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
正在这时,却见一人站在道中遥遥招手。驭手缓辔,张仪拱手道:“足下何人?何事当道?”那人拱手道:“在下乃孟尝君门客冯驩,奉命有请丞相。”张仪笑道:“孟尝君么,在何处啊?”冯驩道:“请丞相随我来。”张仪便命令马队原地等候,下车与嬴华随着冯驩进了道边小山,却见树林中多有暗哨,显然是警戒森严。
密林深处,孟尝君迎了上来:“临淄多有不便,专程在此等候丞相。”
“正事已毕,孟尝君何须多礼?”
“田文素来蔑视繁文缛节,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孟尝君有话对我说?”
“正是。”孟尝君点点头,将张仪拉到一棵大树后低声道:“两件事:其一,齐国可能生变,望公留意。其二,子之凶险,公去燕国,须多加防范。”
张仪心中顿时一沉,沉默片刻拱手道:“孟尝君大义高风,张仪不敢相忘。”
孟尝君慨然一叹:“河内大败,丞相入齐,荀况之言,若无这三件事,田文对秦国也是一如既往的偏执仇视。败六国者,非秦也,六国也。田文当真希望齐国师秦友秦,变法强大。惜乎孤掌难鸣,还得左右逢源。此中难处,尚望体察,莫笑田文优柔寡断。”
张仪素来洒脱明朗,此时却觉得心中堵塞,竟是看着孟尝君无言以对。良久沉默,张仪道:“孟尝君但有难处,知会张仪便是。”
“但愿不会有那一天。”孟尝君笑道:“丞相上路吧,恕田文不远送了。”
“后会有期。”张仪一拱手,便大步出了山林。
五、张仪苏秦都祭出了古老的权谋
三日之后,张仪马队到达易水渡口,便在南岸扎营,等候咸阳北上的车队。
自秦立为诸侯,却与燕国来往最少。一则距离遥远,中间隔着魏国、赵国、中山国,几乎从来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二则秦燕相轻,相互瞧不起对方。燕国是西周老牌王族诸侯,说秦国是王化未开的蛮夷之邦;秦国是东周开国元勋,说燕国是死气沉沉的僵尸之邦。同样是距离遥远,秦国与齐国却是声气相通,常有使节来往,与燕国却几乎是老死不相往来一般冷淡。然而,恰恰是这个生疏的燕国,却做了合纵抗秦的发动者,做了苏秦的根基之邦!
如此一来,秦国想不理睬燕国也不行了。燕国疲弱,燕国遥远,燕国经常没有动静,但也恰恰是这样的条件,便使燕国成为战国中最有可能暴出冷门的国家。张仪的谋划,就是要消除这个躲在大山背后抽冷子来一下的祸根。以秦国目下的战力,对于燕国这样的疲弱之国,挥师北上,完全可以一战击溃肢解,使燕国名存实亡。然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中原战国虎视眈眈,秦国便不可能兴师远征,去对付这个疲弱而又羊角风般的暴冷国家。唯一的办法,就是笼住它安抚它,使它不要瞄着秦国抽冷子发疯。
秦惠王最头疼燕国,说:“燕如羊腿骨,食而无肉,弃而可惜。”
“炖汤也许鲜美。”张仪笑答。
“炖汤?如何炖法?”
“细柴文火,慢工打磨。”
秦惠王品咂片刻,恍然大笑:“丞相是说,联姻?”
“最古老,又最可靠。”
“好!”秦惠王拍案:“当年秦晋联姻,保了三十年结盟,便与燕国联姻了。”
后来,秦惠王便委托嬴华在王族中物色适合远嫁的公主。嬴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定下了人选。奇怪的是,她没有先禀报给秦惠王,却先来说给张仪听。
“哪个公主啊?”
“栎阳公主。”
“报给君上了么?”
“还没有。”嬴华莫名其妙的有些脸红。
“噢,却是为何?”
“想先说给你听嘛,你不向我打听公主么?”
