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保言谑娜蘸蟀胍梗视煤帧?br /> 看毕,自思不签字,总不得脱身,便冷笑一声,毫不迟疑地挪起笔来签了字,把笔一掷,便大踏步走了。王承斌笑道:“怠慢怠慢,后会有期,恕不远送。”一面说,一面吩咐放行。此时无异绑匪。那电报到京后,高凌霨等便据以通电各省,不过此时就在这一个通电上,又引起了许多纠纷。因为此电署名的是高凌霨、张英华、李鼎新、程克、沈瑞麟、金绍曾、孙多钰等七个人,当此电发出后,就有拥护张绍曾的一派人提出反对,谓国务院是以全体阁员组成的,现在张绍曾尚在天津,并未加入,此电当然无效。若说承认已准张辞,则势不能不连带承认李根源的署理,因此主张迎张绍曾入京。本承认十四日黎电为有效,而又否认其十三日所发之命令,时序已颠倒矣。事实不根据于法理,而又欲借法理以文饰其罪恶,适足以增纠纷,岂不谬哉!高凌霨正想独掌大权,如何肯允?自不免唆使出一批人来,拒绝张绍曾回京。其余各派,也都乘机窃动,各有所图。单就津、保两派中人而论,如张志潭是主张急进选举的,研究系因想谋参议院长,也主张急进。边守靖等则又主张缓进,当时以谓黎氏一走,大局便可决定的,不意反而格外闹得乌烟瘴气,比黎氏未走之前,更为纷乱。黎氏未去之前,各派方合力以驱黎,黎氏既走,则各图得其所欲得之权利矣,焉得不更纷乱?因此虽有人主张欢迎曹三入京,曹三却也不敢冒昧动身。在外交团一方,也很不直津、保各派所为,公文悉废照会而用公函,表示他们不承认摄阁的地位。津、保派之不洽人心如此。甚至请放盐余,也拒绝不肯答应。如此一来,把个财政部急得不亦乐乎。军人议员,又不肯体谅,索军饷,要岁费,比讨债的更凶。高凌霨等无可如何,只得抵借些零星借款,敷衍各方。除此以外,所谓摄政内阁者,简直不办事。中华民国何幸有此政府?在议员一方面,属国民党的,固然不肯留京,便是政学系及超然派的议员,也都别有所图,纷纷离开北京,有去广东、汉口、洛阳等处的,有转赴上海的,同时东三省方面,也撤回满籍议员,不许干涉选政,因此在京的议员,不但不能足大选的五百八十人之数,便连制宪会议,也不能进行。
黎元洪在天津,又通电否认寒日令国务院摄政的电报,甚而把向国会辞职的咨文也撤回,并通告外交团,声明离京情形,又在津继续行使职权,以俟法律解决的理由。一面又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未到任前,以农商总长李根源兼署。国会议员褚辅成、焦易堂等又率领二百议员,在上海宣言不承认北京国会和政府。上海各团体也宣言否认。奉天、浙江和西南各省,尤其函电纷驰,竭力反对。高凌霨等却毫不在意。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此辈脸皮之厚,有过之无不及。或有劝他们稍加注意的,高凌霨便说:“黎菩萨十三日以后的命令,已经国会否认,还注意他怎的?国会原是一个猪窠,议员便是一群猪猡,有了武力,不怕猪猡没买处,人数足不足,也和我们何干。六月十六日参众两院联合会,通过十三日以后黎氏命令无效,次日,又有议员丁佛言、郭同等在天津宣言,十六日两院联合会,人数不足三分之二,以半数付表决,系属违法。至于东三省和浙江等各实力派,便要反对,料情都战不过吴大帅,怕他怎的?”燕雀处堂,不知大厦将倾。其余诸人,当然也是一鼻孔出气的,除却争地位权利外,便是竭力运动大选。可是在京的一批猪仔议员,只知要钱,不知其他,有些议员竟说,我们只要有钱,有了钱,叫我选谁便选谁。初时边守靖主张每票五百,议员哪里肯答应,最后由吴景濂向各方疏通,加到每票三千,一众猪仔,方才有些活动。此辈猪仔,自吾人民视之,不值一文,乃竟有价三千以收买之者,可谓嗜痂有癖。不料京中收买议员,正在讨价还价、斤斤较量之际,同时保定的候补总统曹三爷,却因大选将成,心窝里充满了欢喜快乐。他从娶刘喜奎一事,失败之后,另外又结识了一个女伶,叫金牡丹的,当有一班从龙功臣,为讨好凑趣起见,花了三万元,将金牡丹买来送与曹三。
