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较量





那时派兵把守,陵内陵外均为禁区,还有人看管打扫维护,后来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吃
紧了,也就顾及不到这死人的坟了,现已荒凉不堪。通往陵内的路长满了蒿草,乌鸦在
老百姓称为皇顶大树上垒窝筑巢,它的子孙已经高高遥遥在皇太极和孝端文是后的头顶
之上了。兔子在墓碑下藏身,蒿草淹没了御路。更厉害的是国民党军队开进沈阳之后,
为了构筑防御工事和煮饭取暖,把几百年的古松伐倒了,福陵(东陵)破坏的更厉害,
古松几乎全伐光了。他们说是防备共军藏在里边,是军事上的需要。
    最近蒋介石委员长指挥军队全面北进,进展顺利,心花怒放,要偕夫人宋美龄优哉
游哉逛北陵。这下子可忙坏了沈阳警备司令部,连下几道命令,赶跑正在伐树的大兵,
又抓不少民工锄草修路,迎接蒋委员长夫妇莅临北陵。先用扫雷器把委员长要走的路线
扫一遍,然后用坦克把路轧一遍,又用步兵横排踩一遍,有些土路铲平后撤了黄土,一
百步远一个大兵持枪站岗。熊式辉、杜聿明先看一遍,然后才确定下委员长夫妇登陵游
览的时间。
    蒋介石和宋美龄走进大殿,他连声赞叹说:“这座陵地选得不错,这崇楼大殿掩映
在苍松翠柏之间,风景十分幽美。”他今天身着军便服,头戴黑色礼帽,提着精制手杖,
有时拄着走几步,有时敲敲周围遇见的石人石马石兽,看着颇有几分风度。不时看看身
边的夫人谈上几句话,熊式辉、杜聿明紧紧跟随,熊式辉夫人陪着宋美龄,不时的同夫
人谈笑着。
    宋美龄梳了个上盘髻头,好像她在仿清朝妇女似的,薄毛料淡粉色大农,里边套着
紧身西装,脚穿半高跟尖头皮鞋,甬路上铺的长砖多年风雨侵蚀,已经高低不平了,她
走路时不时伸出绣花青丝手套扶一把蒋介石,她的右胳膊被熊式辉夫人顾竹筠搀扶着,
向干娘提醒道:“您注意呀,瞧这该死的路。”她说得很脆快,干娘、干娘叫得很甜。
她是留日洋学生,打扮得很火时,短外套罩下的旗袍是日本料大朵白团花,看着很漂亮
清爽。
    这一行人先是经门外下马碑、华表、石狮、五桥、石牌坊和更衣亭、宰牲亭等处穿
过,石牌坊青石雕的四柱三楼,单檐歇山式,雕工精细透剔玲珑。蒋介石停步用手杖敲
着说:“有很高艺术价值。”门两翼嵌有五彩琉璃蟠龙壁,造型尤为生动。正红门内参
道两侧华表四根,石鲁十二个,大望柱两个,都两两相对。蒋介石停步在仿清太宗坐骑
雕造的“大白”、“小白”两匹石骏马跟前,据传为清太宗生前喜爱的坐骑。他夸两骏
蹄腿鬃毛栩栩如生,说定能日行干里。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因战功显著,
兼辖八旗中正黄、镶黄二旗,受封贝勒。努尔哈赤死后,他即位为后金汗,年号天聪,
连年继续进攻明朝,曾率兵攻宁远,两次围锦州,直驱长城,分兵进攻直到山东境内,
他打破明军自锦州至宁远的防线,他道重兵包围锦州。经过半年多的进攻,大败明军,
占领锦州,兵临山海关城下。后由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大明被灭亡了。 蒋介石越讲越
兴致勃勃,他看看熊式辉和杜聿明说:“我想皇太极有如此赫赫战功,他这位马上皇帝,
不能说无此‘太白’、‘小白’双骏之功了。”说得大家连连点头,可谓博学多才了。
    一行人跟着蒋介石继续往前走,北部正中建有碑楼,内竖“昭陵神功圣德碑”一座。
东西两侧有茶膳,涤器等房。他们缓步登上城堡式方城,这是陵园主体建筑,他们走了
一圈,在正中隆恩殿转了一圈,欣赏过雕刻精美的花岗石台阶,走进雕梁画栋,富丽堂
皇的三间正殿内。这里已经准备好软沙发,蒋介石和宋美龄坐在中间,大家团团围坐,
殿内用香薰过,香气袭人。稍加休息,边谈边喝饮料。蒋介石喝杯从南京随机带来的矿
泉水。宋美龄一切饮食均由蔡妈亲手安排。蒋介石可谓春风得意,他此次督军东北是从