张仪大笑一阵:“哎呀呀,好记性儿,我却是忘到渭水里去了。”
“甚也不记,好没心!”嬴华粲然一笑,便跑了出去。
公主人选一确定,张仪便与樗里疾商议如何来做。樗里疾嘿嘿笑道:“这种上门事儿,要等个茬口才好做。这茬口,就是秦国要在纵横之争中大占了上风。要不,上门联姻只能自讨没趣。”张仪深表赞同,便将此事的先期斡旋交给樗里疾办理,自己便匆匆赶到到河内参战去了。樗里疾老谋深算,明白联姻的关键是要燕国前来求亲,否则,强大的秦国要将一个公主硬塞给人家,岂不贻笑天下?一番思谋,樗里疾紧急修书陇西大驮部族的老酋长,请他暗中斡旋。
这大驮族是樗里疾的祖籍老根,虽然势力不大,却与阴山草原的匈奴素有渊源。匈奴诸部又是燕国与赵国北部最大的威胁,也是两国的夙敌。大驮老酋长接到樗里疾密件,立即带着一头名贵的火焰追风驮与一百名骆驼兵,兼程赶到了敕勒川草原。匈奴老单于一见一团火焰般的红骆驼,便高兴的笑个不停。大凡草原部族,对大驮族的火焰驼历来都是垂涎欲滴。这种骆驼非但驰骋赛过骏马,而且能几天几夜不吃不喝的奔驰,在草原大漠戈壁中确实比雄骏的战马更是名贵!
但在秘议之间,匈奴老单于还是开出了条件:十年内秦国不能对匈奴用兵,匈奴占据秦国上郡北部的几百里土地,三年后再归还秦国。大驮老酋长思虑一番,欣然答应了为匈奴斡旋。此时,正逢合纵联军大败,六国一片混乱。匈奴老单于亲自赶到蓟城西北的于延河草原,并邀来了燕国辽东夙敌——东胡部族的首领,共同约见燕易王。
老单于开门见山:“燕王兄,我大匈奴已经与秦国修好结盟了,可燕国却乌鸦一样,在秦国后边呱呱乱叫。燕王兄要能与秦国一家人,就是我匈奴与东胡的朋友。要不,就是匈奴东胡的敌手,老夫就要骑着火焰追风驮,住到蓟城去了,啊哈哈哈哈!”
燕易王与子之密商了一天一夜,终于答应了老单于。旬日之后,燕王特使便到了咸阳,向秦惠王呈上了燕易王“求亲修好,永不为敌”的国书。秦惠王“踌躇”了一番,便欣然允诺,对燕国特使道:“一月之后,丞相张仪护送公主到燕国成亲,两国盟约,由丞相全权处置便了。”硬是留个尾巴,让燕国特使忐忑不安的回去了。
张仪在易水渡口等了两日,咸阳的送亲车队方才辚辚到达。正好是前将军白山率领三千铁骑护送,与张仪的两千铁骑仪仗会合,便正是合乎礼仪的王室送亲规格。张仪与白山寒暄一阵,便带着嬴华来见栎阳公主。进得公主营区,却见一名女子正在帐前草地上练剑,红衣短装,剑光霍霍,一股英武之气。
张仪笑道:“孤身入燕,带如此一个贴身侍卫也好。”
“才不是,她便是栎阳公主了。”嬴华说罢笑叫:“平姐姐,丞相来了。”
剑光猛然收刹,练剑女子面色涨红的说了声“稍等”,便风也似飘进了大帐。片刻之间,便见一个女子迎出帐来,宽袖长裙,秀发如云,竟是与方才练剑女子截然不同的一个丽人!张仪惊讶的揉揉眼睛:“她?是方才的栎阳公主么?”
“哟!那能有假么?”嬴华笑道:“栎阳姐姐琴剑诗酒,无一不精呢。”
张仪拊掌笑道:“王室有此奇女子,秦国之福也。张仪参见公主。”
栎阳公主笑道:“丞相多礼,请进帐便了。”
到得帐中坐定,张仪将所知道的燕国情况与燕易王性情、宫廷纠葛等做了一番备细叙说,末了道:“公主孤身远嫁,任重道远,嬴华已经在蓟城建了一家燕山客栈,做公主秘密护卫,公主但放宽心便了。”栎阳公主笑道:“不打紧,嬴平不会有事,也不会误事。”张仪心中一动道:“公主熟悉燕国?”嬴华笑道:“平姐姐在燕国长到十五岁,说是燕国人也不为过呢。”张仪恍然笑道:“噢——,公主是回归的北嬴族了?”栎阳公主道:“丞相说对了,族人落叶归根,嬴平便也心无牵挂了。”张仪大是高兴:“天意天意!秦人国运来了。”
