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
便教我精心练习,跟随张兄。”“哪?你跟谁学的射技?母亲?”一说到母亲,张仪便情不自禁。
绯云摇摇头:“张老爹教我的,他老人家是高手。主母说,要不是张老爹,张家早被流盗洗劫了。”说着说着绯云便有些哽咽了。张仪叹息一声,良久沉默。嬴华道:“大哥不须忧伤,今日事伯母地下有知,也当含笑九泉呢。”绯云也抹去眼泪笑道:“吔,都是姐姐摆功摆出来的呢。”嬴华咯咯笑道:“哎呀呀,如何又变成姐姐了?是大哥!”绯云笑道:“吔,大哥只有一个,你是假大哥真姐姐呢。”说着两人便笑成了一团。张仪忍俊不住,也哈哈笑了。
次日午后,一辆青铜轺车在一队甲士护卫下开到驿馆,张仪被隆重的迎接进了郢都王宫。楚怀王大是烦恼。先是郑袖花样百出的宫闱“规劝”,后是昭雎一班老臣子软硬兼施的利害陈说,楚怀王本来已经打算听从他们的主意了;偏在这时,屈原黄歇一班变法新锐却又闻讯而动,非但闯进王宫慷慨陈辞质询他“将先王遗志置于何地”,还当场断指写下了鲜血淋漓的长卷血绢,发誓要与虎狼秦国周旋到底!
这一下楚怀王当真为难了,他不怕别的,就怕这顶“背叛先王遗志”的铁头帽子。老昭雎如此死硬,当初也没敢断然主张背弃楚威王的既定国策,而只是胁迫他罢黜屈原缩权黄歇,合纵与变法却只字未提,还不是不想背“忤逆先王”的恶名?芈槐别的不清楚,父王在楚国朝野与天下诸侯中的巨大威望,却是最清楚不过的。父王死了,但父王的威望却是他的立身之本,一旦被朝野指为“背叛先王”,那还不成了天下不屑一顾的恶君,说不定随时都有倒戈之危!
细细一想,芈槐觉得大是怪异:张仪一来,一切大变!行事向来讲究“分寸”的老昭雎与从来不过问国事的郑袖,竟全都急吼吼的要与秦国修好。屈原黄歇一班新锐,在遭到贬黜时也没有如此激烈的言辞举动,如今竟是指天发誓的对他这个新王施压。本心而论,对于是否一定要和秦国修好?还是一定要和秦国为敌?芈槐当真不在乎,也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认真。邦交大道嘛,从来都是利害计较,哪有守株待兔的蠢人?如今两派却各自咬住一方,水火不能相容,他却是彷徨无计了。两边都有胁迫他的利器,两边都不能开罪,两边也都不能听从,芈槐第一次感到了当国王的苦恼。烦乱之下,他坐着王船独自在云梦泽漂了一天一夜,竟是生生憋出了一个主意,也第一次感到了做国王的快乐。张仪来了,被领过了曲曲折折的回廊小径,最后进了一座极为隐秘的小殿。这是芈槐亲自指定的密谈地点,他要依靠自己的见识,在大国邦交中显示国王的圣明。
“丞相入楚,芈槐多有简慢,望勿介怀。”
“先王方逝,主少国疑,张仪岂能不知?”
“先生以丞相之身使楚,必是重大事体,芈槐愿闻先生高见。”
“秦楚修好,别无他图。”张仪却是要言不烦。
“改弦更张,楚国有何好处?”芈槐也是直触要害。
“秦楚接壤千里有余,一朝为敌,秦国伤害而已,楚国却是岌岌可危也。”“丞相是说,楚不敌秦?”
“楚若敌秦,何须六国合纵?”
楚怀王一怔,却又立即笑了:“合纵深意,在于灭秦,而不是抗秦。”
张仪骤然大笑:“掩耳盗铃者,不想却是楚王也!秦国现有十万铁骑,一年之内将增至二十万。楚国却只有支离破碎的二十万老军,楚国抗秦,无异于以卵击石。至于六国灭秦,更是痴人说梦!难道楚王忘记了三十年前的六国灭秦大会盟么?那时侯,秦国尚是穷困羸弱,六国尚不能灭,况乎今日?”
