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
见小庭院中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分明便是张仪!只是那样子却令人吃惊:寒冷的冬日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布长衫,既没有高冠,也没有官服,散乱的长发披散在肩头,完全是一个寒士模样。但更令苏秦与孟尝君吃惊的,却是他身上背了一支干枯带刺的荆条!
见苏秦出来,张仪一扯胸前布带,从背上拿下了荆条,双手捧着深深一躬:“张仪心胸浅薄,以恩为仇,请苏兄打我二十荆杖!”
“张兄!”蓦然之间,苏秦泪水盈眶,扑上去便紧紧抱住了张仪!
孟尝君哈哈大笑,却又惊讶喊道:“快松开,荆条夹在胸前,都带血了!”说着便上去分开两人,细心的拿下了那根指头粗细的荆条,黑乎乎的干刺上果然血迹斑斑,连张仪的布衫都扎破了!饶是如此,苏秦张仪却全然不觉,竟是泪眼相顾,兀自开怀大笑。
“好事!痛快!”孟尝君大乐:“家老,有酒么?”
老仆忙不迭道:“酒不好,有两坛。”
“有就好,快拿出来!走,张兄苏兄,到里院坐了!”孟尝君完全变成了主人在张罗。
老仆便连忙去提了酒坛,拿着大碗碎步跑了过来,满脸惶恐道:“大人,没得下酒之物。只有,只有一筐羊枣儿,实在……”孟尝君笑道:“羊枣儿就好,拿来便是了。”苏秦却是一边忙着进屋找了一件棉袍,出来给张仪穿上,一边笑道:“这筐羊枣儿,还是家老的儿子看他老父送来的,今日正摊上了,惭愧惭愧。”张仪看庭院中萧疏一片,苏秦的旷达中透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落寞,原来已经变黑的头发,已经真正的变成了两鬓斑白,消瘦清癯得架着一件棉袍竟是空荡荡的不显身形,心头便直是酸楚。
但张仪毕竟豁达明朗之人,况苏秦复出的机会便在眼前,揉揉眼睛笑道:“羊枣儿好啊!当年我们常常给老师采一布袋,每每在月下讲书毕了,老师便用羊枣儿下酒喝呢。”苏秦接道:“老师还用干羊枣儿泡酒。有一冬快过年时,张兄打扫老师的山洞书房,偷着喝了老师半坛羊枣儿酒。孟尝君,你猜我们老师如惩罚?”孟尝君童心大起:“我想想,打!屁股打肿!”苏秦一本正经道:“非也。老师罚他,将那半坛再喝了!”
“痛快!好个鬼谷子!”孟尝君将石案拍得啪啪响:“张兄啊,你好福气!偷酒得福啊,定然是醉翻了。”苏秦接道:“张兄心里偷着乐,却是愁眉苦脸对老师请求,说偷酒是师兄望风,师兄该当一起受罚。老师捋着白胡子笑了,‘好啊,同伙,一起受罚了!’张兄便将我喊了来一起喝,那羊枣儿酒啊,凛冽中透着酸甜爽利,我们直嚷着好喝,不消片刻便喝完了半坛!”孟尝君一副渴慕的神色紧追道:“啧啧啧,这羊枣儿酒喝了,却是何等后劲儿?”苏秦笑道:“你问张兄了。”张仪摇头笑道:“何等后劲儿?嘴唇肿了三日,不能吃饭,不能说话,只能面对面不断的呜噜呜噜……”一言未了,孟尝君便笑得前仰后合,苏秦张仪两人也大笑起来。
孟尝君来了兴致,将一筐羊枣儿摆在石案中间,举起大碗慨然道:“来,双喜齐至,羊枣儿下酒,干了!”“干了!”苏秦张仪也举碗齐应,当的一撞,三人便一饮而尽。孟尝君撂下碗便笑着叫了起来:“噫!酒尾子,又淡又辣!”张仪也笑道:“收不住酒意,再加一个散字。散淡辣,谓之酒尾也!”苏秦哈哈大笑:“快,羊枣儿上了。”三人便各抓一把羊枣儿塞进口里大嚼,竟是酸甜爽利,特别上口,淡辣之气竟顿时大解,三人竟同时喊了一声:“再来!”不禁又是一阵大笑。
再看这羊枣儿,却是小小颗粒如小指肚儿,颜色黑红发紫,枣儿肉也只有钱儿般薄厚,酸甜味道却极有劲力,三人不禁啧啧称奇。张仪拈着一枚羊枣儿笑道:“你们可知道,秦人将羊枣儿叫甚个名字?”孟尝君笑道:“那谁知道?”张仪道:“羊枣儿是孟子叫开的。秦人叫它‘羊屎枣儿’。你看,又小又黑,像不像养屎蛋儿?”孟尝君摇头笑道:“不雅不雅,纵像养屎蛋儿又能如何?还是老孟子叫得好。”苏秦笑道:“雅从俗中来,无俗何谓雅?原本说不上好坏的。”孟尝君眨眨眼笑道:“算你为俗请命了,你可知道,这天下有几种枣儿?”苏秦一怔:“哟,还当真不知,你便说说看了。”
