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
“具体而论,六军伤亡不一:楚军一触即溃,损伤最为惨重,十五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唯余子兰率残兵一万余逃回;燕军战力最强,损伤却最小,六万步骑尚有三万余精锐完整归来。正因如此,这次合纵大军虽然失败,燕国却是军威大振,洗刷了‘弱燕’之名。燕军能有如此作为,皆赖亚卿子之之胆识谋略也。”
殿中顿时哄嗡一片,燕国朝野早已经听惯了“弱燕”说法,久而久之也认为燕国就是弱,就是不如中原战国。今日,苏秦竟然说“燕军战力最强”“军威大振”“洗刷了弱燕之名”!能不令人吃惊么?
“果真,如此么?”燕易王心头一震,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苏秦有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的书信。请燕王过目。”
燕易王拍案道:“御书,念!高声念!”
御书从荆燕手中接过四卷竹简,展开一卷高声念道:“魏无忌拜上武信君:河内大战,若按子之谋划,可出奇制胜也,燕军有此人为将,燕国之福也……”又展开一卷:“黄歇拜上丞相:楚军溃阵,若非子之将军率燕军浴血奋战,六军将无一生还者!人言燕弱,今却见强燕一端,令我楚人汗颜……”又展开一卷:“武信君台鉴:今次大败,唯燕军孤军力战,力挺危局,令田文感慨万端……”展开最后一卷,却犹豫的看着苏秦,苏秦笑道:“念吧,燕王自有明断。”御书便高声念道:“赵胜顿首:联军之战,赵人当对燕军刮目相看。天下皆说燕国孱弱,谁知燕军竟是如此强悍?赵燕相临,赵胜从此不能安枕也……”
四卷念罢,殿中大臣们竟都死死的盯着胳膊吊带上还渗着鲜血的子之,仿佛盯着一个不可思议的怪物一般!子之的凌厉果敢杀伐决断,朝臣们倒是都隐隐有所闻,老世族们也正因为如此才将他看作隐患。但子之毕竟是个边将,升任亚卿还不到一年,许多重臣对他还都是一知半解,甚至远不如对宫他熟悉;今日看来,此人在几十万大军阵前能打出威风,竟是大大的非同小可!老世族们想的是:还能不能除掉他?新进大臣想的是:如何在这个人面前辩解自己?
“诸位卿臣,武信君所言如何啊?”燕易王是完全清醒了,但却似乎并没有激动。
一个老臣颤巍巍站了起来:“臣忝为太师,以为武信君所言纵然实情,也难掩兵败盟散之后果,武信君身为六国丞相,又执掌总帐,当对兵败担承些须罪责,我王亦应给予适当处罚。否则,只恐难以安抚朝野。”
“太师以为,当如何处罚?”
“如何处罚,尚请我王与众臣公议为宜,老臣只是动议,却无定见。”
“臣以为,至少当削爵减俸,诏告朝野。”一有试探,立即就有老世族附和。
“差矣!老夫以为,夺爵罢职。”
“老朽以为,苏秦丧师辱国,当罚为苦役,流徙辽东!”有人慷慨激昂。
“苏秦本非燕人,大罪误国,当满门斩首!否则,难息国人之愤,愧对将士亡魂!”
瞬息之间,殿堂风云突变,燕易王顿时愕然了。他本来已经完全清醒,也很振奋,其所以没有立即封赏苏秦子之,只是认为大局已定,想让朝臣们拥戴一番。不想老世族们竟当殿发难,一个比一个气势汹汹,燕易王心中又没底了。说到底,王族兵力远在边地,老世族们的封地军兵却都聚集在蓟城周围,燕易王与子之还没来得及任何沟通,谁知子之对苏秦如何看待?安知他不恨苏秦?一旦僵持,最危险的还是王室。此情此景,燕易王如何敢贸然说话?
“啊哈哈哈哈哈!啪!”突然,殿中一阵长笑,吊着一只胳膊的子之拍案而起,竟在大殿中悠然的踱着步子:“好个燕国啊!自命王族战国,别的不会,却会中伤功臣,会自毁长城,会夺爵罢职,会满门斩首,还会聒噪着诬陷天下名士!”他揶揄的笑脸突然变得杀气腾腾,指着满堂老世族厉声骂道:“一窝蠹虫!一树黑老鸦!一群酒囊饭袋!武信君万里驰驱,奔波合纵,尔等哪里去了?武信君亲临战阵,呕心沥血,尔等哪里去了?大军败退,武信君独守战场,三日复生白发,尔等哪里去了?今日,武信君顾全燕国安危大局,不去他邦,独来燕国,如此大忠大贞,尔等竟敢做狂犬吠日?真有胆色啊!子之今日正告尔等:谁敢对武信君恶意中伤,子之不答应!我三万六千铁甲锐士不答应!尔等不是有兵么?来呀,明日便摆开战场,看谁家血流成河?!”