楚怀王顿时语涩。虽然他觉得张仪有些盛气凌人,但对张仪所说的事实却无法辩驳,谁教秦国确实比楚国强大了许多呢?芈槐也想强硬对话,但他也知道,实力较量,弱势一方是没有资格强硬的。沉默有顷,楚怀王换上了一副微笑的面孔:“丞相曾助楚国灭越,对楚国朝局当不陌生。秦楚修好,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本王何以自处?尚请先生教我。”张仪揶揄笑道:“楚王若能将王权让于张仪,张仪自有办法。”
“丞相取笑了。”芈槐见张仪软硬不吃,竟是没了应对之法,只好直截了当:“秦国若能返还房陵,本王便有立足之地。”“倘若返还,楚国如何?”张仪紧盯一句。
“退出合纵,秦楚结盟。”
“好!”张仪欣然拍案:“请楚王宣来史官,当场立下盟约便是。”
楚怀王没想到如此顺当的讨回了房陵之地,一时竟有些不敢相信。房陵六百里河谷盆地,又是几百年粮仓,对楚国的重要性怎么说也不过分,但能不动刀兵而收复房陵,纵退出合纵,屈原黄歇一班新锐也奈何他不得。芈槐笑道:“两国立约,须得双方君主押约上印了。”言下之意,竟是要钉实张仪的权力。
“张仪乃秦国开府丞相、秦王特使,楚王若有疑虑,自当作罢。”
芈槐略微思忖便高声下令:“宣太卜进宫。”
楚国的官制相对简约,太卜兼有记载国史、执掌宗庙、占卜祭祀等多种职责,实际便是文事总执掌。楚国具有浓郁的山地神秘传统,便将占卜职能列于首位,称为太卜。中原各国则将记载国史列为首位,一般称为太史令,府下分设宗庙、占卜、祭祀等属官。这时楚国的太卜是郑詹尹,此人与郑袖一样,乃楚国郑氏家族的支脉,为人深沉寡言,与朝中各方都甚为相得,与屈原还是忘年诗友。闻得楚王宣召,郑詹尹立即登车匆匆进宫。及至听到楚怀王立即拟就盟约的命令,他竟是怔怔的愣在那里说不上话来。在他六十多年的记忆里,如此没有任何仪典的邦交立约是从来没有过的,尤其是一国之王与一国丞相立约,更是匪夷所思!他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却又嗫嚅着开不得口——太卜在实际国务中是无足轻重的,说了又能如何?愣怔片刻,只得拱手领命,坐到内侍已经准备好的长案前,双手提笔,在两张大羊皮纸上同时写下了两份盟约。
“太卜高年清华,竟有双笔才能,张仪佩服了!”张仪竟是丝毫没有在意盟约,只对郑詹尹一手双笔绝技赞不绝口。
“如何?我大楚国也有上上之才了!”楚怀王芈槐也是不说盟约,只注意张仪说话。
老内侍将盟约递到王案前,楚怀王瞄了一眼便写上了“楚王芈槐”四个大字,随即命令:“用印。”一方鲜红的大印便清晰结实地盖在了羊皮纸上!老内侍又将两份盟约捧到张仪案前,张仪笑道:“丞相印却在咸阳,张仪只能押上名号了。”楚怀王笑道:“无妨。本王派特使随丞相去咸阳,用印之后随即交割房陵,如何?”张仪笑道:“土地乃无可移动之死物,邦交却是无常活物。何者先行兑现?楚王自可权衡。”楚怀王恍然拍案:“好!三日之内,楚国派出特使,知会苏秦,退出合纵!”
张仪大笑:“三日后,张仪便与两位特使离开郢都!”
楚怀王送走张仪,立即回到后宫对郑袖说了今日盟约。郑袖拍着芈槐的脸颊连连夸赞他“长大了!有谋划!”还破例的让芈槐当了一回威风凛凛的大男人,芈槐乐得直叫,竟是又一次体味到了王者的快乐与力量。
不想屈原黄歇当晚便匆匆入宫,愤愤劝谏楚怀王勿受秦国诱骗,当立即撤除盟约,立即派出合纵联军!芈槐气得脸色发青,忿忿然辩驳:“合纵联军就一定能收回房陵?你屈原担保?还是黄歇担保?兵不血刃而收复房陵,本王错在何处?六国合纵好,可曾给了楚国一寸土地?本王为何一定要守株待兔?!”
“噢呀我王,”春申君黄歇换了个话题:“张仪狡诈无常,若骗了我王,楚国岂不贻笑天下?那时楚国何以在天下立足?”
“大谬!”楚怀王声色俱厉:“秦国失信?张仪行骗?果真如此,本王自当统帅三军,为楚国雪耻复仇!”
屈原深深一躬:“言尽于此,夫复何言?臣等愿我王记住今日才是。”说完竟大袖一摆扬长而去,春申君也跟着匆匆去了。芈槐兀自喘着粗气自说自话的骂了一通,刚刚骂得累了,老令尹昭雎又到了。昭雎盛赞楚怀王:“明君独断,力排众议,挽狂澜于既倒,救楚国于危亡,英雄气度,胜过先王多矣!”芈槐顿时心花怒放,觉得老令尹当真忠心耿耿老成谋国,立时便赏了昭雎黄金百镒!
