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你的第二颗心






  我还是想用一个故事来跟大家讲述这个道理:

  有一位嗜爱饲养宠物的富翁养有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价值数万美金。有一天黄昏,这位富翁带着他的爱犬出去散步,却不知何故狗与人走失了。心爱的名犬遗失了,这可不是小事啊,于是富翁就在当地报纸上发了一则寻犬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1万美元。并有小狗的一张彩照充满大半个栏目。

  启事刊出后,送狗者络绎不绝,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很是困惑,思犬心切啊,于是富翁的太太说,肯定是真正拣狗的人嫌给的钱太少了,那可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啊,应该再增加1倍的酬金。于是富翁就把电话打到报社,把酬金改为2万美元。

  有一位沿街流浪的乞丐在经过一个报摊时,无意间在报摊看到了报纸上的这则关于寻狗的重酬启事,他立即跑回他住的窑洞,因为前天他在公园的躺椅上打盹时拣到了一只很可爱的狗,现在这只狗就在他住的那个窑洞里拴着。果然是富翁家的狗,乞丐第二天一大早就抱着狗出了窑洞门,准备去富翁家领取2万美元酬金。当他再次经过那个报摊时,无意中又看到了那则启事,不过赏金已增加到了3万美元。因为富翁见又一天过去了,还是毫无爱犬的消息,心里很是担心,他知道爱犬在家里吃的住的条件都是无比优越的,一旦落到不爱惜名狗的穷人手里,那小狗的生命就危险了,于是,为了尽快把他的名狗找回来,不惜再下重金。

  但乞丐此刻心里已经转变了,他想一天就涨了1万美元,那多涨几天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数目啊?显然这只狗对主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不能就这么便宜地送回去给富翁。于是乞丐又折回他的窑洞里了,他把狗重新拴在那儿,却不知道要如何照顾这只娇贵的名犬,只是很粗鲁地拴在黑暗潮湿的窑洞里。

  等到第四天,悬赏额果然又涨了1万美元,这更坚定了乞丐那充满贪欲的判断,而贪欲也就与日俱增。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乞丐天天浏览当地报纸的广告栏,当酬金涨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惊讶时,乞丐才得意洋洋地,做着发财梦,计划着要去哪些名胜古迹旅游,要到哪个豪华的地段买房,要买哪些豪华的家具等。可是,悲哀的事情发生了,当他兴高采烈地回到他的窑洞时,发现那只娇贵的狗已经死了,因为这只狗在富翁家吃的都是鲜牛奶和烧牛肉,住的是高档的小屋,而对这位乞丐从垃圾筒里拣来的东西和这阴暗潮湿的环境根本就受不了,于是在乞丐出门不久后就死于非命了,名犬的死也把乞丐的发财梦给葬送了。

  我们在感叹这是件多么可悲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发生,依然有很多人在重蹈着这个故事的覆辙。

  我认识一些朋友,他们在炒股票时就有很多人犯了这个错误,老是想等到一个最好的价格出售,结果最后总是股票价格狂跌时,只好低于买价抛售,这就是为什么股民总是十炒九输的原因。

  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在生活中无论要干什么,都要把握住适当的分寸和尺度,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牛屎运”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你将一无所得,空有满腔遗恨。

  所以说,不幸总是与我们如影随形,而幸运却老是千呼万唤仍不出来。不幸好像时时都可能来,而且来了之后又老是不愿走,而幸运却是很少来,而且来后在你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就瞬间即逝。

  生活中,有时“牛屎运”反而使人泯灭才智,萎靡沉沦;而不幸却往往能令人增长才干,自强不息。

  生活中,福祸无常,风云难测。因此,顺不骄奢,逆不颓丧,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宏辱不惊,进退中绳。

  幸运来时,好好把握享受幸运的度,切莫过于依赖幸运,而使自己沉沦不能自拔;不幸来时,要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看待,时机一旦转变,不幸将可能转化为更大的幸运。

  能感悟生活的“牛粪”哲理,能在任何时候都不用平常心而是用你的第二颗心来想问题,才能破译生活的顺与逆,才能更好地把握幸运的到来。

  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在农家仓库里觅食的老鼠意外地掉进了一个盛得满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接下来便是一通疯吃猛吃,吃完倒头便睡。

  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醒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觉地在丰衣足食的悠闲中过去了。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跳出缸去进行思想斗争与痛苦的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的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觉得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没有这个能力了。

  对于老鼠而言,这缸米就是一块试金石,这个它无法跳出的高度就是它的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高”。如果它只用第一颗心的心态来看问题,即它因为这里有可口的大米而想全部据为己有,其代价就是自己的生命。因此,管理学家把老鼠能跳出缸去的高度称之为“生命的高度”。而对这个高度的掌握就在于老鼠自己是否有用它的第二颗心来看问题,它多留恋一天,多贪吃一寸,就离死亡更近了一步。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能够做到在明显有危险的地方止步,但清醒地认识潜在的危机并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就没那么容易了,甚至也有能清醒认识到这个高度,但因为贪恋那缸米而永远也跳不出来的人。

  在你的公司中,如果有时你没有把握好这个高度,那么你失去的不仅仅是升迁的机会,还可能是你的工作。
 





第8节:早点睁开你的眼睛

 
 
  早点睁开你的眼睛—— 天赐良机

  当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原想率船队横穿大西洋,开辟到印度和中国的航线,那时人们根本不知道在欧洲与亚洲之间还有一个美洲,只是因为“不幸”偏航才偶尔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次意想不到的奇遇,使他成为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

