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历史小说] 楚汉争鼎 作者:寂寞剑客(起点vip2012.12.27完结)
毕书摆了摆手,淡然说道:“淮南军虽然兵力不及我军,却有强援在外,在希望没有丧失之前,他们必定会拼死力战,我军于急切间定然难以破城,如果勉强攻城,只会白白消耗兵力,更会折损了锐气,不妥。”
说着,毕书忽然想起了第一次淮南之战。
第一次淮南之战,韩信本有足够的时机攻破彭城,却非要等到楚国援军到来再动手,只怕也是出于同样的考量吧?因为在没有击灭援军之前,守军心存希望,必定会拼死守城,就难免会给齐军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韩信选择了按兵不动。
这一次,毕书同样选择了按兵不动,他要等齐国援兵。
事实上,毕书之所以选择按兵不动,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次救援淮南国,齐国真的只派出了一路援军?韩信用兵,从来不会给人留下余地,作为当世罕有的大兵家,他岂会不知道淮南之战事实上就是齐楚之间的战略大决战?
##########
娄敬步履匆匆地走进了韩信的寝宫,眉宇间更是充满了忧郁之色,宿卫郎将曹窋深夜前来传诏,让他火速进宫见驾,这由不得娄敬不担心,莫非大王预知自己崩卒在即,所以要托付后事了?一想到这里,娄敬便忧急如焚。
此时的齐国可谓内忧外患,实在离不得大王哪!
娄敬三步并作两步匆匆走进寝宫,却见大王袒背俯卧在软榻上,公羊太医正在给他金针施穴,听到脚步声响,韩信微微侧头,对娄敬微笑道:“来了?”
望着韩信脸上那丝若有若无的红润,娄敬不觉长长地舒了口气,然后长揖到地,恭恭敬敬地向韩信见礼道:“臣,参见大王。”
正好公羊太医已经施完了针,便扶着韩信坐起身来,又替他披上了锦袍。
韩信轻轻吐出一口浊气,对娄敬说道:“亚相,寡人连夜召你前来,只为一事,明日一早寡人便要率领大军出征了,国中之事就全都拜托你了。”
“啊?”娄敬闻言先是一愣,旋即脸色大变道,“大王要亲征?”
韩信点了点头,叹息着说道:“唉,太子终究还年幼,虽有子矜辅佐,怕也不是毕书对手,寡人若不亲征,则淮南之战必败。”
“可是……”娄敬呐呐地道,“大王您的身体?”
韩信摆了摆手,说道:“有公羊太医随行,无妨。”
娄敬沉思片刻后又道:“大王,赵国可是楚国的盟国,临淄城内如今只剩五万更卒,却不知道大王打算带走多少人马?”娄敬不能不考虑,如果韩信带走了临淄绝大部份军队,一旦赵国大军渡河来袭,齐军该如何抵挡?
韩信微微一笑,说道:“临淄城内的五万更卒,寡人不会带走一兵一卒。”说此一顿,韩信又道,“不瞒亚相,早在太子率军出征前,寡人就已经命上将军前往琅邪集结军队了,此时此刻,胶东、琅邪两郡的更卒应该已经完成集结了。”
娄敬闻言顿时心头一凛,难怪当初征兵诏令颁下之后,只有济北、临淄、薛郡以及梁地各郡的更卒赶赴鲁县集结,琅邪、胶东两郡的更卒却是按兵不动,娄敬当初还挺纳闷,现在看来,敢情大王早就有了周密的安排。
##########
彭城南郊,楚军大营。
五面屏风在毕书大帐里一字排开,每面屏风上都悬挂着一张地图,地图上标注着一个个纵横交错的箭头,在地图下方还有大量的文字注释,如果韩信见了必定会大吃一惊,因为这五幅地图上描绘的霍然就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五场战役。
第一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第二幅:明攻蒲阪,暗渡阳夏;
第三幅:背水结阵,大破赵军;
第四幅:堵塞潍水,水淹龙且;
第五幅:垓下之战,霸王败殁。
毕书微躬着背,在五扇屏风前逐一驻足观摩,尽管他观摩这五扇屏风已经不下千次,甚至是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出这五扇屏风上的态势图,但是既便是这样,在每次观摩地图时,毕书都还是无比的仔细,就仿佛是第一次观摩。
仔细观摩完了全部五幅地图,毕书再次陷入了沉思。
“用兵之道,无非是以正合,以奇胜。”毕书一边沉思,一边喃喃低语,“韩信纵然是亘古罕有的大兵家,也无外乎此道,以正合,以奇胜?”