再说以前刘喜奎嫁崔承炽的时候,京内外曾有承炽替曹三出面,代作新郎之言。并且传说喜奎身价是十万元,其实这等说话,确是好事人造作谣诼,全属乌有子虚。个中真相,以及各方情事,早在本书中叙得明明白白,读者总该记得。现在事过境迁,本无旧事重提之价值,不道这班议员,为要求增价起见,竟将新近嫁曹的金牡丹,和早经嫁崔的刘喜奎,一起拉将起来,作个比例,以为我们的身价,便比不上刘喜奎,何至连金牡丹也赶不上。曹老帅有钱讨女伶,怎么没钱办选举?我们当个议员不容易,也是花了本钱来的。曹老帅果然用着我们,我们也不敢希望比刘喜奎,说什么十万八万,至于三万块一票,是万不能少的了。自处于优伶妓妾之例,可丑之极。想诸位猪仔,尚自以为漂亮也。因此把这大选的事情,又搁了起来。
这时又有一事,使高凌霨等十分为难的,原因浙江方面,反直最急,卢永祥竟在天津组织国会议员招待处,运动议员南下,至上海开会。议员赴津报到、南下开会的,非常之多。同时,在京的议员愈弄愈少,高凌霨、吴景濂等非常着急,定了派军警监视的办法,不准议员离京,因此议员要想南下的,非乔装不可。手段之卑鄙,闻之使人欲呕。其实这时高凌霨等,虽然进行甚力,什么五百一票,三千一票,喉咙说得怪响,这五百三千的经费,不知出在哪里?曹三既然不肯自己掏腰包,各省答应报效的,也不过是一句空话,哪里抵得实用?因此有人向曹三建议,说老帅功高望重,做总统是本分事,这大选费当然可以列入国家岁出中,作为正式开支。丧心病狂,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曹三听了这话,更为得意,弄得各位筹办大选的政客,更不敢向曹三开口要钱,忙不迭的叫苦连天,四处张罗,张罗不成,议借外债。外债被拒,方法愈穷。于是有那聪明人,想出一个不花本的办法,是不由选举,改为拥戴。偏偏势力最大的吴佩孚,因拥黎出于直派,不便过于反复,对于此次政变,始终不肯领衔。吴氏尚有人心,胜王承斌万万矣。最后还是由边守靖等,竭力张罗费用,一面决定先行制宪,中秋大选,但从事实上说来,议员南下的愈弄愈多,在上海的已有四百多人,在京的反居少数,万不能继续集会。因此温世霖等又主张和广东孙中山先生合作,一正一副,以图吸引南下的议员,由孙洪伊电征中山的同意。中山是何等伟大的人物,除却拥护《约法》而外,怎肯参加这种卑鄙的举动?当即复电谢绝,声明护法而外、他非所知的意思。高凌霨到了这时候,真个束手无策了。
不料在这将成僵局的时候,忽然齐燮元授意吴大头,谓自己可出资百万,办理大选,但有三个条件:一、选自己为副总统,二、齐兼苏、皖、赣巡阅使,三、以陈调元为山东督军,并须先行发表,始能交款。试想曹三既未入京,大选尚未举办,怎能发表?所以这笔款子,到头还是不能实收。在这时候,最着急的,莫过于吴景濂,跟着东奔西走,一直忙到九月底,方由边守靖筹到了大批现款,一面又向国会议员讲好,每票五千元。南下的议员,因在南方没有什么利益,听说北京有五千元可拿,又复纷纷回到北京,因此在十月五日,按:在十二年。勉强凑足人数,选出曹锟为大总统。十月八日止,制成了一百四十一条宪法,从此所谓国会议员,都被人人骂做猪仔,所得不过五千元的代价,比到刘喜奎十万之说,果然天差地远,就要和金牡丹的三万相比,也只抵到六分之一。人说这批议员,坍尽了我们须眉之台,我却说大批猪仔,丢足了我们人类的脸。思想起来,兀的教人可怜可笑,可叹可恨。正是:
选举精神会扫地,金钱魔力可回天。
堪怜丢尽须眉脸,不及优伶价卖钱。
未知曹锟何日就职,且看下回分解。
