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 空明传烽录 作者:公子易(历史)
桓震也防他挟嫌报复,只在外城休息士卒,一面派出游哨探听赵率教的情形,知道他在遵化不得入城,被迫在城下血战,已经力不能支。夜半又再拔营起行,黎明时分,正在赵率教自忖必死之际,总算给他赶上了。
赵率教又一次死里逃生,庆幸之余,瞧着那些损手折足,遍体鳞伤的残卒,也不由得黯然感伤。然而他毕竟是一方大将,旋即振作起来,对桓震道:“百里,敌攻遵化方劲,你以为现下该当如何?”桓震沉思道:“虏兵势大,我们不能硬碰。”伸手从怀里掏出一份地图,在地下摊了开来,道:“昨日在三屯营宿扎之时接到飞报,督帅在昨日已经入关,若照原先计划,走抚宁、迁安、玉田一线,大约还要后日才能抵达丰润。”赵率教沉吟道:“遵化到丰润,也有将近百里,现下遵化城仍在固守,料想一两日之内,该当不会破得如此之快。”
桓震凝神细想,也想不起遵化城究竟是哪一日给攻破了的,索性暂且将这个问题丢在一边,道:“赵大人,遵化不可保。现下咱们手里,总共只得三千余骑兵,下官来时命他们每骑携带火药包两个,枪弹若干,方才一阵冲杀,已经用去了不少。”赵率教叹了口气,道:“本镇原知野战力不能逮,只想一鼓作气,冲进城里,凭坚据守,哪知道王大人他……”神色之间,很是愤愤。张奇化在旁插口道:“总镇大人,咱们做下属的瞧着,着实不平!这回鞑子忽然破边而入,大伙儿豁上了命赶来赴援,他王……王大人凭什么将咱们拦在城外!若非如此,也不致折损了这许多弟兄!”他心情激动,说到后来,嗓音已经有些颤抖。旁边几个士卒,闻言纷纷附和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对朱国彦同那王巡抚愈来愈是咬牙切齿。
赵率教叹道:“现下说这些又有何用?”其实在他心中,未始不是对朱王两个的混帐行径痛恨不已,但他自认一条性命,早已经卖给了袁崇焕,哪怕因此而死,也不会有半句怨言,何况现下侥幸得救,当务之急不是发泄心中牢骚,却是考虑如何保全自己余下的三千来人,等待袁崇焕的援军为上。俯下身去指着地图,道:“那么咱们便去丰润同督帅会合。”
桓震摇摇头,正要说话,忽然听得不远处一人放声大哭起来,循声瞧去,却是自己部下的一个士卒,怀里抱了一人,不住呼唤“哥哥,哥哥!”桓震心中叹息,走过去拍拍他肩头。那士卒抬起头来,泪水滚滚而下,哽咽道:“哥哥……我的盾牌失手掉了,哥哥便将他的给了我……哥哥……”桓震蹲下身来,只见他怀中那人的背后深深插着数支羽箭,鲜血浸透了衣甲。伸手出去探他呼吸,无意中瞧见他的脸庞,只觉得满是稚气,上唇生了细细胡须,至多不过十七八岁模样。
他心中清楚,这个年轻士卒是不成的了,见他胸膛一起一伏地奋力吸气,脸色却是愈来愈青,知道多半是肺叶破了,无可挽救。默然抽出自己腰刀,轻轻放在他兄弟的手中,转身走了开去。良久,只听一声大叫,回身看时,只见他躺在自己兄弟的怀里,脸上露出一撇微笑,已经不再抽搐挣扎。
赵率教叫过张奇化来,问他受伤不能行动的士卒共有多少。张奇化为难道:“总有三四百人。”桓震轻叹一声,指着地图上丰润的位置道:“此去丰润,总也有一百六七十里地,我军带着这些伤卒,无论如何走不快。倘若鞑子分兵来追,半路上给他们截住,只有死路一条。”张奇化道:“桓大人,虏兵方攻遵化,未必便有心追击。”话音未落,只见一个斥候,满身泥土血迹,跌跌撞撞地奔了过来,叫道:“禀二位大人,虏兵约一万人自东追来,现下只有十里之遥!”
卷二 国之干城 八十五回
赵率教听了,不由得苦笑,真是说甚么中甚么,怕甚么来甚么。没法子,只得下令迎敌。正要叫士卒列阵,却给桓震摇手止住,道:“不可。我以三千伤疲之卒,当彼一万虎狼之师,弹药有限,此地又无屏障可以依赖,当真硬碰硬的拼将起来,只有全军覆没而已,于大事何补?”赵率教略想一想,也觉有理,然而当此形势,决不能掉转头逃走,那不是甚么逞英雄的行为,而是他这一逃,无疑便是将整个后背露给敌人随便攻击,正犯了兵家大忌。咬了咬牙,对桓震道:“百里,你领能够骑马的先走。”桓震微微一怔,已经明白他的心思,正要劝说,张思顺忽然大声道:“桓大人,赵大人,请准末将断后!”
