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历史小说] 楚汉争鼎 作者:寂寞剑客(起点vip2012.12.27完结)
最近的吴中县,真可谓是暗流汹涌,会稽郡南边十五县的十几个宗族又往吴中调来了三千子弟,这样一来,项冠的兵力就增加到了三万五千人
更重要的是,真正受命于先王的大楚上将军项庄,真的回来了
尽管项庄还没有过江,可当初追随项庄从野马原突围的千余老兵却回来了,而且一个个都披着鲜明的衣甲,挎着明晃晃的长刀,还骑着高头大马,那可是真正的高头大马,整个江东都找不出几匹来
更有老兵还带了亲兵回来,前呼后拥的,好不威风
伴随着这些老兵的回来,项庄于野马原临危受命,于寿春斩杀樊哙力挽狂澜,于大别山以寡击众大败联军,以及此后转战万里、寇击关中的光辉战绩也纷纷流传了开来,现在,项庄跟三千孤军的事迹在吴中乃至整个江东都已经传开了。
“令尹,必须制止这些谣言的传播,否则对我们会很不利”
说话的是伍氏族老伍起,伍氏也是楚国有名的老世族,祖上曾经出过伍举、伍奢、伍尚这样的忠臣,伍氏起起落落三百余年,在楚地却始终保持着很大的影响力,也算得上是一个树大根深的故楚老世族了。
“老朽却认为这不是谣言,而是事实。”
屈氏族老屈懿立刻加以反对,屈氏是楚地又一个树大根深的老世族,百年前还出过屈原这样的名臣,事实上,屈氏根本就是故楚王室米氏的旁支,是楚地少有的显赫贵族,地位比起伍氏还要尊崇许多。
伍起不愿意跟屈懿争执,向项他拱手作揖道:“还请令尹决断。”
项他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目光忽然转向了坐在屈懿、伍起上首的叔孙贯,叔孙氏更是个了不得的老世族,叔孙氏据说出自姬姓,始于鲁桓公之孙德臣,德臣以叔孙为氏,其后人便索性以叔孙为姓,楚地这一支却传自故楚名臣叔孙敖。
叔孙贯冲项他拱了拱手,说道:“令尹,楚军将士征战万里,九死余生,好不容易才得以衣锦还乡,有些得意忘形也是人之常情。”
项他轻轻颔首,忽又问道:“项冠、项佗又有什么反应?”
伍起道:“项冠反应激烈,整天都在家里大骂项庄鼓动江东百姓,居心叵测,若不是陆元死命拦着,只怕早已经派兵把这些老兵给抓起来投进大狱了。”
项他嘴角便绽起了一丝不屑的冷笑,项冠,就是个匹夫而已。
伍起顿了一顿,又道:“项佗的反应却与项冠截然相反,他不仅召见了桓楚、季布、钟离昧、虞子期诸将,对返乡的项庄部曲也是颇多体恤,据说还亲自做媒,给东郊桑林村的一个名叫狗剩的老兵娶了一门亲。”
“是吗?”项他闻言不禁蹙紧了眉头。
屈懿道:“令尹,老朽以为,项庄既然是先王所委任的上将军,我们就该早日迎他回江东主持军事,届时,令尹与项上将军一文一武,相益得彰,又何愁大楚不兴?至于楚王的王位,则不妨暂时搁置……”
伍起马上反驳道:“屈懿兄此言大谬,常言道蛇无头不行,国不可一日无君推举新王继承大统才是头等大事,又岂能暂时搁置?”说此一顿,伍起又道,“令尹乃是项氏长门嫡长孙,继王位顺乎天意,合乎民心,项庄也是无话可说。”
屈懿道:“老朽也认为令尹才是继承王位的最佳人选,可眼下的确不是继位的时候,一旦令尹强行继位,别说项佗、项冠未必服气,一旦项庄震怒之下,挥师打过乌江又该怎么办?战端若启,江东两郡势必会尸横遍野,血流飘杵。”
伍起闷哼一声,不以为然道:“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项他皱了皱眉,当下起身扬长而去,伍起与屈懿的争执便不了了之。
叔孙贯叹了口气,说道:“王位之争,乃是项氏家事,我等外姓又如何插得进手,两位又何必为此伤了和气?”
