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历史小说] 楚汉争鼎 作者:寂寞剑客(起点vip2012.12.27完结)
隐约听到关中妇孺悲伤的啼哭声、匈奴人得意的大笑声,还有喝斥怒骂声。
副将李必道:“将军,匈奴马队延绵足有五里,得有上万骑”
吕台轻轻颔首,脸上的表情却是冷漠依旧,吕台身后的十几员年轻的部将也同样面无表情,在长乐营里面,吕台早已经树立了绝对的权威,别说正向白于山口靠近的匈奴骑兵只有上万骑,哪怕是十万骑,只要吕台一声令下,他们也会往前冲。
对于长乐营的训练,吕台的手段堪称残忍,剑锋所向,不进则死
不过,作为长乐校尉,吕台自然不会让长乐营的五千骑兵去白白送死。
几乎是在一霎那之间,吕台就做出了最毒辣的抉择,当下回头吩咐李必道:“李必,你率一千骑兵将匈奴人拦腰截断,然后缠住前方的匈奴骑兵”说此一顿,吕台又回头向身后的十几员年轻小将道,“其余各部,随本将军截杀匈奴后队”
“喏”副将李必及十几员年轻小将轰然应喏,遂即分头而去。
片刻之后,吕台悠然举起长剑,霎那之间,嘹亮的号角声已经冲霄而起,下一刻,白于山口两侧的密林里便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随即又响起了排山倒海般的马蹄声,犹如惊涛骇浪般的马蹄声中,黑压压的汉军骑兵已经冲杀出了密林。
面对突如其来的伏击,匈奴人顿时马嘶人沸,完全乱了阵脚。
必须承认,吕台选择白于山口作为伏击地点,很有一番功力
白于山口就像一道闸门,将通过山口的道路截成了东西两段,汉军依托山口,只需少量骑兵就能阻挡住匈奴人的前队骑兵,这样一来,吕台的四千骑兵就能从容面对匈奴人的后队骑兵,兵力上的劣势也就不复存在了。
两军狭路相逢,勇敢无畏者必胜,可如果对阵双方都同样悍不畏死,那么决定胜负的因素就变成了双方兵力的多寡、装备的优劣以及骑射训练的水平了。
在兵力方面,由于吕台聪明地选择了白于山口作为伏击地点,基本上抹掉了匈奴人的兵力优势,在骑射水平上,汉军骑兵要略逊一筹,这个无论怎么训练都不可能强过匈奴人,不过在装备上,汉军骑兵却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汉军以有心算无备,打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
这场伏击战,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汉军以逸待劳、主动求战,匈奴人则完全是被动应对、仓促应战,而且,匈奴人完全不知道汉军骑兵的虚实,不知道汉军有多少骑兵,从一开始,匈奴人就完全落入了下风。
吕台站在山顶上居高临下望去,只见李必的一千轻骑率先与匈奴人接触,由于匈奴人缺乏防备,整个队形一下就被李必所部截成了前后两截,前队的匈奴骑兵虽然拼死回援,可由于白于山口地势狭窄,因而被死死地拦在了山口西侧。
几乎是同时,长乐营的四千主力骑兵向山口东侧的匈奴后队发起了潮水般的猛攻,匈奴骑兵顿时一片人仰马翻,由于变起仓促,再加上地形不利,匈奴人的骑术根本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威力,而汉军的兵器优势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两军刚一接触,匈奴骑兵便完全落入了下风,几乎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激战半个时辰,沸反盈天的战场才终于安静了理来,远远望去,后队的匈奴骑兵几乎被全歼,拼死回援的匈奴前队也被击溃,长乐营大获全胜又过了片刻功夫,各部各曲的捷报便流水般传到了山顶上。
“报……前部前曲,斩首四百级”
“报……左部右曲,斩首两百级,解求妇孺千人”
“报……后部左曲,斩杀匈奴小王一人,斩首五十级”
“报……右部左曲,生擒匈奴左大都尉,斩首二十级”
护在吕台身后的百余亲兵顿时神情大振,竟然生擒了匈奴人的左大都尉?
