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历史小说] 大唐盗帅 作者:盗帅二代(起点vip2012.5.15完结)
至岩郧埃钟幸桓龉餐拿纸凶雎蘼淼酃B蘼淼酃涫翟诠攀樯弦灿屑窃兀凶龃笄兀皇窃缫训谌说募且渲辛恕;褂兴堑氖澜缥幕谎木剩热缢翟诖呵镎焦逼冢鞣匠鱿至艘晃谎抢酱蟠蟮郏负跛闶侵两裎棺钋看蟮恼鞣撸庖坏闼凳祷拔抑泄叭耍姑挥幸桓霰鹊蒙系摹Kフ枷吕吹耐恋丶负跤形胰母鎏瞥敲创蟆!?br />
李世民倒吸了一口冷气,如今唐朝的经济文化、土地疆域已经超越了中国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只要能够收复辽东,攻破高句丽,他就会成为中国古往今来无人相比的帝王。
这也是他目前的动力,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他有着不甘于人后的心思,能够超越秦皇汉武,乃是他毕生志愿。可如今却知道历史上还有亚历山大大帝这样的人,一颗不安的心不住的跳动,那对如雄鹰般锐利的眼神看的更远了,心道:“既然那个亚历山大大帝能够打下三四个我大唐疆域,那朕也一定能打下与之一样,更甚与之的疆土。”
满朝文武也听的是瞠目结舌,这种未知的知识让他们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华夏有兵圣孙武、兵仙韩信,还有霸王项羽,在极西地也有相应的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大帝,还有与项羽一般命运的汉拔尼。我华夏有长城,千古建筑,在一个叫埃及的国家,也有称为金字塔,不亚于长城存在的建筑物。”
“小子说这些并不是存心比个高低,只是要说明一点,世界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西方如此,那东方呢?东方是海域,是从来没有探索过的未知世界,一样有我们所不知道的国家,风土人情以及各种资源。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个国家找出来,然后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为我大唐开辟经济渠道,为大唐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臣复议”魏征一直在沉思利弊,定下决心后,道:“海上丝绸之路最大的特点在于交通便利,没有险恶的地势阻挡,我们完全可以对多个国家开辟数条航线,效率远远胜于路上丝绸之路,固定的路线。”
李世民本就有些心动,听魏征一说,也下定决心道:“海船准备的如何,一切就绪后,可派我大唐水军开拓东方海域。”
“不可”杜荷一听李世民这话,立刻叫出声来。这是他最担心的事情了,果然不可避免。
他人反对李世民可以理解,但作为出主意的杜荷反对,便让人疑惑了。
不仅仅是李世民,满朝文武都露出了不解的神色,说要开拓东方海域的是他,这第一个反对的也是他,都不知杜荷到底想要干什么。
这一次反对是必然的。
因为假若他不反对,唐朝将会重蹈明朝的覆辙。
明朝有一个超大型的航海事件,叫做郑和七下西洋。
说的是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奉命前后七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根据记载,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都在两万七千以上,约明朝军队五个卫,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后人对于这此壮举给了无数的溢美之词,什么宣扬大国国威,什么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等等肉麻的话。
但在杜荷看来就是鬼扯蛋,是那恶心的自尊心作祟,如此行径就如后世的暴发户一样,炫富,带着一大批的财宝,将财宝赏赐给西洋诸国,给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而明朝自身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利处,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是实实在在的败国之举。
比起郑和的下西洋,杜荷更欣赏的是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是欧洲发起的广泛跨洋活动,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以不到三百人的船队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新航路,激起了远洋航海的热潮,为自己的国家带来了无比巨大的利益。
明朝南下西洋的用心也许是好的,但那所谓的大国风范,散财之举却让这次壮举成了蛀虫,让明朝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一点怎么样也要避免,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是为了谋取福利,但若大费周章的作秀,反而成了劳命伤财的举动。
李世民是以为明君,但如秦始皇、汉武帝一样,骨子里有些好大喜功,比较重视排场,这一点时不可取。
杜荷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李世民眉头立刻就拧成了一条线,不悦道:“不让他国见识我天朝上国之威,他们又怎会有信心来我大唐贸易?”说着,还使了一个眼色,让杜荷配合。
杜荷视而不见,这以是原则问题,若是以炫富为主,海上丝绸之路未必能够取得意象中的效果,他高声道:“真正的实力不是作秀做出来的,要想得到他人倾慕,靠的也不是作秀。陛下意图大规模东航,这跟杨广耀武炫富有什么区别?”