当晚,屈原在春申君府邸彻夜商议。天色泛白时分,一骑快马便飞出郢都北门,直上官道奔赴燕国去了。
第九章 纵横初局
一、燕山幽谷 维风及雨
苏秦回燕,燕国当真是惊动了!
蓟城竟是万人空巷,红色人群从郊野官道一直蔓延到王宫门前,鼎沸欢腾之壮观使任何大典都黯然失色。老人们说,一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人山人海,武信君给燕国带来了大运!
燕国君臣郊迎三十里,旌旗矛戈如林,青铜轺车排成了辚辚长龙,燕易王恭敬的将苏秦扶上王车,又亲自为苏秦驾车,引得万千国人激情澎湃漫山遍野的雀跃欢呼,万岁之声淹没了山原城池。谁都觉得,这个给燕国带来巨大荣耀的功臣,无论给予多么高的礼遇都是该当的。百余年来,燕国是战国中唯一的老牌王族诸侯,也是唯一没有扩展而始终在龟缩收敛的战国,没有在值得记忆的大事中风光过那怕一次,燕国人也从来没有扬眉吐气的时候。如今,燕国成了六国合纵的发轫之国,赫赫六国丞相竟回到燕国就职!一夜之间,燕国竟成了天下瞩目的首义大国,朝野臣民谁不感慨万端唏嘘欢庆?上至燕易王,下至工匠耕夫,谁也没有仔细去品味这件事对燕国的真实意义,更没有人去想,是否值得为一次邦交斡旋的成功如此狂欢?只是听任那压抑太久的萎缩之心尽情伸展,尽情发泄。
王车上的苏秦,却是一副淡漠的笑容。
面对绵延不绝的欢呼与形形色色的顶礼膜拜,苏秦竟有些茫然了。同是一个人,在潦倒坎坷的时候没有谁去理睬他,一朝成名,却有如此难以想象的荣耀富贵与崇拜颂扬如大海波涛般要来淹没他!洛阳归乡,国人也对他欢呼赞颂,但苏秦却没有茫然眩晕,反倒是一种真诚的陶醉与喜悦,毕竟,衣锦荣归是人生难得的一种骄傲,纵然这种骄傲不无浅薄处,但它却是一种真实的愉悦享受。
今日不然,燕国朝野的狂热,使他犹如芒刺在背般浑身不自在。他实实在在地觉得:六国合纵是自己的血汗功劳,纵然身佩六国相印也当之无愧。但是,他也实实在在的以为:六国合纵不能从根本上挽救任何国家,更不会给庶民百姓带来富裕康宁,将六国合纵看成救世神方,将苏秦看成上天救星,实在是一种虚妄,念之愈深,失之愈痛,一旦六国合纵出现危机,光环与泡沫骤然消失,人们又当如何呢?如果说,国人百姓的欢呼颂扬,苏秦还能释然一笑,那么国君大臣给他的旷世礼遇,则的确使他隐隐不安。他本能的觉得,六国君臣之中,极少有人把握六国合纵的真实用心与本来图谋,他甚至有了一丝隐隐的恐惧:六国合纵一旦立于天地之间,这个庞然大物的命运,就已经不是他能操纵的了。
燕易王为苏秦举行了盛大的接风宴会,国中大臣与王室贵胄三百多人济济一堂,锺鸣乐动,高歌曼舞,觥筹交错,人人欢欣!席间燕易王拍案下诏:拜任苏秦为燕国开府丞相,赐封易水封地二百里,在蓟城起造武信君丞相府邸!既是武信君,又是开府丞相,这便是老百姓们津津乐道的“封君拜相”,也是天下君王对臣子的封赏极致,同样也是布衣入仕所能达到的最高峰!燕易王话音落点,大殿中便一片高呼:“武信君万岁——!”“丞相万岁——!”苏秦依照礼仪一躬到底谢了王恩,却没有燕国君臣所期望看到的欣喜激动。但燕国君臣这一丝失望也只是一闪而逝,便迅速被宴会的大喜大庆淹没了。
三更时分,大宴方才结束,看着峨冠博带的大臣们与灿烂锦绣的贵胄们川流不息的走出大殿,苏秦心中竟是空荡荡的。从始到终,他都没有看见燕姬的身影。她是前国后,只要在蓟城,燕王断无不请她赴宴之理。难道她不在蓟城了?她能隐到哪里去呢?
“武信君啊,”燕易王从中央王座走了过来:“大宴散去,本王留了几名大臣再与武信君小宴叙谈,听武信君说说六国大势如何?”燕易王三十余岁,一副络腮长须,粗壮敦实,酒后正是满面红光兴致勃勃的样子。
“臣亦正有此意。”苏秦拱手道:“然则,人少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