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贺子珍
律酱蛲梁溃锪赋锟睿刈诱涿看味妓孀旁牟诺亩游橄律街葱腥挝瘛K惶斓酵硪埠苊β怠! ?br /> 过了一段时间,她受党组织的委托去九陇山,实地了解那里建立根据地的情况。
她只身从茅坪到茨坪,然后翻过一座山,来到九陇山区的万源山。贺子珍的老家在万源的黄竹岭。
她直奔黄竹岭而去。她8岁那年,曾经随同母亲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
大革命时,她同贺敏学、贺怡也先后回到家乡宣传革命,建立农会,点燃革命火种。大革命失败后,许多亲友和同乡遭到杀害。此时,贺子珍想的是赶快回去,看看重新回到人民手中的黄竹岭,变成了一个什么样子。
还没有走进村,她就远远听到儿童团员查路条的吆喝声。她禁不住高兴地自言自语:“真有点革命的气派了!”
一进村子,贺子珍就看到,这个只有四十多户人家的小山庄,男女老少都已经组织起来。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参加了儿童团,负责站岗放哨。16岁到30岁的青年组成赤卫队;30岁以上的壮年组成暴动队,他们平时把枪支梭镖放在地头,干庄稼活,有了敌情,马上投入战斗。妇女则组织了洗衣队,帮助赤卫队员、暴动队员洗衣服。在永新的共产党员重新回到这里进行战斗后,地主和他们的武装逃跑了,万源山成了党的东南特区的大本营。特区的区委就设在她家的祖屋里。
特区的领导告诉她,他们在井冈山上对付敌人的一套办法,也搬到这里来了。小山庄的保安队来,他们估计能打胜,就打一仗,缴获一些枪支弹药武装自己。如果来的敌人比较多,他们就立即转移,不同敌人硬拼,以保存力量。刚来时,他们只有几条枪,现住已经扩大到十几条了。
听到这些情况,贺子珍十分高兴。革命形势发展得那么快,都是因为有党、有毛委员的坚强领导啊! 东南特区的同志还陪她到九陇山附近几个村落看了看,工作都做得很好。她留了下来,同这里的同志一起,巩固和发展大好的革命形势。
有一天,毛泽东骑着马,带着警卫班,也到九陇山来检查工作。当他看到这里的工作进展很快,也很高兴,夸奖说:“你们工作做得很好。”
那天晚上,毛泽东在黄竹岭住下来,同东南特委的同志一道,总结了前一段的工作,并安排了今后的工作。
毛泽东在这里住了一个星期。在东南特区和黄竹岭的党组织和群众中,他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虽然以后黄竹岭几经浩劫,昔日在那里见到过毛泽东的乡亲大都已不在人世了,但是,他们的子孙们,至今还有人能讲述当年毛委员到这里工作、生活的情景。
毛泽东回茅坪时,贺子珍也一起走了。从万源山翻过一座山就是茨坪,他们从茨坪回到了茅坪。
第二卷 井冈之恋斗争中成长(1)
朱、毛会师。贺子珍深入“虎穴”得“虎子”。毛泽东亲切地对贺子珍说:“你工作得很出色,很有进步。过去的一个学生娃,一个小姐,学会怎样干革命,怎样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了。你成了工农分子,不再是小姐了。”
年轻时的朱德。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湖南农军,经过艰苦转战,到达宁冈,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同年5月4日,井冈山军民在砻市举行庆祝大会,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两支队伍在井冈山的会合,革命力量大大加强。井冈山的武装割据出现了新的局面。这引起了敌人的恐慌。
1928年5月,敌江西省主席朱培德,下令赣军的二十七师四个团,由伪师长杨如轩带领,进攻井冈山。杨如轩将队伍分成两路,一路从拿山、五斗江方向,一路从七溪岭方向向井冈山推进,企图造成合围之势。他们以永新作为向井冈山进攻的桥头堡,在永新驻扎了重兵。
敌人进犯的消息传到井冈山,毛泽东立即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如何对付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他说,永新是个有战略意义的地方,我们把永新拿过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军委决定,为了打击敌人的气焰,实现更大范围的武装割据,准备迎击敌人,打好红四军建立后的第一仗。
红四军的几个团,按照军委的部署,分头行动。
这一次,贺子珍没有随队伍一起行动,而是接受了军委交给她的一项特殊任务。由她带领十名战士,秘密潜回永新,同那里的党组织取得联系,了解敌人兵力部署和有关情况。同时,还要求她组织永新的农民武装,配合红军主力作战。
1928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第一次会见的地方——宁冈砻市龙江书院文心阁。
这是贺子珍第一次带着战士到敌人的区域去活动,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出发前,毛泽东找到她,嘱咐说:
“你们这次是到敌占区去,是深入虎穴,要大胆机智,还要小心谨慎。要紧紧地依靠当地的群众和党的组织,这样你的腰杆就硬了。我等待你们的好消息,预祝你们胜利归来!”
