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





,这是他一生的快乐幸福所在。    
      埃耳姆哈耳特,斯马兰,瑞典,整个世界,这是坎普拉德的足迹,更是宜家的生命线,宜家的精神家园,宜家的文化源头。    
          
          
    


第一章坎普拉德和宜家(2)

    故事的序幕    
      故事从1896年开始,一对德国夫妇通过邮购获得了斯马兰的一片陌生的森林,那就是坎普拉德的祖父母。这对德国夫妇经历了一路蜿蜒,一路崎岖,一路荆棘来到这片冰原土地。一路上,静谧的池塘深处泛出点点幽光,令他们陶醉,但他们似乎感觉到这片土地具有某种神秘的压力,就连那阵阵松涛也包含着些许肃穆严峻的味道。他们一句瑞典话也不会说,而这片土地的主人们很快就开始猜忌这对“入侵者”。他们为这对陌生的德国夫妇准备了不友好的谎言和欺骗。无疑,坎普拉德家族从一开始就喜欢叩响命运之门。    
      三间房屋和砾石铺就的小路环绕着中央的一方苗圃,这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坎普拉德家族在这里停下了脚步。坎普拉德的祖父阿契姆初来乍到便完全进入了“新主人”的角色。阿契姆在德国一个小城堡里长大,但是他在那里却未能经营好那片赖以生存的森林,经常光顾城里的酒店,沉浸在酒吧暖洋洋的氛围里,使他渐渐地堕落沉沦。在他的内心深处,或许已经放弃了自我,或许早就认定自己精力充沛的妻子可以承担起一切。阿契姆的沉沦终于付出了无可挽回的代价,1897年春天,阿根纳瑞得储蓄银行拒绝了阿契姆·坎普拉德的贷款,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生死攸关的贷款。绝望中,他回到家里开枪打死了心爱的猎犬,而后饮弹自尽。就这样,坎普拉德的祖母——一位年轻的寡妇独自在异乡拉扯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开始清理丈夫留在身后的一团乱麻。靠着旺盛的精力和与生俱来的管理才能,她终于走出困境,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甚至令人敬畏的雇主。    
      随着时间的进展,坎普拉德的父母逐渐成为了农场的骨干,他们在埃耳姆哈耳特不停忙碌,做各种生意,希望生活过得更好。但是后来父亲的生意状况却是一团糟,然而母亲找到了一个赚钱的生意,开始经营客房业,并且赚了一笔钱。这笔钱解决了他们生活的基本问题。坎普拉德坚韧的品格就是受到了祖母和母亲很大影响,不到最后时刻决不轻言放弃。许多年后,坎普拉德建立了以他母亲的名字来命名的癌症研究基金会,每到圣诞节的时候,埃耳姆哈耳特的员工们都会向基金捐款。    
      靠着坚韧不屈的性格和兢兢业业的劳作,这个移民家族在冰原上渐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使坎普拉德深深体会到了一个早已形成的生活信条:决不在逆境中沉沦,随时准备战胜困难。瑞典的冰原就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幼年的坎普拉德    
      坎普拉德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在埃耳姆哈耳特边上普加特瑞德教区的红十字助产室里。    
      1933年坎普拉德全家搬到了爱尔姆特瑞德,坎普拉德的父亲早在1918年就正式接管了那里。那时他才25岁,根本不想成为一个农场主,但奶奶的话就是法律,而父亲只能是顺从奶奶的工具。    
      坎普拉德的农场上有一个叫图瑞·安德森的马夫。坎普拉德和他儿子凯勒非常要好。坎普拉德最大的快乐就是获准同他和他的兄弟姐妹们整晚待在一起。坎普拉德和兄弟姐妹们全都睡在一张巨大的绒布沙发上,两个人朝着一边,其他三个冲着另一边。每次想方设法留下来过夜后,坎普拉德就爬过去,头挨着别人的脚,这样的感觉棒极了。坎普拉德是一个典型的群居动物,只有和别人在一起时才能感觉良好。或许坎普拉德算不上一个好农夫,但坎普拉德会用手挤牛奶,也会用长柄镰刀割草,坎普拉德一直为此而自豪。有个夏天坎普拉德曾经和朋友一起负责管理农场里的牛棚。这位朋友的名字叫奥托·乌尔曼,是一个德国犹太难民的孩子。他在战争时来到这里,成了坎普拉德最要好的朋友之一,而且一度还是坎普拉德的同事。    
      那时起,坎普拉德迷上了销售这个行当。他不太容易弄清除了赚钱以外,对一个小男孩来说还有什么更强的动力。记得坎普拉德10岁的时候,有一次和父亲走在一片草地上。他们来到某个地方,父亲说:“我本想在这个地方修一条运木材的路,但花钱实在太多了。”过后不久他们又去过另一个地方,这次又是因为缺钱未能实现父亲的计划。在潜意识里,帮助父亲或许是坎普拉德幼小心灵的原始驱动力。    
      坎普拉德天生具备了做生意的血统。坎普拉德的母亲来自埃耳姆哈耳特顶尖的商业家族。坎普拉德的外公C。B。尼尔森二世,经营着乡村最大的商场和五金商店。母亲的弟弟瓦尔特接管了这家商场,但瓦尔特不是一个优秀的商人,而是一名猎手、“扶轮国际”成员、商会的委员和社会活动家,在舅舅手下坎普拉德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听差。    
      如果外公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什么“最爱”的话,那一定就是坎普拉德。他是坎普拉德最要好的玩伴,那会儿坎普拉德用大写字母C表示外公。那几年,坎普拉德有两个非常聪明的印度朋友——卡姆菲特和绍恩。不管何时何地,无论坎普拉德在做什么,他们总是忠心耿耿地守护着坎普拉德。他们四个人一起造宫殿,讲故事。吃饭的时候,外公不顾他那庞大臃肿的身躯,和卡姆菲特、绍恩都爬到桌子下面,然后三个人抢着钻出来去开车。外公深谙游戏的艺术,总是纵容坎普拉德的异想天开,仿佛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不幸的是,外公在生意上也像在他们的游戏天地里一样仁慈善良,其结果就是难以收回货款。    
      这就是幼年时期的坎普拉德,除了展露了与一般孩子不同的商业天赋之外,他也有着幸福、无忧无虑的童年。    
      


