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3






上的某一种人,综合起来看,反映了社会上各种人。曹雪芹创造了各种角色, 

它们互相补充,几乎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各种社会人物的特征和精神面貌。 

     曹雪芹通过相貌、性格、语言、身份塑造人物,令他们神形兼备,栩栩 

如生。他写人物形状朴实自然,令人看到生活中的真实美,写出各人的体态 

特征及各自令人欣赏之处,绝不同于低能的作家用“闭月羞花之貌”,“沉 

鱼落雁之容”等令人生厌的滥语来形容他的主人翁。曹雪芹通过人物的行动、 

语言和内心活动刻画人物的艺术技巧是有口皆碑的,如写湘云心直口快,不 

防人忌恨,把黛玉比作戏子,睡觉也不文静,把手打在被外,喝多了酒,在 

花园石头上就睡着了。塑造出一个不拘小节的“名士”形象。 

     曹雪芹成功地刻画出每个人物的鲜明个性,所写的正面人物、反面人物, 

不是脸谱式的一看就知。如描写宝钗这个人,曹雪芹在贬她的同时,对她不 

乏褒扬,她是虚伪的,然而又是真诚的。曹雪芹对一些人物的贬是很含蓄的, 

如对袭人,不下贬词,但通过晴雯等开玩笑,揭露她的哈巴狗本质,又通过 

宝玉对她告密的怀疑,斥责她的走狗害人行为。曹雪芹摆脱了好人、坏人、 

小丑三个模子的束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人物,反映丰富而又复杂的社会生 

活。 

     曹雪芹反对之乎者也的八股文体,用新鲜活泼而又有韵律的语言,丰富 

的语汇,形象的比喻,写作他的小说,使它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 

是运用语言艺术的巨匠。 

     曹雪芹采用民间的口语写作,生动活泼,言简意赅。写人物的语言,符 

合人物的身份;写人物的形态,符合人物的性格。如奴仆兴儿品评他的主人, 

说凤姐“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 

是一把刀;都占全了。”用民间的生动口语刻画出凤姐阴险毒辣的程度。又 

讲探春,“浑名‘玫瑰花’”,“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 

手。”确是说明了三小姐有本事不好惹而又招人爱的特点。又说对黛玉、宝 

钗躲避远远的,不敢出气,“生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 

又吹化了薛姑娘。”(第65回)把一个弱不经风,一个冰清玉洁的状况活灵 

活现地表现出来。又如写刘姥姥在凤姐愚弄下吃饭的怪象,引起三次哄堂大 

笑,都在笑,但笑的形态不同。形形色色的笑,既令人眼花缭乱,又是纹丝 

不乱,即使在忘情地笑时,也要顾到人物的身份、性格。第一个笑的是湘云, 


… Page 9…

因她性情豪爽,早忍不住了。王夫人笑时,还要指着凤姐,似在责她太捉弄 

人,以显出自身宽厚的主妇身份,然而也趁机一乐。惜春找奶娘揉肚子,因 

她年龄尚小,地下伏侍的仆妇跑到外面笑,是不敢在主人面前放声痛笑。没 

有写宝钗的反映,她庄重,可能忍着不笑,也可能不屑凤姐所为。没有写迎 

春的动作,她可能麻木不仁,毫无反映。曹雪芹在写闹剧中,不忘表现人物 

性格,还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曹雪芹掌握丰富的辞汇,因而能运用自如而又完满地表述他的艺术形 

象。比如贾母的称谓,众人呼为“老太太”、凤姐管她叫“老祖宗”,僧尼 

则称之为“老菩萨”,刘姥姥又叫她“老寿星”,各人对同一对象称呼不一, 

是由自己的身份决定的,为的是讨贾母的欢心。贾母对这些符合自己心意的 

叫法,也很乐于接受。曹雪芹就有这么多的语词,描绘出贵族老夫人和巴结 

她的各种人的心理。 

     曹雪芹善于运用比喻说明事理。他的比喻贴切、生动,耐人寻味。如写 

潇湘馆的竹林环境,与黛玉的多愁善感相配合。再如柳湘莲说宁国府“除了 

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的,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第66回)这一对比, 