清朝相反方向,攻下山海关,夺下锦州,而后进入沈阳,现在他是兵下吉黑两省,该有
多么气魄。他昨天收到马歇尔给宋美龄的信中谈到停止进攻,坐下来谈判。他冷笑一声
说:“晚了!共产党有什么力量能让我蒋某人坐下来呢!”他又亮出当年上海滩的派头
了。他看着大家游兴未尽,踌躇满志地说:“自从一九一四年,那时是袁大头当政,东
北是张小矮子当二十七师中将师长,我奉孙总理之命前来东北调查革命形势,实则已经
是相距三十二年之后旧地重游了。”
    蒋介石相继看了东西配殿、角楼,穿过隆恩门和明楼,看了“大宗文皇帝之陵”的
石碑,看了月牙宝城内宝顶。几位摄影记者在此连连按动快门,为委员长摄影留念。
    一辆吉普车风驰电掣般地开来,一个中校参谋向杜聿明长官敬礼,递上手中皮夹子,
杜章明看过用眼角惊一下身边的蒋介石,他合上夹子,当时想说:“待过后办。”蒋介
石侧身过来问道:“光亭,是马歇尔来电?”他想大概是共产党答应下他的条件了。
    杜聿明语塞一下说:“校长,是共军在辽南向鞍山、海城发动进攻。”他手中拿着
皮夹子,心里很塞得慌。
    蒋介石要过夹子看一眼,脸色苍白,方才游兴一扫而光了,半晌说:“回去就是
了。”
    ●潘朔端起义
    蒋介石回到康宁街临时官邸,立刻召见杜聿明商讨辽南战局。他知道辽南要是稳不
住,如果鞍山、海城丢掉,沈阳、锦州都不会安定,连他的美龄号专机在飞机场也会不
安定了。他劈面问道:“我想共军是为了停战,向我逼进一步。第一八四师潘朔端的告
急电。是不是他太慌神了。”当然他心中有数,如果第一八四师在辽南顶不住,沈阳门
户洞开,万一共军来个奇袭,沈阳没有精锐部队,会把他抓住的。
    杜聿明沉住气地说:“校长,第一八四师是云南第六十军的部队。”他没有深说,
这是当年龙云的滇军, 是支持龙云的骨架。由蒋介石编为国民党第六十军,“七·七”
事变后,蒋介石以统一领导抗战为名,在昆明召开誓师大会后,立即开赴中原。在台儿
庄对侵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为国家为民族立下了功劳。日寇在越南海防登
陆,对我国西南边睡威胁很大。经龙云请示把第六十军又调回云南。龙云被蒋介石逼出
云南到南京赋闲,解除了他的兵权。卢汉是省主席,兵权也不在握了。在这种情况下,
蒋介石下令驻滇军前赴东北内战前线。由美国海军运送到葫芦岛登陆。由东北保安司令
长官部下令,第六十军分散配置在辽南和辽西一带。第一八二师由新六军指挥,第一八
四师在新六军撤往四平街时,接替了鞍山、海城、大石桥、营口的防务,在这段中长路
上成了护路警,摆在挨打的地位。军长曾泽生驻守在新民县,不用说指挥部队,连电线
都拉不通,三天两头被东北民主联军割断。无线又不十分灵,他就成了一冬天守着黄泥
火盆的老猫赋闲了。曾泽生有时很气闷,第六十军在云南何等荣耀,曾经是龙云的支柱,
卢汉的班底,现在成了国民党堵窟窿的部队了。这些情况杜聿明一清二楚,所以他当蒋
介石旧话重提,使对方知道第六十军不是嫡系,不能不防上一二。
    蒋介石心里头明白,他认为第六十军离家太远,又夹在他的重兵之下,不会闹屁的。
于是说:“光亭,他们受共产党宣传不多,在这种紧急情况下,第一八四师不敢轻举妄
动。”
    “看出共军在辽南摸着我们在该地区兵力薄弱这一环,是要搞一手的。”杜聿明是
话中有喜,因为在东北的兵力太少了,是顾南顾不了北,拆东墙补西墙,日夜奔波,到
归齐会兵疲将懒要打败仗。
    蒋介石瞪大眼睛沉思一会,调东北这七个军都是他的精锐之师,再多调,他的战线
就没法铺展开了。于是说:“光亭,用则信,不用则弃。此刻要紧急增援。”他知道辽
南对沈阳的重要性,而且是他在沈阳发生鞍、海之战,再被打败,他脸上无光了。
    杜聿明先把丑话说在前头:“形势紧张,万一援救不及,丢了鞍、海会影响全军士
气。现在我已下令从北线,抽调第六十军第一八二师两个团,新一军三十师、三十八师、
九十三军暂编二十师迅速增援南满,由孙立人军长指挥,曾泽生军长随同第一八二师前
往督战。”他特意强调出孙立人指挥来了,这就是说新一军两个师为主力。又说:“我