第一章坎普拉德和宜家(3)

    坎普拉德和奶奶    
      坎普拉德的奶奶弗西兰斯卡,或者像大家一样叫她芬尼,不仅影响了坎普拉德,也深深地影响了他们整个家族。    
      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出身低微。而坎普拉德的爷爷的家族则属于较高的阶层,所以他们的婚姻曾经遭到各自家庭极力的反对,他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德国来到瑞典开始自由的生活。但是爷爷过早地离开人世,这使得坎普拉德的奶奶深刻地怀念德国。虽然坎普拉德是大日耳曼帝国计划的崇拜者,但是他从未表现出专横和独裁。和奶奶的生活中,坎普拉德依然记得这样的小插曲。坎普拉德的母亲养了一群小鸡,它们经常在院子里闲逛,有一次坎普拉德抓住一只可怜的小鸡并且掐住它的脖子,从不揍他的父亲怒气冲天,追着他满院子跑,这时,坎普拉德的奶奶站在厨房的台阶上,一边拍着腿一边大喊:“快跑,快跑,坎普拉德快跑!”父亲还差几米远的时候,奶奶就一把抱住坎普拉德,冲着父亲挥动着拳头说:“看你敢动小坎普拉德!”    
      所以坎普拉德一直很爱自己的奶奶。奶奶不仅保护坎普拉德免受外界的伤害,还是坎普拉德早期的忠实顾客。坎普拉德5岁开始卖东西的时候,奶奶不管是否需要,总会或多或少地买一些。奶奶的行为是对坎普拉德的最大的肯定,也使得坎普拉德逐渐向邻居们兜售。奶奶去世时,儿孙们发现了一整箱钢笔之类的小商品,很显然,那全都是从坎普拉德那里买的。    
      随着一战的变故,奶奶不能回德国了,她总是不断地讲述着捷克人是怎样虐待苏台德区的德国人,而伟大的希特勒叔叔则为奶奶的亲戚们做了很多的好事,尤其是对那些儿童和年轻人……    
      坎普拉德同奶奶的密切接触几乎改变了他的命运,现在和以后都可以这样说。因为他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给坎普拉德带来了难以预料的后果。儿童和少年时期,他们那些关于纳粹和法西斯的想像使坎普拉德在政治上迷乱了方向,后来的几十年里坎普拉德终于从年轻人的单纯无知中觉醒过来,但是在坎普拉德的余生,仍然为这种德国化的影响付出了代价。    
      从这样一个特殊的角度来说,或许没有人像年老唠叨的奶奶那样在坎普拉德的一生中扮演了如此重要、如此令人遗憾的角色。    
      兜售快乐的小货郎    
      童年的坎普拉德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淘气聪明、可爱好动。他的老师回忆说:“我们在教学楼外面的那棵老橡树的绿阴下教孩子们跳舞,伴着那旧式留声机里的曲子,孩子们翩翩起舞。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坎普拉德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儿,他经常抓鱼和小龙虾,很勇敢也很冒失,牛仔裤后面的口袋里塞满了刚抓到的虾子,满脸的憨笑,他就是那副样子。”    
      5岁的一天上午,坎普拉德开始了他的“第一桩买卖”。一个小伙伴想要让他陪着去买火柴,伙伴一直在抱怨,去商店的路途很远,他说宁愿用自己的零花钱搭上一些,即使贵点,也不要走这么远的路去买火柴。坎普拉德记得自己的家里有多余的火柴,就和小伙伴说自己可以和他做这笔买卖。下午他们就成交了,多赚来了一些零花钱。交易的成功使坎普拉德尝到了冒险和兜售快乐的滋味,以及说服他人的满足感。那次也使坎普拉德明白一个道理:风险和机遇并存。    
