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芳录 (晚清民国小说研究丛书)作者:西泠野樵
桨仓猛M住7椒蛉擞稚ǔ艘患涮追浚美脊镁幼 P∪迨背T目垂唤戏俊7椒蛉擞肜脊萌赵蛲常乖蛲蓿故且豢汤氩坏盟?br /> 一日,小儒偶然回后闲话,兰姑见小儒入内,即退回套房?方夫人笑道:“我有件事要与你商量,你须看夫妻面上不可推却。”小儒笑道:“什么大事,说得如此庄重。你且说着我听,可行则行。”方夫人又将兰姑受了祝自新羞辱,立誓茹素看经,不肯适人。沈若愚夫妇因膝下无子,只此一女,要靠他半子收成,再四劝说,他方应允。“我前日已在你面前,言过大概”。又将兰姑要嫁有恩的人一席话细说。小儒大笑道:“此事休怪我不从,可知私买民间子女大干法纪,而且沈家亦是书香后裔,焉能屈辱他女儿。明日你可把他母亲叫来,开导一番,领他女儿回去,好好择配人家。若说他女儿立志不行,你既与他相契,亦可劝他回转念头为是。”
方夫人道:“我也这么说,我岂不知干着例禁的事。无如近日借言套间他数次,他说本意修行,以侍父母天年,争奈父母不许,只得依了父母之命。今日内外人等,没一个不知我父母送我到南京来,以报人人旧德。若再回去,定为旁人耻笑。太太如可怜我,即遂了民女志愿,不然惟有以死自明。那时求太太念我父母年老,照看着他们些罢。你看这件事何以处置,方才稳当?否则即有性命之虞,行止好在我已说过了,听你的便。”小儒俯首,半晌不语,遂起身道:“都是你们惹出来的事,我却不管,我只不行罢了。”说毕,匆匆出外。
方夫人笑道:“我好意劝他纳妾,他反怪我多事。我也知道他心内未尝不愿,嘴里却说不出来。”即命仆妇人等收拾里间套房,做新姨娘的寝室。众人答应,自去料理。晚间小儒进来,方夫人又劝他收纳兰姑,“若恐外人知觉,好在他未进衙门就来了,旁人只认作我家早买下来的,前思后想毫无干碍”。小儒见方夫人再三相劝,日前又见过兰姑的人材,心内亦着实怜爱他。
笑道:“你今日劝我收他为妾,足见好意。不可日后想了退悔起来,那时即迟了。”方夫人啐道:“你休乱说,难道十数年夫妻,你尚不知我向来不是个妒忌的人。我是好意,你反打趣我。我倒怕你将来宠爱新人,要欺负我两人。”正在说笑,众仆妇来回:“新房已收拾齐备。”方夫人又拣了来日是个上好吉日。
次早唤到伍氏,说明此事。伍氏火喜道:“一切皆凭夫人作主。”方夫人命人代兰姑开脸,拨了两名丫鬟给他使用。又命仆妇扶了兰姑出来,叩见小儒夫妇。爿:有合衙男女家丁,上来叩见新姨。是夕小儒宿在兰姑房内,恩爱绸缪,不必细说。小儒因沈若愚是个旧家,与方夫人商议,即立了兰姑为侧室。并接了若愚、伍氏入衙,以礼相见,若愚分外欢喜。过了数日,若愚与伍氏辞别回家,小儒送了他们一千两银子,以作养活生计。沈家夫妇千恩万谢,又叮嘱了女儿一番,各事总宜柔顺为上。从此兰姑有了着落之所,原意报恩而来,朝夕侍奉小儒丝毫不怠,又事方夫人如生母一般,敬上驭下,处置得宜,小儒更加喜爱。方夫人本与他相合,尤无庸交代。
且说王兰由南京同甘誓起程,在路非止一日。这日,已抵浙江地界,早有本境地方官前米迎接。王兰到了杭州,即入考院,先行牌示各府州县准备开考,即由省中考起。杭州府与各县将考取的文童名册呈送,王兰定于三日后考试。到了这一天,各县文童齐集,点名给卷已毕,随即扃封考院,悬示文题。众文童皆欲于风檐寸晷中,各逞奇才。
王兰回后少歇,向甘誓的阅卷房内来,将至门首,只听甘誓在内高声朗诵。伺候的家丁欲入房通报,王兰忙摇手止住,蹑足听甘誓念道:
“因报之事,信有之否?”藩曰:“信然。”曰:“审如此,君宜遇事无恐。”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曰:“某与兼信为报也。”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释然,除秘书郎。
