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 空明传烽录 作者:公子易(历史)
的工匠,继续研究改进新的枪械。
卷二 国之干城 七十九回
他既然得了袁崇焕的许可,便放手去与郑芝龙勾勾搭搭。郑芝豹给他请到岛上看了舷炮试射,两只眼睛都发直了,当下咬定了要购买。桓震却拿腔拿调地不肯卖他,定要拿一百门舷炮顶一成股本,郑芝豹不敢擅自做主,只得回福建去请示哥哥,临走时候还要桓震在他的船上装了一门新式舷炮。桓震也不怕他仿造,铁模铸炮当时全国只有他这么一个地方能做得到,而不用铁模是无法达到现在这种精度的。
果然郑芝龙一看之下,立刻意识到装备了这种舷炮,自己就可以扫平南洋海寇,独占贸易路线了,一成股本算甚么?当即令郑芝豹再来觉华岛,定购了三百门舷炮,言明由郑家负责运输。他担心桓震反悔,还特意叫郑芝豹带来十万银子,算是预付的货款,约定年底分红时候再行扣除。
桓震大喜,正在发愁没钱买铁,钱就送上门来了。然而他却并不怎么放心这个郑芝龙,既然历史上他可以投降清朝,那么就算背叛了自己,也不是甚么出奇的事情。想了一想,叫人送信给李经纬,让他以自己的名义去和郑芝龙打交道,作为回报,每年自己的三成红利之中,提出五分之一归他所有。李经纬倒是个商业人才,看准了这个机会,将桓震送给他的百分之六股本还给了郑芝龙,条件是郑芝龙船队每次出洋的时候都要带着他的商船,此外一切都不用他管,并且保证决不抢占他们的市场。郑芝龙心想有利无害,一口答应下来。
过得两月,郑芝龙用桓震的大炮上了瘾,适逢他的旧党陈衷纪给另一个海寇李魁奇杀了,郑芝龙发誓定要报仇,顺便将李魁奇的地盘夺过来,因此又通过李经纬要向桓震要炮,可是却无论如何不肯再用股份交换了。恰好桓震也想要现银,双方一拍即合,议定舷炮八千两银子一门,手炮一千两。在郑芝龙那边固然很是高兴,这种炮在别处是花钱也买不到的东西,何况打败李魁奇之后还怕赚不回本来么?而桓震从一门舷炮上面就能足足赚去五千五百两,这些卖炮得来的钱,除了应付岛上开支之外,剩下的全部给了李经纬,叫他经营取利。
这一年,桓震从郑芝龙那里分得了近二百万的红利,【——林仁川统计,1641年6、7两个月,郑芝龙运往日本长崎的诸多货物中有白生丝25700斤,黄生丝15550斤,各种纺织品140760匹;1641年,销往日本长崎的各种糖5726500斤,总额估算,郑氏仅对日本贸易年平均出口约918万两,进口约738万两,利润约942万两。现在时间为1629年,况且计算的是郑氏总收入,因此在此数目上稍减。】李经纬那边,借助郑芝龙开辟的航路,有船坚炮利的郑氏水军保护,得以穿过荷兰人的封锁线,向马尼拉大量贩卖纺织品和珠宝、工艺品,半年间居然也赚了二百多万。其中桓震的资本本来只有四成,可是分利的时候李经纬定要对半分成,桓震心中有数,知道他甚么意思,可是不要白不要,银子送来,自然照单全收。郑芝龙那边,靠着火炮利害,逐一扫平南洋海盗,独占了贸易线路,家族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他的收入,除却供应本岛,其余的都上缴给了袁崇焕。那时全辽一年的兵饷开支四百八十万,光桓震这里就解决了二分之一弱,袁崇焕十分高兴,自觉当初支持桓震做这件事情是对了,他向朝廷要钱少了,朝中大老高兴还来不及,干么要寻他麻烦?何况桓震这事做得很是秘密,郑芝豹的船队几次进港,都是夜间,岛上又是自己说了算的,简直是为所欲为。
