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较量
恩来、朱老总等同志之间的感情。感到这样恭维多了,就有虚假的东西掺和在感情里了,
望而生畏,工作就会不协调,就会养成一个人说了算的专横作风。
斯大林和毛泽东还是对面站着,他为了场面更热烈,继续说道:“中国的革命十分
艰苦,毛泽东你是个大英雄,驾驭着革命航船终于驶到彼岸了。”他边说还要用眼睛打
手式请周围摄像的找好他的角度,好像他是北斗星一样不能错摆了位置。
毛泽东此刻没有看到,也没有想到摄影师如何给斯大林调动主导位置,当时他想的
是客人和主人礼节性的位置,虽然不能喧宾夺主,但也不能像斯大林身后那群人似的,
太低气了,太过份了,就有奴才相了。他听着斯大林这些奉承话,也有些过意不去说:
“我们革命是很艰苦的,我们许多同志一起奋斗的,同时得到国际方面许多支持,更包
括斯大林同志您的支持。”
斯大林非常激动,赞不绝口地说:“伟大,真伟大,你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很大,你
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他又往毛泽东身旁移近些。
毛泽东仍然站在当地没有挪动脚步,从侧面看他比斯大林身材高,体魄壮实,满面
红光,他理智十分清楚地说:“谢谢斯大林同志。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
说……”他语气高亢严谨,言犹未尽,而又很触动人。他也在想:我们难处只有我们自
己来分担,谁又能了解中国多少情况呢?
斯大林脑门上亮亮的,他是很机敏的人,灰白色的头发配着他那明亮的眼睛,不免
有几分刁钻,但,却是在重大政治旋涡中,披荆斩棘的高手,他把毛泽东的话接过去,
说:“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他感到这位毛泽东
是有胆识的东方人,是中国杰出的代表人物,虽然刚刚接触,而又在这种场合,能够开
怀谈出自己的心情,听着这婉转但也带有刚毅的傲气过去谁又敢在这样公开场合谈出自
己心里感受呢,因为谁到了这种场合,都会有些带有回顾的、刺探的、勇敢的发言,而
且在应酬这么大的场面。在他眼里心中哪个兄弟党是他斯大林所敬佩的呢?看得起的呢!
毛泽东很坦然地伸出一只手掌在胸前摆动,意思是在向当场的一些人问候,并对斯
大林说:“多谢你的招待。”他感到这种场合不能再长了。
斯大林主动往前走了说:“我们祝愿你健康。”走出几步去,又回头慢慢移步陪着
毛泽东,往会议大厅走。这时走廊里顶灯全亮起来了。两股人流几乎是并肩地对灿烂耀
眼灯的海洋甫道里汇集着往前走去。同时几道殊红镶金的大门都敞开了。会议大厅在耀
眼灯光下,摆着庄严肃静的会议桌,在那么宽阔的墙壁上,只有对着会议桌的主要一面
挂着列宁半身像。往日在会见大厅里挂着斯大林大元帅像,今天没有挂。
按位置、顺序双方都轻轻鼓着掌入了座席。都坐好之后,又突然站起来,互相热烈
地鼓掌之后才坐下了。斯大林坐在中间,他和毛泽东如同群山中两座峰顶一样。斯大林
还是简短地致会谈欢迎词,说:“欢迎毛泽东率代表团来到莫斯科,这是苏中友谊新的
开端和里程碑。”中国方面毛泽东带头鼓掌。
毛泽东接着致词,说:“我们来到莫斯科,受到斯大林和诸位同志热烈欢迎,表示
感谢。”斯大林带头鼓掌。
又一次介绍双方在场人员之后,会议开始了。斯大林再次说:“你身体这么健康,
又这么年轻,才能担起中国这么大国的工作。”他看着毛泽东,从眼神中透出,对对方
的健康,他是何等羡慕。
毛泽东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微微地点着头,因为他听出对方还要往下谈。
斯大林又突然问道:“莫斯科要比北京冷吧?俄国人是喜欢莫斯科的冬天的。寒冷
往往铸造人的性格。来过莫斯科的人,都深刻地留下莫斯科冬天的印象。”
一边苏联领导都随着斯大林的发言,毫无疑义地点着头,而且在欣赏着斯大林优美
的语言。
斯大林偏过脸问道:“中国有条浩瀚美丽的长江吧?”他这时拿起烟斗,在桌上轻
轻划上道儿。
中国代表团回答了斯大林关于长江美丽的问话。
斯大林接着说:“长江以南,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很大吧?”
