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酒斩三国
功。吕布与薰卓背心,在他们看来,便是董卓大势已去,他们当然会助我们以遵朝廷号令,但如今董卓依然握着大权,此时想要他们反董卓,除非我等能拿出只要他们一反,董卓必败的可信条件来!不然实在极是为难。唉!华雄这事做得实在太急!只怪允一时之差。竟以为这华雄乃深谋远虑之人。如今看来,亦不过一时兴起,不知轻重之人。”
其余人等闻此言,登时有些慌了起来,面面相觑地不知该如何是好,王允不禁暗叹了口气,自己所结交地真正忠于汉
在政务上倒是有些才干。但是说到这些手段,却是意。
不等他们问话,王允看着众人中唯一的两名武将说道:“他们虽然不会听我们的命令去对抗董卓,但在其他事情上却不会与我们有所冲突,想要将京畿势力掌握在我们手中,还需借助金伊将军和赵宵将军之力!我等之命,尽在二位将军之手!”
金伊是负责汉献帝车马之人,手下有皇帝的近身侍卫百来人。而赵宵则是长安西门一小将。手下约摸有数百人。
二人闻言,连忙恭身,金伊说道:“司徒大人但有吩咐尽可直说。只要能保得我大汉天子,金某定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王允心中略作计议,将自己想好的方案再详细考虑了一番,这才说道:“不管华雄奇袭郿坞是成功还是失败,我等都务必要拿下长安京畿兵权!董卓虽然残暴,祸害苍生,但如今因十八路诸侯之事,董卓已成惊弓之鸟,无论如何,其人绝不敢再生篡汉之心。华雄事败,当与我们共抗薰卓,届时长安京畿之力,尤为重要。不过即使华雄奇袭成功,我等也必要有长安京畿之防。”
对此,士孙瑞心中明白,万一华雄奇袭成功的话,皇统自然得正,但朝中权臣属谁,却是未知之数,华雄与王允必然成二虎相争之势,王允要是手里依然没有稳固的兵权,那就必然败在华雄手里。此时他不禁庆幸自己把女儿许给了华雄,即便是王允斗败了,自己也可保得一条性命,继续做大汉朝地官。
而万一是华雄输了,那自己只需要与华雄划清界线,以自己对大汉朝之忠心,与王允之交情,必然也是相安无事。
他地这番心思当然是没有人知道地,只是以金伊为首的其他人却一脸疑惑,金伊问道:“司徒大人何出此言?华雄既是忠于汉室,若他奇袭郿坞成功,则薰卓可灭,圣上将重掌朝政,长安京畿之防谁属,便可由圣上定夺。”
王允眼神一凛,说道:“华雄此人,虽自言忠于汉室,但依允观之,此人野心不在董卓之下,其与我等相交甚短,又是西凉嫡系,对我大汉之忠心实在难料!况且此人之心机深不可测,所行所为素来出人意料,是以他奇袭郿坞若是成功,则我大汉江山只会更形危难!圣上初掌朝政,加之年龄尚小,实难与之相抗,为防患于未然,我等拿下长安城防至关重要。再则华雄今日之举如果是谋划已久,万一成功,极有很可能直取长安!”
众人闻言各自点了点头,似是被说服了,王允才继续说道:“要拿下长安城防并不难,难在要安定军心,不过如今我等只要操长安城防一夜之工夫,华雄袭郿坞之战一有结果,长安军心可定!金伊将军,赵宵将军,你们需选帐下精锐,分往四大城门与守城军营处,先与各大将密谈此事,若是他们听之,则一切好办,若是不听,当要设法软禁之,以待天明!天明一见分晓,他们四位必顺应天命,归心汉室!切记,莫要伤他们性命,否则军心难定!以我等与他们的关系,要软禁他们一夜,应该不难!你二人可愿去做?”
