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鬼故事





数日后,真生忽然造访,怅然若失,贾子龙出言慰问,真生道:“贾兄前日所见,乃是仙人点金石。我昔日跟随抱真子修道,他见我为人正直,所以将点金石相赠。前日醉酒路过河畔,不小心将石头弄丢,占卦一算,原来在贾兄手中。如果贾兄对我有‘还带之恩’,将石头奉还,我自会报答。”
贾子龙笑道:“我生平从没骗过朋友,不错,你那块石头确实在我手中。但昔日管鲍相交,管仲家中贫困,鲍叔时常接济他,我眼下处境跟管仲差不了多少,你准备怎么报答我?”真生道:“我送你一百两纹银。”
贾子龙道:“一百两纹银,确实不少。但请你传授口诀,我想亲自试一试点石成金,也算了却一桩心愿。”真生道:“传授口诀可以,就怕你贪心不足,说话不算话。”贾子龙道:“你本是神仙,怎么不了解我,我贾某岂是失信于朋友的小人?”
真生无法,当下传授贾某口诀。贾子龙眼见台阶上有一块巨石,准备用它试验真伪。真生赶紧拉住他手掌,皱眉道:“太大。”贾子龙叹了口气,俯身捡起半块青砖,放在铁砧之上,说道:“半块青砖,总够了吧?”真生是赤诚之人,不疑有它,当下点了点头。
却不知贾子龙为人狡黠,研磨之时,只磨铁砧,不磨青砖。真生见状,脸色不悦,正准备夺回黑石,但贾子龙动作好快,左点右点,瞬息之间,十几斤重的铁砧,全部变成黄金,尔后才将黑石还给真生。
真生叹气道:“事已至此,复有何言?只是我随便将福禄送给贾兄,必遭天谴。如果贾兄不忘旧交,请替我赎罪,施舍一百口棺材,一百件棉衣,不知你肯不肯帮忙?”
贾子龙道:“你放心,我不是守财奴,既然金子得来容易,理应多做善事。”真生大喜,告辞离去。贾子龙一夜暴富,自此后弃文经商,一面做买卖,一面救济贫困,不到三年,便将棺材、棉衣施舍完毕。
这一天,真生忽然现身,握住贾某手掌,说道:“贾兄真乃信人!自从上次分别,我遭到福神弹劾,被玉帝剥夺仙籍;幸亏贾兄替我积德,眼下功德已满,罪孽消除,从此不再受罚。希望你继续行善,自会多福多寿。”
贾子龙问道:“你在天庭担任何职?”真生道:“我本来是一只狐妖,因得道飞升,最终脱离生死。由于出身低微,生平不敢造孽,从没干过坏事。”两人重归于好,后来贾子龙活到九十多岁,依然与狐仙保持往来。
还带之恩:唐朝名臣裴度年少之时,生活潦倒,有一位术士给他相面,说道“公子相貌奇特,要么位极人臣,要么就得饿死。”裴度闻言笑笑,并未放在心上。
这一天,裴度前往香山寺游玩,在佛殿中见到一名妇女,背着一个包裹。妇女面容愁苦,将包裹放在地上,跪地祈祷,尔后匆匆离去,忙乱中将包裹落下,忘记带走。
裴度捡起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两条玉带,一条犀带,每一条都是价值千金。黄昏时分,妇女再次返回寺中,四处寻找包裹,神态焦急,裴度问她缘故,妇人哭道:“父亲被人陷害,无罪入狱。好不容易借了三条带子,准备贿赂官府,救他脱难,却被我弄丢了,可怎么办?”裴度询问带子大小形状,种类特征,妇人一一说了,分毫不差。
裴度点点头,将包裹还给妇人,妇人大喜,取出那条犀带,准备送给裴度,裴度不要,转身离去。后来裴度再次见到术士,术士说道:“公子一定是积了善德,前程万里,不可限量。”
术士没有算错,裴度二十五岁那年考中进士,从政数十年,官至宰相,受封晋国公,先后伺候过四位皇帝,可说是四朝元老,地位显赫。





