年的《大林和小林》也属于这类童话。    
      不过,《洋葱头历险记》的确是一部世界级的经典童话,它是意大利童话大师罗大里先生的代表作,罗大里本人曾于1970年获得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而这部作品被译为100多种文字出版,受到世界各地孩子们的欢迎。    
      洋葱头的历险故事,具有怎样的魔力呢?    
      经典童话中,多有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故事,但这部历险记的主角,居然是一些家常的蔬菜水果,而且人物的性格与蔬菜水果的特征相合。这种源于生活却出人意表的想像,本身就让孩子们觉得特别好玩。比如:洋葱特别容易让人流泪,小洋葱头便以此为武器,几次打败了耀武扬威的番茄骑士,最后一次刺激得番茄骑士直流眼泪,眼泪差点儿把武士自己给淹死;青豆律师是一个奴颜媚骨的家伙,他弯腰鞠躬很困难,为了表示礼貌,不得不干脆翻个跟斗;南瓜是个勤劳善良的老大爷,他辛辛苦苦给自己盖了一个小房子,圆滚滚的身材只能恰巧挤在小房子里;柠檬王是个作威作福的国王,他闻到穷苦人的异味就命令士兵洒香水,后来在逃跑中却一头扎在粪肥中;橘子男爵好吃懒做,大腹便便;蜜柑公爵衣着奢侈,除了打扮自己,什么也不做。还有长须的小葱大叔、密斯脱胡萝卜、家庭教师芹菜先生,等等,都是非常有趣的童话形象。    
      洋葱头是一个孩子的形象,他善良、机智、勇敢,在一次次与柠檬王、番茄骑士、樱桃女伯爵的斗争中,渐渐成长起来。他为了救自己的父亲,历尽艰辛,最终获得成功。    
      在父亲入狱时,他教导洋葱头要周游世界,好好学习。学习就是“研究一样东西:坏人。碰到一个就停下来好好研究研究他。”在最后把柠檬王和樱桃女伯爵赶走后,他告诉洋葱头还要继续学习,“因为世界上坏人还多着呢,就是咱们赶走了的那些也会卷土重来。”    
      读洋葱头的历险故事,你一定要记得,那是写于1951年意大利的故事。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意大利刚刚从一个荒谬的旧世界中走过来,旧秩序和法西斯的阴影并没有被完全驱散,一个新世界正等着意大利人民来建设。罗大里用一个极尽幽默夸张的寓言,告诉孩子们,不要忘记那个荒谬的旧世界。更为重要的是,他试图告诉孩子们,在新世界的建设中,他们不但有权力、而且有能力成为其中的主力军。这是在过去所有的童话中,你都见不到的东西。    
      罗大里(Gianni Rodari,1920…1980),出生于一个意大利小镇奥梅尼亚的穷人家庭,早年丧父,母亲只好去当女佣,他从17岁开始独立谋生,做一个小学教员。这段经历对他的儿童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他自认为不是一个好小学教员,却是一个“快活的教师”,“我向小朋友们讲各种滑稽的故事,荒唐的故事,越是荒唐,小朋友们就越是哈哈大笑。”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积极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1944年他参加了意大利共产党,并在战后长期担任面向少年儿童的记者编辑工作。    
      罗大里把一生都献给了儿童文学的创作,他把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写进了小说、童话和诗歌中。他讲故事最大的特点是简单、幽默、夸张,他的乐观情绪深深地感染着小读者们,鼓励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人类。他虽然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却不是充满偏见和教条的作家,他几乎从来不在作品中进行教训,对孩子们总是充分肯定,而且充满热情的期望。    
      难怪孩子们会喜欢这位让他们哈哈大笑、充满幻想的意大利大叔。    
      


第四篇历险、奇遇故事(4)

    【绿野仙踪】    
      如果与一位略通中国文化的美国人交流,问他在美国有没有像《西游记》那样好玩的书,他十有八九会向你推荐弗兰克·鲍姆(1856…1919)的《OZ国历险记》,这部童话巨著还有个很动听的中文译名:《绿野仙踪》。    
      说起这部童话,首先有必要弄清楚有关它的版本情况,否则我们可能说的不是一回事儿。    
      这部童话巨著实际上是由14部“OZ国”(又译为“奥茨国”)系列童话构成,按出版顺序排列:奥茨国的伟大魔法师(1900)、奥茨国仙境(1904)、奥茨国女王(1907)、多萝茜与奥茨国魔法师(1908)、通往奥茨国之路(1909)、奥茨国的翡翠城(1910)、奥茨国的布玩偶女孩(1913)、奥茨国的嘀嗒机器人(1914)、奥茨国的稻草人(1915)、奥茨国的林奇汀奇国王(1916)、奥茨国失踪的公主(1917)、奥茨国的铁皮樵夫(1918)、奥茨国的魔法(1919)、奥茨国的格琳达(1920)。如果按内容来分,前7部是以奥茨国历险为主线的系列故事,后7部是以奥茨国的魔法师们为主线的系列故事。不过都是独立的历险故事,你也可以不必这样区分。    
      曾经有一位前苏联作家沃勒科夫改编过这部童话,解放前光明书局曾翻译引进过这个改编本,有些人读过的《绿野仙踪》可能是从这个译本再次改编过来的。1950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先生翻译的《绿野仙踪》,这个译本实际上是第一本《奥茨国的伟大魔法师》,它曾经多次以各种形式再版,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个译本。后来,也曾有人陆陆续续翻译过其中的一些,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真正的全集出版。曾经有几种号称是“全集”的译本,实际上也只包括了其中的8部童话。直到2003年,上海译文社出版的《绿野仙踪》(全集,上中下)才算得上真正的全集。    
      《绿野仙踪》是美国人自己创作的第一部长篇童话,曾经创下惊人的畅销记录,并且以轻歌剧、电影、动画片等多种形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作者鲍姆创作的文字也是以简单著称,对于翻译而言也并非难事,为什么这么多年后才完整地出现在中国呢?我想,一方面可能与文化差异有点关系,另一方面则可能与美国本土的教育界长期以来对它的暧昧态度有关。这说起来,也算是一个有趣的奇遇吧。    
      奥茨国的系列故事非常漫长,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奥茨国的伟大魔法师》吧。    
      在堪萨斯州的某农场里有一个女孩,她的名字叫多萝茜。一天,她和小狗托托连人带房子,被一阵龙卷风卷起,一直吹到一个叫做奥茨国的童话王国。她的房子在落地时正好压死了一个女巫,后来得知是欺压芒奇金人的东方恶女巫。北方好女巫和芒奇金人对她非常感谢,并请她取下东方恶女巫的银鞋。这双银鞋据说与东方女巫的邪恶魔力有关,但北方女巫并不知道怎么使用它。    
      多萝茜请北方女巫用魔法送她回家,好心的女巫做不到,告诉她需要到翡翠城,去向住在那里的伟大的奥茨魔法师求助。于是多萝茜穿上银鞋,带着托托,开始了去翡翠城的历险。    
      一路上,她遇到了几个非同寻常的人物——稻草人、铁皮樵夫和胆小的狮子,稻草人希望有一个脑子,铁皮樵夫希望有一颗心,胆小的狮子希望获得勇气,这一切看来只有求助伟大的奥茨魔法师。他们便结伴而行,沿着黄砖铺成的大道向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