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芳录 (晚清民国小说研究丛书)作者:西泠野樵
孟晗福⒎遣坏谛悴拧4巳瞬├朗槭罚靠盏?br /> 世,争奈命途多舛,连一衿都不可得;是以忿志投笔,适逢粤寇作乱,立有微功,得了个郡丞之职。彼又恨不能从诗书出身,懒于折腰,据闻已有了省分,他坚辞归田,终日以诗酒自娱;又著述这三部词曲,以明己非无用之才,惜命不如人耳。”
从龙大喜道:“我竟不知又添了《续影》、《合影》两部。你既赞好,想必是好的了。若说其人系由平粤案内保荐的人员,我怎么不知其人?他定是在荆州将军那边营内保举的,我们且不必查问此人出迹。我平时亦常留心词曲,你何妨把那续的两部上,择其尤者,试说一二呢。”众人听了,也都催着五官说来人家听听。五官道:“即如《续影》上的《痴絮》一阕,我最爱他那词富丽而工艳,不伤雅又复音悲韵远,情致绵长。”遂念道:
【陆镜序】(小生)遇奇葩,姿容宛似玉无瑕,怜煞他宜笑宜嗔,一任那旁人狎。书生命薄,偏消受娇娃,步轻轻腰似柳,身怯怯貌如花,万种难描写。一事心头挂,论情性,有些磨牙。
【不是路】
风动窗纱,袅袅炉烟小篆斜。见一带图书架,辉煌四壁灿云霞。志休奢,小坐闺中.已觉神仙亚。月影空庭静不哗,阵阵飘兰麝。嫦娥可否门鸾驾,顿增情惹。
【十二红】一级一级层楼下,莲印莲印步生花,淡妆素服多潇洒。妖冶正青春,二八年华。好似飞琼鹤至,好似彩鸾虎跨;好似桃根美眷,好似萼绿仙葩。但愿任生任死总无差,花虽谢,烟能化,难折此情芽。早绾同心发。最是晓妆窥镜,却堪爱鬓似堆鸦;最是卷帘倚槛,真不愧貌可羞花。风流只在人幽雅,那粉白脂红,又何须藉。我怎把几桩心事诉闺娃,怕又引出多端话,恶语防伊背后加,俺只索由他罢。常同我坐茜纱,爱含情半抱弄琵琶。音高处,和者寡。有时儿炉火煮新茶,闲联趣谑任喧哗,他惟有笑乜邪。
【节节高】谯鼓楼四挝,动咨嗟,敲窗疑是人归也,原来是风檐铁马仍虚假。空叹迓当阶月冷平窗榭,天仙未返紫云车,心终挂。嗤俺望得眼巴巴,今宵捱煞长更夜。
【尾声】低言自语人如傻,欲到巫山梦已赊,苦煞我春宵一刻千金价。
从龙听毕,点首嗟赏不已道:“此曲可称绝调,不愧脍炙人
口。”汉槎道:“我于词曲虽不了了,然其字句工丽处,我却能
领略,真不负五官赞赏。”柳五官笑道:“他仍有《合影》上的
《暑戏》一套,说出来你们更要赞好呢。”遂又念道:
【一枝花】(花旦)日午正当天,湿透罗衫汗。荷亭凉爱纳,来深院尽启庭轩。风过吹人倦,半倚阑干,呼婢休摇纨扇。
【红衲袄】(众旦)爱冤家俏美颜,结三生成夙愿。我与你山盟海誓千千遍,你缘何贪着闲花把心改变?枉与你在香闺同欢笑,共兰帏同缱绻。不怨多才薄幸,只怨缘分浅。但愿你后妻房比我贤。
【前腔】美莺莺解佩环,在西厢两情恋。双文是云鬟半蝉娇声喘,君瑞是任意风流人不倦。一个是摆柳腰故轻轻,一个是荡花心偏款款。苦煞红娘?户外忍把香津咽.只到了透灵犀一点鲜。
【宜春乐】(宜春令)池中去采红莲,卷裳衣轻摇画船。悄呼同伴,鸳鸯稳宿勾人盼。听声声,好鸟枝头;见对对,游鱼水面。(大胜乐)波痕如练,娇腔宛转,共唱田田。
【太师引】(花旦)笑声喧,低声唤,爱扁舟中流往还。一边是重台夸玩,一边是并蒂争妍。人来叶底花如面,共折处藕臂双弯,休蹂践凌波欲仙。看竞献庭前,齐摇金钏。
【尾腔】多将瓜李排窗案,休扰俺家半晌眠,只恨那隔院槐阴噪晚蝉。
众人听五官念完,齐声称妙。从龙道:“你明日可将这《续彤》、《合影》两部曲本借我一观,得窥全豹。”五官应答。众人又痛饮了一回,方已饭罢。散坐盘桓,王兰又取过一支竹笛吹着,央五官唱了几套戏曲。时日已西沉,家丁点齐灯烛,摆上晚宴。众人重复入座饮酒,直吃到三更,五官方起辞,套车回家。次日,从龙,二郎等人轮流作饯,王兰又复众人的席,皆有五官在座。足足闹了数日,王兰因赴浙日期在即,不敢多留,打点请训出京。恐前次请甘誓的信未到南京,又恐小儒不放他同行,在出京先一日,又发了一封信到小儒处。未知小儒先后接着王兰来信,可肯放甘誓同往浙江,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七回 美兰姑屈身酬知己老甘誓抵掌快论文