子之脸色铁青,单臂一挥,一阵沉雷似的脚步声便轰隆隆压进大殿,两个铁甲方阵立时森森然矗立在殿中!子之冷笑着单臂一指:“他们都是百战余生,跟着子之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不知几回,尔等有话,对他们说!”
大殿中死一般的寂静。
这一番嬉笑怒骂,当真是雷霆万钧,匪夷所思!所有的虚与周旋都被撕扯得干干净净,只剩下赤裸裸的实力较量了。饶是苏秦见多识广,也想不到子之竟在王宫之中当着燕王用如此手段,如此震慑朝局!饶是燕国臣僚们风闻子之凌厉,也想不到此人竟如此狂悖,如此威猛!且不说子之是燕国闻名的战将,最可怕的是,随他征战多年又浴血逃生的几万亡命甲士便戳在宫外,森森矛戈便在眼前!老世族封地的全部甲兵聚集起来,也当不得这些久经恶战的精兵一阵冲锋,当此情景,谁不胆颤心惊?谁还敢大声喘息?
“好!”燕易王却笑着站了起来:“本王自有公断:武信君功勋卓著,对燕国忠贞不二,加封地一百里,任燕国开府丞相!子之浴血奋战,扬我国威军威,爵封成义君,职任上卿上将军!班师将士,兵士赐爵一级,千夫长以上者晋爵两级!方才攻扞武信君者,各削爵两级,减封地三十里!上卿啊,命甲士们下去吧。”
“臣,谨遵王命!”子之一挥手,两个方阵便隆隆出了大殿。
一场灭顶之灾就这样过去了。燕易王与苏秦、子之重新结成了稳固的君臣同盟,苏秦做了开府丞相,子之做了上将军外加一个监理政务的上卿,燕易王的地位也空前巩固。燕国老世族在这场短兵相接的较量中完全失败了,完全蛰伏了。燕易王与苏秦、子之连续会商三日,决意君臣同心,整饬吏治,训练新军,使燕国真正崛起。
就在这时候,张仪的和亲车队到了。
燕易王叙说了与秦国联姻的来龙去脉。苏秦是赞同的,认为时势所迫也只能如此,况且也能够给燕国争取一段时间,只有等燕国喘息过来,才能再图合纵大计。子之也赞同联姻,但却主张借此除掉张仪,说话是一如既往的直截了当:“张仪,六国祸乱之外源,武信君之死敌,不杀此人,六国永无宁日,合纵大计终成泡影!”
对子之这种动辄赤裸裸诉诸杀戮的做法,苏秦本来就觉得有些不对味道,如今子之竟要杀掉张仪,不禁令他震惊了。苏秦沉着脸道:“上将军所言,大是不妥,邦国相争,依靠暗杀而取胜者,未尝闻也。燕国若开杀戮使节之先河,将自毁于天下!”
燕易王呵呵笑道:“上将军啊,张仪就那么好杀?此事还是罢了。”
“好。”子之爽快拍案:“臣心思粗疏,未想到张仪是秦国使节一层,武信君既然反对,子之就此作罢。”却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但是,苏秦仍然不放心,他知道子之一旦认定某事,必要做成方肯罢休,杀张仪绝非他临机闪念,也许在河内战场大败时他就恨上了张仪。苏秦反复思忖,派三弟苏代以商议婚期为名,到上将军府留心查看。苏代去住了一宿,回来说没有发现异常动静。苏秦还是半信半疑,只有吩咐荆燕私下多多留心,便忙自己的事去了。
三月初三,张仪的送亲军马在蓟城南门外十里扎下了大营。
按照礼仪,燕易王在约定日期将秦国公主迎进王宫成亲,张仪才能进入蓟城入住驿馆,开始邦交活动。在此之前,只能在蓟城外等候迎亲。张仪虽然不急,但也不想夜长梦多。大营扎定,立即修好国书,派行人嬴华进入蓟城与燕易王约定日期。嬴华午时出发,日暮时分便辚辚归来。燕易王派出了司正 随同嬴华前来,抚慰送亲军马,带来了一百只养、十头牛、三十头猪并六十坛燕山老酒。司正带来的国书确定:三日后燕王迎亲,举国大酺!
