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 空明传烽录 作者:公子易(历史)
了?”厉声指着桓震道:“昨夜郑元帅身陷危难,贵抚为何坐地观望,拥兵不救?”桓震摇头道:“郑老将军尽率本部而去,本抚若再出战,谁来保守义州?”申景珍怒道:“我军一丧,虏兵便即撤走,难道不是早与你约好了的?”桓震毫不动容,正色道:“大明与鞑子的仇恨,比起你朝鲜国与鞑子的过节来十倍不止。若说桓震勾通鞑子,图谋尔邦土地,那真是天大的笑话!”语声一转,道:“鞑子此次用兵极怪,我也猜不透其中蹊跷。但本抚却能对天发誓,只要朝鲜与我大明同心协力,对抗鞑子,本抚绝不会做出半点危害贵国的勾当。贵府信也罢,不信也罢,桓震言尽于此。若是贵府不愿我军助守义州,那么明日一早,辽兵便自撤出。不过撤兵之后,贵府能不能有本事守得住,本抚便不过问了。”
申景珍脸色忽青忽白,他明白郑忠信既已战死,靠自己与义州原本的少许驻军,是绝对抗不住鞑子的。辽兵在此,好歹还多了些指望,若是将桓震赶走,鞑子再来之日,恐怕就是义州陷落之时。可是昨夜之事,分明让他不能不疑心桓震居心叵测,再要与他合作下去,将来出了甚么事情,自己却也难逃干系。左是死,右也是死,申景珍一时间没了主意。
就在这时,一个朝鲜小吏急匆匆的跑来,说是李昉奉了王旨,正在南门叫城,申景珍大喜,朝王既有旨来,那就遵旨办理便是,再也不用他挑这副担子。连忙令开了城门,放李昉进来。
桓震心中七上八下,这次战役之中,明军是在异国他乡作战,若得不到朝鲜的支持,便失了地利人和,无论如何没有胜算的。虽说朝鲜历来是明朝藩属,眼下两国更有唇齿相依之势,明军若败,义州亦必为后金所据,可是也难保李琮不会为了讨好皇太极出卖自己。脸上不动声色,心下却是忐忑不安地随着申景珍去见李昉,申景珍率领义州朝官跪下接诏,桓震等人并不是朝鲜臣子,只是肃立一旁静听而已。
朝王的诏书却大出桓震意料,原本以为就算朝鲜心向大明,也不敢明着帮助他与皇太极作对,可是瞧那诏书的语气,竟是要与后金宣战了一般,诏中更说,以李贵代郑忠信为副元帅,召诸路兵齐聚义州,抵抗胡虏大军。眼下明金双方正在对峙之际,明军优势并不明显,一向周旋于两国之间的朝鲜,忽然却做出这种立场鲜明的表示,岂不教人惊讶?疑疑惑惑地听罢了宣诏,便上去与李昉招呼,问道:“李老大人此次回汉城,贵国国王可有何话分付?”李昉瞧了申景珍一眼,似乎有些犹豫,终于还是摇头道:“并没别话,只是令老臣尽心用命,辅佐院君而已。”桓震瞧他神色,已经明白八分,当下也不追究,只问他李贵何时赴义州主持军务。毕竟义州是朝鲜地方,李贵是朝鲜王室,他若来了,自己便不能如眼下这般专擅。
好容易挨到晚间,桓震瞧瞧天色黑透,便叫了黄得功,两人悄没声地摸去李昉居处。李昉却正在那里等候,一见桓震来,当即笑道:“老夫候贵抚多时了。”桓震奇道:“李老大人何以知我必来?”李昉微微一笑,道:“大人欲平胡虏,便非来不可。”桓震叹服道:“果然姜是老的辣。也罢,桓某今日毫不隐瞒,老大人问甚么,我便说甚么。只不过我心中也有些疑惑,要请老大人为我解一解。”李昉点了点头,问道:“老夫只有一句话:贵抚是只求灭虏呢,还是意欲连我朝鲜一同吞并?”
