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
嬴虔倒是快捷利索,第二天便派府中家老送来上书国君的拟稿,请卫鞅过目并斧正。卫鞅稍做了两处修改,便让家老带回。第三天,卫鞅便派出特急信使将嬴虔的上书连同自己的长信,追送给继续在陇西巡视的秦孝公。十天以后,特急信使带回秦孝公的诏书。卫鞅立即将国君诏书颁行郡县朝野,并以左庶长府名义,一起颁行了对封地法令的修正律条。一时间,栎阳上层贵族仿佛被打了一闷棍,惊讶得无声无息。
只有少年太子嬴驷很是高兴。现下,他又可以拥有一块封地了!
嬴驷对封地的向往,是从和白氏老族长来往开始的。基于少年心性,老族长每次到来都让嬴驷觉得新鲜亲切,一则是那些乡村礼物,或一张兽皮,或几筐桑葚,或一只白狐,或一只黑猫,都让嬴驷爱不释手。二则是老族长每次都能讲一大堆乡间趣事,使嬴驷知道了许多原本不知道的东西。老族长上次来本已说好,今年秋收后请他去封地狩猎的。整日闷在栎阳读书,嬴驷实在憋气。公父象他这般年龄的时候已经上战场了,可偏偏这几年又没打仗,他想上阵杀敌也没机会。所以,秋天狩猎就成了他心中期待已久的一个梦。谁能料到,恰恰在这时候卫鞅变法,取缔了封地,白氏老族长也被杀了。他真是想不通,对卫鞅一肚子愤懑,觉得这个左庶长当真冷酷无情,管得忒宽!非但将公室封地一概取缔,而且连谁给自己讲书都要管。右傅公孙贾请老太师甘龙讲了几次书,卫鞅就撺掇伯父公子虔来干涉,弄得右傅和老太师老大没趣,真真的岂有此理?他本来想将卫鞅召到太子府,狠狠斥责一顿。但不知为何,他对这个不苟言笑永远都穿着一身白衣老太师说起他总是摇头的左庶长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畏惧。论脾性,伯父嬴虔那才是火暴雷神,人见人怕,然嬴驷对伯父却一点儿都不怕。这个卫鞅从来没有对谁大发雷霆过一次,和嬴驷甚至见面的次数都很少,嬴驷却对他有一种说不清的疏远和畏惧。正好公父又不在栎阳,嬴驷只得在宫中憋气,也不敢乱说乱动,生怕这个谁都敢杀的卫鞅抓住他一个什么把柄,把他也给杀了……正在这忐忑不安的日子,忽然又恢复了太子封地,嬴驷简直高兴得要跳起来!
左傅嬴虔来宣读左庶长令:太子封地恢复,赋税三成,无治权;鉴于郿县较远,太子可在骊山以西选择半个县作为封地。
“不。我就要原来的郿县白氏做封地。”嬴驷毫不犹豫。
“郿县白氏的土地只有三个乡,可是少多了。”
“我不要那么多,又不是真的靠封地生活。”嬴驷说得很平淡。
嬴虔沉吟,“驷儿,郿县乃秦国老地老族,太师甘龙与右傅公孙贾的封地,也都在郿县,情势复杂,你还是选择骊山吧。”
“那又如何?左庶长只说是郿县太远,又没说别的,嬴驷不怕远。”
“好吧。毕竟不是大事,我替左庶长做主,就是郿县白氏了。”
“谢过左傅。”嬴驷高兴的笑了。
卫鞅接到嬴虔回报,本欲强制更正,思虑沉吟,终于批了一个“可”字。命令颁行,郿县令立即将恢复为太子封地的村正们召到县府宣令,明确了治权和赋税分缴的办法。这些村子都是孟西白三族,自然都是高兴非常。一时间,他们又有了比寻常农户,尤其比隶农除籍的新自由民“贵气”的特殊地位。
修正封地的法令使甘龙感到意外震惊。他想不到,气势凌厉一往无前的卫鞅,竟然还有如此柔韧的回望本领?秦国的情势,不变法就是死路一条,变法是谁也不能反对的。甘龙作为治国老臣,何尝不知道其中利害。但由卫鞅这样的人来变法,甘龙却怀有深深的敌意。理由只有一个,卫鞅在秦国执政变法,将秦国原有的元老重臣都逼到了尴尬死角——非但权力无形流失,全部成为束之高阁的珍藏品,而且因提出纠正某些严酷法令,使世族大臣尽皆陷于守旧贵族的不光彩境地。战国之世,求变求新乃天下潮流,守旧复古遭天下唾弃。否则,以儒家孔子孟子那样的大家名士,何以竟能惶惶若丧家之犬?秦国世族本不守旧,但出了卫鞅这个人,秦国世族竟是显得迂腐不堪。秦国权力本来稳定均衡,出了卫鞅这个人,竟出现了动荡倾覆。卫鞅就象生生别进秦国的一个巨大楔子,将庙堂框架挤得嘎吱嘎吱几乎要爆裂开来,而被挤得最瘪的,是他甘龙!嬴虔虽然失掉了左庶长,但毕竟还是公族太子傅、上将军,又是国君长兄,毕竟还有几分军权。公孙贾和杜挚虽然失掉了实权,然毕竟进入了庙堂大臣之列。惟有自己这个三世元老上大夫主政大臣,竟只落得了个太师名号!真令人齿冷。太师,这是个早已经被天下遗忘了的上古名号,所谓“协理阴阳,贯通天人,安抚四邦”,在山东六国早已经嗤之以鼻,无人理睬了。而今,他却偏偏就成了这样的老太师,甘龙如何不感到窝囊龌龊?
