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





纭!   ?br />       少年时代的“小货郎”经历影响了坎普拉德的一生,那时他已经对做生意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善于发现别人需要的,同时又善于用各种形式为自己的商品宣传。即使今天没成为一个出色的家具商人,他也会是一个在其他方面夺目的生意人。坎普拉德是一个天生的商业精灵。


第一章坎普拉德和宜家(4)

    宜家诞生在个性时代的瑞典    
      20世纪初,人们都生活在动荡的年代里,也许“没有什么明确的”就是每个人惟一能够确定的,人的一生里惟一能够确定的事情就是其中的不确定性。但对有些人来说,只有那份不安定,那些变化,那种制度的交替更迭,才是他们得以生存的惟一空间,只有在那里,才能实现他们的梦想。倘若真的身处于动荡之中,他们就会无视自己的愚钝,只看到美梦成真的可能,一味地去打造他们所谓的新世界。由于缺乏确定性,他们只能不断地寻找,并且一看到好机会就立刻抓住不放。    
      个人是这样,公司也是这样,因为每一个发展中的公司背后,总是一个或者几个人。    
      也许可以说,坎普拉德诞生得正是时候。也许可以说,他的公司是每一天幸福而狂热的忙忙碌碌的结果,是变革年代里强大的社会压力与经济压力的产物。    
      在欧洲,1914~1945年的这段时间和二次大战后的日子,都是极其动荡的,并带来了空前的物质财富大发展。那时候,不同的文化之间从激烈冲突又走向了和谐,种族观念再次抬头,不过其结果只能是消失于遗忘的垃圾桶中。这种文化上与经济上的转变十分明显,而同样清晰的是,恐怕世界上再没有哪个国家能像瑞典那样靠机会来完成这个现代化工程。由于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处于被保护国的地位,这个国家在种族和文化上都是同质的;极端论和社会动荡都是未知数;瑞典带着她完好无缺的生产设备迎来了和平,而当时欧洲大陆的工业大多数已经成了废墟。    
      坎普拉德生于1926年,仅仅几年以后就进入了20世纪30年代初的大萧条。从小孩子开始,他就知道传奇人物埃 瓦·克鲁格的故事。他在体贴安全的环境中长大,游荡于乡村商场的闲适经济氛围中。那个时候掺和着马粪味道的农业进程非常单调。当他第一次鼓足勇气面对大家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这是一次力量的证明,他一下子就爱上了语言。他要卖东西,就需要恳请村里人们的同意,而他这么做完全是因为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    
      他熟悉自己的顾客圈子。他知道人们需要胸衣、时钟、双人椅和易拉得领带,因为他自己就是这种简朴生活中的一员。到此为止,他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个了不起的小商贩,尽管他觉得有一种商业变革的力量就隐藏在他的左右。在他的第一份目录增刊上画着一辆呼啸而过的食品运输车,还有一架飞机,一艘正奔往目的地的商船……    
      现代化的发展使瑞典成了世界上最宁静最先进的国家。四处漂泊的年轻人大量涌入瑞典,而瑞典的城市居民也在迫切地需要重建家园,需要装修房子。住房规划一再创造新纪录,这对宜家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为房子改好了,就会有相应的家居要求,这正是宜家的工作。战后头20年里就建成了100万套新公寓,成千上万的潜在消费者急需一家购物中心来满足他们对物质产品的渴望。    
      社会上对住房的需求与日俱增,住房福利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就有,现在更是出现了居住面积佣金,1954年住房委员会开始印发标准出版物《美好家居》,刊登出最小居住面积的规定,其中考虑到了现代家居的每一个房间,甚至储藏室、厨房和客厅等。    
      战后在瑞典出现的这种财富的百花齐放局面还是令人惊叹不已,无数家族企业掌握了大量资金,比如泰瑞·帕克和海恩斯。    
      他们都与坎普拉德的邮购公司有关系。他们在国内变得逐渐强大起来,甚至控制了这里的全部商业基础设施。这以后,他们开始向外面的世界过渡,慢慢地远离埃耳姆哈耳特、里亚托普和爱尔姆特瑞德。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刚开公司时都是规模很小,随后一点点地变大,他们从贫困的环境中走出来,走向复杂的生意圈,也走向了荣誉和财富。他们是“大众家居”富有事业精神的开拓者。    
      这就是宜家诞生时的样子,像一幅酣畅淋漓的狂草,有激情,有个性。    
      宜家的发展,只不过是在一次次推动力的作用之下循序渐进。如果没有住房规划,没有民主改革,没有城市化进程和汽车公路的发展,没有职业妇女数量的增长,没有围绕着住房和家庭以及住房条件的社会改革,没有消费者游说集团力量的增强……很难说宜家是否发展得如此强大而且迅速,并且得到社会人群如此广泛的认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身为企业家的坎普拉德才能有所作为。凭着他一贯的商业灵感,他发现公司有着各种美德和恶习,这与这个时代的气息格格不入。他总是使用非正式语言,他亲自写产品说明,他浓缩出极为务实的“大众家居”思想并创建了所谓的“平民风格”。他开发了斯堪的纳维亚人和日耳曼民族的优秀品质并把宜家转化成为一种标准观念,一个真正的家居世界。    
          