第206章 造纸
第206章 造纸
江北,楚军已经攻占了历阳县。
楚军还要在江北驻扎一段时间,长期驻扎野外显然不是个事。
原本盘踞在历阳县的李左车军并没有与楚军在历阳做过多的纠缠,而是果断地将所有的兵力收缩到了东城、阴陵、曲阳数县,显然,李左车也很清楚,项庄之所以占据历阳,多半只是为了歇脚休整,而不是想要长驻于江北。
如今的九江郡,最多也就三十来万人口,项庄是断然瞧不上的。
江东的彰郡、会稽两郡相加,人口足有两百多万,而且基本没有遭到战火破坏,那才是项庄真正想要的根基,项庄只有完整地占据整个江东,才有可能跟占据中原的梁王、占据齐地的齐王以及占据关中巴蜀的汉王一较长短。
至于楚军为何要在江北逗留,李左车就不知道了。
不过,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李左车才果断放弃了历阳。
李左车若真下定决心死守历阳,不说一定就能守住,但是凭借历阳坚固的城墙,重创楚军还是不在话下的,这点自信,李左车还是有的。
##########
项庄也的确没有攻占整个九江的心思。
当今天下的大势,尉缭生前就已经跟项庄分析得很透彻了,单以人口底蕴而言,眼下只有齐地、关中、赵地、江东可为王霸之根基,中原勉强也可以,其余荆楚、淮泗、燕地、巴蜀的人口太少,不足以成就大事。
齐地、关中不用想,现在的刘邦、韩信绝不是项庄能够招惹的。
赵地虽然人口足够,但是夹在刘邦、韩信、冒顿之间,绝非善地。
中原虽然勉强可以称霸,却同样夹在刘邦跟韩信之间,而且还要面对彭越的十万虎狼之师,以楚军如今的实力,断然不是梁军之对手。
那么,就只剩下江东了,这也是楚军不远千里回师江东的一大原因。
至于另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江东是项氏的发祥之地,虽然眼下的江东派系林立、暗潮汹涌,可一旦项庄能够控制大局,能够得到项氏、各大故楚世族以及江东本地宗族的鼎力支持,则立刻就能挟裹江东之民力、物力,北向中原以争雄
当然,项庄要想控制江东大局,得到世族、士族以及宗族的支持,绝不容易。
但是,不管这个过程有多艰难,项庄都必须尝试,不管怎么说,接收一个相对完整的江东总要比接收一个破败不堪的江东要好,战争对于一地民生的破坏是超乎想象的,一旦出现人口的大量流失,短时间内就别想恢复元气了。
而且,眼下江东的复杂局面对于项庄来说,何尝不是个机会?
这的确是一个机会,一个让项庄的政治手腕变得老辣、变得成熟的契机
尉缭之所以千嘱咐万叮咛,让项庄过江之后不做、少说、多看,还叮嘱项庄对一件事情看不准的时候,宁可再等等看,也不要贸然做出决定,就是希望项庄在处理政治斗争时也能变得成熟起来,为上者,军事斗争和政冶斗争就像是左右拳,缺一不可
说到底,江东的权力斗争只是楚国内部的纷争,项庄如果想要上位,就必须学会通过政治手段来处理内部纷争,一个只知道通过军事手段来解决内部纷争的王,是不合格的,也是注定会败亡的,譬如项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项庄严格执行了尉缭的遗计,暂缓过江。
##########
不过,这段时间项庄也没有闲着,利用多出两千多年的学识,引导公输车很是改进甚至发明了一部份装备,其中最主要的是两样,一是石磨,二就是风箱可不要小看这两样毫不起眼的装备,小玩意有时间也能派上大用场
譬如说石磨的改良,就极大地改善了楚军的伙食。
说起石磨,最早还是公输车的祖先公输班发明的,不过公输班发明的石磨并不成熟,其扇面是由一个个大小不一、圆形或者方形的凹坑构成,因此磨出来的谷物、麦黍很粗糙,烙出来的饼或者煮出来的饭口感就很差,也很难消化。
当初楚军在大别山时,之所以只能把粮食炒熟,就是因为石磨不行。
如果楚军拥有后世的石磨,楚军完全可以把小麦磨成面粉,把稻谷磨成米粉,再把豆菽磨成豆腐,然后再烙、蒸、炒、烘焙成馍、饼、糕、豆腐干等熟食,则不仅口感更佳,也更加容易消化,也更能保障楚军将士的体能。
所以说,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扇小小的石磨
