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太空烽火 作者:[美] 斯蒂文·莱哈德
一个脏污的徽牌挂在他的脖子上,在两个脏污的容器中种植的木豆树上的灯光照耀下,闪烁着愚钝的光泽。
“往前走,”他漫不经心地说,“让我看看你,你要什么?”
“说。”杨丹看了贝拉一眼,贝拉小声鼓励她,“告诉他,你要什么。”
“哦?”牧师不怀好意的目光扫了她一眼,又吸了吸鼻子,随后用手把它捂住,打了一个喷嚏。
“告诉他,”贝拉小声说,“把我告诉你的话说出来。”
“如果你愿意的话,哈格牧师,”她用颤抖的声音开了口,“我想要一个圣赐。”
“圣赐,”他无动于衷地重复着她的话,“当然。那么,你所说的赏赐的核心是什么呢!”
“我的……我的记忆。我不能清楚地回忆起以前的事情了。我们——我想要一个赏赐。”
牧师缄默无言,贝拉向前走了一步,手仍然搂住杨丹的腰,解释道:“她丧失记忆了,哈格牧师,很不幸,她的记忆需要——重新置换。”
“嗯哼,”牧师从鼻子里发出了几声,便将手指放到鼻孔中,呼吸也显得有些急促。“记忆丧失?”
“你能够做些什么吗?”贝拉问道。见牧师陷入沉思之中,他看了一眼杨丹,就好像她是致命疾病的携带者似的。
终于,牧师的身子动了动,打了一个哈欠:“你有多少钱?”
“不多。”杨丹颤声回答。
“多少?”
“十份例。”
“不够,”他冷冷地说,“你可以走了。”
“等等,”贝拉插了一句,“也许你能想到办法。哈格牧师掌握着分配大权,不是吗?”
“没错,你对此了如指掌。”
“那么,你可以在下次分配的时候多给她一些薪水,然后再由她来支付给你。”
事实上,贝拉是在为牧师把自己的钱支付给自己立了一个名目。
“那要很多钱。”牧师打量着他们,慢慢地摇了摇头,但他已经在心中盘算可以从他们身上得到多少钱。
“当然。”贝拉向杨丹挤了挤眼睛。
“记忆丧失,”牧师猪一样的眼睛眯细成了一条缝。“那得要一百多个份例,也许还要多。”
“也许要二百吗?”贝拉问。
“是的,二百。”
“你的神圣的工作可以为你挣到二百份例?”
“是的。”他从衣袋里抽出一支顶部为球状的短棒,敲了敲挂在他身边钟架上的钟。随后,另一个牧师托着放了火盆的三脚架走过来,火盆里装满了冒着烟烟的已经点燃了的燃料。他把火盆放到他的同伴面前便退了出去,不大工夫,他又端着盘子走了进来,盘子里分别装着不同颜色的碗。
“准备接受治疗。”哈格牧师说着,使劲把就要打出的哈欠吞了下去。
“灵魂还是肉体?”他的助手问。
“灵魂。要做两次。她已经丧失了记忆力,我们得给她重新定位。”
助手把盘子放下,取出一只空碗,牧师依次把各种颜色的粉末蘸在手指上。
“我会调出一种新的东西,请你相信。”他把各色粉末放在碗里,随后又用手指在碗中搅拌着。搅拌完毕,他把碗端到了杨丹的面前。
她看了一眼碗中的东西,做助手的那个牧师笑了起来,露出他那棕色的牙齿。
牧师歪着头,将碗中的东西倒在了火盆中一点。贝拉对杨丹鼓励地点了点头。
杨丹走到火盆前,拿起碗来将它翻了过去,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东西全部倒在了火盆里。随即,火盆里便响起了“劈劈啪啪”的声音,浓浓的烟从火盆中升起,并迅即在黑暗中弥漫开来。杨丹向后退了几步,剧烈地咳嗽起来。
“比南托,比南图,比南提,”牧师的念念有词显得异常单调。他举起手来,在杨丹头部上方的空气中挥动,“以上帝的名义,我为你清除了灵魂中的一切杂念……一切的一切。但愿天使满意我们给他的东西,倒进去吧。恢复——啊,你叫什么名字,姑娘!”