  这个事例常被人们称之为“机遇”。那么,如此说来,科研的成功,战争的胜利,新事物的发现岂不是要靠“运气”?显然不是。

  现实中,由于简单而貌似容易的观察导致重大发现给人以深刻印象,往往容易使人们忽略成功者跋涉的艰苦旅程;还由于历史上遗留至今的人们心理上对“命运”的敬畏,有意无意地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因而把机遇看成了智慧女神对“幸运儿”的馈赠。一些人有时未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即怨天尤人,甚至把失败归之为运气差,没碰到好机会。这实在是一种误解。

  别涅迪克博士是法国一家化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一次,在实验室里,他准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一不小心烧瓶“咣当”落在了地上,糟糕!还得费时间打扫玻璃碎片,别涅迪克博士有些懊恼。然而,烧瓶并没有破碎,于是他弯下腰捡起烧瓶仔细观察,这只烧瓶和其他烧瓶一样普通,以前也曾有烧瓶掉在地上,但无一例外全都破成了碎片,为什么这只烧瓶仅有几道裂痕而没有破碎呢?别涅迪克博士一时找不到答案,于是他就把这只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不久后的一天,在别涅迪克博士走进实验室前,他看到一张报纸上报道说市区有两辆客车相撞,车上的多数乘客被挡风玻璃的碎片划伤,其中一辆车的司机被一块碎玻璃刺穿面部而进入口腔。别涅迪克博士一下子想到了那只裂而不碎的烧瓶。他走进实验室拿过那只烧瓶,只见那只烧瓶的瓶壁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膜。别涅迪克博士用刀片小心地取下一点进行化验,结果表明,这只烧瓶曾盛过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化学溶液,那层薄薄的膜就是这种溶液蒸发后残留下来,遇空气后产生了反应,从而牢牢贴在瓶壁上起到保护作用。因为无色透明,所以一点儿也不影响视觉。“如果这种溶液,用于汽车玻璃的生产中,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乘客的生命安全系数不就更有保障吗?”……别涅迪克博士因为这个小小的发现而荣登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的榜首。

  实际上,大家要明白的是,这些事物的发生,不是天赐良机,更不是必然的,但也绝非偶然,这是偶然与必然之间转化的结果。在这里,我们需要弄清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从哲学的角度讲,一方面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是必然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另一方面,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它总是受必然性的支配。

  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根据美国的心理学家研究证明:看起来是偶然性的东西,实质上是必然性在起作用。这种必然性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偶然情况是不会经常出现的,只有那些长期在实验室、工作一线,积极勤勉、终日操劳的人遇到偶然的可能性才会大一些。

  其二,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不是机遇,而是人们对机遇的反应和看法。偶然现象本身不是一种既成的事实或结论,它只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发现问题和创造成功的机会而已。

  但大家更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转化,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要具备一定条件。在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危及人们生命。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群防群控,逐步转危为安。如果没有这些果断的措施,危险是不会自己跑掉。在这里,条件是促进和实现转化的重要因素。

  明乎于这些哲学道理,我们就要善于用发展、转化的观点来看待世间一切事物倒转第一颗单向思维的心。当处于幸福安乐时,不忘乎所以,陶醉其中;而要时时保持清醒头脑,充分意识到危险、灾祸的一面,做到居安思危。同样,当遇到危险、灾祸时,不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要看到光明,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采取果断措施。总之,要冷静、客观、辩证地看待周围的事情。

  明乎于这些哲学道理,我们就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促进事物的转化。幸福不会从天降,灾祸不会自己除。客观事物有相互转化的特性,但要使之成为现实,还要积极创造转化的条件,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不同的情况做出切实的努力。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诸如安危、福祸这样相反相成的事情:如快与慢、优与劣、先与后、盈与亏、盛与衰、兴与废、苦与乐、远与近、多与少、贫与富、长与短,等。对大学生来说,学习上的先与后,是常有的事。一时先进,不表明永远先进;一时落后,也不意味着永远落后。只要加强努力,刻苦学习,落后完全可以转化为先进。对此辩证地看才好。客观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存在着的。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它会持续一定的时间。但在这种情况下,为一时的状况所局限,不可取;消极地等待转化,也不现实。

  正确的态度是:倒转第一颗心,用第二颗心看事情,才能积极努力促转化。

  如此,才能成为一个敢于直面人生、适应各种不同情况的勇士。

  坐等机会的同义词就是坐失机会。
 



第9节:只要我的脑袋还在(1)

 
 
    第二章:修炼成石头

  乐观看祸是一种比悲观看福更难培养的心态,很多人在灾难面前,像患了近视症似的只看到祸害中的悲惨,无法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悲惨背后的万幸。

  这也是人之常情,我在这里也不是要批判这种心态的弊端,而是要告诉你:与其让这种心态令你备感痛苦,还不如学学那位失马的“塞翁”,用一种更加高超的哲学心态看待灾难,这才是真正的超然物外,洒脱处世,飘逸生活。

  “塞翁失马”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但是又有谁拥有这种超然的心态呢?当我公司的某些部门经理遇到失败或做出错误的事情时,我就跟他们共同回味这样一个大家很熟悉却又没有多少人在悲哀时将其在心里重新回味的故事:

  在塞上,曾经有一位老翁,养有一匹很珍贵的良马,有一日不知道什么缘故,老翁养的马不见了。

  这可是一匹很精悍的宝马啊,这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啊!众邻居都为其感到可惜和悲伤,于是纷纷来安慰这位塞翁。然而塞翁反倒更能放得开,只见塞翁很超然悠闲地说道:“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呢?”邻居们都无法理解塞翁这句话所蕴含的高深的哲学道理。

  塞翁失马的事情过去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