这些都是后话,再说回桓震自从接手了岛上水军以后,吸收上次给后金兵登陆作战惨败的教训,对四营水军进行严格的陆战训练,除却新式破虏枪之外,还加强冷兵器的使用技巧。火器局那边,枪炮都没甚么大的进步,机关连发枪试验屡屡失败,只是在原先佛郎机炮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几种不同规格的火炮而已。倒是火雷作坊,将原始的水雷“混江龙”加以改造,研制出了一种延时爆炸的水雷,取名叫做龙王炮。
这一年后金十分安静,并不曾来骚扰,据锦州那边传来的边报,是忙于征伐蒙古林丹,无暇西顾了。袁崇焕看自己这边整顿还没完成,也不轻易出击,双方就这么平静地僵持了一年。
然而与此同时,陕西的局势却一天胜似一天地紧张,饥饿的农民不堪压迫,纷纷起来造反。虽然李经纬听了桓震的吩咐,凡是军方资金开办的手工作坊,一律从灾区招收工人,可是杯水难解车薪,饿死的人依旧愈来愈多。
桓震计算日子,大约明年崇祯裁撤驿站之后,李自成就要造反。年来他向崇祯递奏折已经递得没了信心,几十封奏折上去,都如石沉大海,崇祯皇帝不知是没有银子,还是不舍得银子,总之对陕西灾情总是视若罔见,桓震连吓带求,也没法从他的内帑里讨出一点来。
就在要钱与反要钱的拉锯战中,王嘉胤终于在陕西府谷县竖旗造反,这年冬天,王嘉胤部与澄城杀官的王二会合,有众五、六千人,在延庆的黄龙山聚集。崇祯皇帝并没将这一小撮流贼放在眼里,只是诏当地总督征剿,哪知贼众愈剿愈多,总督又不敢据实禀报,事态一天天拖下去,愈来愈是严重。
转眼之间到了除夕,袁崇焕忽然叫人送信来,请他去宁远城中过年。桓震虽然奇怪,仍是将岛上事务交代给了茅元仪,自己上船回岸。到得宁远,果然是一派年节景象,虽在边关,也不少逊,他也无心凑甚么热闹,直奔督帅衙门,赫然发现赵率教、何可纲都已经到了,还有些自己认不完全的,不过看服色,都是关外的高级将领。众将之中以他年纪最轻,资历最浅,但这里几乎所有人的部队,用的都是桓震手里生产的火枪,因此个个对他都很是客气。祖大寿上来招呼道:“久闻百里兄大名,难得一见!敝甥曾蒙教诲,深感师恩,特地叫大寿致意。”
桓震一呆,知道他大约是祖大寿了,自己几次来宁远,都没碰得上他,是以并不认得。反问道:“不敢请教令甥……”祖大寿笑道:“敝甥姓吴。”桓震恍然大悟,原来祖大寿便是吴三凤的舅父,那不也就是吴三桂的舅父了么?不禁也笑了起来,便问他吴三凤眼下情形,这才知道原来去年祖大寿调防锦州之后,吴三凤便随在他身边,直到现在。
想起当日在武学中的时日,不由得很是怀念,平辽书院预计在年后就可以开始授课,不如到时候再叫他来读上一段如何?旋即哑然失笑,两年多都过去了,吴三凤也已经十八岁了,还读甚么武学?
赵率教走过来一拍祖大寿肩膀,笑道:“两位聊甚么如此投机?”祖大寿哈哈一笑,道:“山海关好守么?”赵率教撇嘴道:“哪里有复宇的锦州痛快,整日可以对着建虏。”桓震也笑了起来,打趣道:“那么小弟的觉华岛,岂不是永远不得见虏兵了?”赵祖两人一怔,同声大笑。何可纲道:“不然,咱们哪个手里的火枪,不是百里觉华岛上出来的?”桓震连称过誉,正在那里说笑,只听脚步声响,袁崇焕走了出来,顿时厅中一片安静。
袁崇焕一挥手,叫人搬上一幅地图来,将厅门关牢了,指着图上义州、广宁两镇,道:“今日请诸位来,便是为了此处!”桓震心里一跳,自天启二年广宁之战以后,广宁、义州一线便一直在后金的控制之下,眼下袁崇焕说这话,难道是想图谋恢复么?
