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家庭教育
不对?”
我立即停住脚步。这是阿瑟家的私事,我此时出现,一定会弄得很尴尬。
“没错。可珍尼弗也有了。妈妈,如果不是你给她买的,就是爸爸。总之,我想,她花的不是她自己的钱!”
“是吗?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梅尔达的声音明显温柔了许多,但口气中却带着强烈的疑问。
罗里停顿了一下,说:“我和珍尼弗的零花钱从来都是一样多,而且,珍尼弗昨天已经告诉了我,她把这个礼拜你给她的10美元全用来买了邮票。但她却不肯告诉我,她手头那部新的电动大汽车是谁给她的。”
“所以你就认为,一定是我或者是你爸爸买的?”
小罗里不说话。
梅尔达说:“孩子,我想一定是你弄错了。等会儿珍尼弗来了后,我们一起问问她是怎么回事。”
罗里还没来得及表示意见,便听见了珍尼弗的声音:“妈妈,罗里,早上好!”
“早上好,珍尼弗!”梅尔达的声音立即落满了明媚的阳光,简直温柔极了:“亲爱的,你的书包怎么鼓鼓囊囊的?”
“是一辆新型的大汽车,我昨天在商场里买的。”珍尼弗说。
“能让我欣赏吗?”梅尔达问。
接着,我听见了书包翻动的抖抖索索的声音。
“哦,太漂亮了。它一定很贵吧?”梅尔达问。
“不,它才4美元。”珍尼弗十分得意:“妈妈,你猜是谁给我买的?”
我猜,此时的小罗里一定是死死地盯着这辆汽车,而且妒忌万分。
“哦,我猜不出来。是你用你的零花钱买的吗?”梅尔达终于切入正题。
“不,是用我帮牧场的米其大叔割草得来的钱!”
“祝贺你,珍尼弗,你真棒!”听得出,梅尔达太太兴奋极了,“罗里,怎么样?珍尼弗能做到,我想,我们的小男子汉也一定能做到。罗里,知道你爸爸为什么要给你起名为罗里•;阿瑟吗?是因为你爸爸曾被《奇才罗里》一书中主人翁罗里的幽默与好动,以及他的才华所吸引,所以,你的爸爸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变得与书中的罗里一样能干,而且讨人喜欢。”
接来来,我再也没有听到罗里的声音,这小家伙一定体会到了“沉默是金”的含义吧。
汽车飞速地朝湖滨贵族学校奔去。
我注意到,小罗里一直阴着小脸儿,一路上连哼一声都没有。也真难为他,不过4美元的东西,这个富裕家庭中的唯一的小男孩,竟然难以如愿。
看着珍尼弗和罗里安全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杰克和我才驾车回去。
“杰克。你不认为,小罗里挺让人同情的么?还有珍尼弗,不到10岁,竟然靠去给人打短工才能买得起玩具的地步。别说是在美国,就是在我们发展中国家,这事儿也是不可能发生的。”我说。
想起远在北京的我的儿子,他与珍尼弗同龄,但说句老实话,我和丈夫从不肯让他干任何事情,更甭说让他出去给人打短工——万一有个闪失,摔着了碰着了或磕着了,那还了得!
“Ailin小姐,一定是你还不了解美国。发展中国家我没去过,但是,我知道,在美国,劳动是谋生的唯一手段,任何一个孩子,都必须从小就学会用劳动攒钱。母亲的责任不是让孩子依附于她,而是使孩子独立于她。因为孩子到18岁时,都要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理查德先生和夫人都希望孩子在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环境下生活、成长,而并不希望他们因是大富豪的孩子而享受任何其他美国同龄孩子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毫无疑问,在我们每一个人看来,这都是最明智的主张。Ailin,你不这样认为吗?”
“话是这么说,可是,孩子毕竟还小啊。”
“Ailin,你们中国的孩子从不出去打短工吗?”
我摇摇头道:“在中国的环境中,孩子们就是想打短工,恐怕也很难找到接纳他们的人。
杰克有了几分好奇:“为什么?”