桓震大笑起来,道:“吞并?我吞得下么?”肃然道:“鞑子侵占我大明国土,杀戮我大明人民,自桓某以下十数万官兵,无不痛恨刻骨,誓欲灭之后快。至于贵国,与大明原就是友好之邦,只要不助纣为虐,帮那皇太极与我为难,我又何必自寻事端?况且有朝鲜在此钳制,鞑子便不敢轻易西向,桓某不是呆子,为何要自毁长城?”话头一转,道:“但我军灭虏之心,矢志不移,不论什么人,也挡不住的。贵国以往受鞑子逼迫,种种往事便不必说了,以后再要如此,我大明便将尔国当作鞑子同伙一般看待。”
李昉注目瞧着他,面色瞬间变了数变,似乎心中正在来回打量,盘算桓震所说的究竟是否实话。良久,轻叹一声,道:“桓大人有甚么话,可以问老夫了。”桓震知道他已经信了自己一多半,当下道:“我有一事不解:贵国向来骑墙,为何此次竟与皇太极决裂?”李昉叹道:“老夫与延平院君一同下了一个赌注,若是赌赢了,朝鲜国往后可保平安;若赌输了,吾其披发左衽矣!”桓震心中一动,脱口道:“你赌我……”李昉点了点头,起身道:“朝鲜国小兵弱,老夫早已看出,一旦明为金克,不久之后必定轮到朝鲜。大明是天朝正朔,敝国虽然列为属国,始终并无怨言。若彼夷狄禽兽之属,岂可北面事之,辱我社稷宗庙哉?与其将来臣事胡虏,祖宗蒙羞,不如此刻破釜沉舟,与之一搏,胜固欣然,败亦无愧矣。”
桓震转转眼珠,笑道:“恐怕不止如此罢?老大人恕某无礼,大人赌的不是社稷宗庙,而是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某猜得对不对?”李昉神色微变,不由自主地倒退半步,强笑道:“老夫不明白大人的意思。”桓震哈哈大笑,道:“那又何必讳言?贵国此刻附胡,胡虏必胜,甚至于连本抚都可能丧命于此。此之谓锦上添花也。若助我抗击鞑子,不单救了桓某一命,救了义州四千辽东将士,更是保住了贵国北方门户,此之谓雪中送炭也。锦上添花,着锦者未必感激;雪中送炭,受炭人必定图报。是不是?”李昉心事全给他说中,不得不点了点头。桓震按他入座,道:“李大人此次来,恐怕不是宣诏那么简单的罢?贵国王有甚么条件,且尽管开出来,你我既为盟友,还有何事不可商量的?”
李昉道:“既然如此,大人请看。”从怀中取出一束白绫,双手递过。桓震恭恭敬敬的接了,展开来看时,却是朝王李琮的亲笔密信,信中说道,椴岛毛文龙不但私入朝鲜境内挖参,而且每每向朝鲜索要粮食,朝鲜国小财弱,供给不敷,实难维持。况且椴岛本来就是朝鲜地方,请桓震将东江一镇撤出。桓震明白这是朝鲜帮助自己度过眼前这一关的条件,倘若不答应,就要腹背受敌。那不是雪中送炭,却是十足十的趁火打劫了。但要自己放弃皮岛,且不说毛文龙是否乖乖听从调动,往后从辽东本镇到朝鲜之间的水路交通可就断绝了,原本与金州足为犄角、楔在鞑子后方的一颗钉子也就给拔了去。这一来损失不可谓不小,一时不由得有些犹豫起来。
李昉在旁道:“老夫临行之时,王上再三叮嘱,务必将此信交与大人亲启,请大人体谅我小国难处,敝国受毛帅之苦多年,大人若不肯作主,小国无法,只能另辟他途了。”桓震心中一沉,他说的另辟他途,分明是拿帮助鞑子来要挟自己。却听李昉又道:“延平院君自汉城押一万兵及粮草若干起程,大约十数日便至义州。”
咬了咬牙,终于下定决心,皮岛虽然要紧,可是度过目前的危机更加重要。形势所迫,不得不权且答应,往后再作打算不迟。想了一想,道:“事到如今,不由得本抚不允。只是兵事方急,不知大人可容事定后从容措置?”李昉点头道:“那个自然。”两人击掌为誓,相约如有相负,神人共弃。李昉笑道:“大人忧心兵事,老夫却有一个退兵的法子。”桓震摇头道:“老大人有所不知。多尔衮今早已经尽撤其兵而去,桓某正在疑心彼欲挥军广宁,可是日来派出去许多细作,竟然一无所获,究竟不知道虏兵大军意在何处。”李昉皱起眉头,自语道:“这可当真奇怪得很。”
黄得功忽然插口道:“卑职有一点浅见,不知当不当讲。”桓震皱眉道:“废话,快说。”黄得功向李昉借了地图来,铺在地下,指点着道:“广宁是我重镇,祖总兵大军屯守,四个炮营有三个驻扎在彼,与当年的宁远比起来更加难攻,料想皇太极不会贸然去碰钉子。”桓震点头道:“是。若说是金州,近来复、盖虏兵并不见增多,也没有屯积粮草药物的迹象。金州是金国奇驻扎,他一向十分小心,如有异状,早该设法报知了。”黄得功手指在地图上划个圈子,道:“辽阳三面,广宁不是,金州不是,义州也不是。”桓震霍然站了起来,叫道:“根本没有正兵?”
