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部队和侵华战争





俜降谋尘埃谎凶徘苛业摹肮摺鄙省?937年,几部以农民问题为题材的作品,——主要是岛木健作的《生活的探求》、和田传的《沃土》、久保荣的《火山灰地》等,——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当时的近卫内阁的农相有马赖宁对这些“农民文学”也给予了关注,企图利用“农民文学”,推进他的农业政策。1938年10月,有马赖宁召集当时比较著名的“农民文学”作家“恳谈”。参加“恳谈”的多是当时的所谓“乡土文学”(也称“农民文学”、“乡土艺术”)流派的作家,他们是和田传、田研一、和田胜一、丸山义二、岛木健作、打木村治、键山博史、楠木宽等人。他们决定成立“农民文学恳话会”。11月,“恳话会”举行成立仪式。“恳话会”决定有马赖宁为顾问,主要成员除上述者外,还有伊藤永之介、桥本英吉、本庄陆男、德永直、森山启等四、五十人。会议决定创办会报,编纂作品集,设立“有马赖宁奖”。其中更引人注目的举动是决定向“大陆”,主要是满洲派遣作家。关于这一点,有马赖宁在“恳话会”成立时的讲话中,说得很清楚。他认为,日本的农民问题不单是粮食的问题,而是今后农村是否能够繁荣的问题,农村的繁荣就意味着日本的繁荣。不能把农村置于国家的发展之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甚至认为,没有农民文学是不行的”。他还说:“读了火野苇平的《麦与士兵》和《土与士兵》,我想才能够了解前线的战斗及官兵们的真实情况。松田甚次郎君的《土地上的呐喊》,编成戏剧,在新国剧上演了一个月,和农村没有关系的人也许从中更多地了解了农村的实际情况。我希望在农民文学领域也有《麦与士兵》那样的作品出现,从而使国民加深对农村的理解。愿农民文学家协力。”很明显,有马赖宁是希望农民文学也适应当时的侵华战争的要求,把农民文学纳入侵华战争的“国策”体制之内。为了使《麦与士兵》那样的作品在农民文学领域出现,当然也就需要把作家派到中国来。事实上,“农民文学恳话会”在成立后,就向满洲派遣了多位作家去了解“大陆开拓”情况,其中包括和田传、岛木健作等人。


第二部分: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侵略“大陆开拓文学”的团体组织(2)