只听袁崇焕道:“本院上任以来已有半年,半年之内赖有诸位同心合力,辽东兵备大整,火器充足,锦州、中左所、大凌河堡至宁远联成一线,足以自守。然而本院曾经应承陛下五年复辽,总是坐守,实非良策。”
桓震心中一片混乱,记得历史上袁崇焕不曾主动对后金采取攻势,难道是因为自己的到来,又搅乱了历史?然而照目前的情况,新式破虏枪的普及率基本已经达到百分之五十,另外百分之五十也都装备上了镇虏枪。车载炮的数量也有很大增加,桓震正在考虑向袁崇焕建议在宁远和锦州都成立一个炮营。况且,宁锦防线距离山海关太过迫近,若说当年广、义失守,辽东已成残局,那么现在就是根本无局。如果真的复夺广宁、义州,那么明军的防线就可以北移到医巫闾山、辽河一带,对于缓解宁锦压力很有好处。从各种角度来看,袁崇焕的这个战略决定都是有道理的。
众将也是纷纷议论,有说当伐的,有说不当随意动兵的,种种不一。袁崇焕问桓震道:“百里!目下觉华岛上尚有多少存粮?”桓震想了一想,答道:“约有五十万石。”袁崇焕满意地点点头,道:“足够支用。”
目光扫视众将,忽然从怀中取出一份书信来,道:“数日之前,朝鲜有使官来,带了虏酋一封书信。”说着要赵率教大声读了出来,却是皇太极写的一封求和信,言辞十分卑曲。众将听了,又是一阵大哗。袁崇焕拍掌道:“安静!复宇,你有甚么话说?”祖大寿出列道:“督帅,虏酋无信,前者宁远战后,遣使求和,不久复叛,不可许之!”
卷二 国之干城 八十回
祖大寿这一种意见,得到了绝大部分将领的赞同附和,何可纲也道:“不错,彼非真心议和,不过因为今年对蒙古用兵之后,借机休整兵马,欲图再犯而已,倘若许和,正中敌人诡计。”祖大寿见众人支持自己,信心更足,道:“建州本我天朝一小卫也,倘若与彼谈和,国威何在?士气何存?”赵率教却道:“陛下必定不许议和。”关外四大总兵,已经有三个不赞成议和,只剩桓震还不发表意见。
袁崇焕点点头,提高声音道:“百里!你以为如何?”桓震正在那里沉思,给他一唤,醒过神来,反问道:“不知督帅以为当和不当和?”袁崇焕嘴角一动,难道这个总兵已经看出了自己心思不成?摇了摇头,默不做声。
桓震又道:“据边报所言,建虏直至十月才结束对林丹用兵回归沈阳,距今不过二月,看来仍未恢复元气。彼国内无有财源,士兵生活全靠抢掠我朝商民,所以请和,只是缓兵之计,一旦兵马强壮,粮草充裕,必定再度南犯。”众将听他此言,纷纷点头称是。
袁崇焕眉毛一挑,道:“然则百里的意见是不许了?”桓震摇头道:“非也。眼下的局势,是建虏兵力消耗甚大,一时间无力南侵,然而我军攻略广义,准备也不是万全。破虏枪虽然已经装备了五成,可是新研发的几种车载火炮,各地兵士都未演习熟练,还不宜用于攻城。何况我军向来不善野战,倘若与敌人野外遭遇,如何应对,也需要善加思量。”
祖大寿有些不耐烦起来,追问道:“那么你待怎样?”桓震向袁崇焕要过那份皇太极请和的书信,指着上面几行文字说道:“这信中有许多值得留心之处,各位可曾看出?”说着捧了信,一一给众将看过。
赵率教道:“除却口气狂悖,也并没甚么奇怪之处。”桓震笑道:“便是要在这上头寻主意。”将信还给袁崇焕,道:“虏酋自称皇帝,且与我大明天子并列,那不是请和,倒是迫和了。督帅可以抓住这点大做文章,要他先去帝号,仍旧称汗,行文格式还要自低我陛下一等,这才允和。彼求和心切,必定答应。”祖大寿瞪眼道:“然则你是要与虏议和了么?”
桓震笑道:“非也。请问祖总兵,使臣从宁远到沈阳,须要多少时候?”祖大寿不明他话中含义,道:“总也要两月。”桓震又道:“那么一来一回,加上两面耽搁的时间,可能有半年?”祖大寿低下头去,想了一想,恍然大悟,指着桓震叫道:“百里是说,明修栈道……”
袁崇焕微笑点头,接口道:“暗度陈仓!”指着广义一带,说道:“有半年时间,足够我军部署妥当。那时不论虏酋和与不和,都可以发兵袭取广义。”
祖大寿明白过来,也道:“正是如此。大小凌河一带,前为虏兵拆毁,现在早已重建,规模更比以前扩大。若在此处屯兵,先袭取杜家屯、西平堡、镇武堡一线,则可以隔断辽阳的援军。只是北方蒙古,许多部落已经投靠了建虏,倘若到时虏兵从北来援广义,那倒不可不防。”
赵率教道:“林丹新败,必定心有不甘。我们何不同林丹结盟?”桓震也道:“不错,咱们给他些火枪大炮,换取他们的马匹,叫他们给我们训练骑兵。林丹有了利害火器,必定图谋复仇,咱们可以借势与他夹攻广义,言明三塔谷、白土厂以北所取之地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