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家庭教育





    “爸爸,我以后一定会注意的,你放心好了。”    
    理查德再次慷慨激昂:“在情爱中还没有忘记责任感的男人才是真男人!莱恩,你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和心爱的女人!”    
    理查德一席话,别说莱恩,听的我都张目结舌,受益非浅!看来我错怪理查德先生了。    
    不过,接下来的对话又令我吃了一惊。    
    “现在,让我做一回18岁男人的父亲。我要教你怎样正确使用避孕套……很好,莱恩,像我一样做!……”    
    天啊,这个理查德!这种无师自通的事情还需要教吗?!    
    但显然,莱恩却非常感兴趣。    
    “莱恩,请把这盒避孕套装进你的口袋。是的,这是身为父亲的我送给我长大成人的儿子的礼物。年轻人!祝贺你,你已经长大了!上帝保佑你永远健康!”    
    “谢谢爸爸,真没想到,你能这么理解我!你是我生命中最好的伙伴!”莱恩的声音里充满了感激。    
    这对父子继续留在房间里讨论一些令人脸红心跳的问题,从青少年的性生理,性心理到老年男子的更年期问题,甚至女人生孩子,他们竟然无所不谈。理查德则像一位专家,不断地循循善诱。    
    坐在门外的我,当时的心情就如太平洋上此起彼伏的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息。    
     记得小时侯,我经常问妈妈:“我是怎么来的啊?”开始妈妈回避,最后让我问急了,就回答一句:“大街上垃圾篓里捡来的呗!”    
    此后,只要母女之间一有小矛盾,哪怕很微小,我都会很伤心!因为我认为,我不是妈妈的亲生女儿。    
    直到后来结婚了,才明白那不过是母亲的一句应景之答。因为母亲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女儿。有时候,儿子小宝同样问我他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我却学母亲的样子“如法炮制”,心情好的时候,顶多也就扔给他一本相关的书,让他自个儿研究去。    
    类似我小时候这种遭遇以及我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在中国真是太普遍了。    
    关于性方面的教育问题,大多数中国父母们的脑海里从来就没有这根弦。包括我这个研究生都一向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绝不能让他知道这种事情,更不必专门对孩子“开课”,因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无疑是在教唆孩子关注这种事!所以,多数家长视性教育为“洪水猛兽”,谈性色变。    
    我们一向相信,孩子们长大了自然就会懂。性,好比一层薄纸,家长的“善意”保护,对孩子们来说,无疑又给性加了一层神秘面纱。    
    但是,孩子们毕竟会长大,大人们挡不住他们的好奇心。在这种保守的教育背景下,可怜的中国孩子们不得不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来慢慢探索“性”。由于没有专人的指引,这就增加了很多的盲目、风险和错误。    
    记得在媒体上看过这么一遍报导,说的是一个女大学生因为身体不适,去校医务室检查,医师却告诉她怀孕已经好几个月了!由此,她被校方开除了学籍!离开学校时,她哭得很惨:“我怎么就会有孩子呢?我并没有结婚啊!不是说,只有结婚的人才会怀孕吗?”    
    这就是中国式的大学生!真是可悲啊!    
    这遍报道当时吸引了不少人的唏嘘,但很快,人们又恢复了原本的麻木。    
    理查德对莱恩采用这种父子共同观看A片的教育方式,我不知道在美国是不是很普遍,但在中国,我敢保证,这绝对是破天荒都没有的!    
    我羡慕莱恩!因为他生活在思维开放的美国,他可以享受一个青春期孩子应该享受到的一切教育,他不必像中国孩子那样苦苦地摸着石头过河却不知眼前的水到底有多深!    
    是的,亲耳伶听了理查德对莱恩的性教育,我深切地感受了中国家长对性教育的认识的落后。    
    我在反思,因为我意识到了我对孩子的渎职。    
    或许我早就应该意识到:教孩子认识火柴并不等于教他玩火!    
    解析    
    在国外,重视青少年性教育,培养健康的性心理,从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个人卫生、手淫、性道德等知识。初中阶段讲生育过程、性成熟、月经、遗精、性约束等知识。进入高中时期讲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恋、性病、卖淫、性变态等知识,并向学生发放避孕套。    
    在街头碰到一对青年恋人忘情接吻时,大人会停下来,向孩子讲述爱情的幸福滋味,告诉他们性爱是自然的、美妙的,它并不可怕,也没有罪恶性,可怕的是人们对它的不正确态度。    
    正如美国著名的性治疗专家皮尔萨博士给那些在性教育上备感困惑的父母的一条建议一样——有效的爱和性教育的规则之一,就是永远不要郑重其事地正式“谈性”,而应该实施“机会教育”,重要的是一针见血,而不是长篇大论的演讲。而且不要指望进行一次性教育就能使孩子终身免疫,正如一再地要孩子自己整理房间并不能使孩子的房间保持整洁,但孩子们能从重复的性教育中了解父母所重视的事情。    
    点评    
    尽管绝大多数中国家长认为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但多数家庭中对孩子性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中国大多数的家长成长于一个性封闭的时代,几乎没有接受过正式、系统的性教育,处于性知识贫乏,性教育观念陈旧的状态。传统的性观念不仅使他们羞于谈性,而且也无从谈起,甚至有人认为性可以无师自通。    
    有调查显示,在生活中遇到过有关“性”的问题时,90%的学生首先向父母求解,希望从父母那儿获得有关性的知识,但遗憾的是只有3%的学生表示家长给予了他们满意的答复。约30%的母亲在女儿第一次来月经之前,没有告诉过孩子如何进行处理。一半以上的家长认为自己只是“一般了解“或“基本不了解”性教育的概念,被问及有关性的问题时,常常扭扭捏捏,说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话,不仅难以正确引导孩子,甚至会造成误导。    
    为了能让孩子有准备地成长,请把性教育引入你和孩子们之间吧。