    “大陆开拓文艺恳话会”和“农民文学恳话会”这两个文学团体,集中了日本“大陆开拓文学”的大多数作家,成了日本“大陆开拓文学”的两个基本的核心和阵地。“大陆开拓文学”所有重要的作品,大都是由这两个“恳话会”的成员炮制出来的。    
    日本的“大陆开拓文学”不仅有着这样的团体组织,而且有着它的“文学理念”。属于“乡土文学”和“农民文学恳话会”系统的作家们,和德国法西斯主义的“乡土文学”作家一样,从极端民族主义、国粹主义立场出发,强调乡村和农民是民族文化的“根”,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他们把传统的农民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对立起来,并以此为前提排斥现代外来的西方文化,认为日本的近代文学过分西方化了,只重视城市,忽视了乡村和农民,以致给日本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有害的思想。认为“大陆开拓”有助于纠正现代日本文化的弊端,并能够为日本的农民文学的发展创造一个很好的机会。如菅野正男在给福田清人的一封信中说:“如果我们〔在满洲〕建立起独立的村庄,那就可以努力使在内地(指日本国内——引者注)衰退了的乡土文学获得振兴。宫泽贤治(1896~1933年,乡土文学的提倡者——引者注)想做的事情,我们在满洲的大平原中正在变成现实。”有些热衷于“大陆开拓”的文学家,不但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看问题,更从文学角度看问题。认为日本在满洲的“开拓”,能够改变日本文学的狭小的格局,并期望在满洲的日本作家创作出一种能够体现“征服者”之骄傲的“大陆文学”。如到满洲旅行视察过的评论家浅见渊在《关于大陆文学》(1940年9月《文艺情报》)中认为,日本文学、日本作家写的“大陆小说”缺乏的是大陆文学那样的“飘渺感”和“悠久感”,场面比较狭小,缺乏大自然的“野性味”,他写道:“我想说的是一句话:大陆文学,不限于移民文学的真正的大陆文学,归根到底,不在大陆扎下生活的根,是不可能一朝一夕产生出来的。”大陆文学就是“开辟从前的日本文学中从未有过的征服者的文学之路,也就是以大陆为背景的体现民族之骄傲的文学。同时我想,只有这一点才是新产生的大陆文学的当然的性格。这难道不是命中注定的吗?这种意见不单是我个人的想法,也是在满洲的严肃地从事作家修炼的多数作家的意见。”还有的认为,日本对满洲大陆的“开拓”,将有助于带来日本文学风格的变化,如评论家保田与重郎在《大陆与文学》一文中说:“我认为,日本要在大陆把日本的精神树立起来,在它的光荣贡献给世界历史的时候,与此相适应,需要有大的营造。这话的意思是,将来需要有大艺术。需要伟大的舞台,伟大的设计,伟大的台词,需要这样的综合的样式。”他最后得出结论说:“大陆——它不在地图上的满蒙支之外——的出现,会最先引起文学鉴别法、批评的分类学的变革。更慎重地说,所谓的大陆,既不是地形,也不是风土(即不是地理学的现象),今天的大陆作为皇军的大陆,是严整的一个整体,因此是象征的浪漫主义。这是展望新的未来的理想主义的混沌的母胎。也就是说,作为文学母胎的大陆就是这种混沌。”    
    集中表达这种“大陆开拓文学”之“理念”的是福田清人。在《大陆开拓与文学》一书中,福田清人不但全面地论述了日本“大陆开拓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评论了数十位有关的作家作品,而且还极力为“大陆开拓文学”寻求文学理论上的依据。他指出:以“大陆开拓”为主题的文学,绝不是应时的“时流文学”或“旁流文学”,而是《古事记》、《日本书纪》和《风土记》等日本的古典文学所蕴含的“创造开拓精神”在当今的表现。他说:“在开拓文学的理念中,日本古典中的根本的精神,应该在今天得到表现。”他认为,“大陆开拓文学”对于日本文学“大陆性”的缺乏有重要的弥补作用。他批判日本近现代文学是“输入性”、“城市性”、“文化人性”、“个人性”的,说它忽视了“传统性”、“开拓性”、“地方性”、“农民性”。他列举了明治时期那些在他看来关心“大陆”的作家,如二叶亭四迷、田山花袋、国木田独步、森鸥外、夏目漱石,还有后来的芥川龙之介、横光利一、前田河广一郎等,推崇他们以“大陆”为题材的作品。福田清人的结论是:“日本已经在大陆的圈子里头了。在这个意义上,大陆文学这种样式不是派生的,而是从古到今的日本文学流动的真正的河床。”大陆开拓文学“筑起了一条新文化的康庄大道。它不局限于满洲文学一个地盘,而是包括日满在内的‘兴亚文学’的萌芽。”


第二部分: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侵略“大陆开拓文学”的炮制(1)

