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历史小说] 大唐盗帅 作者:盗帅二代(起点vip2012.5.15完结)
杜荷明白李世民的感受,这其实是每朝每代都不可避免的事情,王朝的兴衰,往往也是因此发生的。因为天下大乱,各方诸侯想要一统天下,成为天下霸者。如此便需要骁勇之将,为他们征战天下。在这种局势之下,一名优秀的大将,格外重要,也最为吃香。故而有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古话。
可这天下一但太平,一切都变了。
一名名曾经叱咤风云的战将,只能赋闲在家,无所事事,一个个将门之后,因为无仗可打,只能依仗父亲的功绩在朝中混取一个闲职,因为无功可立,很难升迁。
想像一下,名将之后尚且如此,那些无名的似于薛仁贵这样没有任何身份地位的人,想要混取一官半职是何等困难的事情,如此一来,愿意从军的越来越少,朝中文官越来越多,长此以往下去,便会照成朝中无战将的局面。
中原王朝在这种恶性循环的时候,位于周边附近的异族,他们却因为弱肉强食的环境,不断的征战,使得战斗力越来越强,最终造成敌盛我衰,外寇入侵的局面。这是封建社会,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避免的。
如今的唐朝还时时扩张都造成如此局面,可以想象万一远离战争,会是一番什么样的局面。
历史上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宋朝。宋朝可谓封建社会之最,经济繁荣,无可匹敌,但自从与辽国与西夏结盟以后,双方没有了战事,大宋禁军之无能,已经到了发指的地步了。
宋金连盟灭辽的时候,金国将辽国打了一个半死,只剩下一口气了。大宋面对辽国这条奄奄一息的落水狗,出动了大军,结果大宋禁军居然让已经是奄奄一息的落水狗打的是落花流水,完全不堪一击,甚至全军覆没。最后金军南下,一路上所向披靡,竟然没有一支军队能够阻挡金兵的脚步。完颜兀术的十万兵马,将一个偌大的王朝,赶到海上去谋生。可见当时宋朝的禁军已经弱到了什么地步。
杜荷心中暗叹:李世民果然不愧是一代明君,卓越的见识已经意识到,唐朝的将领后继力量不足。如今大唐的军事是天下无敌,然后二三十年之后,能够依仗的人却寥寥可数了。
也是因为将领后继力量不足,李治一朝,大唐已经出现了能与帝国叫板的敌人,随后几代更是如此。
杜荷眼中燃烧起了熊熊斗志,也许二三十年之后,唐朝会如历史上一样,军事力量逐渐退步,但还有自己呢,自己的存在就是异术,吐蕃想发展起来?将他灭了,看他怎么起来;南诏很牛吗?攻破大唐国都,打的他爹妈都不认识,看他这么攻破大唐的国都;回纥似乎很吊啊,依仗军势,强行将一切劣马卖给唐朝,换取金银,将他们的马统统抢来,让他们拿内裤来大唐卖。
有自己在,还担心这些事情发生吗?
做梦去吧
杜荷心底有些搞恶的想着。
李世民惊愕的目光在杜荷脸上扫过,哑然道:“你小子有没有在听朕说话,想什么呢?”
“啃”杜荷收回了心思,咳了声笑道:“岳父大人高瞻远瞩,小婿这里是佩服至极。不过岳父大人放心,还有小婿呢,只要有小婿在,保管一个顶百,那些有胆子在我大唐头上动土的王八羔子,小婿一个个将他们的毛给拔了。”
李世民“呵呵”一笑,也不答话,眼中也满是笑意:杜荷文有当魏征、房杜的潜力,武有李靖的潜能,正是他打算培养给下一代最优秀的人才,听他如此说来,打心底的高兴,开心。
杜荷接着道:“不过,小婿也觉得这田猎大会值得一办。既可以表示出陛下重于武备的心情,也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劳逸结合嘛,一天到晚,憋在皇宫里,不憋出病来都怪了。”
李世民摇头苦笑:“你这话要是让魏爱卿听到少不了奏你一本,说你教唆朕不顾正业”
杜荷耸了耸肩膀道:“奏就奏呗,那家伙都是个顽固派,脾气更石头一样,跟他生气,那存属吃饱了嗔着,没事找事。”
李世民会心一笑:“这点朕有同感。好了,这事就这么决定了……到时候你也一起,朕想跟你这位骑射冠军比一比骑射,看看朕是否还有当年之勇”
杜荷的笑容僵在了脸上,这射箭一直以来都可都是他的短处,属于那种十射十不中的的优秀人才,这更跟马娴熟的李世民比,这玩笑似乎有些开的大了。
李世民随意的笑着,但那眼神中透露着一丝阴冷的气息,嘴角微微翘起,带着几分不屑的*那种感觉就像是抓住了老鼠的猫,不急着吃,而是好好的玩一玩。
杜荷心中微动,有种感觉,这一次田猎大典,并没有那么的单词,这位千古一帝,似乎在策划着什么。
如此想着,李世民看似不经意的说道:“对了,贤婿,朕还有一个问题问你……你说对于异族,应该怎么处理。”
杜荷不知李世民为何由此一问,然结合脑中的历史经验答道:“对于异族的处理,千百年来莫过于两条:同化与灭族。灭族,小婿认为不可取,妄造杀戮只会将矛盾激化,无法改变事情本质。故而唯有同化可行。”
李世民道:“那对于那些不愿意接受同化,包藏祸心的人呢?”