虽然窝囊,虽然龌龊,外表上甘龙可是从容镇静,该做的照做,该说的照说,没有一丝难堪尴尬。譬如给太子讲书,他就毫不避嫌。他内心非常清楚,和卫鞅的较量是漫长的,至少在秦国没有强大以前、在秦公对卫鞅没有丧失信任以前,卫鞅很难被扳倒。然则他坚信一点,象卫鞅这样的能事权臣,迟早会出纰漏。每有纰漏而攻之,日积月累,卫鞅的根基将会被一点一滴的蚕食。这是甘龙悟出来的“蚕攻”谋略,就是在悠悠岁月中埋下吞噬卫鞅的土壤,就象鲧的“息壤”一样无限增长,将卫鞅的变法洪水滤干成自己的堤坝。
鲧是大禹的父亲,受天帝之命到人间治水。天帝赐给了鲧一包神奇的土,名叫息壤,叮嘱鲧在万不得已时才能使用。来到人间,鲧看到洪水滔滔弥天,无以立足,便立即撒出一把息壤。谁想这息壤神奇无比,竟是水高它也高,不断增高,终成大山一般将洪水圈了起来。鲧惊喜万分,觉得这是治水的最好办法!便不断的撒出息壤,将洪水堵在了数不清的山坝圈子里。可是,随着洪水增高,躲避在山岭山洞里的人,也被淹死了无数!水是堵住了,人却被困在所有的山上挣扎着。撒着撒着,息壤突然没有了……天帝震怒了,杀死了鲧,才有了后来的大禹治水。
甘龙要使自己的“蚕攻”谋略变成神奇的“息壤”,与水竞高,永不停息!
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需要甘龙有悠长的生命,需要甘龙有敏锐的寻找缝隙的老辣眼光。这两点,甘龙都不愁。他出身贵族,谨严立身,素无恶习,更无暗疾,又从来没有鞍马劳顿,主持国政也是轻松洒脱。年过六十,耳不聋,眼不花,齿不落,发不脱,童颜鹤发身轻体健,自信在三十年内绝然死不了。至于洞察错失抓住时机,那更是甘龙的深厚功夫。目下,他就思谋着这个微妙的机会。
太子封地在郿县,甘龙与公孙贾的封地也在郿县,而且是渠畔相连的土地。如此格局,一定该有文章可做。老甘龙想的是,究竟一个人做这篇文章,还是拉上公孙贾一起做?思忖良久,甘龙决定一个人做。公孙贾心机虽深,但肯定乐于合力整治卫鞅,要拉他,那是容易极了。然则,多一个人就多一分风险,卫鞅绝非易与之辈,一旦让他觉察,那必然是玉石俱焚。大谋须得独断,独断才能出其不意,行之于世才有“天不容”的神秘口碑,也才能鼓动秦国世族以“天命”“天道”要挟国君,迫使卫鞅倒台!