嬴秦部族在商王朝灭亡后流散西部,主流一支一直与西部戎狄长期拼打,有两支便流落到了燕国与晋国。数百年之后,进入晋国的一支已经与晋国的赵氏部族完全融合,以致天下有了“秦赵同源同姓”的说法;进入燕国的一支,却始终顽强的保留着嬴秦部族的姓氏与独有的生活习俗,被秦人称为“北嬴”。不知道什么缘故,北嬴始终没有回到秦国。秦国变法强大后,秦孝公为了增加人口,陆续派出了三名嬴秦部族的元老到北嬴秘密联络,策动北嬴重返家园。北嬴族长提出了一桩旧时冤案:当年秦献公发动宫变时,北嬴老族长正在雍城,被秦献公以“乱国同党”斩首;若要北嬴回归,便须了结北嬴这块心中创伤。秦孝公与商君未及处置,便接连去了。其后,秘密联络的三个嬴秦元老,又因卷入甘龙叛乱而被新君嬴驷诛杀,这件事又搁置了下来。直到张仪入秦嬴驷称王,秦惠王才重派秘使联络,谈好处置方法,北嬴五万余口才绕道九原,从北地郡回归秦国。归秦之后,秦惠王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庆典,以“壮大嬴氏血脉”为功名,封赠了北嬴大小首领二百余人以各等爵位;并在太庙祭祖,下《嬴氏王室罪己书》,对先祖错杀表示了谴责忏悔。自此,北嬴重返老秦,秦国的精锐骑士骤然增加两万,王室世族的力量也大为增强。
嬴平是北嬴族长最钟爱的小女儿,被秦惠王册封为栎阳公主。她原本便是父亲的外事臂膀,不但熟悉燕国民情风习,而且与蓟城官场人物多有交往。寻常公务,这个嬴平都是一身男装,英风飒爽不让须眉。回到秦国,才恢复了女儿装束,做起了无所事事的公主。嬴华逐一对王族公主摸底试探时,嬴平竟意外的兴奋,非但立即答应,还主动请见秦惠王请求远嫁。秦惠王与已经是“王叔”的北嬴老族长磋商,老族长竟也欣然答应了。
于是,这个生于燕国长于燕国的秦国公主,就成了远嫁燕易王的最佳人选。
看看如此一个公主,张仪原本想好的诸多叮嘱便都省去了,只说了一句话:“燕国但有大乱,秦国力保公主返国。”栎阳公主却爽朗笑道:“不会有事的,我姓嬴,我是秦国公主,这就够了。”
张仪哈哈大笑:“公主见事透彻,有秦国后盾,入燕万无一失也。”
次日,张仪派出快马使者飞报燕王,随后便拔营渡河,过了易水,向蓟城浩浩荡荡开来。将近蓟城百里之遥,黑冰台安插在蓟城的秘密斥候飞马来报:苏秦与子之联姻结盟,密谋在蓟城截杀张仪,重组合纵!请丞相不要入燕。嬴华脸色立变,力主张仪返回咸阳,由她以“行人特使”身份护送栎阳公主入燕。张仪思忖片刻,断然道:“果真如此,目下便是一举安定燕国的绝佳时机,不冒大险,焉得成事?走!”
这时的燕国,却是迷雾重重。
联军大败后,子之率领燕国残兵连夜从孟津渡河,进入河外方才扎营歇息。一清点人马,南下的六万步骑竟然战死了三万,重伤万余,余下的一万多人马也几乎人人带伤狼狈不堪。尤其是带去的三万精锐骑兵,竟然只有不到一万人生还。子之自己也身中一剑一箭,剑砍伤了左手臂,箭射到了右肩背。虽然都不是要害部位,也不是毒箭,但却使子之吊着左臂袒着右肩,加之脸上擦伤淤血,竟是一副死里逃生的血人模样!
但子之顾不得仔细打理自己的伤口,他全力去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用重金从大梁秘密请来三个善于疗伤的高明医师,连同军中三个医师,不分昼夜的给士兵包扎上药。最后,终于是保住了余下的一万多人马没有感染恶疾。士兵们全部疗伤之后,子之才让医师给自己疗伤敷药,只是此时伤口已经溃烂,人也高烧不退。三名医师精心守护三日三夜,用尽了所有方法,才使子之度过了险情,但人却仍在昏迷衰弱之中。燕国将士们大是感动,万余人围坐在大帐周围,不吃不喝不睡,就是要守侯着亚卿醒来。十二个时辰后,子之终于醒转过来,听中军司马一说帐外情形,竟是奋然起身,摇摇晃晃的走出了大帐。
万余将士霍然起立,纷纷高呼:“将军平安!亚卿万岁!”
骑兵将军上前高声道:“全军将士请立即拔营回燕,做速救治亚卿!”
子之摇摇手:“不能走,要等武信君,一起回燕国。”
“荆燕将军的两千铁骑没有参战,毫发无伤,武信君不会有事!”
“不,不能。”子之粗重的喘息着:“你等要走便走,我要等,等武信君……”
将士们沉默了,突然,万众齐声的高呼:“追随亚卿!效忠亚卿!愿等武信君!”
子之向将士们抱拳拱手,要说什么,却又突然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