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鬼故事
颍俨焕肴ィ蠡霾辉丁!闭阅澄叛晕肪澹缑纬跣选V沼谙露ň鲂姆迪纭?br /> 临行之时,偷偷去探望鸦头,鸦头写下一封书信,请他转交给秀才。
赵某将事情原委一一讲述,拿出书信,信中写道:得知孜儿与相公团聚,甚是欣慰。贱妾身逢厄难,赵公子自会代我诉说。前世孽债,复有何言?贱妾身处幽室,暗无天日。每日遭受鞭笞,肌肤破裂,饥饿难忍,度日如年。相公若不忘昔日情谊,可与儿子商量计策,救我脱灾。母亲与姐姐虽然残忍,但终究是骨肉至亲,千万叮嘱孜儿,切不可伤害她们。
秀才读信,涕泪交加,当即出示盘缠,命令儿子前去救人。王孜这一年刚满十八,听说母亲受苦,目眦欲裂,二话不说,火速动身。来到老鸨住处,只见楼前车马云集,生意兴隆。王孜闯入楼中,妮子正与客人宴饮,乍见王孜,立即变色,王孜疾步赶上,一刀杀之。
客人大惊,叫道:“匪寇杀人啦。”话未说完,妮子身躯蜷缩,幻化成狐,早给打回原形。王孜提刀闯进后院,只见老鸨正吩咐婢女煲汤,见王孜来到,忽尔隐身不见。王孜四顾搜寻,哈哈一笑,弯腰取下弓箭,开弓拉弦,一箭射向房梁,正中老鸨心窝,只听得一声惨叫,半空中坠下一只狐狸死尸。
王孜一刀砍下狐狸头颅,找到关押母亲之地,以巨石砸破门窗,救出鸦头。母子相见,痛哭失声,鸦头问道:“你外婆呢?”王孜道:“给我杀了。”鸦头埋怨道:“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快将你外婆好好埋葬。”
王孜假装答应,暗中剥下狐狸皮毛,偷偷藏起。老鸨死后,留下许多金银,王孜老实不客气一一笑纳。与母亲回归老家,夫妻重逢,悲喜交集。秀才问起老鸨下落,王孜道:“在我包袱中。”说话间打开包裹,拿出两张狐狸皮革。
鸦头大怒,骂道:“忤逆子,何以如此放肆。”号啕大哭,伤心欲死。秀才极力劝慰,训斥儿子:“还站着干嘛,快将狐皮埋了。”王孜忿忿不平,顶嘴道:“母亲刚刚脱难,便忘了挨打受罪的日子吗?”鸦头愈加恼怒,哭啼不休。王孜无法,只得胡乱挖了个坑,草草将狐皮掩埋,鸦头这才释怀。
自鸦头归来,秀才家境更加富贵。心中感激赵某报讯之恩,送了许多金银给他。赵某到了此刻,方才知道,原来老鸨一家都是狐妖。
王孜奉养双亲,极为孝顺,只是脾气暴躁,有时言语稍稍不合,便即大喊大骂。鸦头跟相公说:“儿子身上有‘拗筋’,若不挑去,最终会杀人闯祸,倾家荡产。”
这一天夜晚,王孜上床安歇,鼾声如雷,夫妻两齐心协力,用绳子绑住王孜手脚,王孜一惊而醒,叫道:“儿子无罪,干嘛绑我?”鸦头道:“别怕,我在替你治病呢。”王孜不听,大叫大嚷,可是手脚受制,始终难以挣脱。
鸦头拿出一根长针,刺破儿子脚踝,入肉三四分,用刀割断王孜脚筋,将腿上“拗筋”扯出,接着如法炮制,又将他手上,脑后“拗筋”,一一拔除。忙好一切,这才解开绳子,跟儿子说:“没事啦,好好睡一觉。”
次日天明,王孜跑到父母卧室,跪地忏悔:“儿子想起昔日所作所为,十分内疚,请父母原谅。”秀才夫妻闻言,喜不自禁。
自此后王孜性情温和,有如处子,深受邻里夸赞。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二章 酒虫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12 本章字数:529
长山刘某,体胖嗜酒,每次独饮,必喝一大坛酒。刘某家中有良田三百亩,其中一半用来种黍酿酒;家境豪富,再多的酒也喝得起。
这一日,某僧人与刘某偶遇,跟他说:“公子身上有病。”刘某道:“没有。”僧人问道:“公子喝酒从没醉过,是不是?”刘某道:“不错。”僧人道:“这是酒虫作怪。”刘某闻言愕然,问道:“此病能医吗?”