说起来,这个世界的匈奴还是原来的匈奴,汉军却不再是历史上的汉军了。
历史上的汉军,之所以会在白登惨败,一是因为汉军没有骑兵,再就是刘邦轻敌冒顿被匈奴人围在白登山,进而又中了冒顿的震慑之计,心胆俱寒之下,最终完全丧失了收复河套的雄心,这才给了匈奴占据河套,从容坐大的战略机遇期。
不过现在,由于受到了项庄的刺激,刘邦才回师关中后便花大力气组建了骑兵,相比历史上的同时期,汉军的骑兵力量已经极大增强,因为项庄的穿越,整个华夏以及周边胡夷部落的历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如果换成是冒顿的撑梨部落在这里,既便是变起仓促也绝对不会如此不堪,可惜的是,在白于山口遭到伏击的是左大都尉木那塔的部落,而且木那塔完全没有想到,竟然会在白于山口遭到汉军骑兵的伏击。
又过了不到半刻钟,各部各曲的将校也纷纷来到了吕台身边,而且一个个神情振奋,意气飞扬,堪堪走到吕台面前,李必遂即翻身下马,大声问道:“将军,有个问题末将心里已经憋了很久了,不知道该不该问?”
吕台摆了摆手,淡然道:“尽管问便是。”
李必喘了口气,大声道:“将军,您凭什么肯定匈奴人会从白于山口过?”
“凭什么?”吕台冷冷一哂,说道,“就凭匈奴人还不知道咱们汉军骑兵的厉害”说此一顿,吕台又道,“白于山口的路虽然是险路,却是近道,匈奴人自恃马快,多半不会把咱们汉军放在眼里,所以十有**会走这条道。”
李必心悦诚服地道:“将军,您可真是厉害”
吕台摆了摆手,哂然道:“匈奴人,不过如此而已。”
倏忽之间,吕台的心思便转到了项庄的楚军骑兵身上,匈奴骑兵也就这点水准,却不知道项庄的楚军骑兵又能如何?
##########
历阳城东,楚军大营。
项庄正陪着项佗前往城外大营检阅骑兵,在此之前,项佗已经见过了虞姬,让项庄感到意外的是,虞姬竟然帮他项庄说了不少好话,叮嘱项佗要以先王临终遗言为紧,务必维护项庄的权威,项佗自然是唯唯喏喏地应了。
当项庄、项佗在各自十数员部将的簇拥下出现在辕门外时,庞钰、田横、萧开、蒙殛各部约两万骑兵已经完成了集结,项佗和身后十数部将放眼望去,只见楚军兵甲锃亮、队列俨然,一股冷森森的肃杀之气顿时扑面而来。
尤其是蒙殛所率的三百重甲铁骑,更是给了项佗等人极大的压迫感。
项庄嘴角却在不禁意间绽起了一丝笑意,今天这出戏,就是尉缭遗计中所说的示之以力了,昨天项佗劝项庄继位为王,项庄没有答应,是因为项佗手下的这些个将领还不服气,那么今天,项庄就该拿出些干货,使他们心服口服。
项佗指着蒙殛的重甲铁骑,问项庄道:“上将军,这是什么骑兵?”
“这是重甲骑兵,既便是最精锐最坚固的武卒方阵,也能轻易碾碎。”项庄说罢,又扬起右手轻轻一压,跨马肃立阵前的蒙殛便铿然拔出了横刀,霎那之间,身后三百余骑重甲铁骑便同时拉下冷森森的面罩,又纷纷竖起了长长的骑枪。
项佗身后的一员部将凛然问道:“这是什么矛?这么长?”
“这是骑枪。”项庄淡淡地道,“全长三丈六尺,铁制枪头,重八十斤”
说话间,蒙殛已经带着三百重骑开始了冲锋,铁蹄攒动间,震耳欲聋的铁蹄声顿时冲霄而起,仅仅三百余骑,却给人以上千铁骑在冲锋的诡异感觉……
第216章 局势明朗
第216章 局势明朗
直到过江的时候,项佗都还没有从巨大的震憾中回过神来,蒙殛将军的三百重甲铁骑也就不提了,虽然威力无匹,可毕竟数量有限,在战场上很难成为决定性的战力,可接下来两万骑兵的队列、骑射、劈杀表演却着实让项佗大吃了一惊。
要说,项佗也不是没有见过骑兵,昔日项羽麾下也有一支庞大的骑兵。
然而,项羽的骑兵跟项庄的骑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项羽的骑兵无法近战,射箭时也要先停下来,可项庄的骑兵不仅能够参与近战,不仅能够直接在马上进行劈杀刺,竟然还能在疾驰中挽弓放箭,这,才是项佗真正吃惊之处
因为这一来,骑兵才真正成了一支令人生畏的战力。
跟随项佗一起过江的十几个部将明显也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这会正聚集在项佗身后讨论项庄的骑兵,有推崇的,自然也有蔑视的。
“厉害,真是厉害,上将军有此骑兵,足以扫平天下了”
“嘁,痴人说梦项庄的骑兵是厉害,可淮泗、江东河道纵横,山陵密布,他的骑兵又能发挥出多大的威力?倒不如咱们步军、水军翻山越岭、跨河渡江,来得更加快捷别的不说,至少在江东,咱们断然不惧项庄的骑兵。”
“江东?上将军的骑兵又为何要在江东作战?”