却觉太过匪夷所思,难道皇太极大张旗鼓地叫嚣了半天替崇祯复辟,就只是叫多尔衮带着一队疑兵来鸭绿江对岸骚扰一番?若真如此,要么有甚么背后内幕是自己不知道的,要么皇太极就是一个呆子。皇太极自然不是呆子,那么远在北方数百里的沈阳城里,究竟发生了甚么事情?
卷四 明谟谐弼襄一人 三十二回 多尔衮大摆鸿门宴 皇太极送来热山芋
他的这个疑惑,不过数日之后便给解开了。解谜的不是别人,正是去而复返的镶蓝旗贝勒,此次鞑子南侵的主将多尔衮。这日鸭绿江上朝鲜守军接到对岸送来的书信,写明了交与义州主帅亲启,守军不敢怠慢,立刻拿来交给李昉观看。李昉拆开来读罢,便令人请桓震来,道:“多尔衮请你我二人过江叙话,老夫以为,其中必定有诈,决不可去。”桓震并不答话,接过信来细细看了一遍,点头道:“李大人说得有理,大人决不可去。只不过桓震却是非得走一遭不可。”李昉惊道:“为何?”桓震抖抖那信纸,道:“大人不是说其中有诈?桓震便是要去瞧瞧他葫芦里卖什么药。否则还不总是这样给敌人牵着鼻子走么?我只带一百名亲兵随行,其余人等都留与曹文诏在此把守义州,曹文诏也算身经百战,为人又精明,不会中了别人诡计,老大人可以放心。”说着意味深长地瞧了他一眼,那意思是说曹文诏并不是一个软柿子,李昉想要趁自己不在做什么手脚,那是办不到的。回顾黄得功道:“你去选一百名身手敏捷的亲兵,明日五更来我这里听用。”望望江对岸,笑道:“咱们便去会一会那多尔衮!”
次日天尚未亮,桓震一行人便出了义州城,径往江畔去。早有朝鲜守军奉了李昉之命在那里等候,连忙指以冰厚可踏之处,让桓震等人过河。这头桓震等人过去,守军立刻忙着乒乒乓乓地凿起冰来,以防对岸鞑子趁隙踏冰而过。
桓震踏上鸭绿江北岸,便见多尔衮骑一匹白马,带着数队披甲骑兵,亲自迎了出来。相较之下,桓震这边来的人全是步卒,人数也只有一百零二而已,似乎是占了绝对的劣势。这是他跟多尔衮第一次正面相遇,以往虽然阵前多有相逢,却从没象今日这么近地打过照面,忍不住多看了几眼,但觉若放在后世,这多尔衮多半也是个偶像歌星一流人物,长得也算一表人才,而且十分年轻,虽然明知他今年只有十九岁,可是仍然忍不住感到惊讶。
多尔衮勒马站定,就在马背上依着汉人常礼一抱拳,笑道:“桓大人金安。”他身后跟着的一名通译,当即把话译了。桓震不动声色,对那通译道:“告诉你家贝勒,桓震也向他问安。”多尔衮笑容满面地致谢不迭,伸手一指自己大营,笑道:“请桓大人入营叙话,如何?”说着当先策马而去,女真骑士发一声喊,拉马两边列开,人人连鞘举起刀来,同声呼喝。桓震知道这是所谓下马威了,微微一笑,毫不理睬,昂头挺胸地从马队中间走了过去。走过最末一名骑士,忽然指着他的皮靴道:“你的皮靴上沾了泥。”说罢,一笑而去。那骑士听不懂汉话,只觉桓震行径诡异,愕然瞧着自己靴筒,上面果然有一大块泥巴。
进得帐中分宾主坐定,桓震劈头笑道:“贝勒远来辛苦,又是天寒地冻,想必棉衣也不曾多带。本抚教人预备了些许御寒衣物,不知贝勒可否笑纳啊?”多尔衮不明他话中含义,直觉地正要推辞,却听他冷冷续道:“棉衣棉裤总共是一千套,想来只多不少罢?”
多尔衮底细被桓震瞧破,却不吃惊,微微一笑,道:“用不了这许多,只要七百五十套就够了。”桓震冷笑道:“贝勒好大胆啊,竟敢凭着区区不满千人与我周旋,赶在我未发觉之前撤兵而去也就罢了,居然还去而复返,当真视我等如蝼蚁草芥么?”多尔衮皮笑肉不笑地道:“岂敢,岂敢。多尔衮想大人屈尊驾临,不是为了责问多尔衮的罢?”似乎十分痛心疾首的道:“日前多尔衮率部来此,本不欲同大人兵戈相见,只可惜郑老将军脾气太烈,既然给人打上门来,多尔衮也不能干坐着挨揍,大人说是不是?”桓震哼了一声,道:“日日隔江叫骂搦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