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异史
溃骸昂钜槐厍茫窈钜庋桃迨璨频暮澜苤课业戎辉谑樯霞淮尉湍贸隽肆蛄揭幼手冢训玫氖敲挥腥魏翁跫钜媸侨梦业瓤搜劢纾业冉袢辗街郎险嬗泻澜苤俊O氲背跄羌樵袈硎烙⒁苍肜3冢灿手冢诒墒悠淙耍⒉涣烨椋锹碓粢慌孪氤鲆惶醵炯疲憔〗闼腿牍校罨畈鹕⒄舛澡等耍舴呛钜鍪帜孟履腔杈备M酰慌侣碓舳炯埔讶坏贸选!彼低晡尴薷锌囊×艘⊥贰?br /> 这时冒襄插嘴道:“也幸亏侯爷出手,不然大明江山危矣。那伪福王被马贼扶植登基后,不理政事,一心沉迷于女色之中,为了更好的御女,他还派人四处为他捕捉蟾蜍,以便制作春药,那些太监打着为天子捉蟾蜍的幌子四处敲诈勒索,搞得民怨沸腾,东土嚣然,民间更因此而戏称伪福王是‘虾蟆天子’。”
众人听后哈哈大笑,冒襄接着道:“反观当今天子,真正是励精图治,登基伊始就宣布停查‘顺案’,平反冤狱,使得天下归心,前日又下诏停征‘三饷’之中用于剿贼的‘剿饷’,更是顺应民心之举,如此假以时日的话,大明中兴指日可待。”
众人纷纷附和,都说当今天子英明。林清华却摇了摇头道:“任何事物有盛必有衰,王朝也是一样,想那汉朝虽有过光武中兴,但一百多年后就又陷入黄巾之乱,接着便是三国,后来又是‘五胡乱华’这一乱就乱了差不多四百年,这些年里炎黄子孙颠沛流离、惨遭杀戮,胡儿胡马却纵横中原,畜牧业险些取代农业,突厥语险些取代汉语,当真危险之极,若非后来又有了隋朝统一和盛唐的辉煌壮丽,我华夏文明恐怕就完了。”
林清华故意停了停,见众人皆是显出洗耳恭听的神色,便接着道:“如今我大明所面临的形势之糟糕比之汉末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说完又停了下来。
冒襄露出不信的神色,问道:“侯爷此话恐怕有点危言耸听吧。据我所知,那李自成已经投降,张献忠只怕也挺不了多久,内患去除之后,便只剩下了一个满清,那满清全族不过一百多万,咱们十个打他一个还打不赢吗?”
林清华道:“我打个比方吧,这满清好比是一头饿狼,咱们大明就好比是一个羊圈,皇帝好比是个牧羊人。如今这羊圈破了几个大洞,于是那头饿狼就钻了进来,要吃羊,以前的牧羊人懒惰不堪,不愿意修理羊圈,现在换了一个牧羊人,很勤快,不仅挥舞鞭子将那饿狼赶了出去,而且将那羊圈重新修葺一新,使狼无机可乘,于是羊圈安全了。但不知诸位想过没有,那位牧羊人终归是要衰老死亡的,终归是要将手中的鞭子传给自己的儿子的,而民间有句谚语,叫做‘富不过三代’,也就是说败家子太多。本朝太祖说过,开国君主知道江山得来不易,能够励精图治,不敢过分压榨百姓,而守成君王却不知这些,若非平日学习练达,肯定会出毛病。所幸当今天子圣明,选贤任能,中兴有望,但百年之后呢?要知道饿狼并非只有一只,赶跑了一只,还会来一只,甚至更多,以前饿狼只从北方草原来,咱们只需防着北方就行了,但以后饿狼不仅会从北方草原来,还会从东南方的大海上来,它们将更凶狠,也更奸诈。”
冒襄插嘴道:“大海上来?侯爷是说那些红毛夷人吗?我看他们除了船比咱们的快一点之外,也没什么呀,而且他们也不洗澡,身上臭哄哄的,吃饭也不用筷子,而是用一种铁叉子,要么就用小刀,或者干脆用手抓,一点也不知礼貌为何物,实在是无知蛮夷,不值一提。”
林清华道:“冒兄见过红毛夷人?”