    正文 第三百七十四章 布商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26 本章字数:686


某布商路过青州境内,偶尔进入一座废寺,眼见寺庙残败,不免伤感。寺内僧人说道:“如果施主肯出资修缮山门,光大佛教,必会得到神灵护佑。”布商心想“修一座山门,要不了多少钱”慨然允诺。
僧人大喜,将他引入大殿,殷勤款待,饭后,僧人得寸进尺,又祈求布商翻修整座寺庙,布商摇头不许。僧人大怒,咄咄相逼,言辞凶悍。布商心生畏惧,不敢反抗,无奈下将全部家当倾囊倒出,悉数赠予僧人,尔后告辞离去。
僧人提刀阻拦,说道:“施主虽然交出钱财,但显然并非心甘情愿,焉知你不会报官?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手中戒刀猛劈,准备行凶。布商苦苦哀求,僧人不听。布商心知难逃一死,不愿丧命恶人刀下,遂请求自尽,僧人答允了。将他逼入暗室,催促布商上吊。
恰在此时,某海防将军从寺外经过,远远瞧见墙角边有一名红衣女郎,身形飘忽,迅速钻进寺内。将军疑心大起,下马落地,一路尾随入寺,前后搜索女子踪迹,却是一无所获。渐渐来到暗室之外,只见门窗紧闭,更加疑虑,当即大叫“我是海防将军,快开门。”
僧人不肯,撒谎道:“屋内有妖邪,请将军速速离开。”将军大怒,挥刀砍断门闩,破门而入,只见布商吊在房梁之上,奄奄一息,急忙将他救下,片刻后,布商睁眼苏醒。将军询问缘由,布商一一说了,问他有没有看见红衣女子,布商摇头道:“此处乃是寺庙,从来没有女子出入。”
将军恍然大悟:女子定是神灵所化,借自己之手,惩恶扬善,救布商是为行善,杀僧人是为惩恶。想到此处,一刀砍下僧人脑袋,将财物原封返还布商。布商侥幸活命,念念不忘神灵援手之德,回去后募资重修寺庙。从此以后,庙内香火旺盛,游客不绝。





    正文 第三百七十五章 彭二挣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26 本章字数:238


禹城彭二挣,家中狐妖作祟,经常遭受戏弄。这一天,彭二挣与同乡韩公甫一起上路,两人正自说话,韩公甫一不留神,彭二挣已消失不见,只剩下一头毛驴,慢悠悠随行,驴背上放着一个皮囊,高高鼓胀,似乎装着物体,一头轻,一头重,却并未掉下。
忽然间皮囊内传来呼救之声,凝神一听,正是彭二挣所发,韩公甫大是惊奇,提刀划开皮囊丝线,只见彭二挣像狗一样蜷缩囊内,将他救出,问他怎么进入囊中的,彭二挣满脸迷茫,叹气道:“不用说,一定又是狐妖捣鬼。”
此类怪事,多不胜数,时有发生。





    正文 第三百七十六章 何仙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27 本章字数:845


长山王瑞亭,善能占卜,可以请神下凡。所请神灵自称何仙,为吕洞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道祖所跨仙鹤。何仙每次降临,与人谈论诗词,文采脱俗。太史李质君拜他为师,请教学问,何仙批阅文章,条理分明,李太史得他相助,才思大进,最终金榜题名。
因此缘故,何仙名声大振,文人学士争相结交。辛未年间,朱文宗大人巡按济南,主持乡试,有一名考生姓李名忭,颇有才气,科考完毕,朋友将他文章送给何仙品评,询问名次。
何仙说道:“按文才而论,当列一等。但李忭运气不佳,只能屈居四等。文才与名次颇不相符,此事必有蹊跷,难道朱文宗奉命取士,不论文章好坏?待我前往官衙一探究竟。”语毕,消失不见。
俄顷,何仙去而复返,说道:“我适才前往提学府邸,见文宗大人公务繁忙,根本没时间批阅考卷。录取一事,悉数交给手下代劳。他手下那帮考官,鱼龙混杂,许多都是廪生,监生,哪有资格评判优劣?这帮人上辈子都是饿鬼道中游魂,四方乞讨,有的甚至在黑暗监狱中呆过八百多年,双眼精气损耗,不分好坏。难怪李忭会时运不济。”
众人问道:“有办法解救吗?”何仙道:“办法是有,大家心知肚明,何必多问?”众人会意,将此事告知李某。李忭心中忐忑,于是怀揣文章,前往孙太史家中拜访,太史看过李某文章,大为赞赏,说道:“此文当列一等。”
孙太史乃文坛巨匠,他老人家所下评语,自然毋庸置疑。李忭闻言,顿时放下心来,早将何仙批命之语抛至脑后。很快到了放榜之日,事情不出何仙所料,李忭最终只得了个四等名次。
孙太史闻讯后,骇然不已,安慰李忭说:“朱文宗素有名气,如果是他阅卷,绝不会荒谬至此。此次排定名次,肯定是他幕僚中那帮醉汉所为。事已至此,惟有找何仙帮忙,顺便请他测测前程。”
李忭依言拜访何仙,何仙说道:“公子不用丧气,可将试卷多多抄录,广为传播,明年再考,自会转运。”李忭听从教诲,按照何仙吩咐,将自己所作文章四处传播,很快便传入朱文宗手中。
朱文宗看完试卷,善言安慰李某,命他明年再来。次年科举,李忭果然名列前茅。