话说陈小儒在杭州接着祝伯青等人的书信,并知王兰放了浙省学政,甚为欢喜。又见王兰的另信,要请甘誓到他任所,笑道:“者香也爱上这老儿,但是甘老脾气古怪,不知他肯去与否?且到南京再议。”忙写了回书,交与来足而去。自己因起程日期在即,又奉熊公的催行文书,不敢逗留。
次日,走辞各亲友,带了方夫人等扬帆东下。此番小儒是实任宁藩,一至苏州本境,那沿途的地方官得了信,都赶来迎接,加倍趋跄。小儒入城谒过巡抚,无多耽搁,一路专行。这日,已至南京,早有江宁府属各官以及本衙门书役人等,出城十里来接。小儒进了城,先封了公馆住下。来日即去禀见熊公,择吉好准备接印任事。
晚间,即将王:兰的信取出,与甘誓商议。甘誓笑道:“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况浙省乃人才萃聚,岂可轻言衡文。可烦代辞工学政罢。”小儒道:“又盘先生毋庸过谦,不可负了者香谆谆请驾之意。者香仰企已久,所以奉邀同往衡文,品评优劣,可以服众。你如执意推辞,者香又要怪我从中有意阻挠,明许暗却了。”甘誓屈不过小儒相劝,只得应答。小儒即吩咐人,代甘誓收拾行装。不一‘日,王兰已至南京,先去拜会小儒,知甘誓应许同行,好生欢喜,忙备了敦请关聘,亲自送去。又在南京耽搁了数日,与甘誓同往浙江去了。
小儒择定吉日,接了藩篆。因旧任交代未清,一时不能让出衙门,仍与方夫人等在公馆内居住。这日,方夫人正坐在房内,忽见小婢进来回道:“外面有男女二人自称从扬州来的,就是那年老爷在江都任上承审的沈家夫妇。据说还带了他女儿兰姑来,现在沈家妻子伍氏在外说要见太太,有话面禀。”方夫人沉吟道:“沈家夫妇来此何事?又带了他女儿来,其中必有原故。”忙立起出房,传话叫伍氏进来。
少顷,伍氏来至上房,趋步向前叩见,方夫人命搀他起身,又叫他旁边坐下。方夫人笑道;“你合家到南京来做什么的?”伍氏道:“前次在场州蒙大人搭救我全家性命,回来即设立长生禄位,终日叩祝。如今大人果然高升极品,是以小人夫妇带了女儿过来叩贺。再者还有下情,面求太太作主,小人夫妇感恩不浅。我女儿自从受了祝自新羞辱,虽蒙大人昭雪,我女儿每说女子家如白玉一般,不可稍有瑕疵,致人议论。日前被祝自新拉拉扯扯了一番,虽未遭其污辱,究竟有男女授受之别,即如那白玉有了一点瑕斑相似。他愿终身念佛看经,誓不适人,奉养小人夫妇死后,即削发为尼。后来被我们再三苫劝,他才回心,说除非与我有大恩的人,我只当报恩去侍奉他,那怕为奴为婢都无怨悔。仔细想来,只有人人救我合家性命,又代我女儿昭白节操,是他的恩人。故而带了他来亲见夫人,要求太太念我女儿一点真心,收在跟前,或为侍妾,或为使婢,只要我女儿情愿,小人夫妇无不从命。”
方夫人闻说,摇首笑道:“这件事怕的不能,一来我家老爷性情拘谨,又知你家本是书香旧族,焉能屈待了你女儿;二来地方官私买本地民女,有干例禁。不如我代你女儿留意访一个门楣相合,好好人家,完他的终身便了。”伍氏道:“小人夫妇亦曾说过,他说若将他送至太太府中,以遂他报恩之念,他还愿意。若是要另适他人,他拚着一死都不应允的。只求太太可怜小人夫妇只生了一个女儿,他若执意不肯适人,叫小人夫妇怎生对得过他。太太若怕私买民人子女至于例禁,我倒有个万全的法则。待至夜静,悄悄的抬入府中,神不知鬼不觉的。况府中妇婢甚多,外人那里认得清楚。”