王兰突入,大笑曰;“又盘先生所读何书?如此津津有味。”甘誓起身让坐道:“我因独坐无聊,随手取了一本《旧店书》解闷,正看到德宗欲罪李藩一节,苟非杜佑素重李藩,虽百李藩不能得一生也。是以窃叹人生之机遇,都有一定之理。”二人又闲话半晌。
吃了饭,见各房幕友纷纷遣人送诸考童文卷,与甘誓细加品评,即定甲乙。甘誓口吟手披,顷刻数百本文卷,均已阅过。
将佳者另置一旁,再行挑选,以定额数,其余叫人取过。王兰暗暗叹服,果然名下无虚。甘誓将头本文卷递于王兰道:“此生文字大佳,不愧压卷。我已妄议首列,未知是否?”王兰接过,连称“岂敢”,道:“老先生赏识,自必不差。”
原来出的文题,头地是:其斯之谓与子曰赐可与言诗已矣。
二题是:少之时。诗题是:三画连中。王兰展开念道: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可与言诗已矣悟圣言所谓未若者,可与之言诗矣。夫可也未若之旨,即诗所谓切磋琢磨之意也。赐不泥诗以言诗,子所以许其可言耳。今必谓斯理甚远,而泥迹以求,儿几乎如说诗者之以辞害志矣。若乃学以进而益上,堪思妙悟之解人;而理以讲而愈明,恍若篇章之诏我。夫乃叹因委穷源,贤者之感通倍捷,而扬风忔雅,圣人之称许良殷也。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诗也,为卫武公作也。赐也闻子可也未若之言,而会及此诗,不恍如起予之子夏可与言诗乎!何也?以引诗者之悟及其斯也,斯岂有尽藏哉。如切如琢,有磋磨以进之,不啻无谄无骄,有乐与好礼以进之。天下之理何限,无在不可作斯观也。彼拘乎诗者,其果可有此神悟与?斯岂有定象哉!切琢见为深,加之以磋磨而持循更密,犹之无谄无骄见为至,加之以乐与好礼,而功力并纯,两间之理无穷,何在不可作斯论也。彼滞乎诗者,其果可有此捷获与?其斯之谓与,赐不诚善会淇澳之诗与?吾思赐在圣门,言语素著,屡中共服其才,然娴于词令者,未必通乎篇什也。敏达无惭,从政曾邀其誉。然明乎事体者,未必工于讴吟也。乃由斯观赐,抑何其不囿乎诗,而白能曲证夫诗乎!抑何其不离乎诗,而自能善体夫诗乎!夫子曰:诗岂易言哉,今而后赐始可与言矣。以为十五国贞淫奢俭,诗亦有难言之真。我初不料赐可言诗也,迄于今而始信其可矣。虽斯道之精微靡尽,赐当不仅于言诗毕其修,而即此触类能伸,已可入谈经之席。三百篇好恶性情,诗亦有难言之隐。我初不意赐可言诗也,迄于今而始识其可矣。虽斯理之旨趣难穷,赐当不止于言诗毕其业,而即此旁通无碍,已可为风雅之宗。子许赐可言诗,非以赐能悟及其斯乎!要之相通在意旨之微,早自旁参夫比兴,而默契在言诠之外,岂徒致力于披吟。异日者性道得闻,多识能悟,其不仅可与言诗者,何莫非由斯之所推验也夫。
王兰看毕,微点了点头,又看第二艺,念道:
少之时
即少以观君子,先毋忽乎其时矣。夫时不皆少,而君子所自重者,则在少时也,而谓可忽此少时乎!尝思蒙养为入圣之始,从可知吾人之德业,未有不于少时基之也。盖人实重乎始生,而品贵端于早岁。虽曰后生可畏乎,而正难忘此知识之初启也。君子有三戒,岂独于少见之战!然何不可先于少见之哉!人有精明白诩,而韶华易迈。忽惊心于岁月之如流者,而非所论于少也。人有阅历几经,而荏苒不知,倏致慨于光阴之忽逝者,而亦非所论于少时也。若即少时以观君子,君子亦等夫人之少时,犹是乎少,即犹是乎时也。而即君子以验少时,君子若迥异夫人之少时,不忽乎时,先不忽乎少也。则盍观君子少之时乎。人岂常有少时战?正惟其不常有少时,而不及恃者此少时,恃其所不及恃者,亦惟此少时,则一思夫少之时,觉人人所不多得之少时,实人人所不容纵之少时也。吾思夫时,吾难忘夫少矣。人不皆有少时哉?正惟其皆有少时,而不可遏者此少时,遏其所不可遏者,亦惟此少时,则一想夫少之时,觉人人所必欲至之少时,正人人所必当惕之少时也。吾念夫时,吾益难恝夫少矣。志学问于十五,陈俎豆于幼年,此吾之少时也。然不得以吾之少时,而遂赅君子之少时也。夫时序易迁,安得常值夫稚幼,而君子则慎乎其初焉。芄兰之刺,刺之于少时;角隽鰈之歌,歌之于少时。即其少以觇其时,岂漫同夫少不更事也哉!求益而志在速成,难言而情深就见,此人之少时也。然不得以人之少时,而遂例君子之少时也。夫时华不再,安得习处乎童蒙,而君子则重乎义始焉。岐嶷之目,负之于少时;闻望之隆,决之于少时。即其少以忆其时,不早鉴夫少成若性也哉。进观戒之在色,知君子于少时已能卓然自守矣。