    正文 第三百七十七章 牛同人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27 本章字数:635


书生牛同人,家中狐妖为患,时不时偷盗财物、迷惑亲属。这一日正午,牛同人路过父亲居室,只见他卧睡在床,兀自未醒,心知又是狐妖捣鬼。怒道:“大胆狐妖,竟敢害我父亲,看来你是活腻了。我这就禀明关帝圣君,请他下凡捉妖。哼,下届狐妖肆虐,也不管一管!”当下写好文牒,焚烧成灰,上奏玉帝。文牒中数落关帝失职之责,颇有微词。
未几,关帝忽尔现身云层,怒叱道:“书生怎敢无礼!我掌管天下生灵,公务繁忙,岂能专为你一家捉妖?事先并未向我投诉此事,有什么理由埋怨我?”命令手下将牛同人擒拿,杖责二十,直打得他皮开肉绽。处罚完毕,一名黑脸将军手持麻绳,降落院中,将狐妖捆走,扬长而去。自此后家中狐妖绝迹。
三年之后,济南某游击之女为狐妖所迷,神志不清,请来高人开坛,画符念咒,办法用尽,始终不见成效。狐妖口作人言,说道:“我生平所怕者,惟有牛书生一人而已。”游击并不知牛书生是何来历,一时间无从查找。
恰好牛同人前往济南参加乡试,莫名遭到游击手下侮辱,愤愤不平,当即前往游击府邸告状。游击得知他就是自己要找之人,心中大喜,热情招待,重重处罚了手下士兵,平息牛某怒火。尔后请他捉妖。
牛同人不得已,只好焚烧文牒,请求关帝援手。俄顷,天上降下一名金甲大神,狐妖乍见神灵,颜色骤变,现出原形,模样似狗,绕屋乱奔,自知罪孽深重,也不敢反抗,主动跪在台阶之下,一动不动。
金甲神道:“上次饶你不死,如今再次作恶,罪不容赦。”取出绳子将狐妖捆绑,挂在马脖子之上,腾空而去。





    正文 第三百七十八章 乔女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27 本章字数:1914


平原县乔女,面容丑陋,塌鼻跛脚,二十五六岁了,仍未成亲。县城中有一位穆书生,四十来岁,家境贫寒,妻子早早去世,一个人孤独无依,于是聘娶乔女过门。三年后生下一子。未几,穆书生因病而亡,家境愈发贫困。乔女独自抚养小孩,颇为吃力,万般无奈之下,前往娘家求助。母亲无动于衷,不肯相帮。乔女闷闷不乐回到家中,自此后自力更生,不再依靠旁人,纺纱织布,维持生计。
恰好有一位孟生丧偶独居,膝下一名幼子,名叫乌头,刚满周岁,缺乏母乳,无人照看。急于寻找配偶,相亲数次,均不中意。偶然听说乔女品德贤良,遂上门提亲,乔女没有答应,说道:“我知道嫁给公子后,可以衣食无忧,也曾动过心。但我容貌丑陋,唯一自信的,就是品行方正。如果嫁给公子,便是不守贞洁,一女而事二夫,我不能这么做。”
孟生闻言,愈发仰慕乔女,请媒人准备厚礼,前往乔家提亲,乔母大悦,亲自劝说女儿,命她改嫁。乔女不听,母亲无法强求,但又贪恋礼金,打算将小女儿嫁给孟生,孟生心中只有乔女一人,断然拒绝。
不久后,孟生暴病归西,乔女前往府中吊唁。孟生生平没有亲戚,眼下一死,村中无赖纷纷上门,抢掠家产,又暗中谋划,企图瓜分孟生田产。家中奴仆更是不怀好意,趁火打劫,偷盗财物,各作鸟兽散。只有一名老妪为人忠诚,抱着孟生儿子在灵堂守孝。
乔女得知原委,愤愤不平,听说林书生与孟某交好,于是登门造访,请他帮忙,说道:“夫妇、朋友,乃人之大伦。贱妾容貌丑陋,为世人所不齿,只有孟生能够知我;先前我虽然拒绝了他,但心中早已将他当做知交。如今孟生死去,留下幼子无人看管,我自然不能置之不理。但照顾小孩容易,抵御无赖却非我所能。公子身为孟生好友,眼见他家产被夺,幼子受辱,怎能见死不救?请你写一封诉状,替死者鸣冤,贱妾感激不尽。至于抚养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