“就是,需知咱们也是楚军,哪有楚军打楚军的道理?”
贬低项庄的那个部将立刻招来了众人的责难,显然,在项佗表明态度再加上项庄展示了他的实力之后,这些个部将的心态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虽然还是有人转不过弯来,可绝大部份将领已经接受了项庄的地位。
##########
这天一大早,叔孙贯、屈懿、伍起等世族族老便再次聚集到了项他的令尹府上。
项他背负双手在席上来回踱了几步,忽又回头望着叔孙贯等人说道:“直到今日,项庄大军都还没有渡过乌江,这事你们怎么看?”
屈懿一拍双手,道:“令尹,老朽早就说过,项庄上将军英明睿智,绝非头脑简单、嗜杀成性的武夫,既便是他的心腹爱将高初在吴中城外遇刺,上将军也仍然没有在盛怒之下引大军过江,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么?”
坐在对面的伍起皱了皱眉头,却罕见地没有反驳,伍起讨厌项庄不假,可他也不得不承认,项庄在政治上要比项羽成熟得多,换做是项羽,若是心腹爱将遇刺,只怕早就尽起大军杀过江东来了,他才不管江东是不是楚地。
项他的目光又转向了沉吟不语的叔孙贯。
叔孙贯捋了捋颔下的长髯,正欲说话时,忽有门下小吏进来向项他禀报道:“令尹,项佗将军过府来访。”
“项佗?”项他闻言微微一愣,遂即又道,“请他进来。”
“喏”门下小吏领命而去,屈懿起身问道,“令尹,老朽等是不是先回避一下?”
“不必了。”项他摆了摆手,若有所思地道,“项佗刚从江北回来,就急匆匆地直奔我的令尹府而来,必然是受了项庄所托,给我们传话来了。”
叔孙贯轻轻颔首,屈懿、伍起等族老便又坐回了席上。
过了不到片刻功夫,一身戎装的项佗就在门下小吏的引领下昂然进了大厅。
“项佗,参见令尹”甫入大厅,项佗便向着主位上的项他大礼参拜,项他赶紧起身回礼,在座的十几个世族族老也纷纷起身随礼。
见了礼,项佗又回头把手一招,道:“都呈上来”
早有令尹府上的几十个家人抬着十几口大木箱进了大厅。
项他以及叔孙贯、屈懿、伍起等世族族老见状顿时一愣,这算什么?难道是项庄托项佗送给他们的礼物?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项佗上前打开了其中一口木箱,没有想象中的金银,也不是什么奇珍异宝,而是一块块方方正正、形似砖块的物事,不过,让项他、叔孙贯、屈懿、伍起等人感到困惑的是,这些砖块的蓝色表面上居然写了字。
“尚书?”屈懿眼尖,一下就发现那口箱子里装的“砖头”上都写着尚书俩字,不过这两个字的写法却有些陌生,看上去方方正正的,很是生硬晦涩,既不如篆体象形,也不似隶书圆润,不过勉强还能认得出来。
项佗微微一笑,肃手道:“老先生不妨上前看看?”
屈懿按捺不住心中好奇,向项他、叔孙等人告了罪,便大步走到了那口打开的木箱前,然后从中拿出了一块“砖头”,在众人期待的目光注视下,屈懿摸了摸砖头,遂即就是猛然一愣,仿佛发现了什么奇怪之处。
接着,屈懿便从砖头上掀开了薄薄的一层。
在掀开的那层蓝色薄层之下,却是白色的砖面,上居然也写了方方正正的小字,屈懿一看之下,便本能地念了出来:“虞书,尧典第一?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这这这?”
屈懿也算是学识渊博,早年游学时曾在鲁国读到过尚书的真本,因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