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 空明传烽录 作者:公子易(历史)
遥热桓舜蛏厦爬矗喽蛞膊荒芨勺虐ぷ幔笕怂凳遣皇牵俊被刚鸷吡艘簧溃骸叭杖崭艚新钷剑顾凳遣挥晗嗉矗俊闭酒鹕砝矗溃骸澳闳糁挥姓庑┓匣埃靖д饩鸵厝チ恕!彼底欧餍溆摺?br />
多尔衮连忙拦住,笑道:“大人何必着急?多尔衮听说你们汉人有一句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千里迢迢而来,怎么说也算是客人,大人怎么一点待客之道也没有?”桓震怒道:“待客之道?这话你同郑忠信的英灵说去罢!再说,本抚可从来没将你当作朋友,你我两国原本订了十年之盟,如今尔国单面撕毁盟约,背信弃义,兴兵来攻,还有脸说是我桓某人的朋友么?”多尔衮笑道:“大人此言差矣。大人仔细想想,我国兴兵以来,可有哪一处大明土地,受了兵灾?”
桓震一怔,他所说的确是实情,自从听到皇太极奉崇祯皇帝起兵“清君侧”的消息以来,唯一受了攻击的地方就只有朝鲜的义州,而且还是郑忠信前去踏营,中了埋伏,并不是多尔衮主动来打。不论如何,这总是说不通的。当下停了步子,问道:“明人不说暗话,今日你约我来此,若是居心叵测,此刻便请动手;死一个姓桓的并不是多大不了的事情,再说靠本抚带来这一百人,也未必不能全身而退。若是当真有话要说,可以不必如此大绕圈子,有话快说,有屁快放。”那通译脸色十分尴尬,“有话快说”直译便可,不知“有屁快放”又要怎样译给多尔衮听?
多尔衮笑道:“大人请勿心急,多尔衮有一件礼物,要送与大人。”说着拍拍手,只见几名女真士兵抬着一领滑竿,走了进来,滑竿上坐着一名胡服女子,两眼瞪得大大地,似乎十分惊恐,眼珠转来转去,不住向桓震打量。桓震更加摸不着头脑,顺口问道:“这是什么人?”那女子听见这一句话,眼泪刷地流了下来,伏在滑竿扶手上抽泣起来。多尔衮指着她道:“用你们汉人的称呼,这位乃是田太妃。”桓震一时还没明白“田太妃”是什么意思,却听那女子泣道:“身陷虏中近年,今日重闻华音,死也心甘了!”
桓震忽然明白过来,她便是崇祯皇帝的田妃了!当日崇祯北狩,田妃也跟着一并被掳了去,没想到却在这里相见。只是桓震向来不曾见过她,全然无法辨别真伪,更不知多尔衮忽然将她带出来意欲何为,当下道:“那又怎样?”
多尔衮道:“不怎样,只是略表诚意而已。”桓震只觉好笑,鞑子也懂得诚意的么?却听多尔衮续道:“日前贵国太上皇以辽东土地相邀,求我大汗借兵复辟,我大汗思前想后,只觉我两国盟约已订,太上皇客中孤苦,一心想回故国,此情可悯,但大汗却不愿因此坏盟,是以阳为起兵,以安太上之心,其实并不欲与贵国再启兵端。”一指田妃,道:“因此令多尔衮充作使节,今日且将田太妃携来,略表我国诚挚之意,倘若贵国肯奉迎故主,那就送太上还朝。”
桓震心底微微冷笑,这多半是皇太极身边范文程之流的汉奸出的点子,以为崇祯一旦声言复辟,那就没了退路,回国之后必定设法将小皇帝赶下台去,自己重掌大权,到时不论桓震还是温体仁,就都一个也跑不掉。自己若是不肯接纳崇祯还朝,那便要给人扣上一顶秦桧的帽子,当年英宗给也先掳去,于谦也是如此这般,明知英宗回国之后定会拿他开刀,仍是别无选择地从也先手中将他接了回来。
这一手驱虎吞狼,使得虽不算太高明,以至于桓震一眼便看穿了,可是一时间却也想不到什么良策来对付。一口拒绝罢,朝廷中那帮早就看自己不顺眼的东林便得其所哉,要趁势群起而攻了;就是此时,皇太极起兵的消息传到关内,恐怕温体仁也正在头痛不已,毕竟所谓“清君侧”,那清的对象首当其冲地便是温体仁,其次才轮到他桓震。若是婉转答应,当真将崇祯弄了回来,岂不是给自己寻来一个大麻烦?还有个法子,便是接他回来之后暗下杀手,叫他有命回辽东,没命还京城。细细想来却也不好,人都知道自己与崇祯有极深的过节,他死在自己辖地,就算再怎么分辩,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一时只觉崇祯就如一个烫手山药一般,接也接不得,甩也甩不脱。