李世民脸色难堪,耀武炫富说的是杨广继位后的一项壮举,他要举办一场宴会,于是邀请了三千五百人参加,客人都是一直跟大隋打交道的草原各部族酋长、首领。为了炫富,杨广下令长安悬灯结彩,中心鼓楼设接待楼台,扎制鳌山福海。入夜华灯齐放,灯火辉煌,烟花焰火灿烂,映红天宇。全城及方圆百里士农工商,皆着五彩锦衣,乘珠玉银车夹道相迎,奢侈之极。还不仅于此,仅仅突利可汗一人,就获得了杨广二十万段丝帛的丰厚赏赐。
杜荷这里的言外之意,几乎是要将他比作杨广了。
如此也可见杜荷此次下的决心,这还是他第一次如此公然的站在李世民的对面。
李世民有些不适应,脸色也微变,有发怒的迹象。
他这火还没上来,魏征再一次站了出来:“臣复议,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是为巩固大唐江山,劳命伤财,不可取,望陛下三思。”
向来与杜荷不和的褚遂良这一次也站了出来道:“陛下,臣也觉得小杜大人,言之有理。真正的强盛在于内在,不是依靠耀武炫富就换的来的。要想让他国臣服来贺,靠的也只能是我大唐整体的综合力量。”
继任褚遂良之后,连续十余位大臣都站在了杜荷的这一边,没有一人与李世民同一阵线。
假若坐在龙椅上的是喜欢独断专行的秦始皇、汉武帝,后果难以预料。
但李世民却不一样,见群臣齐心,哈哈一笑,妥协不在坚持,看杜荷的眼神也愈发的器重。
第四章第二章杜荷改变大唐的决策(下)
第四章第二章杜荷改变大唐的决策(下)
“关于这航海,臣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小杜大人。”就在李世民妥协以后,兵部尚书李绩突然站出来。
杜荷会望着原来的上司一眼,笑道:“尚书大人,直说无妨”
李绩沉声道:“记得当初汉武帝开发丝绸之路时,曾历尽千辛。这海上远远不比陆地,想要成功更加困难,虽然如魏相所说,航海交通便利,海面四通八达,无任何险阻。可正是因为如此,也不可能存在任何标记地点,天高海阔,一望无际,远行的船员如何能够确保不在海上迷失方向?这国与国之间的航线。一次来往,最少也需月余时间。航行时,还可能遭遇大风大浪,如此……又如何能够确定航线的正确与否?难道仅仅只靠司南吗?老臣认为,这个问题假若不能解决,海上丝绸之路将会存在极大的风险。”
李绩作为一位名将,对于地形方向非常的敏感,在第一时间意识到开发海上丝绸之路存在的最大的不足。
李绩的这话让李世民眉头一皱,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等名臣,也发现了问题的严重,纷纷沉思,这方向问题若不解决,航海事情就无法执行。他们都是拥有真才实学的良臣,遇到问题也没有否认这一决策,而是在思考如何解决。
任何一样重要决策都无法避免出现细节上的纰漏,将纰漏解决就能得到成效,假若纰漏无法处理,也就意味着失败。
杜荷早已将这个考虑在内了,作为一个资深的航海时代游戏迷,一个历史老师,对于世界航海史也有一定的了解。欧洲航海兴起的原因在于得到了明朝发明的罗盘,有了精确分辨方向的罗盘,航海这一项触及世界交流的运动才会轰轰烈烈的发展起来。
而据史记载,辨别方向的仪器真正的发展在于宋、元、明三朝,宋朝的指南鱼淘汰了一直使用的司南,元朝由于土地范围广阔,航海业发达,进一步改进了指南针,而明朝时期中国的航海业已经居于世界之巅,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著名的海上利器罗盘也在那一时代诞生。
这一点唐朝就略显不足了,由于唐以前,根本不存在什么航海一说,指辨方向的用具还是司南,虽然有所改进,但因用处不大,成效可见。
司南虽是一项极其伟大的发明,可毕竟是几千年前的东西,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并不是很精确,故而是无法用于航海的。