足足沉思了好半晌,毕书霍然转身大步走到了大帐正北最大的那扇屏风前,那扇屏风上悬挂的却不是韩信的辉煌战绩,而是一幅巨大的淮南地图,毕书伸出右手食指,顺着临淄一路往下,经鲁县、胡陵、留县、彭城,最后停在了一个点上。
然后毕书的眸子便逐渐明亮了起来,是了,就是这里了!
#########
ps:抱歉,第一更来晚了,不过好消息,剑客感觉写作状态有所恢复了。
第392章 蛮族之争
第392章 蛮族之争
淮南大战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荆襄大战却还在酝酿之中。
南阳郡和南郡已经成了巨大的兵营,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汉军开始源源不断地开进南阳郡,与此同时,来自巴蜀、荆襄甚至江东的楚兵也在源源不断地开进南郡,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在了荆襄大地的上空。
武关通往南阳郡的山道上,汉军正逶迤向前。
大军正行进间,一骑快马忽从后方飞驰而来,于滚滚烟尘中追上了刘邦的肩舆,刘邦由于年岁大了,只好让禁军健卒用肩舆抬着出征。
“大王!”及至近前,马背上的骑士滚鞍下马,单膝跪地禀道,“亚相急报!”
“呈上来。”刘邦一伸手,护卫在刘邦身边的刘濞早已经打马上前,又用剑尖从骑士手中挑起书信,然后返身回头递给了刘邦。
刘邦摆了摆手,又指了指身后的张良。
刘濞又策马来到张良的肩舆前,把密集递给了张良。
张良展开密信匆匆看完,说道:“大王,子硕在信中说,羌、氐、冉陇、山越以及五溪蛮等五个蛮族已经答应起兵,并且已约定在惊蛰日一道起兵,不过南越国王赵佗却始终态度暧昧,估计是不准备发兵了。”
“赵佗不发兵就算了,有了羌、氐、冉陇、山越以及五溪蛮这五个蛮族,也够项庄小儿喝一壶的了。”说此一顿,刘邦又道,“不过子良,现在才是立春刚过,五个蛮族却要等到惊蛰日才动手,是不是迟了些?”
“不迟,不迟。”张良摇手道,“此番荆襄之战,势必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无论是我汉军,还是楚军,急切间都不可能吃掉对方,待惊蛰日,两军多半已成对峙之势,此时五大蛮族从楚国背后骤然杀出,楚国就再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嗯,说的有道理。”刘邦深以为然道,“那就惊蛰日。”
##########
浩瀚江水,奔流向东片刻不曾停息。
江面之上,上千艘大小船只正溯水而上,那一排排的船桨从大大小小的船只的船舱里横伸而出,来回划动间溅起一排排的雪白浪花,蔚为壮观。
其中一艘大船上,项庄正透过甲板上开出的透气栅窗、默默地打量着底下船舱里正在奋力挥桨的战俘,这些战俘有山越人,有五溪蛮人,更多的却是梁军战俘,三年前彭越的十万梁军在荆襄惨遭灭顶之灾,至少四万梁军当了俘虏。
现在,这些梁军战俘大多都在矿山、工坊服役,也有不少战俘成了水师的橹桨手,一道巨大的锁链将数以百计的战俘锁在了船舱里,从此这些战俘的命运就跟战船生死倏关,战船生则战俘生,战船沉则战俘亡。
轻盈的脚步声忽然从身后传来,不用回头,项庄就知道是百里贤来了。
没等百里贤开口,项庄已经若有所思地道:“子良,你看这些战俘如何?”
百里贤闻言讶然,遂即他的目光也穿过透气栅窗望了下去,望着船舱里浑身肮脏、蓬头垢面但却肌肉虬结的战俘,百里贤忽然间心头微动,低声说道:“大王的意思是,将这些战俘解到战场上去跟汉军交锋?”
项庄默然不语,眼神却是越来越亮。
百里贤的眼神也渐渐亮了起来,他已经猜到了项庄的用意,这些战俘若是利用好了,的确是一支不可轻忽的强大战力!
当下项庄回头吩咐百里茂道:“子明,即刻给秭陵飞鸽传书,让令尹把所有的战俘,不管是梁国人,山越人还是五溪蛮,甚至是关押在角斗场地下室里的角斗士全都集结起来,再押解到南郡!”
“喏!”百里茂领命去了。
项庄这才回头望向百里贤,问道:“子良,你有事?”