      长大一些后,他开始骑着自行车向邻居销售火柴,那时他已经体会到“规模经济”的好处,以极低的价格大批量购入商品,即使以便宜定价零售出去,也依然有利可图。这时卖东西已经变成了他的嗜好,他并不缺钱花,但却从赚钱中感到了无穷的乐趣和力量。他开始细心地观察周围人们的生活,大家在生活中的不便,他都会想办法看是否能解决。他已经开始相信这个世界没有发现不了和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它尚未被发现和解决。一般人遇到困难抱怨一下就会过去了,坎普拉德却把这当成了一次挑战,他不相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这种愈挫愈勇的精神从他的孩提时就开始了。    
      他骑着自行车向邻居销售火柴时,经常了解到邻居们的困难和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使他发现了与人相处的快乐和满足。起初他还是以抬高价格的方式出售,后来他发现从斯德哥尔摩批量购买火柴可以拿到更便宜的价格,然后再以很低的价格进行零售,从中仍能赚到不少利润。这样邻居都喜欢买他的火柴。他的生意范围不断扩大,每次他都会询问邻居有什么短缺的,有什么需要,都记在自己的本子上,到下一次进货的时候,看是否能进到货满足大家的需要。后来他卖过鱼、圣诞树装饰物、种子、圆珠笔和铅笔等,他的货郎宗旨是“你需要,坎普拉德满足”。坎普拉德时常背着一个大包,骑着自行车到处兜售商品。每一个周末都是一脸大汗,他会笑容满面地敲开邻居家的大门,不论你是否买东西,他都会和你热情地聊天,问你有什么需要。他那一脸的憨态,满心的真诚,是许多农场里的老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创业之初,他销售的东西从火柴、鱼类到圣诞装饰品等无所不包。当这个年轻人的生意越做越大,以至于无法再徒步沿街叫卖时,他购得当地牛奶卡车的递送服务,并且开始用笔记本作为临时代用的邮购目录。他的每一步都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惊奇,这个小男孩的脑子里总有许多新奇的想法,并且会毫不犹豫行动起来。一心琢磨怎样才能以最简捷和最廉价的方式把商品输送给顾客。    
      很多小孩子童年的时候都有一定程度的自闭倾向,坎普拉德也不例外,他患有阅读困难症。他曾经有胆怯和自卑的心理,但是为了推销自己并且兜售自己的商品,他必须变得勇敢起来。    
      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坎普拉德的兴趣在于兜售,朝着这个方向走,他一定会成功。他从未把赚钱看成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在他眼里那是一种幸福,是这个世界对他的肯定。在买卖的王国里,他是一个主动出击的人,一个时刻战斗的勇士。    
      坎普拉德前进的动力来自兜售成功后的快乐,这种快乐和满足给了他足够的勇气去敲开每一扇未曾走进的大门和心灵,去征服每一片尚未开发的土地和世界。    
      少年时代的“小货郎”经历影响了坎普拉德的一生,那时他已经对做生意有了浓厚的兴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