金伊和赵宵互望一眼,同时领命而去。
平静无波的长安,因为王允的命令而起了一丝暗涌,只是受这暗涌所影响的人数并不多,真正影响长安的却是在天明之后地事情。
金伊和赵宵接了命令,当即去调兵进行计划,在他们来看,大可将那守城大将杀了,王允却让他们软禁,这实在比杀了还有点难度,不过最终他们还是照办了,只软禁一晚上这并不困难。
夜深人静,不知不觉中已经快要天亮,而就在这个时候,长安城东大门外远远地出现无数火把,火把光亮更被什么东西映照,在夜色下显得格外明亮,看上去有种如真似幻的样子。
城门上的守兵见此情形,不由凝神等待着这光亮的接近,等到光亮有些近了,却也更加耀眼了,隐约见到一支军队,这军队中的士兵全都穿着会发光的铠甲,黑夜中望去,竟有如传说中的天兵天将,试问哪有人能穿着能发光的铠甲地。
随着这支军队地接近,守兵们的瞳孔也逐渐地放大起来,不少人张开口却忘了合上,大睁的双目中透出难以形容地惊恐。
“神仙——神仙啊!天兵,这一定是天兵,天兵袭城啊!”
不知是谁喊了这么一句,登时让平静的长安城东门沸腾了起来。
“天兵攻城了!天兵攻城了!”
连续的喊叫让所有的守城兵都扔下他们的兵器,纷纷下城墙,向城内跑去,偶尔有几个不信邪的一边想要拦阻那些士兵,同时也备马准备去禀告守城大将。
可是喊叫声越来越大,惊慌的人越来越多,又岂是那么几个小将领能拦阻的。
不多时,东城门的守兵就跑得只剩那么十来个人,那些士兵还全都浑身颤抖,要不是受小将领的积威,他们恐怕也得跑个没影。
一群人全都站在城楼上胆颤心惊地看着“天兵”的接近,心中都存着一种想法,一旦“天兵”奔到近前要攻城,或者直接飞上城墙,那就赶快没命地跑!谁他妈傻了跟“天兵”打仗,死了怕是连地狱都没地方下。
不过随着“天兵”的接近,他们的心中也慢慢疑惑了起来,只见那些“天兵”并不跑到城门近处来,只是在稍远点的大道上停下,然后在道路中间开始搭建一个有点高的台子,越来越多的“天兵”陆续到达,却都不过来,只是在道路两边分散开来,后面还运来许多车子,似乎在准备些什么?
见“天兵”不过来,那些士兵们胆子就稍微大了点,全都在城楼上用他们可怜的目力想要看清楚这班会发光的奇怪“天兵”到底是在做什么。
那些“天兵”很快就搭好一个台子,然后将一个似乎很重的东西吊了上去,似乎是一个人,于是这些士兵极力地想要看清楚这个人。
第四卷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全城大乱
极目力,火把与“天兵”的互相辉映下,那个被吊起可见,肥肥大大的身体拼命挣扎着,张大嘴巴喊叫,却发出不出声音。
“是董卓!那个被吊起来的人是董卓!天兵把董卓抓到了!”
不知是哪个士兵的视力超好,清楚地看清董卓的模样,一句惊人的话语正式传扬开来。
很快这个消息自长安东城门传开,无数的士兵,无数的百姓都聚集在城门口,嚷嚷着要守城将开城,都要出去看看,昏黑的深夜中,长安城整个为之沸腾。
抵不住全城军民的强烈要求,守城将领最终还是打开侧门,让军民都能出城去,去看看那些在黑夜中穿着发光铠甲的“天兵”和董卓。
消息一点点地传开,不过这一切也还是需要时间的,在城门打开的时候,长安城内的一座小房子里依旧是一片漆黑。
忽然,急促的敲门声响起,让房子里亮起了一丝烛光。
“谁啊?这么吵!”
透光的纸窗上映衬着一个似乎在披着外衣的黑影正朝房门走去。
“先生,先生出大事了!”门外的声音显得很急促。
这里正是贾诩的房子,敲门的是他门下的两名书童之一。
贾诩开门没好气地说道:“先生好得很!什么事慌慌张张的?说话都口不择言!”
书童见到贾诩后,连连喘气。手扶着胸口,一副哮喘发作回不过气的样子,说道:“大事不——不好!听——听说,丞——丞,不,是董卓,被‘天兵天将’给挂在了东城门!”
听到这个消息,贾诩还带着睡意地眼神忽然一凛。口中却疑惑地问道:“你说什么呢?什么天兵天将?什么董卓?什么东城门?”
书童此时也稍微缓过气来。说道:“先生。现在全长安都轰动了,所有人都朝东城门赶去,说是有一支穿着会发光铠甲的‘天兵天将’把董卓给吊在城外,我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就来告诉先生。”
贾诩似乎不太在意的样子说道:“既然是这样,你就快去东城门看看,那究竟是不是董卓啊!”
书童闻言一惊。忙不迭地向外跑去,随口说道:“是是,先生请稍等,我去去就来!”