杜荷此刻听李绩指出了关键,微微一笑道:“这一点小子已经考虑到了,并且已经入手研究,根据司南的原理,欲发明一个比司南更精确百倍的罗盘针。可用于航海……这里可以给诸位大臣看一样小玩意,算是罗盘针的前身吧”
他从官袖中拿出了一个半圆球,球体用琉璃制作,透明的琉璃球里有一根悬空的磁针,一蓝一红,分别指向南北,正是精巧的指南针。
说来也巧,杜荷在穿越前是历史教授,曾经教过初中历史。初中历史学的正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知识,这其中自然不免涉及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上这一课的时候,他特地制作了一个精简的指南针来教导学生。
对于特地查过这方面的知识,指南针的制作在南宋著名科学家、改革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四种方法,分别是水浮法、碗唇旋定法、指甲旋定法、缕悬法。
水浮法是将磁针上穿几根灯心草浮在水面,可以指示方向。碗唇旋定法、指甲旋定法就是将磁针搁在碗口边缘和搁在指甲盖上,指示方向。至于缕悬法是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书中对四种方法做了比较,特地指出,水浮法的最大缺点是水面容易晃动影响测量结果。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由于摩擦力小,转动很灵活,但容易掉落,缕悬法是其中最稳妥的方法。
别看这几个方法简单,但却凝聚了古人智慧,即便是在后世水针和旱针也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杜荷手中的指南针用的正是缕悬法,用蜡与蚕丝悬空在琉璃球里,虽然构造简单,但比起司南来却精确不少。
首领太监将杜荷手中的指南针拿给李世民,任他如何把玩,那指向南北的双尖头指针永远不变。
“真是巧夺天工”李世民想不到如此小巧的玩意,竟比流传了千年的司南还要精妙。
杜荷续道:“这只是小玩意而已,真正的罗盘针要比这个更要详细,更要精确。”
罗盘针的构造比指南针要复杂百倍,杜荷也记不得详细步骤了,但好在有大概的印象,又有指南针的原理作为依靠,也许做不到那么的精细,但用来航海,辨别正确的航线方向却是绰绰有余的。
杜荷的奏章共计十大条,二十小项,每一条都切合开发江南的实际问题和可能发生的实际情况。
李世民也每一大条,每一小项的细问。
几乎每一点每一条杜荷都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即便个别存在不足的地方,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等这个大唐的功臣也都会一一想出更好的法子解决。
一直以来,杜荷在朝中都不怎么得人心,关键还是在于他太年轻,根基也太浅。他军功确实称得上是彪炳,然而在文臣的眼中,军功再高,也难以入他们的眼。故而在那些老臣心底,杜荷能够插手政务,那全是因李世民的偏袒,当初杜荷提出治理江南,开发海上丝绸之路的方案,确实让一些文臣另眼相看,然而他们一个个都倔强如牛,并不是那么容易就承认杜荷的能力,更何况当初的提议只是一个大纲,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就像说空话一样,无法让人心服口服。
当如今他奏章里的十大条,二十小项,却是字字珠玑,让人不得不服。
初唐朝最大的优势在于满朝文武没有一个庸臣,他们或许是小人,或许有些心术不正,但是都是有能力,有本事,而且心向大唐的良臣。
为了大唐未来,他们个个都不吝啬的发表看法,让杜荷奏章上存在的不足得以改善,以致更加的完美。
李世?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