但更重要的是,甘龙有一种内心确立的使命——在秦国撒播“倒鞅”种子者,必须是他,绝不能是别人!只有这样,在卫鞅倒台的那一天,他才会有真正的胜利感。
晚上,甘龙唤来了自己的长子甘成,在书房摆起了一卷孔子的《春秋》,又摆上了一卷李悝的《法经》,便娓娓开讲。三更时分,甘龙终于抛开竹简,讲到了秦国,讲到了目前,讲到了郿县。
父子二人愈谈愈深,直到栎阳城楼的刁斗终止,黎明的长号呜呜吹动。
五、阴谋阳治 霹雳手段
转眼之间,五月来临。
关中平川今年的麦子长势特别好,家家农田都是金黄一片,麦浪连成了茫茫金波。先收大麦,后收小麦,五月下旬便进入了颗粒入仓的最要紧时刻。恰逢连日晴朗,每个新村都陷在打麦入仓的忙碌中。村头共用的打麦场轮换不过来,农人们便在自家门前的小场院摊开麦子,用最老式的连枷打麦了。一根长长的木棍,顶端固定一个装有小转轴的木板,一下一下用力挥舞,那金灿灿的麦粒便从麦穗中蹦了出来!家家门前连枷挥舞,满村响彻“啪嗵啪嗵”的打麦声,老秦国腹地充满了丰收的喜庆。
这时候,栎阳城内有封地的几家世族也忙碌起来,清扫粮仓,准备接纳封地缴来的新麦。本来已经取缔了封地,贵族们的私家粮仓根本就没有准备。一个月前突然宣布恢复了封地,虽然田亩大大缩小,赋税率大大降低,治权也没有了,但失而复得,世族们还是格外兴奋,竟是紧张得如同迎接什么大典一般。太子府也一样,嬴驷兴奋的前后忙乱,亲自监督腾出了三座最大的泥仓,要接受封地的新麦子。过去封地缴粮,嬴驷一来年幼,二来习以为常,根本不去过问。今年不一样,嬴驷第一次眼见封地失而复得,而且与自己的努力有关,其兴奋喜悦就好象自己立功挣来的一般,竟是停止了讲书习武,整日忙碌在整理府库之中。十天之后,仓库整理就绪,嬴驷便满怀激动的等待着新麦入仓。他已经安排好,先奉送给太后三车,然后卖掉一些陈粮,给自己的卫队添置精铁马具和上好弓箭,秋天好到封地去痛痛快快的狩猎一番!
五月二十三,一队牛车嘎嘎吱吱的到了太子府库门前。
太子府家老一身整肃,手持六尺余长的竹节“验杆”来到车队前,“可是封地粮赋?”
当先牛车上跳下一名中年汉子,谦卑躬身道:“郿县白村,村正白亮,前来缴纳粮赋,请大人验收。”
家老冷笑道:“就是这些么?还有甚物事孝敬太子了?”
“回大人,小可新任村正,不知粮赋之外还有何纳赋之物?请大人明示。”
家老面色阴沉,知道这是颗生萝卜,气哼哼道:“休得聒噪,打开验粮!”
村正白亮回头,“打开口袋,检验粮赋。”
二十几辆牛车停在狭窄的小巷子里,每辆车上跳下两三个光膀子农夫站在车旁,准备验收后扛粮进库,为首一车已经打开一袋搬到地上。
“大人请验收。”白亮指着解开绳子的口袋。
家老黑着脸走过来,左手拨开袋口,右手的空心竹节“验杆”噌的插下,直入口袋粮食三四尺深,猛的抽出竿来,顿时带起一阵尘土。家老脸色更黑,将验杆倾倒,手掌中竟哗啦啦摊满了沙石碎砾!
“好啊,白村正,这种东西也叫粮赋?”家老笑得阴气森森。
村正白亮惊恐得回身大喊:“谁?谁捣得鬼?!快!全都打开!”
农夫们慌了手脚,纷纷跳上车打开口袋,却都傻子一般面色煞白——每个口袋里竟都是沙砾土石混着几成麦子,脏得使人不堪入目!
家老大喝一声,“看住他们!”便飞步向太子府奔去。
片刻之间,嬴驷匆匆赶来。他怒色满面,“唰”的一剑将一个口袋从上到下通体划开——一阵尘土扬起,沙砾土石流淌扑溅!嬴驷的黑色绣金披风顿时一片脏污。村正白亮惊恐得欲哭无泪,欲喊无声,只是木木的盯着太子。嬴驷面色煞白口鼻抽搐,走到白亮面前,突然出剑。白亮一声惨叫,被洞穿的身体鲜血四溅!
“村正——!”农夫们一拥围上惊慌哭喊成一片。
白亮挣扎喘息,“报,族长……有人,害,我……”便骤然死去。
嬴驷团团乱转着,看了一车又一车“新麦”,气得浑身颤抖,尖声叫喊:“将他绑在马上,去郿县!”
太子府骑队早已经被家老招在府库门外,听得太子一声令下,几名骑士立即赶散农夫,捞起白亮尸体捆绑在马后。嬴驷上马,长剑一挥,马队疾风骤雨般卷出街巷。
这时,太子傅公孙贾飞马赶到,遥遥高喊:“太子——,不能!快回来——”眼看马队绝尘而去,急忙勒马喊道:“家老,将牛车赶进府库,人犯押起,不准任何人动!我去追赶太子!”便打马而去。
正当午后,白村村头的打麦场一片热闹忙碌。
白氏一族的农耕术在老秦人中素负盛名,收获大忙季节历来是井井有条忙而不乱。老族长白龙被杀后,年近七十的白丁老人做了族长。他为人宽厚持重,深得族人拥戴。老白丁率白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