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
嬴驷收起地图,“嬴驷二问,商君之后,将相何在?”
“鞅已多日思虑此事。嬴虔、景监、车英他们,已经是昨日英华了。平定世族之乱后,彼等精华亦当耗尽,不堪东出大任了。臣曾留心查勘,国公有两人可用:文治乃商於郡守樗里疾,兵事乃函谷关守将司马错。樗里疾外圆内方,才气过人。司马错乃兵家大师司马穰苴后裔,有将略之才。丞相人选,鞅尚无成才可荐,国公自可留心察之。若有山东名士入秦,亦望国公明察善待,莫要外之。”
“嬴驷三问,商君之后,当如何待公伯嬴虔?”
商鞅微微一笑,心中却为嬴驷的周密深远感到惊讶,沉吟片刻答道:“嬴虔大节明而胸襟窄,以毋伤情义为要。实际论之,当使其身居高位,常参决策,而毋得执掌实权。另则,可轻父重子,重用其子女,可保嬴虔无事。”
嬴驷深深一躬,“商君教诲,嬴驷铭记心怀。不知商君可否有托嬴驷之事?”
商鞅爽朗大笑,“生前身后,了无一事,快哉快哉。”
嬴驷默然良久,沉吟道:“若处商君极刑,也是情境所迫,望商君恕罪。”
“处鞅以极刑,实则大彰世族与六国之恶,国公日后便可借机发难。鞅死尚能与国有益,何罪于国公?”商鞅竟是发自内心的豁达明朗。
嬴驷轻轻一叹,亲自斟满两碗赵酒,双手捧给商君一碗,自己端起一碗,“人言商君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诚如斯言,嬴驷感佩之至。商君,嬴驷为你送行了……”扬起头来,咕咚咚一气饮尽。
商鞅平静安详的举起酒碗,一饮而尽。嬴驷深深一躬,出门去了。
国狱院中,嬴驷对国狱令正色吩咐,“立即将商君迁到你的山顶官署,取掉脚镣,餐餐酒肉,要让他看得见清山绿水。若有延误,严惩无赦!”
“谨遵特使之命。下官即刻办理。”国狱令答应得特别痛快。
朦胧月色下,嬴驷的篷车马队辚辚南下了。
深秋时节,山风寒凉,眼看就要进入了老秦人的窝冬期,嬴驷觉得不能再等待了。
七、冬雷暴雪
立冬那天,咸阳城传出一个惊人消息——渭水草滩正在修大刑场,要对商君处刑!
消息不胫而走,传遍秦国山野,老百姓们被深深震撼了。
这是秦孝公二十四年,又是新君嬴驷的元年。按照当时流行的历法,这一年是甲申年。阴阳家说,甲申年物性躁动,有猴性,天下多事不安。国人以为应在了秦孝公病逝这件事上。不想新君即位后,商君下狱,世族复出,朝野流言纷纷,说要恢复祖制废除新法,当真是人心惶惶躁动不安。然则只要商君在,人们还是相信不会变天。如今竟然要杀商君,国人庶民一下子便惊慌起来!几个月来,各县百姓已经听了官府吏员的许多宣慰,说六国要联兵攻秦杀商君,商君为了秦国安危而自请下狱,国公为了国家安危而不得不杀商君。说归说,人们毕竟没有完全当真。老秦人几时怕过打仗?几时怕过联兵攻秦?献公时候打得只剩下了一半国土,不还在死打?当今秦国如此强大,莫非国公还真的怕了六国不成?国人百姓们坚信,国公无论如何都是不愿杀商君的。上次国人请命,那个赵良说得在理,六国害怕商君,硬逼着国公杀商君的!
而今听到消息,人们从四郡八县纷纷涌向咸阳。远处的骑马乘车,近处的大步匆匆。人们都很恐慌,心乱如麻,说不清要来祭奠商君,还是要来为商君请命?还是要向六国示威?亦或要打听一个实在消息——新法究竟会不会废除?只有一点是清楚的,商君是秦人的大恩公,恩公赴死,舍命也要来送恩公一程,见恩公一面!
渭水北岸的广阔滩头,向着咸阳南门的方向成上坡状展开,形成天然的堤坝。从咸阳南门到碧波滚滚的河道,足足有三四里之宽。春日伊始,这里便是草长莺飞的踏青之地。盛夏到来,这里又是牧童牛羊撒欢与少男少女们幽会的乐土。秋霜始降,这里的枯草芦苇便成了四野农夫与咸阳国人收割柴草的好地方。一片渭水草滩,飘出过多少激越悲情的秦风歌谣?生出过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老人们说,孔夫子编的《诗》里的那首《秦风·蒹葭》,就是这段渭水河滩里的老歌儿!长长的渭水,茫茫的草滩,她们是老秦人说不完的“古经”,做不完的噩梦。
这里也是官府的刑场,每年秋决,都要在渭水草滩杀人。商君变法的头三年杀人最多,有一年一次杀了七百人,渭水都被鲜血染红了!可是,那都是在栎阳的渭水草滩与郿县的渭水草滩上。咸阳城南的渭水草滩还没有做过刑场,还是干净的。
谁能想到,第一次在这里开刑场,杀的竟然是商君?