冒襄道:“前几年我曾随叔父去过一次澳门,在那里见过,不过他们的火器确实犀利,比我大明要好一点。”
林清华道:“正是。冒兄请想一想,一个连吃饭都用铁器的民族是好相与的吗?他们在各处大海上航行已有一百多年了,这一百多年中,他们的航海知识、地理知识突飞猛进,如今在他们国家里最受尊敬的不是读书人,而是航海家、商人和本国的海盗。”
“海盗受尊敬?”陈子龙有些不敢相信,说道:“这些蛮夷当真凶险,倒有些像当年的匈奴,匈奴也是持强凌弱,鄙视弱者,尊敬强者。”
林清华道:“这是事实!那些国家的海盗只要向国王买一张《私掠许可证》,便可以纵横四海,肆无忌惮的抢劫他国商船,只要不抢本国船只便不用担心被本国官兵追捕,遇到他国海军围剿时还可以躲进本国的海军港口,由本国海军保护。当然,这也并不是没有代价的,海盗要将自己的战利品分一半给本国国王,而为了壮大本国实力,同时削弱他国实力,每个国家的国王都拼命扶植本国海盗。陈兄是熟读兵书的,自然知道这‘上下同欲者胜’的道理,这样的国家难道还不可怕吗?难道就不是饿狼吗?”
众人听完林清华的介绍,有的摇头不信,而更多的则低头沉思。冒襄想了想,又说道:“既然如此,那么等平了北虏之后,侯爷便向皇上进言,咱们也大建海军,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过,这《私掠许可证》还是免了吧,咱们毕竟是礼仪之邦,不能搞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林清华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冒兄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等我们这些人入土为安之后,谁能保证我们的后人也能像我们一样考虑这么多,而不是只知享乐,最终又导致像现在一样的坏局。”
冒襄问道:“那依侯爷之见,该如何是好呢?”
林清华压低声音说道:“依我之见,这保持一个国家、一个王朝永不衰落的最好办法是复古。”
“复古?!”众人齐声问道。
林清华道:“对!复古!这复古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化上的复古,一方面是制度上的复古。文化上的复古是指改变儒学一家独大的局面,使春秋时百家争鸣的风气重回神州,并逐渐废除八股取士,要让所有的人才都能为国效劳:制度上的复古是指向古之圣君尧舜学习,对皇位的传承实行禅让制,以杜绝昏君当政之可能。”
林清华的这番话就像是丢了颗重磅炸弹,直惊得众人目瞪口呆,半天回不过神来。正在众人发楞时,一个声音从身后传了过来:“好!好!好!这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威毅侯真不愧是天下奇才!”林清华回头望去,只见身后不知何时站了三个白衣文士,均三十岁左右,正满脸微笑的看着自己。
正文 第一章 历史转折点 第二十节
林清华看着三人,但并无印象,以前从未见过。吴伟业此时也看到了三人,忙走过来说道:“三位怎么现在才来?我们可等了你们半天了。”接着向林清华说道:“我来为诸位引见一下,这位便是威毅侯林清华,字子华,这几位虽不是我复社中人,但对我复社一向很是关注,经常与我等切磋。这位是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别署梨洲老人、梨洲山人,我等均称其为‘梨洲先生’,是如今辅导太子功课的刘宗周老先生的得意门生。这位是王夫之,字而农,我等皆呼为‘船山先生’。这位是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和我是半个同乡。”
这下轮到林清华惊讶了,这三个人可是后世鼎鼎有名的人啊,他们都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思想启蒙运动的带头人。黄宗羲激烈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为此他写了《明夷待访录》一书,在书中他写到“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认为皇帝实乃天下害虫、人民公敌,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盲目的忠君思想,鼓励读书人应“为天下、为万民”而效劳,并且猛烈抨击封建王朝的法律,认为那不过是封建帝王统治人民的工具,是“恶法”,他主张加强宰相的权利,以分散君权,还认为有效的舆论监督对制止君主的胡作非为很有用,更为难得的是他认识到工商业和农业一样,“盖皆本也”,主张立法保护工商业。