俗谚有云:“吃了五谷想六谷,做了皇帝想登仙。”人类欲望之无穷,大抵然矣。曹锟自胜奉而后,中央政治之措置,率可以意裁夺。黎之总统,殆偶像而已。曹之为曹,岂尚不可以已哉?乃必欲求得最高位置,不惜以卑陋无聊之手段,逼当时所拥立之黎氏去位而代之。复以重金为饵,诱纳国会于污流之中,欲望之无餍如此,不重可叹哉?若王承斌者,始则拥黎复职,既则截车夺印,不恤笑骂,其诚所以为曹乎?观二次直奉战后,入新华宫劝曹退位者,又谁也?呜呼!人心如此,吾不暇责王而为曹哀矣。
第一百五十二回 大打武议长争总理 小报复政客失阁席
却说曹总统贿选成功后,到双十节入京,就职那一天,满路上都铺着黄沙,专制时代帝王所用之礼。步哨从车站一直放到总统府,行人车辆,都不准自由来往。欢迎的要人,一个个乘着汽车,中间夹着一辆曹锟坐的黄色汽车,两旁站着几对卫队,前面坐着两个马弁,后面也背坐着一个马弁,都执着实弹的木壳枪,枪口朝着外面,仿佛就要开放的样子。一路上好不威风热闹,和黎元洪入京时大不相同。又点黎氏入京。相形之下,使人慨然。就职之后,便下了一道谋和平统一的命令。那命令的原文道:
国于天地,所贵能群,惟宏就一之规,斯有和平之治。历稽往牒,异代同符。共和建国,十有二年,而南北睽张,纠纷屡启,始因政见之牴迕,终至兵祸之缠连。哀我国民,无辜受累,甚非所以强国保民之道也。不知何人使国不能强,民不能保也,出诸斯人之口,令吾欲呕。本大总统束发从戎,何不曰束须贸丝乎?即以保护国家为志。兹者谬膺大任,自愧德薄,深惧弗胜,甚欲开诚布公,与海内贤豪更始,共谋和平之盛业,渐入统一之鸿途,巩固邦基,期成民治。着由国务院迅与各省切实筹商,务期各抒伟筹,永祛误惑,庶统一早日实现,即国宪于以奠安。兼使邦人君子,共念本大总统爱护国家,老着脸皮说谎语。蕲望郅治之意。此令。其次便是裁撤直隶督军,原系曹自兼。特派王承斌兼督理直隶军务善后事宜,以酬其夺印之功。隔了半个多月,又特派他兼任直、鲁、豫巡阅副使,真是连升三级,荣耀非凡。军人中除王承斌之外,如吴佩孚则升任为直、鲁、豫巡阅使,原系曹三自兼,吴为副使,免去了两湖巡阅使,也并没便宜。齐燮元为苏、皖、赣巡阅使,齐原江苏督军。萧耀南为两湖巡阅使,原系吴佩孚兼。杜锡珪为海军总司令,一切位置定妥,军人的酬庸,总算办得个四平八稳。只有政治人才,却不易安排。因为奔走大选的政客,非常之多,光是想做总理的,也有高凌霨、吴景濂、张绍曾、颜惠庆等四人之多。津、保派政客,在大选没有成功以前,第一个约定的是张绍曾,因那时张为国务总理,最早拆黎元洪的台,再则又叫他不反对,摄政内阁,所以这新总统就职后的第一位总理,就约定了他。两件都是大功,不能不约定他。后来又因高凌霨维持北京的功劳很大,所以又把第一任总理约了他。确是大功,又不能不约定他。但是那时最重要的,莫过于财政和外交,能够支持这两面的,除却颜惠庆外,又没有别人,所以第三个又约了他。确是要事,更不能不约定他。若在大选方面说起来,假使没有吴景濂,便也不易成功,所以又不能不把这把交椅约定给吴景濂,使他好格外卖力。确是非常重要,更不能不将这把交椅许他。上述四个人各有理由,乃见权利之不易支配也。四人都有了预约券,自然加倍用力,不肯落后,在着大选没有成功以前,各做各的事,倒还没有什么冲突,及大选成功以后,究竟谁应照约做总理,就大费周折了。小人之离合,大都以利害为归,在利益无冲突之时,或能合作,若在权利冲突之时,则不易措置矣。从曹三一方面说起来,约不约,本来毫无问题,约者所以骗骗猪头三者也。于信义何有哉?只要看谁的能力大,就给谁做总理,谁的能力小,谁就没份。这四人里面,吴大头有几百猪仔罗汉给他撑腰,自然不易轻侮。这一个能力,大有做总理的资格。高凌霨呢,内阁还在他的手中,也还有相当的能力。这位也有做总理的资格。颜惠庆虽没有如他两人的凭借,然而在外交和财政上面,曹三确实还不能轻易撂下他。这位又有做总理的资格。只有张绍曾一个人,似乎没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