“杨丹。”
“在一个美好的时刻恢复杨丹的记忆,”牧师继续祈祷着,“她会为她的哈格尽力并充满信心地走在光明的路上。她的行为会得到上帝的夸赞。”
他们的时间到了,下一个求愿者很快就要被领进来,他们从左边的侧门出去,火盆也随即被撤掉了。在回贝拉住处的路上,杨丹始终沉默着,刚才所经历的一切让她感到很不愉快。她说不出其中的原因,只是觉得很不舒服,就像是吞吃了某种不洁的东西,此刻,她又不得不忍受那些肮脏的东西在她的脸上和手上刻下的印记。
她的体内一阵抽搐,她大口呼吸着,尽量不让自己呕吐出来。
贝拉好奇地看着他,却没有同她说一句话,直至快到他住处的时候,他才问了一句:“你感到有什么不同吗?”
杨丹摇了摇头,双唇紧紧地闭在一起。
“哦,会好的。”贝拉同情地看着她,说:“这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这个牧师不行,我们还可以去找其他的牧师。”
“不!”杨丹满是惊恐的眼睛望着他,“再也不去了!”
贝拉笑了起来:“好,没关系,不过你要改变了主意,可得告诉我。我很希望能再带你去一次。”
杨丹转过身来。我绝不再去第二次了,她在心中对自己说,随即,怒火也在她的心中升腾起来。这都是贝拉干的,是他坚持要我去,而且对于发生的这一切事情,他早已了然于心。
可是……不,贝拉是我的朋友,他一直都站在我的身边,这并不是他的错,事实上,也没有发生不好的事情。
可是,如果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我为什么会感到那么不舒服呢?
《太空烽火》作者:'美' 斯蒂文·莱哈德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
第二十六章
对于托勒来说,第二天,甚至以后的每一天,都同以前的日子没有什么不同。
事实上,在其后的几天中,他一直都是以观光者的身份出现。在尽职尽责的凯琳陪同下,他依次参观了哈格的每一个社区,领略了帝国土地上每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白天,他就像是一块海绵,吸收着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夜里,他梳理着白天所看到的一切。他在自己的房间里踱着步子,比较着事实真相与他的观察所得之间的距离,并力图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独特而完整的伊波瑞生活图景。
这里给他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文明的衰落:陈旧、衰败而朽腐,处处可以显出久远年代的印记——石阶由于一个又一个世纪的脚踩足踏磨平了;曾经挺直的墙,颓塌、倾斜了,而且长满厚厚的青苔,摇摇欲坠的塔的底部呈现出一代又一代人力图对其进行修茸的痕迹;居民住宅正面的班驳脱落,记录着整个的人类历史,一代又一代,一层又一层;隧道里布满发出腐臭气味的古墓似的涂鸦,同样也昭示着历史的久远。
伊波瑞所呈现的竟是青铜时代似的印记。
托勒所感到的是一种本能的沉重,一种无所不在的郁闷。
历史无言地目睹了不同社会等级的进化过程,不但不同的阶级相互分离,就是同一个阶级内部的不同阶层也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和社会作用,而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进行了激烈而持续的竞争。而其中的规则托勒还没有发现,因此也就对其知之甚少。
对于伊波瑞的公民来说,哈格就是一切:家居、家庭、国家——一切都属于哈格。哈格不但是一个政治实体,同时也是复杂的经济机器中的一个齿轮,它即是社会组织也是有效的实体,它是一个以住房、财产和各种欲望的满足,作为对其成员工作报酬的强大社会体系。
每一个哈格都被大迪瑞控制着,他通过他下属的迪瑞们对其封地进行强权统治,迪瑞只需要对大迪瑞负责,而大迪瑞则是独裁者中的独裁者。独裁统治又通过令人不解的牧师和巫师的统治而渗透到社会的底层。哈格的牧师掌握着分配权,根据人们的工作向他们支付报酬。他们掌管着“灵魂救治所”的各项规章,并负责重大的庆典活动。