这一席话,对贺子珍来说是多么及时啊!不仅给了她信心和力量,而且告诉了她工作的方法。她和同志们告别了毛泽东,乔装成农夫和农妇连夜出发了。
贺子珍一路走一路思索:在敌占区十个人一起活动,目标太大,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于是她把同来的人分成两队,分别到两个庄子去摸情况,同那里的党组织和农民武装接头,并规定了两队人员碰头的时间和地点。
贺子珍带着几个人,到离永新三四十里的一个庄子去活动。这是一个很大的庄子,地主武装很反动,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练过拳术,很会打架,小庄子的人轻易不敢到这里来。贺子珍知道,到这个庄子去很危险,可是,为了了解敌情,组织群众,她仍然决定到那里去。
贺子珍同几个战士悄悄摸进庄子后,很快同那里的党员联系上。和她同来的战士立刻分头在几个可靠的乡亲掩护下,开始收集敌情。一切工作开展得很顺利。
这一天,她同几个战士正在一个老俵家里碰头,想把了解到的敌情汇总一下,向军委作报告。突然,放哨的进来报告说,地主的民团带着枪向这里开过来了。
贺子珍判断,这可能是敌人听到什么风声到这里来搜捕他们的,立即说:“马上转移!”她把桌上的材料塞到灶膛里烧掉。当他们要往外走时,敌人已经把这所房子包围了。
原来,是叛徒告密,敌人得到信后,直奔这所房子来的。几个男同志一看,情况不好,打着枪,硬冲了出去。贺子珍也拔出手枪,顶上火,准备往外冲。
屋里的老俵一把将她拉住,低声说:“走不得了,快藏起来!”
这个老俵家一共三口人,一个妻子,一个5岁的儿子。老俵顺手抓了件他妻子的衣服,让贺子珍穿上,把她推到床上帐子的后边。他让妻子用锅灰把脸抹黑,躺在床上装病,又把儿子抱到床上,隔着帐子坐在贺子珍的腿上装哭。男孩的身子正好挡住帐子后面的贺子珍。用土布做的帐子不透亮;再加上江西农村的房子,窗户很小,屋里黑糊糊的,完全看不清帐子后面坐着一个人。
民团头子看有人冲出去,马上命令几个团丁跟踪追赶,留下来的都进了老俵的屋。
这些家伙接到报告说,有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在这里开会,但到底有几个,他们也不清楚。眼看有几个人逃出去了,他们也摸不准屋里是否还藏着人。进屋以后,他们吹胡子瞪眼,要老俵交出人来。他们摔锅砸碗,大耍威风。把所有箱子翻过了,柜子也打开摸过了,从左边和右边把帐子也撩开看过了,都没有发现后面坐着一个人。他们以为要抓的人都跑光了,就急匆匆地离去,追赶那些跑走的人。
直到天完全黑了,估计敌人不会再来,老俵才让贺子珍出来。老俵心疼地说:
“姑娘,委屈你了!你要到哪里去?我送你去吧!”