毛泽东回答说:“国民党政府由成都迁设台北。在广西我们刚刚结束一个战役。西
南战役正在进行,国民党也会遭到被歼灭的命运。”说着在他眼前展现中国大地,白崇
蓓的十七万余人全部被歼灭了,广西的巍峨的十万大山更加青翠。西南战役国民党军九
十万人也正在被歼灭。新中国正大放光芒。
斯大林看着毛泽东讲起战役来,那么自然自信,勇敢无畏,不时习惯地掰着手指头,
他听得很感兴趣,对他们参加座谈的人,点头示意,是让他们一样感到毛泽东是个军事
家的钦羡,又问道:“是不是国民党在长江两岸都失去力量了呢?”
“主要力量在大陆上不存在战役的集合了,但残余的势力和影响还是有相当位置存
在的。”
“既然没有战役可打,还打仗吗?”
“还会响着‘剿匪’的枪声!思想战线上还有着艰巨的任务。”
斯大林突然问道:“你们进行了土地改革?要全面推开?”
“在进行这一伟大的改革,要全面渐进的铺开。”
“中国人主食是什么呢?是米?是面包?还是土豆?”
斯大林的问话,把在场的都听笑了,会场又活泼轻松起来。
“中国人主食是按地区分的,有吃米,有吃面。”
斯大林抢着问:“你们不喜欢吃土豆吗?”
“北方人喜欢,当菜,冬季好储存。”
“俄罗斯人是土豆。”斯大林说句笑话。
大家都笑了,他们的人笑得更欢。
“你们种土豆少是因水土还是天气。”
“水土天气都有关系,民族习惯。”
“中国粮食收成会怎么样呢?说的今后。”
“中国是农业国,五亿人主要靠自己种粮食。”毛泽东谈到他的人民,谈到农民他
非常感兴趣说,“经过土地改革,土地分配到农民手中,实施耕者有其田,中国土地低
产,山河都没有系统治理,过去主要靠天吃饭,今后要靠科学,农林牧副都得靠科技。”
他说着不住挥着手,眼睛眯缝起来,他好像站在黄河边黄土高坡,在了望祖国的大地。
他很自信地说:“我们为之奋斗这些年,为了农民也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最少要经历
改革若干年。旧中国野菜都填不饱,新中国先要使中国人填饱肚皮再说、”
斯大林听毛泽东讲起他的土地、他的农民那么津津有味,语音、手式、眼神都饱含
着那么深情。他在内心中说:嗯,我说他是半农民知识分子,半农民共产主义者。但他
心里同时感到中国人这次来的意图接近了。他们是要枪要炮?要粮食?要苏联当靠山?
于是说:“你们在大半个世纪是打仗了,治理国家还有比打仗更难的工作,比如说:列
宁的理论,对社会、对国际的认识,还有苏维埃的理论,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教导会的。
是吗?”
毛泽东没有回答,他此刻非常宁静,因为他这次来学习,没有求救于谁的观念,所
以坐在这里整个身心都有一种豪气。
斯大林谈起了中国革命,他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将会改变世界的天平,国际革
命中加重砝码,我们全心全意祝贺你们胜利!”他认为这样,毛泽东会现出惊喜的,这
种赞美就是斯大林式的支持。
毛泽东脸上的轮廓还是那么完整,他看看周围随他来的人都在沉思,双方谈话有点
海阔天空,苏方只有斯大林一个人说话,其他人都未插言,就像斯大林是位极其严谨有
高超艺术造诣的合唱队指挥,他的指挥棒指到哪里是无隙可击。已经谈两个多小时了,
从一开始就使人感到,斯大林是在揣摸毛泽东此行意图。其实上次刘少奇已经谈过了,
但斯大林认为刘少奇只是刘少奇,顶替不了毛泽东,就像谁也无法代替斯大林一样。但
他似乎看出,中国人没有贪心,自尊是中国人的美德。
斯大林感到毛泽东是一个有内秀,不易使人琢磨透的正直的中国人民的领袖,他于
是开诚布公地说:“我们这次应该做些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和愿望?”