杜荷冷冷一笑道:“这种人有多少,杀多少,绝对不能手软”
李世民微微一笑,不感意外,也没有回答。
杜荷却是一怔,心道:“难道这一切都跟异族有关?”他心底怀疑,却也没有细问,只是随意填了肚子,离开了皇宫。
就在杜荷离开皇宫不久,李佑正好得到了刺杀杜荷失败的消息。
弘智本不愿让李佑知道此次刺杀的经过,然而李佑已经彻底的让怒火迷失了心智。身为皇子,他自幼享受着高人一等的待遇,在他人为地位拼搏的时候,他不费吹灰之力的就能得到王位,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
在这种身份地位下,他要什么有什么,养成了无比骄纵的性格,唯我独尊。
他忍受不了任何人的忤逆,但今日在武家受到了“耻辱”,让他如做了一场噩梦,脑中想着杜荷与武媚娘那亲昵的神态,妒火泯灭了一切理智,发誓一定要让杜荷、武媚娘一行人付出代价。
这一回到齐王府,立刻在做报仇雪恨的准备,弘智一来到齐王府,李佑就逼着他即刻动手暗杀杜荷。
弘智被逼无奈,只好将暗杀失败一事告诉了李佑。
李佑闻言怒火更甚,咆哮道:“废物,真是一群废物,再派一次,孤王就不信我一个王爷,斗不过小小的杜荷?”
弘智面色难看,李佑这声废物,无疑是将他也骂了进去,他强忍着怒气道:“齐王殿下,我派出是人乃是当年你外公遗留下来的心腹,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人才,他们都奈何不得杜荷,其他人又如何成功?”
就在李佑惊愕的时候,屋外传来了圣旨到的声音。
李佑、弘智等人忙上前接旨。
听传旨太监念完圣旨,李佑两眼一翻,晕过去了。
PS:还有一章
第四十一章悲剧的二武
第四十一章悲剧的二武
李世民的圣旨很简单,只是在细数李佑假病在长安这几个月来说犯了小过。
这小过虽小,但如此细细数起来,已经不下五十余个了,平均几天一过,记录的清清楚楚。
小过不压人,然李世民这一次却下了重手,下了狠手。
在圣旨的最后,李世民正义言辞的指责了李佑不学无术,为祸百姓,竟撤销了李佑齐王的头衔,改封为南平王,不可在长安逗留,即日前往封地。
汉晋以前无所谓一字王二字王之差别,如汉之淮南王与梁王并无差别,全是以封地为名。但到了隋唐时期,一字王、二字王就有了实际意义上的区别,一字是亲王,二字要逊于一筹是郡王。
一般来说皇子封亲王,而皇室宗族为郡王,李世民改李佑齐王为西平王,已经将他从亲王改了郡王,而南平位于大唐的最南方,逼近黔中,那里环境恶劣是流放囚徒的地方。
这一封圣旨的意义很显然是将李佑贬至西平,让他在遥远的南方当他的郡王去了。
弘智无力的瘫倒在了地上,小过难重罚,李佑所放的错虽多,但绝不至于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唯一的解释只有一点刺杀的事情暴露了。
因为李世民顾念父子之情,没有如实的公布出来。
翌日此事在整个长安闹得沸沸扬扬,百姓得知一个个拍案称喜,赞李世民是个仁君,唯有个别心思机警之人,能够察觉出其中有猫腻。
杜荷听到这则消息,也感到意外,他早知以李世民的性格是不会轻易的放过李佑的,但想不到这一次他下了如此重的手,直接撤除了李佑亲王的身份,还将他贬至西平,当贫苦地方的郡王。
但细细一想,也觉得李世民如此处罚是在情理之中的,李佑此次犯的错实在太大,刺杀自己不说,还嫁祸太子,嫁祸给自己的兄弟,假若事情传扬出去,那就是天大的丑闻。
李佑这辈子也摆脱不了,为了一个女人而暗杀朝中重臣,且嫁祸于兄弟的罪名,这种错足以让后世咒骂一生。
没有将事情揭穿,这已经是对于李佑最大的宽容了,假若还要例行包庇,那他李世民也就不是李世民了。
毕竟李世民先是一个皇帝,然后才是一个父亲。
此事传开,好处意外的大。作为皇子,一个个高高在上的,哪一个没有傲气?