待书童走后,贾诩眉头微微一蹙,嘀咕道:“竟如此之快!若是传言不假,当是华雄所为,但他会否接收朝廷军权呢?不管如何。长安必起纷争。看来此地不可久留,应当先去华雄那探听一番。”
想到这,贾诩返身回屋穿好衣服。开始收拾起东西来,嘴里赞不绝口地说道:“想不到华雄行事竟如此之快,倒是令人十分意外,只不知他是用何计?李儒病倒在家,长安周遭西凉军群龙无首,难成气候,李儒想来也难逃一死,若是华雄不取长安,则朝政大权必落于王允之手,届时我之性命也有危险,今夜务要见到华雄!这华雄,行事如此毫无征兆,倒是苦了我一回。不过,想不到他竟敢真的在这个节骨眼上把董卓拿下,还成功了,我果然没看错人!”
在不停的思考中,贾诩已经将自己的东西收拾妥当,随即至后院上马朝长安东城门而去。
长安东城门。
随着守城士兵打开侧门,无数的军民全都一股脑地涌向城外,甫一出城就看到远处的高台和一大群穿着发光铠甲地“天兵天将”,
当先地那些人见到这情形,不由有些畏惧起来,成千上万人将整个城门堵得死死地,偏就没人敢上前,前面有些视力好的人看清了被吊在高台上的董卓,大叫道:“真是董卓,真是董卓啊!天兵天将抓了董卓!”
有人这样一叫,成千上万的百姓中就有人开始下跪,连连向穿着明光甲的“天兵天将”磕起头来,嘴里喃喃地念叨着许多不同的话语。
“这是上天垂帘!派下天兵天将把董卓这恶魔给收拾了,感谢上天!”
“神仙啊!神仙显灵了!帮我们除掉董卓!快快,磕头,儿子,快磕头,那是神仙啊!”
“太好了!太好了!董卓伏诛了!”
“老天爷终于开眼了!我们以后的生活就要变好了!”
种种地言语,虽然听来有些可笑,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所有人的喜悦,面对远处那些除掉董卓的“天兵天将”,他们都抱着无比崇敬和感激的心情。
然而就在他们的磕头中,那些“天兵天将”中有一支小队奔了过来。
几根火把辉映下,明光甲显得格外璀璨,张辽一马当先地奔上前,没等他到近前,就听到一些让他不知该笑还是该汗颜一下的说话。
“天兵天将过来了!快,大家再磕头啊!要感谢天兵天将为我们除此恶贼。”
“啊!天兵天将不会是要杀我们吧!”
所有人带着敬畏,不停地向逐渐接近的张辽等人磕头,而张辽奔到近处,收起心中那被人叫“天兵天将”地怪异感,大声喝道:“诸位长安城地老百姓,请安静一下!”
天底下没有什么命令比这句话更有作用,张辽的声音只一起,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屏气凝神地听着眼前的“天将”说话。
偌大地长安东城门,浑黑的夜,四处并不明亮的火把,数以万计并且还在不断增加的长安军民,张辽的声音远远地传开,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头。
“我乃五官中郎将华雄帐下张辽是也!今夜,为了天下苍生的福,为了我大汉朝万世不拔的基业,我军在华雄将军的率领下攻破郿坞,成功擒获十恶不赦的董卓!我家将军决定将董卓交给长安百姓共同处置。同时,我家将军将郿坞中薰卓搜刮来地粮草分给长安城所有的贫苦百姓——”
简单地交代了一番前因后果,张辽的话还没说完,这城墙内外的军民就起了一阵阵的诧异。
“天兵天将”原是华雄之兵。
这个消息像是病毒一样迅速地蔓延开来,让所有的长安军民为之惊讶,然而另一个消息也随着某些想象力丰富的人传扬开来。
“是华雄将军!是华雄将军啊!传言中爱民如子的华雄
”
“原来就是那个穿着蓝色天服进长安地华雄将军,这些天兵天将竟是华雄将军地士兵!他们把董卓擒拿了下来,我们有救了!华雄将军简直就是上天降下来地神仙。专程来搭救我们的!”
“对。一定是这样。华雄将军是神将!我大汉高祖斩白蛇起义,如今华雄将军带领这些犹如‘天兵天将’的士兵们擒拿董卓,他一定是天生神将!”
种种的言语很快就化成统一的口号,神将之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所有军民的呼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