孟尝君掰着指头道:“壶枣儿、要枣儿、白枣儿、酸枣儿、大枣儿、填枣儿、苦枣儿、棯枣儿、唐枣儿、紫枣儿、历枣儿、三星枣儿、骈白枣儿、灌枣儿、青花枣儿、赤心枣儿;以地划分,还有齐枣儿、安邑枣儿、河内枣儿、东海蒸枣儿、洛阳夏白枣儿、梁国夫人枣儿;以牲畜跑物命名者,还有狗牙枣儿、鸡心枣儿、牛头枣儿、猕猴枣儿、羊角枣儿、羊枣儿、马枣儿;说到神仙嘛,还有西王母枣儿!数数,一共多少?”张仪大笑道:“嗬,好学问!一口气说了三十种枣儿名字,当真了得!”孟尝君得意笑道:“两位大兄那么大学问,我这粗汉不长点儿记性,还能活得下去么?”三人便又是一阵大笑。
羊枣儿酒尾子喝得快乐,竟不知不觉的红日西沉了。
孟尝君出去了一会儿,回来便吩咐家老只管清扫庭院,莫要再忙其他琐事。片刻之后,两辆高厢牛车咣当咣当的就到了大门口,几个年轻力壮的仆人便穿梭般往里搬物事,舂好的米、磨好的面、宰杀好的猪羊、风干的鱼虾、泥封坛口的兰陵老酒、捆扎停当的冬菜、大罐小坛的油盐酱醋、挡风的棉布帘、大大的燎炉、几口袋木炭等等诸般应用物事应有尽有,而且还来了一个精于烹饪的厨工!
张仪笑道:“雪中送炭,孟尝君也!”苏秦却是苦笑不得:“孟尝君,何苦这般折腾?弄得一片光鲜,我倒是不自在了。”孟尝君大笑道:“你自在了,我这脸面却何处搁去?再过十天半月,我想奉迎只怕都进不得门了。”张仪笑道:“奉迎的车马堵住大门了?”孟尝君道:“张兄明白人,我得抓住这个机会了。”说得三人一阵大笑。
不消半个时辰,这座黄叶萧疏的小庭院顿时便灯火明亮,变得富丽光鲜温暖舒适起来,满院都弥漫着厨房散发出来的浓浓肉香。三人坐在正房厅中,一眼便能望见厨房灯火与厨工的刀铲影子翻飞,感觉竟是从来没有过的新鲜。孟尝君笑道:“平日里庭院深深,那看得如此温馨红火景象了?”张仪慨然道:“要说起来,苏兄大家,也没经过此等小庭院日月。张仪却是小家庭院,从小便如此了。”苏秦道:“孔子所说的天下大同,大约便家家户户如此了。”张仪道:“家家如此,却是谈何容易?”三人竟一时默然了。
过得片时,酒菜进来,便开怀痛饮。孟尝君说起了齐王决意起用苏秦变法的事,张仪大是高兴,立即提议大饮了三爵,便慷慨激昂的备细说了商鞅变法的经过,以及他对秦法的体察,还给苏秦出了许多主意。苏秦听得很是专注,却是很少说话。
末了孟尝君笑道:“张兄说了如此多,其实只要钉死一条即可。”
“那一条?”
“秦国会不会突然进攻齐国?”
苏秦脸一沉:“孟尝君,邦交有道,如何能如此问话?”
“不打紧,此话却是说得。” 张仪微微一笑:“自秦国崛起,山东六国便怪象百出:做好事是抵抗秦国威胁,做坏事是迫于秦国威胁,明君良臣喊秦国威胁,奸佞贪官也喊秦国威胁,一言以蔽之,都将秦国威胁做了自己的救命稻草。孟尝君何等人物,都将秦国威胁看做了变法能否成功的根本一条,可见此痼疾之深也!”张仪说着说着语气便凝重起来:“可究其实际呢?秦国实力不足,秦国也很害怕山东六国的合纵抗秦。否则,张仪的连横如何便成了秦国国策?说到底,方今天下都在扩展实力,都需要扩展实力,也都需要时间。谁抓住了机会,扩展的快,谁便占了先机,谁坐失良机不扩展,谁便自取灭亡!苏兄心中最清楚,纵是秦国从今日开始灭国大战,齐国也是最后一个,至少还有十年时间!”张仪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十年啊,十年可以做多少事?要说威胁,秦孝公与商鞅变法二十三年,时时都有被六国瓜分的大险,那才是真正的威胁!可他们君臣就是挺住了,挺到了最后,挺到了成功。有人说,那是天意。可不要忘记,变法的每一关口,都有更多的人说:遵循祖制是天意,变法是逆天行事。想想春秋战国三百年,这天意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人心!就在当事者的强毅胆略,就在百折不挠的坚韧!威胁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自己心里!而不在秦国或是六国!孟尝君,我算答复了你么?”