桓震瞧了他一眼,这个宁远闹饷时候的领头人物,自己驻守锦州之后便向袁崇焕要求,将他兄弟两人都调在部下,这次紧急赴援,身边带了思顺,正朝却是在后续部队当中带领炮营。他心下正在犹豫,能不能放心让他担当断后的任务,却见他红着眼睛道:“思顺的父母都是给鞑子杀死的,思顺兄弟二人当兵,只求多杀鞑子。从前挑头闹饷,不是存心作乱生事,然而忍饥挨冻,实在没法子打仗!”大喘一口长气,道:“自从桓大人来,咱们便再也不曾欠过饷。种种好处,思顺都是记在心里的。求大人成全了思顺!”桓震默然,轻轻点了点头,叫多留火药铅弹,在山坡上灌木丛后隐蔽,能阻得追兵多久便是多久,倘若实在力不能支,便早早撤走。
桓震与赵率教,却率着大部径向西去。再往西四十余里,便是遵化铁矿。他的目的,便是赶到那里据守。四十里地不到半日便走完了,一路上他不断遣出斥候打探后面的情形,张思顺所部与虏兵交上了火,张思顺部弹药用尽,给虏兵冲过来了,张思顺部全军覆没,虏兵正在继续西进,噩耗一个接着一个地不住传来。
好容易赶到铁矿,只见整个矿山空荡荡地,原本应当高高矗立的铁炉之类,全都东一块西一块地散落在地下,倒像是刚刚给虏兵洗劫过一般。赵率教给桓震带着来到这里,本来已经十足奇怪,看到这等残破景象,心中更是讶异。桓震微微一笑,大声叫道:“经纬何在!”
叫了两声,只见地下一处土面忽然拱起,一块木板掀了起来,一人从底下钻将上来,抖抖脑袋上的尘土,躬身笑道:“桓大人。”赵率教目瞪口呆,瞧着李经纬走到自己面前,跪下行礼,这才忙不迭地扶他起来。桓震也不与他废话,直截了当地道:“东西在何处?”李经纬指指地下,道:“谨遵桓大人吩咐,都在下面。”
桓震满意地点点头,大声吩咐各总各哨,一队队地下去搬运。赵率教愈加摸不着头脑,瞧着士卒源源不绝地搬了许多定装铅弹,成包的火药,甚至还有火枪手炮上来,不由得张大了口再也合不拢来:这哪里是甚么铁矿,分明便是一个火器库!桓震俯首道:“下官擅自作主,在此地囤积枪炮弹药,请大人见谅。”
原来他知道十月间后金将要借道蒙古,越过长城,奔袭北京,虽然袁崇焕数次上奏要求加强蓟镇防卫,但终究不是自己的管区,只要不出事情,擅离汛地也是大罪。从辽东发兵来此,粮草倒还好说,要紧的是火器和枪弹,那是中原没处生产,非从辽东运来不可的。他也曾多次上奏崇祯要求在各地仿造觉华岛设立火器局,然而每次都给户部以没银子为借口驳了回来。走私贸易虽然赚钱,但只是应付辽东所需已经捉襟见肘,哪里还有余裕?他无法可想之下,只得预先从辽东运了成批的定装铅弹与火枪过来,叫李经纬在遵化铁冶挖了大窖存放。这样一来,至少援军在后勤部队尚未赶到之时,不致无弹可射。好在铁矿总要运入大量煤炭,掩人耳目并非甚么难事。
赵率教哪里会去怪他,明军所以比虏兵占据优势的便是火器,然而火器没了铅子火药,便是一块废铁。方才一阵激战,桓震援军带来的弹药早已用去不少,他正在发愁如何才能坚持到可以补给,不想这个总兵竟然如同变戏法一般地从地下弄出许多,只有喜出望外,岂有反倒加罪之理?至于他究竟为了甚么要在一个铁矿之中藏这许多东西,一时间也顾不得了。
当下指挥部下将弹药分配下去。李经纬将桓震拉到一旁,低声道:“启禀大人,下官照大人的吩咐,十日之前已经遣散工匠。离去的一千六百二十人,每人都发了一月工钱。但仍有一千余人听说虏兵即将来犯,坚执不去,下官已经分给他们刀枪铅弹,请大人示下。”桓震瞟他一眼,心中略感不满,暗道你既然已经将武器分配下去,那还问我作甚?不过忽然之间多了千人可用,终究还是好的。忽然想到,寻常工匠如何会得使用火枪?并且还是新式的后装破虏枪?不由得注目瞧着李经纬,只见他白胖的脸上仍是挂着谄笑,一时间当真弄不明白这是一个甚么人,忽然开始后悔当初着实不该去招惹他的。
