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从1949开始 作者:古龙岗(起点2011年3月完结)
Γ焓贾昭细裰捶ǎ敲矗裁囱奈シㄐ形芄淮嬖冢烤拖裰厍齑蚝冢切┖诎锓葑用遣皇桥芰耍褪羌凶盼舶妥鋈耍诖酥罢庑┤巳词俏薇鹊南虐响琛N裁椿嵊姓庋谋浠烤椭皇且坏悖赫奶取H绻饣共蛔阋运得鳎敲矗纯葱录悠掳伞R桓鲂⌒〉母劭诔鞘校采醚侠鞯某椭问侄魏脱细癯志玫闹葱卸却蛟斐隽艘桓鍪澜缥郎恰N裁慈思夷芄蛔龅剑恳蛭敢庀铝ζプ觯裰谝苍敢庵С帧6绻泄敢庀麓罅ζ捎醚侠鞯氖侄危Vこ志醚细竦某址ǎ鹚的切┖谏缁幔褪强荡澈斓频南窒蠊兰埔材芏啪绞焙颍泄挡欢ň湍芟鹨淮蟀攵慕煌ㄊ鹿省>拖裼幸欢问奔洌蝗谎侠鞯爻椭巫砭萍莩稻褪钦庋囊桓雒髦ぃ豢上Р恢勒饽懿荒艹志谩?br /> “行了,不跟你说这些了。我现在被逼得都快没办法了,你说什么时候可以放人吧?”刘福自然不明白张力心里在想什么,就算知道了也估计会不以为然,汽车而已,那东西现在香港统共才几辆?
“放人?你是说葛肇煌那些家伙?”张力从慨叹中回过神儿来问道。
“你不说还好。那个葛肇煌可是有国民党背景的,要不是因为有你张大老板在,我都不敢动他。可现在好了,人家都找上门来了!”刘福哀叹道。
“谁找你了?”张力问道。
“还能有谁?你那个相好儿呗!”刘福没好气儿地说道。
“我的相好?我哪有什么相好?”张力好奇地问道。来香港这么久,他都还没机会出去花一花,哪来什么相好?而且不提这个也就算了,一提就更让人郁闷了。相好不好找啊。以前他是没时间,现在可以抽出点儿时间了,却又要注意影响……再怎么说,他现在也是名流了不是?
“那个叫潘秋怡的不就是你的相好吗?”刘福诧异地问道,“我可是听人说了,你打算追求人家。”
“没有的事儿。”张力连忙摇头,看刘福不信,又解释道:“就是随便口花花了几句,逗逗她,哪是真要追求了?”
“不是?”刘福奇道。
“废话。追女人要胆大心细脸皮厚,还要敢于死缠烂打。真要是追求她,我怎么可能让她有时间再去烦你?”张力摆了摆手,又问道:“你听谁说我要追她的?”
“你们家阿义哥,就他喽。”刘福摊了摊手。
“是这混蛋?”张力无奈地骂了一句。胡家义正在跟葛霞搞对象,葛霞又曾经当面听过他要追求潘秋怡的话,随便传两句闲话也是很有可能的。不过,潘秋怡那妞当时明明是拒绝了的,葛霞也在现场,怎么还敢这么瞎传?
“混不混蛋你们以后自己说。我现在问你怎么办?国民政府问我要人呢。”刘福又道。
“不理他。要人,让他出示正式的文件担保。”张力挥手说道。
“他们肯定不会答应的。”刘福苦笑。让一个自诩国家级的政府出示文件担保一个黑帮头目,除非对方脑袋傻掉了,否则绝不可能答应。
“那就一直关着。你直接转告他们,说那家伙跟我被刺杀的案子有关,如果想说话,直接就来找我。”张力冷笑道。
“直接找你?”
“对。”张力咧了咧嘴:“只要他们敢来!”
“……你又想到什么鬼主意了?”刘福小心地问道。以他对张力的了解,知道对方又有了新的打算。
“嘿嘿,其实也没什么。就只是想到了一个帮你一劳永逸地解决麻烦的办法。”张力笑道。
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学
一劳永逸!