毛泽东挨个看看他身边一同来的人。他心中有数,但要沉着应付。
这工夫斯大林又问:“都是同志,你们有什么要求?”
毛泽东把声音放得很平稳,有时眼角翘一翘说:“斯大林同志,这次来,一是为了
祝贺你七十大寿。”
斯大林立刻站起来鼓掌说:“谢谢毛泽东,谢谢中国同志们。”一降暴风雨掌声过
后,又都坐下。这时斯大林示意要毛泽东继续说。
毛泽东说:“二是看一着苏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想看一看。”毛泽东说得很
诚恳。
斯大林说:“你们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咱们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
毛泽东看看身边翻译。他没有立刻回答。翻译从他眼神中看出,他猜透斯大林当时
似乎不愿先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方才谈话中感觉到斯大林过去对中国革命出过主意和做
法有些不妥。因此这次表现很谨慎。
斯大林跟毛泽东会谈将近三个小时了,他从交谈中和毛泽东的极其质朴的气魄中,
他感到一种冲击的力量,他在和国际共运中许多领袖交谈时,总是提醒自己不要占上风,
不要有邱吉尔说的斯大林式的傲气。他感到毛泽东一身正气,有股不可侵的力量。不过
他转而一想,你毛泽东既然来了,就会认识一下斯大林,领略一下斯大林式的脾气。他
在等毛泽东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回答。
毛泽东此时此刻认为只有这样说,才能表达他的意思:“斯大林同志,这次来是要
完成某项事情的,应该搞出个什么东西的,它必须是既好看,又好吃。”他要这样说,
他多么不愿意张口向人家讨要多少东西。因为在这场合不是向斯大林一见面就讨要,就
拉出什么清单。用这样含蓄的比方充满哲理的幽默的话使对方有些思考。
毛泽东对身边的翻译解释着,他听了毛主席的话,他方才要直接译出,苏联同志肯
定不会明白。
翻译很吃力地把毛主席既深透又形象更生动的话翻译出去, 立刻再解释说:“好
看就是形式好看,要做给世界上的人看;好吃就是说有实际内容,要实实在在。”
苏联同志,跟斯大林列出这么大的阵容,像一些有权有势的施舍慈善家,又摆出是
对方的坚硬后盾和靠山的姿态,同时又有一种向对方有权索取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是交
换而又不是交换的所获得物。当时贝利亚听到这里使劲地耸起肩膀,像是一只啄食的秃
鹫,他听完竟笑出声来了。
这时的毛泽东看着在场的苏联人,好像在天真地猜谜底,在寻寓言的根。他感到这
么漂亮的克里姆林宫大厅,这么高贵的主人却像在水晶宫中,这都是些迷离中的人物。
斯大林沉着冷静,他仍婉转地继续询问:“是哲理的东西?既然讲在形式上嘛。”
毛泽东不肯说明,他认为苏联方面较有经验,就应该主动提出来帮助,不提是不诚
恳的。这会有人认为是要有索取的、不平等的压迫,才有不诚恳。
斯大林问道:“根据形式,你说说内容吧。”
毛泽东说事情会有结果的。这次会谈苏方只是知道中国人是来给斯大林祝寿,还有
一些在没弄明白之前,斯大林还没有明白,只有等他和毛泽东打交道弄明白了。
●毛泽东辟谣
毛泽东在别墅的院里,总是仰脸看着周围的树林,树生长得很密,白皑皑的雪把树
埋有二尺深,不少小鼠类在雪上跳玩得很贪。毛泽东静静地站着,他觉得院子是个筒,
像个笼子太窄小了,大森林后边会有很宽阔的天地。服务员玛露霞扛着水枪想给他打扫
出一条道。他摆着手。玛露霞看出老人的心情,用手比划着说:“喜欢雪吗?”毛泽东
点点头表示喜欢雪。
毛泽东和斯大林第一次会谈后,斯大林亲自挂电话来,第一次问有什么具体打算?
毛泽东总是说:“会有。”但并没有说具体。他有次听取务员对他说:“您身体很健
康。”他问:“斯大林不是很健康吗?”服务员愣怔看着没有回答。
斯大林有次亲自和毛泽东通电话,听出他说一句由身边翻译译给毛泽东听,两个人
谈得很沉闷。斯大林在说他身体很不好。还谈马、列主义的发展,他斯大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