第一章1美元25美分也要存进银行 2004。3。28(1)

    理查德•阿瑟先生今天回来的格外早。    
    “爸爸,我现在已经赚到1美金零25美分了。”珍尼弗一见父亲,立马飞奔过去报喜。    
    “哦,Is that so(真是那样吗)?”理查德一脸惊喜。    
    珍尼弗从口袋中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币,甚至还有几个叮当作响的小硬币。小家伙将这点可怜的钱紧捏在手中,并高高地、带着十二分的炫耀,举起了她的稚嫩的小手:“爸爸,你看,这是我帮牧场的米其大叔割草得来的。”    
    像从来没有见过钱似的,这个身家亿万的大富豪瞪大了他的双眼,紧紧地盯着那几个小钱:“哦,亲爱的,你真是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告诉我,你准备怎么花掉它?”    
    我忍不住偷偷地笑了——如果这事情落在一个普通人身上,恐怕很正常,但是,落在一个赚钱用秒来计算、且平均每天都能赚上好几万美元的理查德•阿瑟身上,这简直就太夸张了!    
    珍尼弗歪着脑袋想了半天:“我原来准备用它买一个青蛙(一种电子玩具)的,可是,昨天,克里思姑姑(理查德的姐姐)已经送给我了。现在嘛——”    
    理查德耐心地看着女儿的眼睛,可珍尼弗思索了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理查德说道:“亲爱的,我给你出个注意。你上回不是说,想要个芭比医生吗?我看,不如拿这些钱买芭比医生得了?”    
    珍尼弗摇头说:“不行啊,爸爸。芭比医生要价76美元呢,我的钱不够。”    
    理查德说:“哎哟,这可怎么办哪?”这位顶级大富翁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叫道:“糟糕,还差74美元零75美分呢。”    
    珍尼弗说:“别担心,爸爸,我想我以后还会去牧场帮米其大叔割草的。等赚够了钱,我再去买芭比医生!”    
    咦,珍尼弗怎么不向她父亲要一点钱呢?于情于理,她应该向父亲要点钱才对。    
    “好,好!”理查德立即眉开眼笑起来你,“珍尼弗,我相信你能做到。”    
    哦,老天!珍尼弗可是他的亲骨肉啊!于情于理,他应该立即满足女儿买芭比医生的欲望才对!    
    真没想到,这个拔根毫毛也比大象腿粗的大富豪竟然吝惜到比针眼还小气的地步!    
    不可想象!    
    不可理喻!    
    不过,更让我觉得这对父女发了疯的事情还在后头。    
    接下来,理查德先生又对女儿说道:“亲爱的,你赚够一个芭比医生的钱,得花一个月的时间吧?”    
    珍尼弗说:“是的,如果我只给米其大叔割草的话。”    
    理查德说:“那么,你每天从米其叔叔那儿拿回来的一定都是些零碎的钱吧?这很容易弄丢的哦。我看,不如你存到银行里去,等赚够了一个芭比医生的钱,再取出来如何?这多保险呀。而且,我敢保证,到时候,取出来的一定都是斩新的钱。”    
    珍尼弗想了想,说:“爸爸,你说的对。我的一些同学都在银行里存着钱哩。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去办理这个事情。”    