张仪这番话当真是肃杀凛冽掷地有声,竟说得孟尝君额头冒汗,冷不丁打了一个激灵站起来,深深一躬道:“张兄一剂猛药,田文一身冷汗,竟是无地自容了。”苏秦却是感慨万端的叹息了一声:“张兄啊,你入秦十多年,竟精进如斯,苏秦自愧弗如了!此番见识,令我心颤,又令我气壮,好,好得很哪!”
张仪本来激动得面红气粗,此刻却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苏秦与孟尝君,那可都是目空天下的人物,纵是对才堪匹敌的张仪,那也从来没有说过一个“服”字,遑论“自愧弗如”与“无地自容”四个字?此刻说来,自然绝非虚应故事。张仪笑了笑拱手道:“两兄奖掖,张仪便愧领了,索性,我便自赏一爵罢了!”说罢举起大爵一饮而尽。
“那却不行,”孟尝君急急道:“我俩也要庆贺一爵!”苏秦笑应一声,叫张仪再领赏一爵,三人便又干了一大爵。
撂下酒爵,苏秦若有所思道:“看来,秦国养人胆气。张兄这番话,非以才华利口服人,却是以英雄胆气立威。可以想见,这种胆气弥漫在秦国朝野山乡,却是何等气象?我听过那句秦人的口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就这一句,民心胆气便是浩浩荡荡了。那刚猛的步态,那高亢的秦音,那粗朴坚实的民风民俗,日日耳濡目染,便滋养了张兄的英雄胆气啊。”说着便叹息了一声:“我苏秦在六国之间盘旋十多年,胆气竟是丝丝缕缕的飘散了。每每看到失败后的分崩离析,每每看到危难面前的君臣倾轧,我便心痛如割,时间长了,竟常常空落落的。不知从何时起,苏秦竟喜欢上了庄子,竟常常想到何如撒手隐居?一个纵横家,一个纵横家啊……”说着说着,眼眶便湿润了。
“苏兄,英雄有本色。” 张仪眼眶也湿润了。
月上中天,海风呼啸,三人感慨唏嘘的一直说到了天亮。
四、天齐渊波澜诡谲
河消冰开,咸咸的海风变得温柔的时光,临淄却猛烈的摇晃了起来。
齐宣王仿佛变了个人似的,精神抖擞,诏令频频,杀伐决断竟是毫不留情。先是在春耕大典后的朝会上,突然任命孟尝君为上将军,授兵符王剑,全权执掌齐国四十万大军;元老大臣们虽然惊疑,却也无从劝谏。孟尝君本来就是齐威王晚年器重的王族公子,合纵以来已经是名满天下,齐宣王即位后虽然一直没有授孟尝君实职,但也没有贬黜,如此一个人物,执掌军权也算是无可厚非。
元老们刚刚平静下来,齐宣王又是一道诏令:起用苏秦为丞相,赐九进府邸开府,全权处置国务。这一下可是满朝大哗!苏秦虽然名重天下,但离燕入齐,本来只是一个流亡客卿,如何能做得齐国开府丞相?更令元老们深感不安的是:苏秦历来主张以变法强国为抗秦根基,他做开府丞相,不是明摆着要在齐国变法,要对老贵族动手么?
正在元老大臣们惊恐之时,齐宣王又是一道诏令:起用稷下学宫六名青年学子为实职中大夫,入丞相府为属官。苏秦丞相府又立即出令:任命六大夫分掌盐铁、田土、官市、仓廪、百工、刑罚、邦交六个官署,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办事实权,将元老大臣们的权力全部架空!紧接着又是一连串的诏令:王宫禁军大将换了,宫门司马换了,执掌机密的王宫掌书、御史换了,要害大县的县令也全换了!
临淄城动荡起来了,元老大臣们惶惶不安,竟纷纷出城,聚集到了一个神秘的山庄。
淄水从临淄城外流过,北去五十里便汇入了两山夹峙的一片大泽,形成了一片肥美的河谷。这片山地叫做牛山,山中涌流出五条山泉,汇成了山下这片大泽,这大泽便叫做天齐渊。相传周武王将太公姜尚封到东海时开始没有国号,太公听了天齐渊之名,便请周武王赐国号为“齐”,可见这片大水之古老有名。天齐渊东岸有一座很大的庄园,依山傍水,绿树环绕,幽静美丽得仙境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