当夜,张仪便下令军士杀牛宰羊,特许每个甲士饮酒一大碗!军中欢呼不断,立即便是炊烟袅袅热气腾腾,料峭的春日寒风顿时便减了威力。在满营欢声中,张仪与嬴华、白山并栎阳公主议定了若干送亲事务,不知不觉间已到了三更时分。
“禀报丞相:帐外有一商人求见。”军务司马匆匆进来禀报。
“商人?让他进来吧。”
白山霍然起身:“且慢。我先去看看。”便大步出帐。片刻之后,白山带进来一个年轻的的后生,虽是布衣风尘,却是沉稳英秀。张仪眼睛一亮:“你?你是苏代?”
后生深深一躬:“张兄果然过目不忘,小弟正是苏代,张兄别来无恙?”
张仪哈哈大笑,过来便拉住苏代:“哎呀呀,我师说苏氏当有三杰,果然应验!苏厉呢?”
“苏庄兄嫂们尚须照应,四弟一时不能离开。”
“好好好,来,坐了慢慢说。”
“多谢张兄。”苏代一拱手:“小弟时间无多,张兄看了此信我便要走了。”说罢从腰间摸出一方羊皮纸递过:“二哥一番苦心,望张兄体察。”
张仪连忙打开羊皮纸,两行熟悉的大字分外清晰——
蓟城有不测风险,张兄当作速离开,毋得强自犯难,切切张仪笑道:“好,苏代啊,我想见苏兄一面,可行么?”
“二哥说,各谋其国,各忠其事,未分胜负,不宜相见。”
张仪默然片刻:“也好,代我向苏兄致意,也转告苏兄:三日后张仪便入蓟城,非不领苏兄之情义,时也势也。”
“如此苏代告辞了,张兄保重。”
“且慢。”张仪从腰间大带上抽出一把皮鞘短剑:“这是我为苏兄物色的一把利器,合于苏兄剑路,目下燕国正在动荡之中,望苏兄多加防范。”
“张兄……”苏代接过短剑深深一躬,便匆匆去了。
大帐中一时无话。白山送苏代回来,见几个人都低头沉思的样子,忍不住道:“丞相,连夜回咸阳吧,末将派三千铁骑护送,燕国不敢伤及公主,他们只要害丞相。”
“白山,坐下吧。”张仪笑道:“谁说我要走了?你我好赖也一起打过仗了,张仪贪生怕死么?”白山着急道:“丞相,不是你贪生怕死,是秦国不能没有你。”张仪摇摇头道:“每一个秦人都是秦国的子民,我张仪也是。白山啊,你要知道,邦交也是战场,也需要勇气胆识,贪生怕死者,打不了胜仗,也办不好邦交。”
“丞相教诲,白山明白!”白山深深一躬:“我这五千骑士宁可粉身碎骨,也保得丞相公主平安!”
“我看没事儿。”栎阳公主笑道:“燕国就是这个子之,防住他,就一切了结。”
嬴华走过来道:“白山将军,你军中可有铁鹰剑士?”
“有,正好十个。”
“好!全数给我。你只管打仗,丞相公主不用你分心。”
“是,末将明白。”
张仪笑道:“如此妥当,还有何好怕啊?好了,三日后进蓟城便是。”
六、四阵三比 秦燕结盟
第四日正午,蓟城南门大开,鼓角喧天,燕易王全副车驾出城迎亲。秦军也是辕门大开,仪仗整齐,三十名长裙侍女,护卫着栎阳公主的轺车辚辚驶出。张仪率领全副仪仗与一千铁骑甲士,随着栎阳公主的轺车方队跟出,在辕门外与燕易王车驾遥遥相对,燕国司正与秦国行人走马交换了联姻国书,接着便鼓乐大做,燕易王与栎阳公主的轺车并驾前行,张仪率领秦国仪仗护卫随后,燕国仪仗押阵,浩浩荡荡开进了蓟城,开进了王宫。 婚典进行完毕,燕易王便偕同栎阳公主,在王宫大宴送亲宾客与国中大臣。张仪坐席便在燕王左下手,饮酒间看来看去,殿中却是没有苏秦。
“丞相别看了,武信君是不会来了。”一个带剑将军悠然来到张仪身旁。
张仪淡淡笑道:“敢问阁下何人?”
“燕国上将军子之,见过秦国丞相。”
张仪揶揄笑道:“上将军带剑入宫,可是八面威风啊。”
子之哈哈大笑:“论起威风,子之只在面上。何如丞相,偷袭敖仓,颠覆合纵,不在暗夜之中,便在宫闱之内,子之却是要甘拜下风了。”
“是么?”张仪嘴角露出轻蔑的笑容:“偷袭在战场,邦交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