    日本的“大陆开拓文学”的大规模的出笼,大都开始于1937年以后,到1945年日本战败,移民撤回国内的八年间,“大陆开拓文学”数量庞大。而且1938年~1942年这五年中数量最多,小说、报告文学、诗集、评论、游记、随笔、传记等各种体裁都有。福田清人在《大陆开拓与文学》中,光单行本就列举了80多部。一般认为比较重要的有:    
    汤浅克卫:《先驱移民》,1937年    
    《遥远的地平线》,1940年    
    德永直:《先遣队》,1938年    
    菅野正男:《与土战斗》,1939年    
    打木村治:《制造光的人们》,1939年    
    《迟缓的历史》,1940年    
    林房雄:《大陆的新娘》    
    岛木健作:《满洲纪行》,1940年    
    《一个作家的手记》,1940年    
    丸山义二:《庄内平原》,1940年    
    和田传:《风土》,1938年    
    《生活之杯》,1938年    
    《大日向村》,1939年    
    《殉难》,1939年    
    福田清人:《日轮兵舍》1939年    
    《大陆开拓与文学》,1942年    
    《东宫大佐》,1942年    
    竹田敏彦:《开垦部队》,1939年    
    田研一:《奉天城——满洲建国记1》,1942年    
    《王道之门——满洲建国记2》,1942年    
    《新京——满洲建国记3》,1943年    
    浅见渊:《文学和大陆》,1942年    
    《满洲文化记》,1943年    
    大陆开拓文艺恳话会编:《大陆开拓小说集(一)》,1939年    
    农民文学恳话会编:《农民文学十人集》,1939年    
    满洲移住协会:《潮流·大陆归农小说集》,1942年    
    满洲移住协会:《开拓文苑》,1942年    
    在这些作家作品中,描写日本对满洲的初期移民活动的重要作家有福田清人、德永直、汤浅克卫、打木村治等。福田清人的“大陆开拓文学”的特点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要形式,表彰日本“大陆开拓”的先驱者。他的《日轮兵舍》以宫城县远田郡南乡村的“高等国民学校”的校长杉山为中心,展现了初期移民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品写到了日本农村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杉山在时常来视察工作的加藤完治的指导下,在第一次武装移民团员来信的感召下,决心动员学生向满洲移民。他选择了一些毕业生加以训练,把他们派遣到满洲。杉山本人也只身去满洲考察,回国后辞去教职,成立了“南乡村满蒙移民后援会”,专门从事移民事务。福田的另一部作品《东宫大佐》是以“大陆开拓武装移民”的策划者东宫铁男为主人公的作品,意在为东宫铁男树碑立传。德永直本来是日本“普罗(无产阶级)文学”作家,被捕“转向”后积极参与法西斯主义文学及侵华文学活动。他的《先遣队》以第六次“武装移民”村汤原东海村为中心,从“分村”运动,一直写到移民开赴满洲以后的生活,几乎包含了初期移民“开拓”活动的一切方面,描写了满洲大地的荒凉,移民的水土不服症,强烈的思乡情绪,与“土匪”作战以及“大陆的新娘”的选定等等。打木村治是最早描写日本移民在满洲的所谓“建设”活动的人,他的《制造光的人们》以第一个“武装移民”村——“弥荣村”为题材,描写了一批来到了松花江畔、作为最初的“开拓者”的武装移民如何同“土匪”、严寒、穷困及思乡情绪做斗争,最后迎来了“大陆的新娘”。作者强调了“开拓”活动如何艰苦卓绝,把日本移民侵略者誉为“制造光的人们”。


第二部分: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侵略“大陆开拓文学”的炮制(2)

    以“满洲开拓青少年义勇军”为题材的主要作品是汤浅克卫的《遥远的地平线》,特别是菅野正男的《与土战斗》。《遥远的地平线》描写了“大陆开拓”如何艰难。满洲的大平原,展现在主人公面前的是“遥远的地平线”,图8《与土战斗》单行本书影象征着“大陆开拓”事业的任重道远。《与土战斗》的作者菅野正男本身就是“青少年义勇军”中的一员。作品以手记的形式记录了“义勇军”在日本茨城县进行了两个月的基本训练,到达满洲嫩江县之后的一年多的生活经历。描写了食物如何粗劣得难以下咽,如何因为水土不服或生活不习惯患上“屯垦病”、流行病,还有那猛烈的沙暴,彻骨的严寒、横行的“匪贼”等等。但作者为适合“大陆开拓”的宣传需要,并没有表现出悲观和不满。只是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了一些比较真实的感受。如写到作者的一个伙伴这样说:“义勇军在三年的时间内,接受和军队同样的军事教育。可是并没有参军,而是直接来到了移民地。以前听说只要提出志愿,就可以参军,来这里一看,才知道全是假话。而且,说是根据志愿和能力,可以从事农业以外的工作,这倒不假。可是从事农业以外工作的,净是特殊的人。”不过尽管如此,作者还是极力表现他们如何义无反顾,在险恶的环境中,顽强地“与土战斗”。所以,即使作品的文学性很有限,还是得到了评论界的较高的称赞,并获得了1940年度的“大陆文学恳话会奖”。福田清人在《大陆开拓与文学》一书中认为《与土战斗》“是产生于新的开拓地的文学的经典”。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