张力并没有马上就告诉刘福怎么样才能一劳永逸。因为。他们的合谋已经引起了巨大的风波。尤其是刘福,因为是最直接的当事人,抓大庇小,反而将许多帮派的小弟收拢到自己的麾下,还要这些小弟把各自场子里的收入每月上缴三成,简直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黑社会,自然受到了许多人的攻击。这也就是张力当着刘福的面所说的外面有许多人骂他的来历。不过,刘福这一次的举动虽然够黑,但确确实实地在某一种形势上打破了香港黑社会的混乱局面,尤其是强令那些帮派名下的场子不许斗殴,不许争抢,反而还让香港的市面上安静了不少。所以,有骂他的,也同样有人说他的好话。而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说好话的反而还占了大多数。
但是,不管是对刘福,还有刘福背后的张力持什么态度,所有人都在等着看刘福还会有什么后手。被关起来的那些龙头大佬都是拼拼杀杀的打出来的,没有人相信这些人会是好惹的。虽然已经被刘福强行打散了根基,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所有人都相信。一旦这些人被放出来,香港立即将会陷入一团乱局之中。
……
“您也不知道张先生在想什么?”
九龙城,刚刚从车上下来,连车门还没来得及关上,胡家义就被一伙记者团团围住,这让他哭笑不得。想他堂堂的《香港人报》主编,平时只有采访别人的份儿,可现在却整天被人围追堵截,居然连半点儿清静也得不到,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可是他也没有办法。谁叫全香港都知道他是张力的铁杆兄弟呢?刘福搞了那么一大圈儿的事儿,可明眼人都看得出那胖子身后站着的是谁。这些人采访不到张力,不找他难道还能去学校找小萱不成?
“我确实不知道那家伙在想什么。你们跟他打交道那么久,也知道这家伙心里想的东西跟我们大家有着本质的不同。来问我,不过是问道于盲罢了。”郁闷了一会儿,胡家义也不好直接就拒绝这些人。毕竟都是同行,得罪的深了也不好办。
“听说《香港人报》也曾经发文谴责刘福探长的举动,说他这样包庇黑帮份子极端不合法度,胡先生,您就不怕这样的报道会引起刘福探长的反感,进而影响他跟您,还有张力先生之间的关系吗?”一名拿着相机的记者一边不停地按着快门,一边飞快地问道。
“没错,胡先生,我们可否将贵报的举动理解为跟刘福探长,还有张力先生划清界限?”一名女记者紧接着问道。
“我跟他划清界限?”胡家义摇头苦笑,“自从我被那家伙雇佣当了报社主编开始,就再也跟他划不清界限了。”
“那《香港人报》为什么还要发文谴责刘福探长呢?”拿相机的记者又接着问道。
“刘福探长身为在香港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犯了错当然就会有人谴责。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正常。何况,我们的报纸好像也有对于这件事情的有关支持的言论,这位朋友你没有看到吗?”胡家义笑问道。
“当然看到了。可是,您不觉得在同一份报纸上既有贬斥,也以褒扬显得很没有立场吗?”那名记者又笑问道。
“呵呵!”还没有打开门儿的轿车后座传来了一声轻笑。
“嚓”!
“嚓”!
“嚓”!
记者都是敏感的动物,早就察觉到胡家义的车上还有其他人,只是他们也都知道自己这位采访的对象在香港的新闻界有着举足轻重的能量,跟各自报社电台的大佬也都有一份交情,所以各自尽管问的问题都很尖锐,但行动上还是不太敢放肆,没敢去打扰车里的那人。不过,现在车里那位主动出声,虽然来得突兀,却也让他们找到了理由,顿时,几个带相机的记者立即就冲到车窗边儿上对着车后座一阵猛拍。
“喂,喂喂!你们这是干什么,别打扰了我的客人。”胡家义大急,赶紧挡在了这些人的面前,又道:“里面这位先生跟你们要问的事情没有任何关系,大家还是给我点儿面子。好不好?”