一年四季,惟独冬天的渭水草滩空旷辽远,清冷孤寂。长长厚厚的草海早已经被打割净尽,枯黄的草根顽强的铺成一片无边无际的草毯,为苍黄的土地做出凄凉的装扮和最后的护持,以免呼啸的北风吹走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立冬开始,进入河滩的只有寥寥无几的猎户和破冰打鱼的官役。渭水草滩已经习惯了冬日的空旷寂凉。
今年冬日,渭水草滩却被涌动的人潮惊醒了!
河滩四野,人群茫茫,却没有哄哄嗡嗡的人潮之声,仿佛是无数失魂落魄的梦游人的汇聚。人群只是木然的涌动着,没有激情,没有议论,连村野百姓好看热闹的新鲜感也丝毫没有。惟有刑场内猎猎翻飞的黑旗与呼啸的北风有点儿响动,却又使辽远的河滩更显空旷,仿佛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深深幽谷。
将近巳时,一辆辆华贵的青铜轺车在森严护卫下陆续驶进了刑场。
这是世族元老们的轺车,他们无一遗漏的出动了。昨晚,国公嬴驷下了诏书,因老太后病危,国公紧急赶往终南山,着太师甘龙为行刑大臣,公子嬴虔为监刑大臣,孟西白三将为护刑将军,即日对商鞅决刑。诏书一出,世族元老们大为振奋,连夜在太师府密议,做好了各种准备。次日巳时,他们按照约定,一个个高车驷马气宇轩昂的开进了刑场。数日前乘坐破烂牛车身穿旧时布衣的装扮被彻底抛开了。
他们苦苦等了二十三年,黑发人熬成了白发人,一朝复仇,大是神采飞扬!可是,当他们高车驷马的进入刑场时,却发现黑色的人海竟然铁一样的沉默着,虽然隔着两层夹道护卫的铁甲骑士,依然能感到那无边无际的幽幽眼睛里闪烁出的冰冷,依然能感受到那梦魇般的沉默中透出的漠视。没有期待的欢呼,甚至连一丝惊讶也没有,茫茫人海凝固成了黑色的冰山。不由自主的,世族元老们的灿烂笑容收敛了,相互竞赛车技的呼喝兴致没有了,疾驰欢腾的马蹄也莫名其妙的变成了沓沓走马。自己做作出的些须欢腾,竟被无边无际的冰冷人海吸纳得无踪无影。这一切仿佛在无声宣告,任何人都没有力量消解这凝固的肃穆的沉默。
这是一个不见任何经传的特异刑场!
它很大。数千名铁甲骑士围出了一个方圆半里地的圈子,惟有面临渭水河道的一面敞开着。黑色人海蔓延在三面高地上,将刑场围成了一个盆地。盆地刑场的北面是一道五六尺高的土台,台上摆开了一字十六张长案,全部坐着白发苍苍的世族元老。中间突前的两张大案,坐着面垂黑纱的老甘龙和嬴虔。后面的高坡上,三百名重甲步卒护卫着一座高高耸立的望楼,楼里正是“已经去了终南山”的嬴驷。
刑场中央,是事先打造好的行刑台。它是一座边长约丈、高约六尺的白木台。台上立着一张又宽又厚的黑色大木板,一个人伸开四肢恰恰能够及边。刑台下,红衣赤膊的行刑手分成黑、白、红、黄、绿五对,每两人一对,头戴狰狞面具,牵一头“刑牛”围着刑台的五个方位站定。牛很怪异,直直的长角上套着红绫,头上戴着硕大的青铜面具,身上披着色彩斑斓的兽皮,牛脖上架着粗大的红色绳套和跟头鞍具。
谁也没有见过如此刑场,谁也不知晓将对商君何以处刑?很少见过世面的山野庶民本有看热闹新鲜的本性,寻常时日早已经骚动呐喊起来。世族元老们预想的期待的,也正是如此场面——商鞅处死,万民欢呼!老人们说,百年前秦穆公令三贤殉葬,国人心怀悲伤,但还是在三贤走进墓门时惊讶的呼喝喊叫起来。然而今天却没有丝毫声息,无边无际的黑色人海依然是一座冰山,唯闻夹在呼啸北风中的沉重喘息。
“将到午时。”甘龙对旁边的嬴虔说了一声,嬴虔点点头。
甘龙举起令箭,“押进人犯!”