    


第一章坎普拉德和宜家(5)

    厨房里诞生的宜家    
      另外一个对坎普拉德有很深影响的人是他的叔叔埃里克,他和坎普拉德的父亲一样,也曾想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但是同样遭到了奶奶的拒绝,留在了农场。他曾经同一个从隆德来的银行出纳员相爱,可奶奶反对,而且要求他“你得留在家里”,他也只好这样和那个女士分手。这件事使得埃里克叔叔就此消沉下去,什么事也提不起精神。    
      埃里克叔叔是一个了不起的林务员、渔夫,特别是他的枪法很好。奶奶不是一个好厨师,但每次埃里克打回野鸭时,她会亲自下厨做烧烤。可见,奶奶是喜欢叔叔的,只是不喜欢他离开农场。    
      1943年春天,17岁的坎普拉德要去商学院上学了,他决定在上学前成立自己的公司。可是他还未满18岁还未成年。他必须先争取到监护人的许可才能注册公司。许多人劝他“等你大了一些,再办公司也来得及。”坎普拉德却坚持自己的主张,他要在实践和理论结合的基础上学习,那时候,他已经开始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关键时刻埃里克叔叔给了他很大的支持,他在阿根纳瑞德的村里找到了叔叔。    
      叔叔看到他自然很高兴,当他把来意说完时,叔叔拍拍他的肩膀说“不愧是坎普拉德家族的后代”。叔叔理解这个家族的人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曾经年少的梦他希望能在坎普拉德的身上实现,坎普拉德的天地决不会局限在这个小农庄。叔叔请他先在客厅里坐着,等他煮完咖啡就帮他申请。坎普拉德却一刻也坐不下,一定要叔叔在厨房里,伴着咖啡的香味写下许可文件,随后将文件连同一张10克朗的钞票一起寄给了郡议会。虽然整个过程只用了极短的时间,但是坎普拉德却感觉等了好久。当时的那种激动是他至今都难以忘怀的。那份申请信代表了一份17岁的年少希望和一个中年人的真挚的祝福还有一种家族的精神传统。因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幸福的生活态度早已驻扎在这个精力充沛的少年的身上。    
      酝酿开公司的计划并不是坎普拉德一时兴起而做出的决定,从5岁卖火柴到17岁卖杂货,他意识到自己的兴趣就在于此,他已经找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他是一个有着明确的目标的孩子,从他以后生活的每一步也可以看出来,他很少会迷失方向,他总是那么稳健,并且具有强烈的自信。他的经营史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他是什么时候办什么事的聪明人。17岁办公司或许你会说他小,可是你忽略了他已经有了12年的销售经验。他不是盲目做出决定,这些年的丰富经验和所积攒下来的钱,他自认为可以来开一家公司,何必要再等一年,浪费时间和金钱。18岁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年龄,他认为自己没有必要等下去,好的时机往往会在等待中错过。    
      坎普拉德和叔叔把信邮出去后,心才慢慢开始平静下来,坐在桌旁喝咖啡的时候,一边谈着家务事,一边讲以后公司的发展设想。埃里克叔叔一定会担心这个坐在他身边的倔强的侄子能否实现他的理想。宜家就在这温馨午后的一个普通的厨房中诞生了。    
      哥德堡商学院的日子    
      坎普拉德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销售的浓厚兴趣,在1943年春,17岁的坎普拉德就去哥德堡商学院读书。    