僧人点头道:“很容易治疗。”刘某问:“要用什么药?”僧人道:“无须用药。”命令刘某在床上俯卧,头朝下,绑住手足。接着在离头半尺之地,放一坛美酒。过不大会,刘某口渴难耐,很想喝酒,酒香入鼻,更是勾动馋虫。可是手脚束缚,偏偏无法动弹。
正烦恼间,忽觉鼻中瘙痒,似乎有物体往外爬出,啪地一声响,坠落酒坛之中。僧人解开绳索,刘某拿起酒坛一看,只见里面一条肉…虫,长约三寸,正在酒水中蠕动,敏捷有如游鱼,肉…虫有嘴有眼,体态惟妙。
刘某大惊,拿出金银酬谢和尚,僧人不收,说道:“如果公子非要感谢,便将肉…虫送给贫僧。”刘某问道:“虫有何用?”僧人道:“此虫乃酒水之精,清水遇虫,用手搅动,立变美酒。”刘某找来一坛清水,依言试验,清水果然变成佳酿。
自此后,刘某恶酒如仇,戒酒戒饮。身体渐渐瘦削,家境也越来越贫,饮食都难以供给。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三章 木雕美人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12 本章字数:258
商人白有功说过这样一件事:自己在黄河下游泺口河段,见一人扛着竹箱,牵着两条大狗,从箱子内拿出一尊木雕美人,高约尺许,手目转动,栩栩如生。此人拿出一条锦绣马鞍垫子,披在狗身上,将木美人放于狗背,安置完毕,口中呼叱,命令狗儿奔跑。木美人自动站起,在狗背上表演马术,一会儿钻到狗肚子下,一会儿从狗腰爬到狗尾,忽跪忽起,动作灵活,从不失手。一会又表演起昭君出塞;此人另外取出一尊木雕男子,给他披上羊皮衣,插上鸡尾巴,命他跨上另一条狗背,紧跟在木美人身后。昭君频频回首,木雕男子扬鞭追逐,体态动作,有如活人。
正文 第一百八十四章 封三娘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12 本章字数:4008
范十一娘,鹿城祭酒之女,容貌美艳,深得父母宠爱。上门求亲者络绎不绝,十一娘眼界甚高,一个都看不上。这一天是元宵节,水月寺尼姑举办“盂兰盆会”,寺中游人如梭,十一娘亦在其间。正四处闲逛,忽见一名女子紧跟身后,步步相随,似乎有话要说。
凝目一瞧,女子十五六岁,风华绝代。十一娘心生好感,展颜一笑。那女子问道:“姐姐是十一娘吗?”十一娘点了点头。女子道:“久闻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十一娘询问女子来历,回答说:“小妹姓封,家中排行第三,住在邻村。”
两人牵手交谈,女子言辞温婉,十一娘愈发喜爱,依恋不舍,问道:“妹妹身边为何没有伴侣?”封三娘道:“父母早逝,家中只有一名老妪,留她看守门户,所以身边没带丫鬟服侍。”
过一会,十一娘准备回家,说道:“寒舍就在不远,进去坐坐。”封三娘道:“姐姐乃世家大族,朱门绣户,而我家贫无亲,贸然造访,恐遭他人闲话。”十一娘再三邀请,封三娘道:“改日吧。”
十一娘摘下头上金钗,赠给三娘,三娘以绿簪回赠。
回家后,十一娘因想念三娘,拿出绿簪把玩,簪子非金非玉,家人均不认识,甚为奇怪。十一娘每日盼望三娘到访,思念成疾。父母得知讯息,派人四处寻找三娘,却是一无收获。
转眼到了重阳节,十一娘病卧在床,闲极无聊,于是在侍女搀扶下,来到后园散心,在东篱之下摆了一张床铺。忽然间一名女子爬墙窥视,十一娘细细一瞧,女子竟然便是三娘。只听她说道:“过来扶我一把。”
婢女过去迎接,三娘翻墙进入园中。故友重逢,二女俱是喜不自禁。十一娘从床铺上跃起,拉住三娘手,两人紧挨在一起,问道:“为什么负约?老是不来看我?”又问道:“妹妹从何而来?”
三娘道:“我刚从舅舅家回来。以前跟你说住在邻村,指的是舅舅家。自分别后,时常想念姐姐,只是你我贫富悬殊,心中惭愧,一直不敢来看你。适才从墙外经过,听到园中女子说话之声,好奇之下登墙观望,没想到便是姐姐。”
十一娘道:“你这狠心的妮子,可知我有多想你么?想你都想得生病啦。”三娘闻言,泣如雨下,嘱咐道:“我来看你一事,须保守秘密。以免有人造谣生事,蜚短流长,不堪忍受。”十一娘答允了。两人同回闺房,自此后形影不离。十一娘病情也渐渐痊愈。二女私下里结为姐妹,亲密无间,衣服鞋袜,彼此互穿。若有人来,三娘则躲到帘后,如此相处五六个月,终于被父母察觉了。
这一日,两人正在屋中下棋,夫人忽然闯入,细细打量三娘容貌,笑道:“好漂亮的闺女,不愧是我女儿朋友。”又跟女儿说:“闺中藏有密友,二老并不反对,为什么要瞒着我们?”十一娘道:“这是三娘的意思,她不想跟生人见面。”夫人目视三娘,问道:“这是为何?”