等于把贾珍等猪狗不如的肮脏灵魂和盘托了出来。 

      《红楼梦》的文宇韵味很浓,读来令人受益无穷。曹雪芹爱用韵文,前 

八十回中,诗、曲、词、赋、酒令、谜语、对句、书启,有190余条。这些 

韵文,有的写的有哲理,耐人深思。有的个性化了,符合书中人物身份。如 

第三十七回,写探春、贾芸分别给宝玉写信,一个书写典雅,是很有才气的 

探春的手笔,另一个写得平庸,文白相间,是学问有限的贾芸的文字了。 

     在思想性方面,《红楼梦》有两点非常突出:一是复杂性,一是进步性。 

 《红楼梦》描写的社会生活是广阔而深刻的,它对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 

封建贵族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等 

社会现实,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社会道德 

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描述和反映。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作者具有的初步的民主 

主义思想。作者的理想和主张曲折地反映了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 

芽因素,他在《红楼梦》中对真、善、美作了热情的讴歌,对假、恶、丑进 

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红楼梦》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也是非常辉煌的,《红楼梦》艺术规模的 

博大精深,即使在整个人类文学史中也是罕见的。首先,《红楼梦》在艺术 

上最重要的特点是其叙述和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 

这跟 《红楼梦》的结构安排有关,它不像通常那样用单线结构的叙述方式主 

要描述中心人物的活动,将其他与中心人物可能发生联系的社会关系弃置不 

顾,而是以贾宝玉为中心人物,以贾、林、薛爱情婚姻纠葛为贯穿线索,并 

把它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围绕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全面展开对各种次 

要人物和次要情节的描叙。这种多线索、多层次、多角度而又呈一种网状加 

辐射式的艺术结构,完全可以反映生活的全景、揭示多层面的社会矛盾。这 

种艺术结构,是曹雪芹的一个伟大创举,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红楼梦》在艺术表现上普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其中以男人与女人的 

对比尤为重要,贾宝玉七八岁时就道出了这一天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 

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当然,《红楼梦》里的“女子”主要指年轻女子。曹雪芹又为女性世界设了 

个活动场所:大观园。于是,大观园内外绝然成两个世界。大观园内以女性 


… Page 10…

为中心,大观园外以男性为中心;大观园内是被统治者的世界,大观园外是 

统治者的世界;大观园内是一个自由天真、充满青春的欢声笑语的女儿国, 

大观园外在权威和礼教的外衣下处处是贪婪、腐败和丑恶;大观园内贾宝玉 

和少女们之间是天真无邪的情谊,大观园外的男子贾珍、贾蓉、贾琏之流有 

的只是无耻下流的勾当;等等。当然,大观园里也是花开两朵各在一枝的, 

例如贾宝玉、林黛玉、暗雯、芳官等人追求个性自由,背离封建礼教,而薛 

宝钗、袭人自觉地维护封建礼教。 

      《红楼梦》文字生动,情节动人,我们读的时候,常常会心地笑了,或 

忍俊不住,大笑起来,或蹙眉悲伤,叹息不止。没有完美的艺术性,那能引 

起读者的如此强烈的共鸣。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峰。 

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能准确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推动情节的向前发 

展。《红楼梦》作者往往只用三言两语,便可以勾画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 

的个性特征的形象;由于《红楼梦》人物众多,而且处于不同的社会层次, 

因此要做到各个人物的语言不雷同、不生硬,已经不是容易的事。而作者却 

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可见是匠心独到了。又由于《红楼梦》里颇有些文 

思敏捷、悟性极高的女子(如林黛玉、薛宝钗),因而她们的个性化语言同 

时又洋溢着智慧美。所有这些,无不显示出作者的艺术才思。 

     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巨著的《红楼梦》问世已经近300年了。300年来《红 

楼梦》的艺术感染力一直没有减退,一代又一代人从 《红楼梦》里获得丰富 

的精神享受。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的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曹雪芹 