已经准备数十辆火车。”他多么希望蒋介石再给孙立人下命令。
    蒋介石眉头皱一下说:“我已允许孙立人休息三天,我看过三天再增援辽南,也不
会出大事,如果真有围可解,也不算晚,应令第一八四师死守待援。”
    杜杜聿明在心中叫苦说:“老头子,他老糊涂了。”情况这样吃紧,还准孙立人休
息三天?便有些委屈地说:“鞍山、海城会出乱子的,沈阳也将危急。”
    “不要紧,我看第一八四师会守得住,给他们拍份我的手谕,务必夺到一人一枪。”
    杜聿明对蒋放纵孙立人,贻误战机,非常不满,但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他知道东
北整个战场出了问题,首先蒋介石要拿他问罪。他见蒋介石在闭目养神,只好悄悄退出。
他只有赶忙命令在本溪第五十二军抽调部队前往增援。
    蒋介石见宋美龄过来,他要宋美龄告诉蔡妈,以这位老保姆的口气问待从室主任陈
布雷发话,要派重兵看守好飞机场里的美龄号专机。
    拂晓,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奉总部命令向鞍山、海城发动进攻。民主联军的将军
们看出国民党军攻占四平街,又调重兵攻下长春,蒋介石亲自飞到沈阳策划指挥四个军,
他的战略目标直指北满,北线形势十分紧张。为了钳制和调动国民党军队,他们决定发
起鞍、海战役,给正在得意忘形的蒋介石一记铁拳。
    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在杜聿明指挥国民党军队猛攻四平、长春同时,他们就时隐
时现,有时闹得杜聿明的情报人员收到四队要增援长春,有退守松花江北的战略活动。
有时又发现他们在辽南像把跳动的宝剑,它的锋刃在寻找被刺的目标。后来又像一颗流
星似的觅不见它踪影了。
    杜聿明始终在警惕着,他派有专门侦察机,每天都在本溪及辽阳、鞍山、海城一带
活动,每天都把一大摞子侦察照片送到他的长官部空中破侦部门,发现一点蛛丝马迹,
立刻就采取行动。地面特工侦察人员也是一批批派到东北民主联军占领区去。这些受过
特殊训练的侦察人员,发现有一些东北民主联军便衣部队,他们认为是地方武装在鞍山、
海城一带活动。四纵这么大的军队行动起来怎么能不露马脚。
    杜聿明收到的情报:共军地方小股部队在小规模活动。杜聿明开头未在意,过些天
起疑心感到共产党是在跟他打马虎眼。正在这时蒋介石兴趣来了,要游北陵,他不得不
陪校长游北陵,他心里老是感到不落贴儿。
    第一八四师师长潘朔端和参谋长马逸飞从打东北民主联军撤出本溪,就心神不安,
担心共军的活动区域是在他们四周,大有不知什么时候,会把他们围起来吃掉。潘师长
给杜长官拍电,几次声称共军大有在辽南制造一场战役,是要以鞍、海地区为中心。他
们留守在鞍山、海城、大石桥和营口一线,在中长路南端,战线太长,区域太大,兵力
薄弱,请杜长官格外重视。他也说出利害关系,如果丢掉鞍、海中长路一线,沈阳也就
无防可守。
    杜聿明完全同意潘师长、马参谋长的意见。但为他们仗胆说:共军在本溪、四平、
长春等重要城区战场惨败,士气低落,一时不会有再夺鞍、海以及组成战役的力量。同
时还说:但要防备共军的诡计多端,以防为主是该师的首要任务。长官部以我的名义向
孙立人军长的新编第一军下令,派兵协调辽南战区。我已向委员长请示,新一军为辽南
主力,委员长欣然同意,我已准备好数十辆火车,即使大军压境,也请安心为要。
    东北民主联军四纵队十二旅和十一旅一个团除向辽阳、宫原线的国民党军担任警戒
外,以主力攻占鞍山,辽南一分区主力袭击海城牵制敌人,使其不能北援。辽南一分区
一部向鞍山、营口间展开袭击战,占领国民党军防守薄弱的据点,安东三分区部队担任
抚顺方向警戒,并以一部伸向沈阳、本溪和本溪以东活动,为加强对攻打鞍山、海城部
队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