“首先,中国的成年人有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孩子是不能干活的,用劳动赚钱,这绝对是大人们的事情。顶死了,孩子能帮家里涮个碗、扫个地什么的,就算是好孩子了。第二,万一中国的孩子真的在外做短工,他父母的形象就完了。旁人准会指着脊梁骨骂‘狠心、恶毒’的。”
杰克一脸惊讶:“天呀,这是什么理论!Ailin,你也这么认为吗?”
我老实地点点头:“孩子嘛,他就是再卖力,能赚几个钱?”
“那么,孩子的零花钱怎么解决?”
“父母给。”
“如果不够花,怎么办?”
“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再苦不能苦孩子’。一大家子人,赚钱不就是为孩子么?怎么能不给足了呢?”
“中国的父母真是太辛苦了!”杰克叹了口气,“孩子从小就不劳动,成人后,怎么办?”
我沉呤了一下,隐隐约约感觉到话题开始变得严肃和沉重了,不由也叹气道:“船到桥头自然直。长大了,他自然就学会了劳动。”
杰克吹了一声口哨,露出雪白的牙齿,冲我笑道:“Ailin,如果我是孩子,我会选择在中国,因为舒服。但如果我成年了,我会万分后悔生长在中国,因为,成年后,我一定会突然发现,竞争的压力和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地抛弃了我,我连基本的劳动都不会,都得从头来起。我的起跑时间太晚了。”
“你说的对,杰克。”我的话里开始透露出一丝无奈。
第二章劳动是最美好的赚钱方式 2004。5。19(2)
中午,珍尼弗和罗里打电话回来说,下午3点放学后,他们要去蒙汉生牧场做些事情,让我和杰克晚些时候去接接他们。
当温暖的阳光斜照在美国西北部大地的时候,我和杰克开车到了青草碧连天的蒙汉生牧场。这里养育着成群的花白相间的奶牛,是西雅图市的早餐奶的主要供应地之一。
远处,有一些不停地忙碌着什么的妇女,而珍尼弗则正在教罗里使用剪草机,可能是年纪太小的缘故,罗里总显得有些笨手笨脚。
杰克将车停在路边上,我们就这么静静地欣赏着眼前的景致。
一个穿着蓝色牛仔便衣的老男人骑着马儿过来了,他对着蔚蓝的天空长长地吹了一声异常响亮的哨子,牧场上的人们便纷纷收拾起家伙。原来,这一声哨子,是收工的意思。珍尼弗和罗里也停止了工作,开始使足吃奶的力气去抬那剪草机。
我和杰克立即下车走向这姐儿俩,帮助他们把剪草机送往附近的一个帐蓬。
我们的车子终于可以回家了。
“After all that work,I’m really dead(我真要累死了)。要不是为了那该死的汽车,我才不干呢。”罗里瘫在后座上。
“罗里,What a bird man! You’ve ruined everything(你这个鸟人,全都让你搞砸了)。”珍尼弗有些生气。原来,她下午一直在教罗里使用剪草机,但是,等罗里好不容易学会后,牧场却收工了。因此,他们今天是一个子儿也没赚着。
到家后,我才发现,梅尔达早就在大厅里等着。
三人拥抱过后,她耐心地听完了一双宝贝儿女的自述,柔声说道:“亲爱的珍尼弗和罗里,你们做得很对。我高兴的是,虽然今天没有赚着钱,但罗里学会了使用剪草机。而珍尼弗,你今天传授了劳动技巧给罗里,妈妈必须奖励你。”
梅尔达起身,从卧室里拿出一张纸币,高高地举起:“珍尼弗和罗里,你们看着,这是一张斩新的钱,这一美元,我要奖给珍尼弗。不过,我想请罗里帮个忙,把这张美钞给珍尼弗,并对珍尼弗说声谢谢。好吗,罗里?”
“当然,妈妈。”罗里接过钱,用双手恭恭敬敬地递到珍尼弗手里:“珍尼弗,妈妈让我谢谢你。其实,她不交待,我也想说这句话的。”
珍尼弗却红了脸:“罗里,我不该责怪你的,原谅我,好吗?”