三娘满脸羞红,默默不语,只是不停扯着衣带。未几,夫人离去,三娘起身告辞。十一娘苦苦挽留,方才止步。
一天晚上,三娘从门外仓皇奔入,哭道:“我说此地不可留,今天果然遭受屈辱。”十一娘惊问缘由,三娘道:“适才我外出更衣,不知从哪跑出一名少年,上前调戏。幸亏侥幸逃脱,不然,还有何脸面做人。”
十一娘细细询问少年相貌,致歉道:“妹妹莫要生气。少年是我哥哥,他脑子有病,为人痴傻,得罪之处,还请见谅。我会禀明母亲,让她责打哥哥。”三娘执意要走,十一娘道:“就算要走,也得等到天亮啊。”
三娘道:“舅舅家离此不远,借我一只梯子,助我翻墙便可。”十一娘知道难以挽留,于是命令两名婢女送她回家。翻墙而出,路行半里,三娘辞谢道:“不用再送,请回吧。”
婢女自行折回,十一娘伏床哭泣,悲伤难禁。尔后数月,婢女有事前往东村,傍晚归来,偶遇三娘,身后跟着一名老妪。婢女大喜,上前问候,三娘神情凄恻,问道:“姐姐最近还好吗?”
婢女道:“小姐时常想念姑娘。”三娘道:“我也想她。只是不欲他人知晓,这样吧,你先回去,悄悄将后门打开,我自会前来。”婢女将此事告知十一娘,十一娘大喜,两人来到后园,刚打开大门,三娘已在园中。彼此相见,互诉衷肠,彻夜长谈,乐而忘寝。
婢女熟睡后,三娘起身与十一娘共睡,枕边私语道:“我知姐姐待字闺中,才色无双,何患无夫?只是纨绔子弟,根本配不上您。如果欲得佳偶,千万别嫌贫爱富。”十一娘点头赞成。
三娘道:“水月寺中,今年仍会举办道场,明天姐姐前去游玩,自会遇见如意郎君。我从小便会看相,相信我,不会有错。”天刚刚亮,三娘便即告辞,说道:“水月寺再见。”十一娘依言前往寺庙,三娘果真在此等候。
两人同车游览,携手出门,见一秀才,十七八岁,衣服朴素,容貌俊伟。三娘手指秀才,说道:“此乃翰林学士。”十一娘略略打量,不置可否。三娘道:“姐姐先回去,我稍后便来。”
黄昏,三娘依约前来,说道:“我已替姐姐打探清楚,秀才姓孟名安仁,与姐姐是同乡。”十一娘也听说过秀才名号,说道:“此人家贫,只怕并非良配。”三娘道:“姐姐何以跟凡夫俗子一般,只认钱财?孟秀才注定命中显赫,绝不会长久贫困。如果他来日不发达,我甘愿剜去双眼,从此不再看相。”
十一娘问道:“那眼下该怎么办?”三娘道:“请姐姐出示一件信物,与秀才订立盟约,永不相负。”十一娘道:“婚姻大事,不能如此草率。倘若父母不同意,如之奈何?”三娘道:“正因担心父母不许,所以才私定终生。只要姐姐意志坚定,不愁大事不成。”十一娘反复说道:“不可,不可。”
三娘道:“姐姐姻缘已动,只是魔劫未消。我之所以替你撮合婚事,皆为报答恩情。我这便离去,将姐姐送我的那只金钗,转赠给秀才,就说是你送的。”十一娘道:“别急,容我再想想。”话未说完,三娘早已出门而去。
孟安仁虽是才子,可惜家境贫寒,故尔一直单身。自从寺庙中见过两名美人,回去后念念不忘。一更将尽,三娘款款走入屋中,秀才大喜,询问姓名,三娘道:“贱妾姓封,范府十一娘之女伴。”
秀才大悦,无暇多问,一把抱住女子,欲与之亲热,三娘抗拒推辞,说道:“贱妾并非毛遂,乃是曹丘生。十一娘有心与公子长相厮守,我特来替她做媒。”秀才愕然不信,三娘拿出金钗,说道:“有此物为凭。”秀才喜不自禁,良久才道:“承蒙佳人错爱,孟某今生若不娶十一娘为妻,宁愿孤独到老。”
三娘点头离去。次日天明,秀才请邻居老太替自己提亲,范夫人嫌弃秀才贫穷,也不跟女儿商量,一口回绝。十一娘知道此事后,大失所望,不免对三娘心生怨恨,可是金钗已经送出,为今之计,只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