多尔衮见他沉思不答,催问道:“大人意下如何?”桓震心中没甚主意,只得与他周旋道:“太上在贵国生计如何?日来有何说话?”多尔衮微微一笑,道:“大汗待太上甚好,专辟一馆与居,日常用度,都自官库供给,绝无缺乏之虞。太上闲暇之时,唯有感怀故国,与我国汉臣诗赋酬酢而已。多尔衮不通汉人文字,并不明白他们说些甚么。”桓震却知他这是佯装大度,其实崇祯写下的每个纸片,必定都经过翻译,送给皇太极过目。
又问些乱七八糟的闲话,心中却反复权衡,究竟接还是不接崇祯,对自己较为有利。按说他现在独掌一面的辽东王做得挺不错,一应事务也都照着自己预想慢慢走上正轨,此时此刻实在没有必要将崇祯搞来添乱。可是如果自己不要,皇太极会不会把崇祯送给别人去?虽然他只是一个过气皇帝,但毕竟是朱家正统,对于除了温体仁之外任何想做周公的人来说,都是天赐的一个成王。至于做了周公之后还政与否,就不是成王说了算的了。
卷四 明谟谐弼襄一人 三十三回 叛朝廷抚幕争执
桓震踌躇起来,这决断委实难下得很。他明白皇太极归还崇祯,无非是想要明朝内部自己乱起来,可是这事又不是自己所能阻止的。就算自己对多尔衮说了“不”,朝廷里那帮东林,又能坐视不理么?到时候自己在政治上更加被动,那是毫无疑问的。可是如果真让崇祯还朝,复辟多半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温体仁是保太子登基的罪魁祸首,当初崇祯那什么禅位诏书,便是他指使张捷伪造的。崇祯一旦复辟,温体仁必定倒台。温体仁一倒,自己想要丝毫不受牵连,那是不可能的。辽东的事情刚刚走上轨道,桓震宁可继续对温体仁低声下气、受他庇护下去,也不愿意在这时候出什么纰漏。
一时间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不由得暗叹皇太极这一手实在高明,自己不论怎样做,都没好果子吃。多尔衮催问道:“大汗尊重大人,这才令小王先来与大人磋商。若是大人不肯奉迎太上还朝,我家大汗只好径直将太上送回北京去了。”桓震心中一动,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又想奔袭北京么?多尔衮笑道:“大人切莫误会,大汗的意思,是请贵国朝中派人来迎接大汗而已。”
就在这一瞬间,桓震拿定了主意,摇头道:“本抚只是巡抚辽东一地而已,此事非我一人可以作主。大汗真有心送还上皇,何不自遣使者,入朝去与首辅、阁臣们谈判?朝廷若是下诏令桓某迎接上皇,桓某自然遵旨办理。况且今时不同往日,我国已经另奉新君,太上就算还朝,也永远只能是太上而已。”多尔衮并不惊讶,似乎早料到桓震会有这种回答,抱拳道:“桓大人高见,多尔衮受教了。”对帐外叫道:“来啊,送桓大人!”
桓震不料他竟如此轻描淡写地便让自己离去,怔了一怔,微一点头,向外走去。多尔衮的人抬起田妃所坐软兜,跟在他后面过了江。黄得功只怕多尔衮阳为大度,其实伏下刀斧手偷袭,一路上始终右手不离刀柄,紧紧跟着桓震。却是虚惊一场,一路平安地回到了义州城。
李昉已经等候多时,见面便问与多尔衮会谈经过。桓震自觉不该将这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他,只寻些借口支吾过去,却赶着回来叫彭羽商议。彭羽听桓震细说一番,沉吟道:“大人这事做得不好。”桓震讶道:“哪里不好?本抚想来想去,也只有如此措置,才不至于受人所制。”彭羽却道:“不会受人所制,却也不能出手制人,虽然无退,可是也一步未进。”桓震默然,自己在诸多选择之中挑了最稳妥、最不可能捅娄子的一个,彭羽却说这法子不好,当下反问道:“那么依妙才之见,我当如何?”彭羽微微一笑,道:“奉迎太上,独立辽东!”