桓震无暇同他废话,只吩咐叫他将自愿参战的工匠集合起来。过得片刻,辽兵全都领完了枪支弹药,那一边工匠们也都聚集完毕。桓震随意拣了一个,问道:“你是哪里人?名字叫做甚么?为何要留下来作战?”那工匠胸膛一挺,大声道:“俄叫刘三儿,家是澄城的。俄留下是因为李老西儿给俄嗦,等打走了鞑子,就给俄们一人发十两银子。”桓震不由得哭笑不得,回头瞧一眼李经纬,心想这人真是商人本色,然而听刘三的口音,倒真是陕西人,看来这个奸商对自己以工代赈的政策倒是执行得满到位。
他也不再问旁人,大声道:“我知道你们都在这个铁冶做工!你们的工饷是同辽东军饷一样的,每人每日三分银子,是不是?”工匠们轰然答应。桓震又叫道:“鞑子就要来了!他们占了这个铁冶之后,你们当中十有七八都要给杀死!就算不死的,给鞑子掳去做工,他们也不会给你饷银!你们心甘情愿么?”这些人大都来自陕西、山西,并没见过后金兵的凶残行径,听得他一番煽动,似乎并不格外害怕。桓震无奈,只得又道:“大家齐心协力,赶走了鞑子之后,每人十两银子,决不食言!”众工匠这回可全都兴奋起来,大声呼叫,声音响彻整个铁冶。
桓震暗自苦笑,难道这些人跟李经纬在一起久了,也都钻进铜钱眼里去了?不过他也确实佩服李经纬的本事,若是拿甚么国仇家恨去鼓舞辽东出身的士兵,那是万试万灵,因为他们的家人曾经受过虏兵的践踏,他们的妻女曾经给虏兵掠去侮辱。他们对于建虏有着切骨的仇恨。可是同样手法用在陕西人身上,就等于对牛弹琴。鼓动这些穷怕了的兵,还是钱这东西最为见效。
当下就请张奇化过来,要他将这些工匠编成哨队,方便指挥。他以张奇化是赵率教的直系部属,言语间很是客气,倒把个张奇化弄得惶恐起来。一阵忙乱,终于分派已定,虏兵也已经一路追来,虽然给张思顺挡得一挡,可是现在距离铁冶也只是不满十里。
两人之中以赵率教的品秩为高,桓震不便僭越,当下请他部署迎敌。赵率教也知道自己部下已经折损殆尽,现下的战斗力都是桓震所部,只是一力推辞。桓震也不与他谦让,客套了几句,大声吩咐几个副将聚集过来。
桓震大声道:“此处只是一个矿场,并非甚么城池,咱们没法子凭坚固守,只有诱敌深入,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好在敌人只有九千上下,一个对三个,咱们多得是火枪子弹,你们说,有没有胜算!”众副将齐声答应,只听桓震一一分派,谁率一个小队前去诱敌,谁负责在左翼埋伏,谁负责在右翼埋伏,谁组织长矛兵,谁负责埋设地雷,都是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安排方毕,只听得探马飞报,虏兵前锋,已经迫近至三里开外,眼看就要来到。
这一支虏兵的主帅,乃是额驸恩格德尔。他本来是元人后裔,喀尔喀巴约克部的部长。努尔哈赤起兵不久,他就率部归顺,封赏很是优厚,后来又娶了舒尔哈齐的女儿。现下他是正黄旗的一个三等总兵官,统带的大多是蒙古兵。当日在遵化城下,恩格德尔所部距离赵率教最近,眼看已经将这数百残卒困在核心,一口口地吃掉是早晚之事,然而突然之间却杀出一支救兵来,更有些明卒不要性命地抱着火药包左冲右突,自己所部士卒纷纷不听号令,终于给这只到口的鸭子又飞了去,搞得他十分恼火,当即向岳托讨令,定要前去追赶。岳托便叫他带着本部万人,尾随明军西行。哪知半路上居然给几百伤兵阻住了,这些伤兵瞧起来蔫头耷脑,打起仗来可是毫不手软,咬紧了不肯后退一步,直战到最后一人,仍是打死了自己的一员游击。恩格德尔耿耿于怀,憋足了一口气,定要追上这一小撮明军,将他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