    理查德说:“也许,我能够帮上你的忙。”    
    珍尼弗问:“是今天吗?”    
    “是的,今天,爸爸帮你开个帐户,把你手中的这些钱存进去。”    
    哦,哦!天呀!    
    理查德•阿瑟先生到底是天才还是蠢才?要知道,珍尼弗仅有1美元零25美分呀?!    
    正当我再一次犯迷糊的时候,老威廉来了。或许是看到了珍尼弗手上的钱吧,老威廉叫到:“珍尼弗,你现在该还我钱了吧?你还欠着我20美分呢。”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老爷子带着珍尼一起上迪斯尼玩。老威廉花20美分买了根冰糕,在一旁自顾大吃起来。珍尼弗也想吃,便向老威廉借钱,并再三保证:一个星期内,一定还给老威廉。老威廉这才借给了小孙女20美分。没想到,就为这么一点小钱,而且是自己的亲孙女,这个向来乐善好施的长辈竟然还惦惦不忘!    
    瞧瞧这一家子!    
    难道,这就是美国人的思维?    
    没容我细想,理查德立即对女儿说道:“珍尼弗,你借了别人的钱不及时还,这可不是个好习惯。”    
    珍尼弗辩论道:“威廉,我想,也许是你搞错了。你不是说过,我给你清理房间一次,就可得20美分么?我昨天已经帮你清理过一次啦!”她竟然直呼爷爷的名字!    
    老威廉一拍脑门:“呵,瞧我这记性!我怎么把这事忘了?好好,咱们现在是两清,对不对,亲爱的珍尼弗?”    
    珍尼弗说:“对。不过,下次我再给你清理房间,就该你欠我的了。”    
    “Ailin,你能帮个忙吗?”理查德朝我走了过来,“我现在还得去公司一趟,路上顺便帮珍尼弗到银行办理帐户。我想麻烦你跟着一块去,等我从银行出来后,你就陪珍尼弗回来。哦,对了,Ailin,你的车技不太好,把杰克也叫上吧。”    
    “好的,先生。”我答道。    
    “大猫(家人和亲友对理查德•阿瑟的昵称),工作还是一直很忙吗?”老威廉关心地问儿子。    
    “当然。”    
    “不过,再忙,你也得抽空回来,多陪陪孩子。”老威廉说。    
    “当然,爸爸。我同意你的看法,我会做到的,你看我现在——”理查德指了指珍尼弗。    
    于是,老威廉的脸便绽开得有如一朵盛开的菊花。


第一章1美元25美分也要存进银行 2004。3。28(2)

    美国银行大楼是西雅图市中心最高的摩天大楼。    
    黑人司机杰克把法拉利停在银行的正门口,而我则坐在车上,隔着车窗,看着理查德先生带着他的女儿走进银行营业大厅的柜台前边,开始详细地指导她如何填写各种花花绿绿的表格。银行的职员和其他肤色各异的顾客都在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身边来了位西雅图赫赫有名的大富翁。    
    不过,有一点我还是没有想到:当珍尼弗将那1美元零25美分和着一叠表格一起递给银行小姐时,对方的表情丝毫也不惊讶,只是极其职业化地朝着珍尼弗微微笑了一下。    
    很快,理查德就牵着女儿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