赋得三画连中
得中字五言八韵
妙义诠王字,连三一画中。
日征祥瑞似,民集义归同。
帝谛银钩转,君群铁笔工。
问奇高士酒,载浯古人风。
天地人相证,殷周夏可通。
纷纭生万育,篆籀建殊功。
造化参乾象,推敲协泰鸿。
史传繁露小,圣治沐恩隆。
王兰看完道:“此生笔底清劲可嘉,在愚见尚嫌力单而冗,未卜老先生以为何如?”甘誓道:“近日文格愈变愈薄,专以描头画角,堆垛词采为能事。若前代大家之文,工于行气,不尚纤巧。今人反目为太率,皆由于世风日下之故。兹观此二作,所欠者魄力未能十分充足,所以疲冗。不知此生腕底甚灵,不事穿凿,有古大家风度。其首艺融洽分明,颇见揣摹;次艺风樯阵马,行气如虹。若再加二三年造诣工夫,此生必成名手。非是老朽妄自夸诩,在他人衡文,必以疲冗见弃。然而衡文首贵乎行气,次尚词华。此生有此手笔,将来断不屑居人下,我早为公门培植一佳桃李矣。”王兰听了佩服之至,果然老手衡文,另具一副眼目,不然儿屈抑此生文字,遂决意定为第一。又将其次的文卷看了数本,皆品评不谬,即照甘誓所定甲乙填写榜文,择于次日张挂。
那一班新入泮的渚生,齐来谒见宗师。王兰方访知取第一的,系杭州仁和县人,姓陈名仁寿,字介臣,今年十七岁,相貌
清奇,人亦纯雅。又细询他的家世学问,陈仁寿一一回明,乃是陈小儒的从堂兄弟,家世甚贫,只有老母在堂,尚未授室。平日学艺不趋时尚,悉取法于古。王兰分外欢喜,很勉厉了他几句。
晚间与甘誓言及,甘誓亦喜,“足见家学渊源,不愧小儒之弟。我却无心物色了他,借此可聊尽我与小儒一番契合之情”。杭州各县考竣,王兰又起马往别处考试。不须细赘。
再说小儒到藩司新任以后,公余之暇,即与一妻一妾盘桓。况又妻贤妾慧,闺房甚为和乐。一日,接到他兄弟仁寿入泮的信,自是喜悦非常。原来小儒自幼随父在江宁府署,所有亲族火半未能认识。前次回乡考试,仁寿尚幼。即春间假请祭祖之时,仁寿正赴县小考,又未能会面。今日闻得他入了泮,又接到王兰、甘誓的私书,说他兄弟是个发品,若再加以培植,定成大器。即差了两名能事家丁,带了银两赶赴杭州,嘱仁寿到南京来读书,带去的银两绐他母亲养活,省得仁寿既要读书,又谋菽水,即分了精进之功。
小儒打发来人去后,又想起前番祝伯青等人有信致慧珠姊妹,不知他们可曾收到否?我欲月内发书入京询候他等,若慧珠等有回书正好附寄,即叫双福至聂家问信。双福去了多时,回来将慧珠等人的信,附封在内。次日,遣足专行入都,未知众人信中所言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八回 个中人凄吟忆昔词局外友识透锺情意
却说祝伯青等人在京,除了办公之外,不是私第宴会,即约至柳五官家小坐。伯青惟记挂着慧珠,“日前寄去的信也该有回音来了。者香出京,我又托他便道南京,至畹秀姊妹家去走一遭。就是他们没有回书,‘者者也须作一札回覆于我。怎么杏无消息,叫我放心不下。
这日,伯青朝散方回,至书房换了便服闲坐。忽见连儿取了一封信进来,说是南京陈大人差递来的,来人尚有数日耽搁,俟
去的时候再来讨取回信。伯青忙接过,先拆看了小儒的信,无非叙说睽别的情景。又见信内附了一函,层层封裹,上写“祝大老爷开启”,下款“?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