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异史
扛淮危虬傩盏娜兆泳秃霉坏悖蛭鲁贾烂裆灰祝换峁诳链傩眨蚨飧骋圩匀换岜冉系那帷4竺鞒源犹娴腔两褚蚜桨儆嗄辏淙缓槟炒枪僖院螅僖膊辉粢獬⑸系亩玻ㄒ灰夤刈⒚裆滔暗茏用磐剑槟郴共皇窍棺樱槟晨吹贸隼矗缃竦猎舴淦穑谟峭饣迹僭泵侵恢ǘ崂ハ嗲阍蟪麓笕苏庋钡墓僭蔽薮θ萆恚切┞砥ㄖ踩瓷砭痈呶唬傩彰堑娜兆痈抢Э嗖豢埃缃翊竺鞯男问埔延肽窃┠瓴畈欢嗔耍篮槟晨矗獯竺鞯钠峙率恰彼档秸饫铮×艘⊥罚钪栈故敲挥性偎迪氯ァ?br /> 不过,众人还是明白他想说什么,但却终究没有人敢再接口说下去,又是一阵尴尬的沉默。
林清华的心情是复杂的,虽然刚刚来到这个时代之时,他就立志要改变中国的悲剧命运,而且他也试图这样做,但至少目前看来,要想改变中国的命运,恐怕不是一代人能够办到的,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恐怕还不是政治上的改造,而是国民思想上的改造,只有将人们的思想从蒙昧、愚昧中拯救出来,将民智真正开启,中国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而这需要时间。
林清华抬起头来看了看那些或站或坐的幕僚,见他们大多数人的脸上均显出忧虑的神色。林清华知道,思想的启蒙离不开读书人的带动,只有当他们觉悟了,那么整个民族才有可能全面觉醒。在这个时代,读书人所读的四书五经已经牢牢的钳制住了他们的思想,使得他们只有忠君之心,而无民族大义,虽然在历史上不乏史可法、夏允彝、黄淳耀、侯峒曾这样的气节之士,可是更多的则是那些卖身求荣的无耻之徒,他们这样做,固然有个人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那种禁锢思想的儒家理论的影响,在那些人的心中,无论是谁,只要当了皇帝,那么就是真命天子,就是自己的主子,那么就是自己应该为之服务的对象,而这种思想全都是拜僵化的儒家理论所赐。
虽然在历史上,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提出了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可那是他们在明亡以后痛定思痛的产物,而且这种思想最终还是沉寂下去,因为这并不被朝廷重视,而且也不能为读书人带来实际的好处,读书人也无法靠着这种东西科举及第、光宗耀祖,封建朝廷需要的是培养奴才的理论,而不是培养自我意识的理论。
正是由于读书人的全面沉沦,中国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不强,而在封建时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不以愚民为己任,他们一边用四书五经禁锢读书人的思想,一边则用严刑峻法震慑百姓的反抗,并利用提高接受知识的门槛的手段将整个国家文盲化,于是历史就这样一轮一轮的往复,一轮一轮的循环,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朝代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整个社会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进步。
所以,要想让中国真正富强,就必须首先改造读书人的思想,这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想到这里,林清华不觉苦笑了一下,他忽然发现自己以前真的是太幼稚了,以为按照现代的理念成立个议会,然后再把立法、司法、行政分开就可以了,中国社会就可以实现快速发展了。于是他便在豫南豫东一带建立起这样的机构,准备对社会结构进行改造,原以为这样能够很容易就实现自己的目的的,可是现实却让他大跌眼镜,不仅那些议员法官们胡作非为,而且那些读书人也不接受那一套。看起来整个社会似乎并没有做好接受先进社会组织结构的准备。
经过这么些日子的反思,林清华终于认识到,若想改造中国,必须先改造民众的思想,而欲改造民众的思想,就必须先改造读书人的思想,假若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无从改造社会结构,即使勉强的完成了,那么等支持这种做法的人一死,整个社会很可能马上解体,并且回到从前的那条死路上。
听到洪英的话,林清华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他觉得自己所费的工夫最终还是有那么一点作用的,起码在读书人中出现了一些好的兆头,他们不再全是原来的那种浑浑噩噩的奴才了,他们中已经有人开始反思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样的人自不必说,因为他们整日跟在自己身边,在自己的潜移默化下,思想的转变可以说非常之快,而现在,这个洪英也让林清华看到了希望,虽然他还不一定就是自己心中想的那样,不过,这起码也证明了,假如真的有人开启他们的思想的话,他们也是能够转变的,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那么的顽固。
林清华可不愿意让这样的已经开窍的读书人被朝廷消灭,虽然现在在自己的军营中没什么危险,但毕竟还是小心一些为妙,所以他终于开口说话,将这种沉默打破。
林清华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局势艰难,诸位的心情我也理解,不过眼下这些事情并不是最让人心急的,目前军情紧急,那郑鸿逵仍然是不肯出全力协助进攻,没有郑家的协助,恐怕消灭洋夷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我看诸位还是多议议这件事吧。刚才洪师傅所说的只是推测而已,大家就当做一家之言吧,不要再说出去了,免得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洪英微微一笑,说道:“楚国公的心意洪某能够领会,不过既然洪某敢说,那我就不怕,我只不过是说了些实话而已,难道朝廷连实话都不愿意听了?”