项庄根据前世的记忆,将石磨的扇面加以改进,由石匠在上下扇面各凿出八个扇区,每个扇区都凿出均匀的条纹,这样磨出来的面粉、米粉就很精细,烙出来的饼或者煮出来的饭口感就很好,也容易消化,改良后的石磨甚至还磨出了豆腐
在华夏的饮食文化上,豆腐的出现可是个里程碑式的大事
在没有出现豆腐之前,人们只是把豆菽煮熟,然后跟别的粮食放在一起搅烂了吃,口感差不说,营养价值也很低,可一旦磨成了豆腐,不仅口感上佳,营养价值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出现了煮豆腐、油豆腐、豆腐干、豆腐乳等多种吃法。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楚军将士的干粮袋将变得更受欢迎。
至于风箱,作用就更加不用说了,那是能让冶铁技术出现飞跃的国之利器
在风箱没有出现之前,冶炼炉只能炼出白口铁,也就是后世俗称的生铁,生铁无法直接加工,只有反复回炉退火,反复渗炭,才能使白口铁变成精铁,变成了精铁,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百炼锻打。
可在风箱出现之后,由于炉温的提高,冶炼炉将可以直接炼出精铁(灰口铸铁)
而且,由冶炼炉直接炼出的精铁,其品质比由白口铁反复回炉退火,反复渗炭得来的精铁品质更高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冶炼效率,使环首刀的大规模生产变为了可能
当然,项庄并不知道风箱会有这么大的作用,他只是记得,小时候村里的铁匠打铁,用的似乎并不是风囊,而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木箱子,项庄也研究过这个箱子,知道其结构,不得不说,风箱的原理还真是简单,小孩子都能懂。
根据项庄提供的思路,公输车所打造的第一个风箱很快成形。
整个风箱呈长方体形,高和宽各为三尺,长五尺,前后两端开了进气单向阀门,箱体中间还有一扇屏风,上面缀满了羽毛,公输车一拉再一推,风箱里的空气便被压缩推出了排风口,连在风口外的铁匠炉子里便冒出了呼呼的蓝色火焰,可在另一边,十几个壮汉拼命鼓动十几个羊皮囊,铁匠炉子里冒出的却依然是黄色火焰。
显然,这个小小的风箱,其效率要明显超过十几只羊皮囊
当公输车父女欢呼雀跃,十几个壮汉则目瞪口呆之时,项庄的心思却已经转移到了另外一项发明上,那就是——纸
华夏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现在还用不上,因为还不到建设海军的时候,火药是个好东西,奈何项庄前世没有好好读书,后来虽然玩了十几年的枪械,却也不知道火药是个什么成分,所以,就是想造出造不出来。
不过,造纸术项庄却还是知道的,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小人书,项庄的印象很深,里面讲的就是蔡伦造纸的故事,好像是把树皮、渔网、麦草、芦苇啥的杂物垛碎了,煮一煮再搅一搅,然后用竹帘捞出薄薄一层稠浆,晾干,似乎就是纸了。
项庄清楚,真正的造纸术不会这么简单,但思路应该就是这样
以公输车的实干精神,加上公输丫的古灵精怪,再结合项庄的思路,多尝试几次总是能够把纸给造出来的。
不过,项庄现在急着造纸,却是别有用心。
因为项庄打算给江东的世族、士族、宗族都送上一份重礼,什么重礼呢?书而且不是一本书或者两本书,而是成百上千本书
这些书的来头可不小,都是大秦帝国国家图书馆的典藏
中国的史书对始皇帝始终有一个误解,那就是焚书坑儒。
事实上,始皇帝并没有真正焚毁关东六国的经史子集,而是全部留下副本收进大秦帝国的国家图书馆珍藏了起来,至于坑儒,则更是以讹传讹,当时始皇帝只是下令坑杀了几百个四处造谣滋事的方士而已,根本就不是什么儒生
刘邦进关之后,萧何就把这些经史子集保护了起来。
后来项羽进关,虽然一把火烧掉了秦王宫,可收藏在秦王宫里的上万本经史子集却因为萧何的保护而逃过了一劫,不过,当项庄带着楚军第二次打进咸阳时,萧何却已经来不及再次转移了,这些书藉便全部落到了项庄手里。
后来楚军远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