“胡先生,这位先生是谁啊?”一名躲在后面,只拿着笔和本儿的记者朝车窗里面望了望,出声问道。
“呵呵,要问我是谁也可以。不过诸位能不能先让个空儿,你们这样堵着车门我可出不来!这样照的像也难看啊。”胡家义还没来得及接话,里面那位已经笑呵呵地说了起来。语气极为温和,甚至还有些诙谐,让在场的记者们也都大有好感。于是,众人立即就主动向后退了几步。
“不好意思,钱老,给您添麻烦了。”
里面的那位很快就下了车,是一位五十多岁模样的老先生,一袭长衫,一副黑边眼镜,显得非常儒雅。不过让那些记者们感到惊讶的是,对这位老先生,已经名列香港名流的胡家义却十分小心,在一边搓着手,显得很是无奈和歉意。
“呵呵,这算什么麻烦?说真的,我还真没有被这么多记者围过,倒是觉得挺过瘾。”老先生摆摆手,浑不在意地笑道。
“老先生您贵姓?”一名记者问道。
“呵呵,无名小卒,钱穆。”老先生笑道。
“钱老是新亚书院的院长,中国学术界的宗师。”胡家义在一边又添了几句。
“新亚书院?您说的是在桂林街的那个新亚书院?”一名记者追问道。
“呵呵,没错。”钱穆依旧笑呵呵地答道。
“那个书院好像不大吧?”这名记者又追问道。
“是啊。只有两间简陋的教室,让诸位见笑了。”钱穆依然笑道。笑容里面也看不出什么苦涩。
“两间教室?”只有两间教室的书院怎么跟胡家义这个大报社的主编搭上了?地位相差也太大了吧?记者们忍不住嗡嗡起来。
……
“钱老先生,您怎么会跟胡先生在一起?难道胡先生,或者说是他的那位好朋友张先生有意跟您合作开办书院?”看到其他同行都有些惊讶,刚刚那名女记者又问道。
“据我们所知,胡家义先生所主持的香港新闻集团似乎也承办一些出版方面的业务。钱老先生,您是不是有这方面的事情需要胡先生帮忙呢?”又一名记者自作聪明地问道。 可惜,他的这句话只是让钱穆忍不住失笑,却让胡家义的脸色有点儿发青:
“不许胡说八道。钱老是中国学术界的宗师级人物,他老人家要出书,不知道有多少人抢着要来帮忙,哪轮得到我?”
“那不知道钱老先生是哪一方面的宗师呢?”刚刚那名女记者又追问道。
“呵呵,宗师不敢当。就是在先秦历史方面有些小见地。”钱穆笑道。
“钱老的学问造诣,就是连在台湾的胡适先生也是佩服不已的。不信你们可以去台湾打听打听。”胡家义显然已经有些恼怒了,声音有些阴沉。
“胡适?”
汽车旁边顿时安静了下来。一干记者也终于意识到了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老先生到底是什么地位,不自觉地把腰变低了几度……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因提倡文学**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等职。 除此之外,到去年为止,胡适已经获得了三十五个博士头衔,而授予他学位也不乏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等美国顶级大学。蒋介石还在大陆的时候,曾经数次邀请这位大学者到国民政府担任要职,后来甚至还一度表示要让胡适来担任中华民国的总统,自己退任行政院长……不管老蒋是出于什么目的,但谁也不能否认胡适在中国的影响力。一代宗师之名实至名归。而且这还不只是一般的宗师,是大宗师。而这么一个人却佩服眼前这个什么钱穆……就算胡家义说的不是特别准,也表明了这位钱老先生的不凡。
“呵呵,小胡你就爱开玩笑。要佩服,也是我佩服胡适先生,哪能反过来?那岂不是找骂吗?”钱穆微笑着摇手说道。胡适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几乎无人可以比拟,当之无愧的大师,他可不敢与之相提并论。
“您太谦虚了。”胡家义连连摇头:“您在北大任教的时候,听说有人向胡适先生请教历史方面的问题,胡先生都是直接让他们去找您,说请教您就行了。不必问他。这还不是因为您的学术根底深厚,得到了胡先生的佩服和认同?”
“那是胡先生看我太轻闲了,所以才给我找点儿事做。”钱穆笑道。
“我不信。”胡家义也是轻笑着摇头。别人不知道,他确是清楚的。钱穆在历史,尤其是先秦史上的造诣极高。他在北大任教的时候,讲授通史课,事实性强,不骋空论,有据有识,简要精到,并能深入浅出,就近取譬。还曾比较中西文化,比喻秦汉文化犹如教室四周遍悬的万盏明灯,打碎一盏,其余犹亮;而罗马文化为一盏巨灯,熄灭了就一片黑暗。当时钱穆将通史课的教室设在北大梯形礼堂,面积是普通教室的三倍,“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课?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