方夫人见伍氏谆切央告,又闻他女儿是个贤淑的人,不如且将他接至府中,相机而动。“若我家老爷愿意收他,也是好事。我本久有此意,代丈夫买妾,因我时发宿疾,又有一双儿子、一个女儿,正好节养身体”。想定主见,对伍氏笑道:“你且将你女儿送到我府中来,你夫妻也在我府中住几时,等我家老爷回来,慢慢商议,自有道理。”伍氏听了,喜不自胜,忙立起谢了退出,收拾送女儿进府。
原来兰姑自受了祝自新的羞辱,又带累父母身受官刑,虽经小儒判雪此案,心内终觉以此为憾。矢志茹素涌经,侍奉父母天年过身,他即祝发空门,以修来世。沈若愚与伍氏向来珍爱他如掌上明珠相似,膝前又单生他一人,将来还望招个女婿,好靠半子收成。何忍他茹素诵经,了此一世。沈家夫妇再三婉劝,兰姑暗忖道:“我父母年纪已老,又只生我一人。我若执意如此,岂非反伤了父母之心!”遂道:“女儿身体发肤皆受之父母,既然父母立意做主,若女儿决然不从,即是不孝。要望父母依我一件心事,不是女儿老脸,如要我适人,除却我曾身受其恩,借此作报答之举方可;若不允我,拚着一死,也不敢遵父母的命意。”伍氏见兰姑改了口,忙道:“这孩子又来呆气了,在父母面前有话但说无妨,你怎么说我怎么行,断不拂你之愿。”兰姑含羞道:“女儿当日若非陈公昭雪清白,女儿也是一死,就是父母亦受陈公大恩。不如将我送到陈公衙署,那怕作奴作婢都无后悔,正可报得前恩,又可遂父母心愿。”伍氏笑对沈若愚道:“不信这孩子倒很有点贝.识,能使陈公收了作个偏房,你我还愁没有靠背么?强如与个平等人家,我们又可借此报恩,只怕陈公不行,岂非空说。”若愚道:“既然兰姑执定主见,料想不能挽回。莫如你我来日亲送他至南京,把这番话面求陈公的夫人。据闻这位方夫人是个大贤大德的人,定然成全我女儿的终身。”夫妇计议已定,即雇了船,收拾一切,带了兰姑向南京迸发。先寻寓所住下,沈若愚与伍氏即来面见方夫人,商议此事。
伍氏此时见方夫人应允,好生喜悦。忙忙的出来寻着沈若愚,将方夫人的话说了一遍。两人回到寓所,叫兰姑换了一套衣裙,雇乘小轿,沈若愚夫妇又亲自押轿,一路奔陈府而来。到了府前寻着双福,央他去通报。少顷,方夫人传话出来,请沈姑娘到上房去。兰姑在宅门口下轿,早有两个丫鬟领着他母女至上房。兰姑到了后堂,抬头见方夫人笑嘻嘻的站在阶上,那一种端庄美丽的态度,令人见之可敬可爱,急急趋步上阶,轻拢翠袖,盈盈下拜道:“民女兰姑叩见夫人。”说着,拜了四拜。方夫人忙用手扶起,见兰姑面似春花,腰如弱柳,轻盈娴雅,体态天然,真乃比花花解语,较玉玉生香。
方夫人扶着兰姑进了中堂,命他坐下,兰姑再三谦逊。方夫人细问一切,见他语言婉转,徐急自如,心内大为喜爱。抬眼见伍氏仍站立一旁,笑道:“你去罢,你女儿交代我就是了。”伍氏满面堆笑道:“蒙太太恩典抬举他,怕他年幼不谙礼仪,失了规矩。”方夫人道:“不用你多虑,他的礼仪是不错的。”伍氏应着退出。方夫人叫备茶果与兰姑饮食,又细谈衷曲,甚为投机。暗想“此女既贤且淑,我家老爷若收纳了他,保无争宠擅权之事。况且闺房中得此伴侣,亦可不寂寞了”。
少时点齐灯烛,方夫人又摆酒款待兰姑。正对酌间,忽见使婢上来道:“老爷回来了。”只听窗外靴声秃秃而入,兰姑知是小儒,忙起身侍立。小儒见夫人的身畔立一丽人,容光焕映,忙问:“是谁?”方夫人将伍氏来意细说,兰姑不慌不忙趋立堂中,端然下拜,·叩谢日前拯救之德。小儒听了,方才明白,使婢扶起兰姑。回头对方夫人笑道:“明日要收拾搬进衙门,今夜发行各处文札,不回上房来了。你可与沈姑娘谈谈罢。”说着,换了便服出去。
方夫人复邀兰姑入座道:“我们今夜可畅谈‘番,明日你也随我们至衙门里玩几天。”两人淡谈说说,直至四更,方夫人即与兰姑同宿了。次早料理各物,兰姑坐了一乘小轿,随着方夫人大轿进衙,整整忙乱数日,方安置停妥。方夫人又扫除了一间套房,让兰姑居住。小儒时常阅看公件,不进上房。方夫人与兰姑日则同食,夜?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