看着这双儿女情长的孩子,梅尔达笑了,眼睛里充满了母性的柔情。
我心底开始有了一些酸酸的感动。看到她们,我想起了我的9岁的小宝。
我要去厨房了,我要为阿瑟一家准备一桌地道的每周一次的中国菜。当我转身要走的时候,听见梅尔达又在说:“孩子们,如果你们能帮我从卧室里取一份纽约时报来,并把鞋放到后面的阳台上去,而且还能到厨房去帮Ailin小姐洗菜,那么,我将付给你们50美分。”
于是,身后响起了珍尼弗和罗里欢呼的声音。
的确,同样是母亲,我的教育方法确实不如梅尔达高明,这一点我必须承认。
解析
美国父母常常教几岁的孩子学会通过正当手段去获得一些收入。有的小孩子帮忙送报可以得到一些报酬,如,洗碗、吸尘、擦玻璃、倒垃圾等、割草、洗车、清理车库、油漆墙壁、修剪花园等,有的小孩也会将用不着的玩具等也可以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即使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美国人也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保险费用或部分学习费用及其它费用。
因此,美国人从小就有经济独立意识、打工挣钱意识。美国孩子把找不到打工机会和同父母要钱看成是莫大耻辱。有的孩子甚至托父母给自己找工作,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自信。不惜自己出钱为孩子买受雇机会。
点评
勤劳是幸福的种子,闲散是堕落的祸根,安逸是成长的最大敌人,是埋在孩子们心中最大隐患。
“劳动最光荣”,这是世界公认的,不同的只是:美国父母将之落实到孩子的行为生活中去,而中国父母只将它当成口号来嚷嚷。
第二章“孔融让梨”是愚蠢的 2004。5。24(1)
真没想到,我们中国人一向引以为荣的东西,竟然会被美国人全盘否定!
最近这段时间,我常常和家人通过E…mail分享在阿瑟家做家庭助理的快乐,以致于小宝都喜欢上了这个特别的家庭。
今天的天气真是不错。西雅图的天空蓝得透亮,几片白云温柔而闲散地飘荡着。
女佣泰勒太太抱着一个大盒子,远远地就对着我大叫:“Ailin,Ailin小姐,这是你的中国来的邮件。
“谢谢你,泰勒太太!”我愉快地接过包裹,“这准是我儿子寄来的,因为那小家伙前些时曾告诉过我,他要给珍尼弗、罗里和菲比送一件有中国特色的礼物。”
今天正好是周未,珍尼弗和罗里都呆在家里玩网络游戏。
“亲爱的珍尼弗、罗里,还有菲比,你们快来看,我儿子给你们寄来了什么!”
三个小家伙很快就跑了过来,珍尼弗甚至主动找来了剪刀用以剪断包装带。大家七手八脚地拆开封口时,小家伙们情不自禁地瞪大了深蓝的眼睛——原来是一只色彩艳丽的风筝。
这是一只瘦型北京沙燕风筝,神态俏丽,彩绘精致,大块面的白色胸脯和头、翅、尾诸部的黑色描绘,使它看起来栩栩如生。上面还点缀着牡丹、蝙蝠等吉祥图案,颇有中国风情。
“该死的,这东西在西雅图的唐人街就有!”我暗暗责怪小宝。
但是,三个小家伙却对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太美了!”罗里激动地大叫道,“你的中国小宝真伟大。”
“这一定是敦煌壁画上的图案!” 珍尼弗很肯定的样子。她曾经见过敦煌壁画的录影片。
“Ailin,你能让我先玩这只漂亮的风筝吗?”菲比最是直接。
“这——”我有些为难。小宝啊,你这傻小子,咋只寄一只风筝来呢?三人直直地盯着我,眼睛里满是期待,又似乎有一丝不安。
我想了一想,说道:“以大让小,尊老爱幼。珍尼弗,还有罗里,我们先让给菲比,怎么样?”
“不,这不公平!”珍尼弗和罗里不约而同地朝我嚷道。
啊,这不公平吗?!这下我真正傻眼了。我这个家庭助理该如何说服这几个小家伙呢?
正在苦恼的时候,梅尔达太太正好从基金会那边回来了。
“妈妈,Ailin小姐的中国小宝送给我们一只美丽的大风筝!不过,菲比却想先放,我觉得这不公平。妈妈,你说呢?”罗里如遇救星般地急忙告诉梅尔达。
“是这样啊。亲爱的Ailin,真是太感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