陈子龙微一点头,随后又摇摇头,说道:“楚国公说的好,诸位也不要再说这些事情了,依我看,不如再议议这作战之事吧。”
众人知道再议下去也没有什么好处,当即不再说无关之事,专心商议战事安排。
但众人商议来商议去,仍旧认为若无郑鸿逵的协助,就不能保证在此处将困守水寨的日军全部消灭,因而最终还是决定派人前往郑鸿逵军营,联络其与诸军联合作战,而且为了成功的联合郑鸿逵,林清华和陈子龙还愿意将联合指挥权交给郑鸿逵。
作为身份很特殊的人物,洪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前去联络的不二人选,他在众人议妥之后,就立即带着十几个门徒,前往郑鸿逵军营,准备想办法说服他参与联合作战。
林清华与剩下的诸人又商议了些军中事务,方才将众人送出大营。
正当他准备返回中军大帐之时,却见大营西北边远远的驰来数十名骑士,从他们身上穿着的便服来看,他们并非是军人。
他们来到辕门外就立刻停下,其中一名骑士将一张帖子交与一名镇虏军哨兵,随后便与其他人等在辕门之外,而那哨兵接过帖子后,也不敢停留,立刻拿着那帖子向着中军大帐飞快奔来。
正文 第四章 夺鼎 第九节 相遇
林清华接过那哨兵递过来的帖子,向着那上面扫了一眼,心中隐隐一凛,急忙吩咐哨兵将那些人放进辕门。
那群骑士牵着马走进军营之中,除了留下十余人看守马匹之外,剩下的另外十人则护送着一名戴着斗笠的中等身材的汉子走进了林清华的大帐。
林清华见来人入帐,立刻走上前去,向那来人抱拳道:“长公子怎么现在才来?林某还以为你有别的事情耽误了呢!”
来的这人正是那郑芝龙的儿子郑森,他面色平静的将头上的斗笠摘下,交与一名手下,随即向林清华抱拳道:“郑某确实有事耽搁了,所以来的有些晚了。”
待郑森在椅子上坐稳之后,林清华吩咐卫兵上茶,随后在郑森身边的一张太师椅上坐下,问道:“哦?敢问是何事这么要紧?莫非是前去追杀那些逃跑的洋夷舰队去了?”
郑森摇了摇头,他有些落寞的说道:“楚国公太抬举郑某人了!上次连接数日大战,我郑家水师损失惨重,父亲多年苦心经营的精华损失了一大半,那洋夷看似被我军打跑的,实则是他们自己撤退而已。我与父亲曾在台湾与那荷兰人打交道多年,知道他们的性格,凡是没有好处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去干的。即使干了,那么一旦时机不妙,或者是好处已失,那么他们就会明智的放弃,绝不会死打硬拼。依我看,荷兰之所以会撤退,恐怕就是因为他们看到已经无法取胜,遂明智的离开,而绝不是因为无力再战了。”他叹了口气,眼睛有些发红,出神的看着帐篷顶上的一个破洞,随即又接着说道:“虽然郑某家父是被洋夷所害,郑某恨不能食其肉,喝其血,可是郑某并没有疯,郑某也知道轻重,与荷兰人交手数日,使得郑某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依我军目前的水师实力,还远不能与荷兰的主力船队抗衡,虽然我军也杀伤了不少荷兰人,但毕竟我军损失很重,所以郑某终于决定暂时放弃,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次就先便宜了他们,待我军实力恢复,卧薪尝胆数年之后,再去与他们计较,国仇家恨一举了结!”