桓震乍听之下,没明白他话中含义,细一想,这才转过弯来,指着彭羽叫道:“你你你……你要我造朝廷的反?”彭羽哈哈大笑,道:“有何不可?”桓震冷静下来,坐定了细想,果然似乎就如彭羽所说,无甚不可。现在的辽东与从前已经不同,不但有了自己的军需体系,而且对外防线也已经稳定下来,要想独立,只有两个难题必须解决:一是内地倘若切断物资供应,那要如何应付;二就是自己造起反来完全没有合法性,要如何取得士大夫集团的认可。就眼下的形势来看,煤铁等等资源完全可以通过朝鲜转运输入,至于士大夫们,如果自己造反的名义不是自立为王,而是奉崇祯重登帝位,在正统上已经可以站得住脚了。
沉思道:“妙才这主意不错。只是却有些不妥之处。其一,太上与我辽东芥蒂颇深,何以见得定会与我们合作?其二,独立了之后,又要如何自处?关内倘若派兵来剿,我们难道当真要同他们作战?其三,太上的为人,本抚知之甚深,他绝不是一个甘心情愿做傀儡任我摆布的角色,恐怕到时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不妙了。”彭羽笑道:“太上不与我们合作,大人自可以利诱之,以势挟之,不由得他不肯。关内的皇帝乃是太上的亲生儿子,上皇在辽东复辟,哪个大臣敢主议派兵来剿?太上不肯做傀儡,也不是他不肯便算数了的。”黄得功插口道:“卑职却不懂了,彭先生说当今圣上是太上皇的亲儿子,是以一定不会出兵来剿太上,那么太上复辟,直接就在京中正位登基,岂不更好?”桓震摇头道:“你不明白。今上也只不过是温体仁的傀儡而已,太上若回京师,恐怕第一日到,第二日就要给温体仁鸩死。”黄得功张大了口,不知道朝廷之中的斗争竟是这般险恶。
桓震心中却打起了算盘,皇太极大约料想不到姓温的竟会有胆子鸩杀太上皇,不过以桓震对他的了解,温体仁做出这种事情一点也不奇怪。温体仁绝不希望崇祯活着回到京城,这道理自己知道,崇祯自然也知道。照道理说起来,自己与崇祯倒不是没有合作的可能。只是崇祯的性子刚愎高傲惯了,忽然要他对昔日臣子低头,怕他宁死也不肯答应。思前想后,总觉得这险冒得太大,成功了固然以后再无钳制,如果失败了,以往努力全要付诸东流。
彭羽瞧他神色,便知他仍在犹豫不决,当下道:“大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良机一闪即逝,时不再来啊。”桓震叹道:“你说这些我不是不曾想过,只是要我拿整个辽东去冒险,这赌注未免太大了。”彭羽劝道:“大人试想,今日多尔衮给大人拒绝,消息传回沈阳,也不会超过十天。皇太极多半是会直接将上皇送回北京的,这么一来……”桓震截口道:“这么一来,上皇的性命必定葬送在温体仁手里,可是辽东不也因此安稳了么?温体仁眼下还有用我的地方,他不敢轻易将我怎样。”彭羽急道:“但若有朝一日,温阁老用不到大人了,那又如何?求人何如求己,大人怎么不明白这道理!”
两人愈谈愈是激烈,几乎要吵起来。黄得功在旁瞧得目瞪口呆,彭羽全不顾巡抚大人的体面,当面如此争执,固然少见得很;桓震丝毫不以为忤,一样面红耳赤地同他辩驳,却是更加奇怪。尤其两人争吵的内容,更是十分大逆不道,一时间只觉得这两个都不是寻常人物。
桓震皱眉道:“妙才的法子太险,若是失败,再也没法翻身了。”彭羽拍案道:“自古成大事者,哪个不冒三分险!朝远处说,魏武置刘表于不顾,倾国以征袁绍,是用险而胜;朝近处说,皇太极举国奔袭北京,袁帅格于物议,始终不肯以一军抄其后路,偷袭辽沈,这是不用险而失利!殷鉴在前,大人如何不顾?”
卷四 明谟谐弼襄一人 三十四回
彭羽正在那里慷慨激昂的侃侃而谈,忽见桓震举起一只手来,示意他“且住”,只得不情不愿地闭口不言,静听巡抚大人高论。桓震靠在椅背上,若有所思的道:“若是皇太极并不打算送还太上呢?”彭羽一怔,却听他道:“妙才方才一番话,都是以皇太极真心将太上送还为前提。不论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只要咱们应允了,太上便可以到手,是不是?”彭羽心想确是如此,当下点了点头。桓震续道:“可是如果这只是皇太极的幌子,咱们不答应,太上固然不会还朝;就算答应了,他也必寻出种种借口,迟疑不肯放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