然而李佑的下场,确如一面镜子。他们不知李佑真正受贬的缘由,只以为真是那些他们也经常犯的小小过错,让他们意识到“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这一怪异的思想,人人都觉得假若与李佑一样,不将小过放在眼中,下场也许会如他一般。
有着这面镜子,一个个难以训教的皇子罕见的乖巧起来,不敢在恣意妄为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一点,便是李世民自己也始料未及,也常常自嘲,不知是福是祸。
武媚娘出身远不如长乐、李雪雁,但杜荷并不打算怠慢这位多次助自己一臂之力的红颜知己,要求按照一切娶妻的程序进行。虽然规模不可能比得上公主、郡主出嫁,但绝不能寒碜。
这是杜荷唯一的要求。
要按照一切程序,则需要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礼,一步也马虎不得,一时间这婚还是结不成的。
杜荷最讨厌这种繁杂的事情了,手一甩交给了章氏处理,反正她老人家闲着无事,让她高高兴兴的为爱子筹备婚礼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在婚期未到之前,杜荷的重心还是用于治理江南。
也许今日是杜荷的幸运年,这好事接连不断的传来。
先是海船的成功,一趟龙门之行,不但发现了赵回这一个优秀的船长,还顺带请来了大唐未来的第一名将薛仁贵,回到长安后,先是罗盘的成功,然后再是与武媚娘的喜事定下。
这一日他又受到了刘仁轨的来信。
刘仁轨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已经是一州刺史,全权负责江南的开发事情,几乎所有执行的重担都落在他的身上。不过这家伙是属牛了,越难犁的地,他越犁的有劲。作为拥有宰相才华的他,将所有到手的事情,处理的是游刃有余,将整个江南百姓的热情都带动了起来。
他曾经在杜荷麾下挡过副手,对于杜荷有着一股盲目的信任,听说杜荷需要一只船去东南方的无人岛取一样关系大唐未来的东西,想也不想,直接找到了地方商家,他们借了艘货船到了南沙群岛中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岛屿,将岛上储藏的番薯统统取了出来。
在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多以番薯为主食,种的也多为番薯。
赵回与同行的印第安人基林贝克都是种植番薯的能手,在刘仁轨的帮助下,他们已经找到了一块良田,将番薯种了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理,番薯已经开始发芽,结藤了。
众所周知,这番薯藤就如仙人掌、仙人球一样,只要将他们插在地上,就算没有根也能成活。这番薯结藤,意味着番薯已经在江南移植成功,剩下的就等他结果了。
这是一个值得欢欣鼓舞的消息,杜荷当即回书一封,让赵回在江南好好的看好番薯,等待自己的命令,同时也让刘仁轨尽快的将上海港口建造成功。
因为赵回要顾及江南的番薯,故而杜荷决定等船队准备好后,一并前往江南受训,这样赵回就可以分身两顾了,上海港口正是远行海船的起点站,要当先竣工。
虽然有些苛刻,但杜荷相信以刘仁轨的才华,一定能够很好的克服,并且做到最好。
江南的大开发,在一步一步有序的进行着。
时过一月,如今的武元庆、武元爽已经成了丧家之犬,正一脸泥垢,偷偷摸摸的躲在墙角,做贼似的不住的伸着脖子,左看右看,有着看他们可怜,不时的赏给他们几个铜子,几个馒头,以如乞丐一般的活着了。
正所谓因果报应,毫厘不爽。
武元庆、武元爽为他们所种下的恶果付出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