凯琳曾经带他去过灵魂救治所,那是一个庞大的黑色锥形建筑,里面空空的,但在小小的舞台周围却摆放着一排排的座位。在这里,牧师宣读圣令——运用的是从久远的古代传下来的那种圣灵板写出来的话——并告诫徒众们要走圣洁之路,那是一条可以把人们的灵魂引向彼岸的道路。
圆屋顶下的居民们所崇拜的是一个叫提伯特·阿尼姆斯的上帝,他是他们灵魂的主宰。提伯特可以拥有让他们的灵魂不朽的权利,如果人在一生中做了足够多的好事,他就可以进入超灵或者抵达精神的彼岸。人一旦进入超灵境界,他的灵魂就可以穿越两个境界:他们称为西克罗斯和伊卡尼特。前者——西克罗斯被称为“黑暗之境”,而后者——伊卡尼特则被称为“光明之境”。穿越这两种境界必须借助于超越了一切欲望的圣体,比如撒拉弗的指引——其核心就在于灵魂的自我完善。
宗教没有给托勒留下太深的印象,尽管这里的宗教丝毫也不逊于他以前在地球上所领略过的宗教。但托勒对宗教缺乏兴趣,他只是把它看作一种让世界充满黑暗或者冷酷,而不可知的让世界充满恐怖的东西而已。他是不会被轻易吓住的,因此,他把宗教当成可以和过时的观念一样扔到垃圾箱里的东西。
托勒还得知,巫师实际上是一种和牧师一样沉湎于他们自己的行为规则和某种难以理解的信念中的人。每一个哈格至少配备有六个巫师,但实际上通常比这个数目要多。他们的职能是负责维修电气设备并监管所有机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他们是技师,但和一般的技师又不一样:为了修理伊波瑞所有用坏了的机器,他们必须熟知各类技术知识——机器的主人——凯琳这么称呼这种职业——从一代巫师的手中传到另一代巫师的手中,已经有很多年了,它几乎和有记载的历史一样悠久。
因此,他们中的很多人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凯琳也曾经历过这种训练,其目的就是要为了修理这些机器而看懂那些古老的说明书之类的东西。他们还必须具备超自然的能力——正因为这些机械师具有超自然的能力,为了区别于一般的机械师,他们被称为巫师——由于大部分机器都已经很旧了,他们有时不得不像凯琳所说的那样,把它们拆开再合而为一。有时候,在第二次装配的过程中,如何建造这些复杂的机器的方法就失传了。所以,巫师们必须首先具备灵巧的双手,让这些机器们保持运转或者让它们继续发挥作用。
让这个复杂的社会体系正常运转的任务,则必须由工人们来完成了。在伊波瑞,每一个人都有工作,人人都得劳动。孩子们——托勒很少在这里看到孩子——生在保育院里,六个月的时候,他们未来的职业就被确定了,在十四岁以前,他们必须学会他们应该学会的技术,一旦他们正式进入哈格,他们就必须作为成年人而和其他的工人们一样拥有自己的岗位。
哈格的人口基本上保持在一定的数量上,有时也会根据需要的增长而有所调节。
新工人代替老工人,但那些被代替的老工人以后将会如何,托勒却一点也不清楚。
他猜想他们也许会呆在哈格的纵深地带,抚养那些因年龄大小而不能去工作的孩子,因为在他所参观过的地方,既没有老人也没有孩子出现过。
这些,就是伊波瑞最突出的特征。的确,现在它和最初它的建造者们所创立的那个伊波瑞没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托勒已经找不到它的创建者们最初想法的蛛丝马迹。伊波瑞已经进化成最初从地球上来到这里的殖民者所期望的完全不同的一种社会形态。随着时光的推移,不管什么社会形态,其中的大部分因素都自然要发生变化。不过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外力对之发生过作用,对于这点,托勒是清楚的。
他曾经读到过从欧洲去的矿工到了南美洲的故事。他们在巴西的丛林里失踪了很多年,完全被融人到一种陌生而新异的环境中,也接受了那里的语言和文化。当四十年后他们被发现的时候,前来解救他们的人,谁也听不懂他们说出来的任何一个词,而这些矿工们自己也不愿意再回到他们原来的文化之中去——他们已经有了他们的文化。
类似的事情肯定在伊波瑞发生过。不过托勒所看到的这一切,远比四十年更为久远。可到底有多长的时间,还有待于他进一步的发现。他们一定有一个数据库或者官方的情报资料记载了他们的殖民过程。如果是这样,他想,那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