百里贤一拍额头,摇头道:“臣险些忘了正事。”说此一顿,又道,“是这样,臣刚刚接到秭陵飞报,派出的两路使者已经如期进入山越和五溪蛮地界,对了,这次前往游说五溪蛮还有山越的使节都是上大夫的学生,谙熟纵横之道。”
项庄点了点头,又道:“都给五溪蛮和山越人准备了什么大礼?”
百里贤道:“据臣所知,五溪蛮王摩沙轰贪婪成性又刚愎自用,所以臣给他准备了丝绸瓷器美酒各一百车,还有一纸封王令。”
“封王令?”项庄道,“什么王?”
百里贤略略有些不安,却还是硬着头皮道:“楚王。”
项庄闻言却只是微微一笑,又道:“山越头人那边呢?”
百里贤暗暗松了口气,道:“山越头人黑虎虽然年轻,却素有大志,一心想要带着族人走出大山,在富饶的平原地区安身立命,所以臣给他准备了五百副铠甲、五百把环首刀还有五百驮马,此外,臣还给他捎去了张良的一纸密计。”
项庄闻言轻轻颔首,嘴角的笑意却是越发的浓了。
##########
五溪蛮乃是雄溪、楠溪、辰溪、酉溪、武溪之地蛮族的统称,因五溪皆在武陵境内,后世又称五溪蛮为武陵蛮,五溪蛮跟山越一样,并不是统一的部族,而是由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部族所组成,其中势力最大的是世代居住在武溪的火蛮。
火蛮蛮王摩沙轰这会正在他的圆顶木屋里宴请汉使,摩沙轰身高近丈、腰粗十围,长着满头红发,形如厉鬼,这厮正坐在木屋正北的虎皮褥子上,一边伸出蒲扇般的毛手在身边蛮女的屁股上肆意揉搓,一边举起牛角觞遥敬汉使:“来,干了!”
汉使不敢怠慢,赶紧举起牛角觞以衣袖掩面将酒水一饮而尽。
“痛快,痛快!”摩沙轰捋了捋赤红的胡须,伸手在身边蛮女的屁股上扇了一巴掌,蛮女嘤咛一声,赶紧拎着陶罐将摩沙轰的牛角觞给倒满了,趁着蛮女跪坐起身的那一霎那,摩沙轰趁势在她的耻部摸了一巴,遂即放肆地淫笑起来。
跪坐在下首的汉使便暗暗摇头,到底是蛮夷,从不识礼教为何物。
摇摇头,汉使又提醒摩沙轰道:“火蛮王,联络各蛮的事刻不容缓,虽说现在距离惊蛰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是五溪各蛮分布太散,若不及早通知,恐怕很难在惊蛰之前集结,到时候若是误了大事,汉王那里可是不好交待。”
“鸟!”摩沙轰勃然大怒道,“你敢威胁本王?!”
汉使颇感尴尬,正欲辩解时,一名蛮汉忽然昂然进了木屋大厅,向摩沙轰禀报道:“蛮王,寨子外面又有一拨汉使求见。”
“嗯?”摩沙轰愕然道,“怎么又来了一拨汉使?”
汉使也是大感错愕,道:“没听说还有使节来呀?”
“不管他。”摩沙轰挥了挥手,道,“先见了再说。”
蛮汉领命而去,不到片刻功夫,便领着个白衣秀士进了大厅,摩沙轰、汉使还有两厢作陪的十几个蛮族首领凶狠的目光便齐刷刷地落在了白衣秀士身上,白衣秀士却镇定自若地甩了甩衣袖,冲摩沙轰抱拳作揖道:“汉使白光,参见蛮王。”
“胡说!”话音方落,坐在下首的汉使便霍然起身喝道,“你在撒谎!”
“撒谎?”白衣秀士白光微微一哂,不以为然道,“足下何出此言?”
汉使冲西北遥遥作揖,傲然道:“因为本使才是汉王派来联络五溪蛮的使节。”
“是么?”白光问道,“原来足下也是汉使,却不知道有何凭证?可有旌节?”
“这……”汉使顿时语塞,他是接到咸阳飞鸽传书后直接从江陵过来的,急切间上哪去弄汉使的旌节?没有旌节,这会自然是拿不出来。说起来也是古人迂腐,坚持认为旌节只有国君才能授予,臣子却是断然不能伪造。
白光却扬起了手中的竹节,朗声道:“汉王亲授旌节在此,请蛮王过目!”
早有蛮汉上前接过旌节?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