      在哥德堡商学院的那段日子,是坎普拉德的一个转折点。教国民经济的埃瓦·桑德本教授进一步地激发了坎普拉德的兴趣。在那儿,坎普拉德开始了解了很多事情。从这时起,营销就成了在坎普拉德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概念。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生意人,就必须首先找到最简捷同时也最廉价的方法把商品送到顾客手上。    
      坎普拉德在学院图书馆找到刊登进出口钢笔广告的商业报纸,然后他用蹩脚的英语给这位外国制造商写了一封信,再后来坎普拉德就成了那种钢笔的瑞典总代理。直接进口,这是锁定可能的最低价位的好办法。    
      在这段时间里,坎普拉德经常利用业余的时间上街逛商店,不是为了购物,而是为了观察店家们如何做生意。有一次,他走进哥德堡的一家鞋店,一眼就看出他们卖东西的方法实在太老土。架子上的纸箱一直堆向天花板。要取鞋就得爬梯子,他们只好不停地上上下下,忙碌在各色的鞋子中间……这绝对不是明智之举,简直是既费力气又糟蹋时间。受这件事情的启发坎普拉德给日后的宜家立下一条规矩,而且经过实践证明还成为宜家家居的秘诀之一:一切货物都要摆在架子上由顾客自取,家具一律采取扁平式包装,以便运输。    
      “砍价”技巧受用终生    
      在坎普拉德为期不短的销售生活中,他结识了不少生意伙伴。冈纳就是其中的一个。若干年前坎普拉德就和阿尔佛斯塔的冈纳——坎普拉德最近的竞争对手打过交道,这件事使坎普拉德受用一生。在卡尔堡军事学院的时候,坎普拉德一直没有中断业务。在斯德哥尔摩老城里,坎普拉德有个小房间做办公室,而且业务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坎普拉德成为了巴黎永生公司,一家生产自来水笔和圆珠笔的大公司的瑞典总代理。“钢笔专家”是坎普拉德众多客户中的一个,它后来发展成业绩显赫的H&M公司。其创始人欧林·佩尔森的儿子斯蒂芬,是现在宜家董事会的成员。    
      那时,坎普拉德也向斯德哥尔摩的手表商出售手表。有一段时间禁止进口,冈纳保证说坎普拉德可以从他的库存进货,于是坎普拉德直接赶往阿尔佛斯塔。    
      冈纳·詹森50多岁,他对坎普拉德要买的20只手表开价每只55克朗。坎普拉德告诉他这个价格他支付不起,并且想方设法地博取他的同情心,坎普拉德对他说自己年纪还小,但非常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像他那样的生意人,同时需要各种可能的帮助。他的语气立时软了下来,然后说,这样吧,孩子,52克朗卖给你了。    
      挣钱的余地有限,坎普拉德说,不过可以成交了。    
      抽了一口粗雪茄,冈纳缓缓地说:“年轻人,你这样可做不了生意人。如果一开始我一开始说55克朗的时候,你说可以支付50。那么不先试一下50克朗50欧尔怎么样,你就不能接受52克朗的开价了。做生意时你要牢记一点,价格上,哪怕10欧尔的差别都有可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我保证不会忘了。”坎普拉德礼貌地讲,而且自此从未食言,但那天在回家的路上,坎普拉德非常后悔,至少也应该回他一个51克朗试试。    
      直到今天,在瑞士坎普拉德住处的公开市场上,坎普拉德已经习惯了在对方就要起身离开之际找上机会问一句能否再便宜一点点。坎普拉德的妻子对此深感厌倦。    
      


第一章坎普拉德和宜家(6)

    一个重要的约会    
      1951年春天,坎普拉德赶赴了一个也许是公司历史上最重要的约会,尽管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坎普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