“好!既然长公子能够明白这个道理,那也不枉与洋夷大战一场。”林清华忽然发现郑森并不是一意蛮干的人,他似乎还是很懂得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的。林清华话锋一转,说道:“我以为郑家的军队是长公子统率,却不料居然是你的叔父郑鸿逵统率,这可真是让我大感意外。”
郑森的脸色忽然变得有些苍白,他痛苦的皱了皱眉毛,说道:“楚国公说的没错,按照我们郑家的规矩来说,假如我父亲百年之后,那么就应该是我继承父亲在家族中的位子,成为家族新的头领。但是……”他用右手握成拳头,狠狠的砸在身边的一张茶几上,将那茶杯震的蹦了起来,他语气变得有些凶狠,说道:“那荷兰人退走之后,我并没有追赶,在与镇虏军共同夹击日军半日之后,我就命令船队休整,清点伤员,奖励战功,而我自己则乘机到扬州去了一日。”说到这里,郑森有些犹豫,他沉吟片刻,最终还是话锋一转,说道:“后来等我回到船上,并命船队向苏州开拔时,却得到派往苏州的手下回禀,他说那郑鸿逵不仅不愿意交出兵权,而且还将我派去接手指挥的亲将给关了起来,看起来他是想篡权了!”
林清华见郑森说起郑鸿逵时一脸的厌恶,而且牙齿紧咬,仿佛郑鸿逵是个仇人一般。“权利果然是诱人,为了争权不惜与侄儿反目,看来那郑鸿逵不是个易与之人。不过,郑森看起来也很喜欢权利,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历史上那么有名了。”林清华一边听着郑森的叙述,一边在心中转着心思。
郑森当然不知道林清华在心中想着什么,他仍然是盯着脚下的地面,叹道:“我得知此消息后,急的心如乱麻,无奈之下,我又写了封亲笔信,派人送往苏州,希望叔父能够将手中兵权交出,由我统一指挥。但第三天,消息传回,郑鸿逵在回信中反咬一口,他说我年纪轻,而且喜欢意气用事,致使水师损失惨重,因而不能担当重任,他教训了我一顿之后,又罗罗嗦嗦的说了一大堆话,总之是一句话想要兵权,没门!”
林清华忽然感到郑森的语气中隐隐透出一股杀气,他看着郑森那阴晴不定的脸色,问道:“却不知长公子想如何处理此事?”
郑森望了望四周,随即将身子凑向林清华,小声说道:“既然他不仁,那么就别怪我不义!我打算今晚动手,一举将兵权夺过来!”
林清华刚才就料到他会动手夺权,可万万没想到他居然这么快就动手,他沉吟片刻,说道:“尊叔父消极怠战,我正愁无法保证一举就地全歼日军部队呢,如今我又派了人前往他军营联络,希望他能答应用船封锁太湖湖面,以免日军逃窜。可是假如你一动手的话,那么万一一击不中,岂不是乱了军心?那对于我军的作战可是十分不利啊!”
郑森问道:“敢问楚国公派谁前去联络?”
林清华说道:“就是洪英洪师傅,他以前曾在令堂军中当过些日子的教习,想必你也认识吧?”
郑森微微一笑,说道:“不瞒楚国公,郑某也是洪师傅的徒弟,虽然没学多少功夫,可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郑某一向是敬重洪师傅的。”
林清华见郑森脸上的愁容渐消,遂问道:“莫非长公子又有什么新的打算?我以为现在还是先静观其变为好,等尊叔父表态后再做谋划也不迟。”
郑森摇头说道:“楚国公有所不知,郑鸿逵一向毫无远见,只想守成,不思进取,他之所以派军前来围寨,实在是因为担心日军进攻苏州城,让他没了粮饷来源,故而才不得不派军前来,如今日军已经被围,而且苏州城防已坚,即使日军能够从湖上逃走,也不能攻克苏州了,所以他才会迁延不战,所为者不过是保存实力而已。楚国公即使再派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