顾炎武与黄宗羲的政治思想相近,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他认为限制君主权利的同时还应扩大地方权力,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即皇帝同各级官吏共同掌握政权,而达到“天下治矣”的目的。林清华一直认为这是一种联邦制的构想,比美国的联邦制还要早一百多年。顾炎武还具有强烈的民族思想,他把“亡国”与“亡天下”区别开,认为“亡国”仅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是民族、文化的沦亡,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的大问题。因此,他提出,“保国”与“保天下”不同,“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此即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的这个思想更对林清华的胃口。
相比之下,王夫之在政治上的建树就不如黄、顾二人了,但他却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的,他认为规律不能离开客观事物本身而独立存在,他主张客观对象与主观认识不可分离,二者缺一不可,他主张用辩证法思想看待问题,他反对那种一代不如一代的倒退的历史观,他还批判了“去人欲,存天理”的理学,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主张满足人的物质要求。
林清华一边嘴上说着:“久仰,久仰。”一边寻思着:这几位大思想家看起来蛮年轻吗,大概他们的思想现在还未成熟吧,也许还在酝酿之中,我不如现在就提醒提醒他们,也好让他们早日完成这一旷古未有的民主思想吧。
想到不如做到,林清华说干就干,跟复社成员们告了个罪后,他便拉着三人聊了起来。
林清华与三人越谈越投机,三人跨越时代的思想让林清华佩服不已,虽然在他看来这些思想很平常,在后世的书本上随处可见,但要知道,这三人可是明朝末年的人,在这个忠君思想强烈的时代,能出现这么三个“叛逆”,实属不易,他们的思想比之一百多年后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并不逊色,若非满清的入主中原打断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并用文字狱扼杀了“新民本”思想的话,恐怕中国的大革命会比法国的大革命先爆发,中国也许会因此而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避免近代所遭受的耻辱。
林清华恨不得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在最短的时间告诉三人,他从古希腊的“贝壳放逐法”讲到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从君主立宪讲到民主共和,从三权分立讲到契约精神,把民主与自由的利与弊都详细的说了个大概,只听的三人面露惊讶之色,像小学生看老师那样用崇敬的目光看着他。
三人热烈的讨论着,丝毫也没注意到迎亲的花轿已经抬进了大院,震天的锣鼓也已经响了半天,直到冒襄来喊他们,他们才想起自己是来迎亲,而不是来讨论治国方略的。三人这才意犹未尽的涌到花轿旁,看着提身红衣的新郎侯方域将凤冠霞帔的新娘李香君从花轿中迎了出来,在众人的喧闹声和喝彩声中,二人由喜娘引导,走入正堂,正式行起了结婚大礼。
礼毕之后,二人被众人簇拥着步入洞房,房门一关,二人便是郎情妾意,唧唧我我,其中的感觉就只能用“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来形容了。
接下来众人能做的事便是大吃大喝,一醉方休。林清华很奇怪,这古代的人结婚居然不闹洞房,本来他是带了几根香蕉的,准备把香蕉栓在新郎腰上让新娘吃的,但看来没得玩了。此时的林清华正一手拿着根香蕉啃着,一手拿着剩下的香蕉向同桌的人递着,众人虽然谦让着,但一挂香蕉还是很快分光了。
饭桌上的林清华一点也没有侯爷的架子,一会儿拉着黄宗羲拼酒,一会儿拉着顾炎武划拳,诸位熟读四书五经的士子哪是他的对手,一个个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几杯酒下肚,便已天昏地暗,再也不知孔老夫子姓甚名谁,倒是那陈子龙经常去劳军,与军将喝惯了酒,颇有几分酒力,与林清华拼得不分高下。林清华今天很高兴,不免多喝了几杯,只喝得胆大如斗,欲与天公试比高,搂着同样醉醺醺的陈子龙的脖子,口中高唱:“‘‘‘‘‘‘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