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 Page 11…

                           太平天国和金田起义 



     广西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个多民族地区,广西的西北部,社会经济 

的发展较缓慢,尚保存土司制度的残余。历来被称为地瘠民贫的广西,自然 

灾害严重。但是,就是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封建剥削十分苛重:田赋,最 

低课银为广东二倍半,最低课米为广东五倍半强;地租也在百种千租至百种 

二千租之间,或收成的六成至七成。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严重的封建剥削, 

广西西部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在天地会组织领导下,广西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有名号的起义队伍 

达100多支,每支从数十人至万人不等,他们攻城略地,劫富济贫,给清政 

府以沉重的打击。 

     鸦片战争后,广东、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大批失业游民,纷纷沿着西 

江、湘桂走廊进入广西,其中有湖南李沅发、雷再浩,广东李泳酬,他们都 

相继转移到这“天高皇帝远”的地区继续斗争,使广西原有社会矛盾进一步 

加深。这些都成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有利因素。 

     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首先发动的原因,还在于清政府在这个地区的统治 

比较薄弱,天高皇帝远,鞭长莫及,便于起义军组织队伍,积蓄力量,长期 

坚持斗争。 

     便于起义军存在发展的又一因素是优越的地理环境。金田村位于广西桂 

平县紫荆山南麓,山区幅员270多平方公里,四周环抱着高山深谷。东有大 

帽山,西有双髻山、白马山,南有鹏隘山,北有洪水界和五指山,山中丘陵 

起伏,沟壑纵横,地势十分险要。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大有“一夫当关, 

万众莫敌”之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十日)出生于广东花县官 

禄布村一个务农之家。父亲洪镜扬生三子,长子洪仁发,次子洪仁达,三子 

洪仁坤即洪秀全。洪秀全幼年时代在家乡私塾读《四书》、《五经》,青年 

时代曾热衷于谋取功名,1837、1838、1843年共三次赴广州应试,但屡试不 

第,从而萌发了对清王朝统治的不满。1836年他在广州偶然得到《劝世良言》 

一书,后经细心阅读,引起了思想上的共鸣,产生了拜上帝、敬耶稣、不拜 

偶像的思想。1837年,洪秀全从广州科场失败归来,精神恍惚,害了一场大 

病,一病就是40余天。病好了之后,洪秀全便向父母亲友宣传拜偶像之罪恶 

及信奉上帝之必要。冯云山、洪仁褪墙邮芰怂男螅呱戏辞迤鹨濉?br />
道路的。 

     冯云山,广东花县禾落地人,1821年生于一个小康之家,自幼熟读经史、 

天文、历算、地理、兵法等书,与洪秀全是同乡又是同学。成年以后,家道 

中落,几次参加科举考试也都没考中,后便在农村私塾教书为生。1844年4 

月,洪秀全带冯云山离开花县,出游天下,一起传道,结交天下英豪。5月, 

洪秀全、冯云山抵广西贵县赐谷村,劝人拜上帝,捣毁六乌庙偶像。在赐谷 

村逗留四五个月中,因洪、冯之间发生小小的矛盾,暂时分手,各奔东西。 

冯云山于9月5日离赐谷去广西桂平县,做深入发动群众的工作。洪秀全则 

于11月返回家乡潜心钻研教义。冯云山从象州、浔州、郁州到平南、武宣、 

贵县、博白等县,深入山村矿区,宣传拜上帝教义。到1847年8月,拜上帝 

会的会众发展到2000多人。其中有石达开、杨秀清、肖朝贵等骨干分子。 

     洪仁呛樾闳淖宓埽?822年生于广东花县官禄布的务农之家。自幼 


… Page 12…

读书,成年后科举考试不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