贺子珍看到这家老俵豁出一家性命来掩护她,感动得拉住他们夫妻的手,半天说不出话来。良久,她才说:
第二卷 井冈之恋斗争中成长(2)
“是你们一家人救了我呀!”
这位老俵说:“你们不顾自己死活干革命,不也是为了我们老百姓吗?我们是一家人啊!”
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中,曾经多次遇险。每次都是在群众的掩护下才得以安全脱险。全
国解放后,贺子珍定居上海,曾经想方设法找到这家老俵,把他们接到上海家中住了半年,感激之情不可言表,当然这是后话。
接着老俵把白天了解到的情况告诉贺子珍:冲出去的战士是往两个不同方向跑的,敌人也分成两股追赶。永新到处是山,一出庄子战士们很快钻进山林,隐藏起来。敌人搜遍这两个山头,也没有发现战士们的踪影。这些狼心狗肺的家伙竟想出了一条毒计:放火烧山。他们企图用这一招,逼迫战士们自己走出来。结果,这两片山林烧成两片火海,也没有一个人走出来投降。
贺子珍听到这儿,非常着急,战友们现在怎么样了?是生,还是死?她要马上弄个清楚。她想,这个庄子的共产党员,现在的处境一定比较困难,去找他们可能出事,于是对老俵说:
“大叔,请你帮我找个可靠的向导,我马上上山去找他们。”
老俵找来了向导,贺子珍立即要出发。老俵拦住她,递给她一包煮好的米饭,说:
“把这些饭带着,给山上的同志们吃。他们已经饿了一天啦。”
贺子珍接过米饭,谢过老俵,跟着向导悄悄摸上了山。
在朦胧的夜色下,贺子珍看到的都是一片焦土,山上小一点的树,连树干都没了,比较粗大的树,还剩下一些烧得枯黑的树干,光秃秃的,像一个人被强行砍去了手臂那么可怕。有些烧剩半截子的树干,还在冒烟。
贺子珍没顾这些。一边往前走,一边轻轻地轮流喊着几个战友的名字。但是,除了山风的呼啸声,没有任何回响。
他们把这片山林都走遍了,才在一块山石后面发现,躲进这片林子的两个同志,已经光荣牺牲了。
从被烧焦的躯体和深插进泥土里的手可以看出,他们宁愿被烈火烧死,也决不出来投降。
看到这种情形,贺子珍一阵心酸,眼泪滚了下来。她咬了咬牙,对自己说:我不能掉眼泪,我的任务没有完成,战友们的仇也还没有报……
她擦掉了眼泪,强忍住悲痛,又爬上了另一座山。路上,贺子珍嘱咐向导,回庄子后,要把这两个同志牺牲的消息告诉老乡们,请他们帮着办理后事。
来到第二座山上,树木也被烧掉六七成。她轻轻地喊着战友们的名字。一阵呼喊以后,就侧耳细听,忽然听到有悄悄走动的声音。向导连忙提高声音喊道:
“同志!同志,你们快下来!敌人已经走了,我们给你们送饭来了!”
贺子珍也跟着喊。不一会儿,有人向他们所在的方向走过来了。贺子珍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同志。接着,他们又找到另一个。原来,在熊熊的大火中,他们匍匐在潮湿的沟壑里,才幸免于难。
劫后余生,战友重逢,悲喜交集。贺子珍把两个战友牺牲的消息告诉了他们,大家都很沉痛。
他们坐在一起商量怎么办。贺子珍说:
“我们这里出了事, 不知道在另外一个庄子活动的同志们情况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危险。我看最好是先去找找他们,把了解到的情况汇总一下,向军委送个报告。”
他们都同意这个意见。于是,他们三个人同向导一起, 立即出发到那个庄子去。幸好,那里一切平安。贺子珍根据大家谈的情况,给军委写了一封信,由两个同志负责把这封信送上井冈山。
在信中,贺子珍介绍了这时完成任务时遇到的危险和两个同志牺牲的情况。
送信的同志走后,他们按照预定的计划,又要出发到另一个庄子去,继续了解情况。这个庄子是敌人的战略要地,贮存着大批的粮草。
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