担任掌刑官的是杜挚,他一挥手中黑色令旗,嘶声高喊,“押进人犯——!”
车声辚辚,西弧率领一队骑士押着一辆青铜轺车驶进了刑场。谁都知道,这是商君的专用轺车,车上坐的也正是商君!依旧是白玉高冠,依旧是白色斗篷,依旧是整洁讲究,依旧是自信威严。当那辆轺车辚辚驶进的时候,老秦人竟觉得这是马队护卫着神圣的商君前来视察了!四野人海突然欢呼起来,“商君万岁——!”“新法万岁——!”
声浪如同山呼海啸,滚滚惊雷,在渭水川道猛烈激荡着。
甘龙生平第一次感到了恐惧惊慌。四面高坡上的汹涌声浪就象要凌空压下来卷走他吞噬他的黑色怒潮!他用力拍打着长案吼叫,“如此做法,礼法何存?谁的命令?!”
嬴虔淡漠的声音,“老太师久经沧海,何其如此恐慌?”
“将人犯押上刑台!”杜挚大声吼叫,生怕西弧听不见他的号令。
将近刑台,商鞅从容下车,从容登台,在黑板前气静神闲的坐了下来。
“宣国君诏书——!”甘龙声嘶力竭,却一点儿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杜挚捧起一卷竹简,“逆臣商鞅,图谋不轨,聚众谋反,欺君罔上,擅杀大臣。凡此种种,罪恶昭彰,为昭国法,为泄民愤,议将卫鞅处车裂大刑——!”
甘龙颤巍巍起身,“商鞅,遭此极刑,乃天道恢恢,你,还有何话说?!”
商鞅笑了,“甘龙,商鞅虽死犹生,尔等却虽生犹死。青史之上,商鞅千古不朽,尔等却万劫不复。老太师以为然否?”
甘龙脸色发青,被咽得说不上话来,只是抖个不停……
嬴虔淡然笑道:“老太师,何其不知趣也?杜挚,许民活祭。”
杜挚高声宣布,“传令场外,凡有活祭商鞅者入场——”
一场旷古罕见的活祭开始了。
四野民众仿佛早有准备,一县一拨,由各族老人抬着祭品走进刑场,不断在刑台前摆上一案一案的三牲祭品,一束一束的松柏绿枝,洒下一坛一坛的清酒。人潮涌动,默然无声。片刻之间,祭品如山,松柏成荫,浓郁的酒气竟弥漫了刑场!
轮到商於十三县活祭时,万千人众屏息了。一百多名老人在郡守樗里疾和十三位县令带领下,抬着祭品,拿着乐器,默默走到刑台前跪成一圈,吹起了陶埙竹篪,激越悲伤的山歌顿时传遍刑场——
商君商君 法圣天神
忠魂不灭 佑我万民
商君商君 三生为神
万古不朽 丰碑我心
令世族元老们目瞪口呆的,与其说是百姓们的山歌,毋宁说是商於十三县的官员。他们竟敢公然率领百姓活祭商鞅,当真不可思议!
然而紧接着出场的更令他们震惊。上大夫景监、国尉车英率领各自府邸与商君府原有吏员三百余人,麻衣白孝,抬着一幅白绫包裹的大匾额和祭品祭酒走进了刑场。摆好祭品,洒酒祭奠,国尉车英拉开白绫,匾额铜字赫然在目——万古法圣!
须发灰白的上大夫景监捧起了一卷竹简,高声宣读祭文——
呜呼!哭我商君,万古强臣。昭昭大德,磐磐大才。维新法制,强国富民。奖励耕战,怠惰无存。郡县统制,国权归一。度量一统,工商无欺。刑上大夫,礼下庶人。唯法是从,极身无虑。移风易俗,文明开塞。收复河西,雪我国耻。
立制立言,千秋可依。煌煌法圣,青史永垂。呜呼哀哉!商君蒙冤,天地混沌。哭我商君,何堪我心?呜呼哀哉,人神共愤,山河同悲……
随着景监悲愤的祭文,四野民众肃静得死寂一般。泪水挂满了每个人的脸庞,却没有一个人号啕痛哭。然而那令人窒息的沉默,却比哭声更加令人惊心动魄。
倏忽之间,天空乌云四合,鹅毛大雪密嚓嚓漫天飘落!
一个火红色斗篷的女子飘然走进了刑场,象一团火焰,飘舞的雪花远远的融化在她的四面八方。她身后跟着两名抬着长案的白衣壮士,一个赫然便是侯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