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异史
隹凭偕侠吹娜擞校饕竦摹⑸凸Φ摹⑹老囊捕啵庋焕矗僭敝换嵩嚼丛蕉啵僭钡馁郝欢际谴铀耙械美矗敲淳捅匦爰又馗乘啊6蚴巧倘说闹屑渑贪沟冒傩丈钍芷浜ΑU庋蠢矗捅匦氪诱饬礁龅胤较率郑辉虼罅ο骷豕僭笔浚侠矸峙湔瘢蚪股倘伺贪傩眨詈媚芄恢苯诱魇樟甘场!?br /> 林清华点头道:“第一条可以办,但第二条不能这样办,必须另想办法,比如说直接由官府收购农人种的粮食,价钱稍微比商人的高上一点儿,这样一来,商人就不得不提高价钱,否则将买不到粮食。”
黄宗羲说道:“但是这样一来,就又必须增加官员数量,似乎有些不妥,而且所需金钱巨大,恐怕国库难以承担。”
林清华说道:“两害相权取其轻,粮食是国之根本,不能有什么闪失。俗话说‘无农不活,无商不富,无工不强’,可见农业十分重要,说到底就是粮食很重要,不能疏忽。至于金钱方面嘛,买进来自然要卖出去,只需稍微加一点儿价,保住成本就可以了。”
黄宗羲沉思了一会儿,随后接着说道:“属下还曾这样想过,历来丁税多由小民百姓来承担,而大户大家地多人少,这样一来十分不公平,虽然张居正大人曾将部分力役摊入田亩征收,但是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属下想向元帅进言,不如索性将丁税全部摊如田亩征收,地越多,税越高,于百姓有好处。”
林清华赞道:“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看来我没有选错人,你马上就去办。”
黄宗羲犹豫了片刻,随后问道:“前日元帅曾经命莫先生将心中所想的那种‘累进税’的方法讲给属下听,但属下左想右想总觉得有些不妥。”
林清华有些惊讶,遂说道:“你讲讲看。”
黄宗羲说道:“清丈田亩不仅十分繁杂,而且容易造成官绅勾结,况且如今天下尚未完全平定,故而暂时不易这样处理,还望元帅三思。依属下之见,莫如规定最高地租额,不许地主胡乱加租,违者从重治罪。”
“你也这么说?”林清华有些拿不定主意了,“顾先生与王先生也是这么劝我的,看来我真的该好好的考虑一下了。”
屋子里一下子沉寂下来,没有人敢打断林清华的沉思。
过了好一会儿,林清华才再次说道:“这样吧,暂时就按照你说的办,不过,官员们的田产一定要限制在五百亩以下,否则立即罢官问罪!另外,再次重申一边,任何军官都不许经营田产,违者以军法处治!”
莫不计马上接口问道:“那,那些明室王子们的田产怎么办?光是河南的几十个逃到南边的王子就闹腾的不得了,他们嚷嚷着要朝廷把他们的田产交还给他们。可是那些田产有的已经被我军用于屯田,有的则被百姓作为私地耕种,若是还给他们的话,恐怕会激起民变。”
林清华冷哼一声,说道:“不要理他们!作威作福了两百年,还想继续作下去啊?要吃饭自己解决!休想再从老百姓身上榨取油水!他们想骂就让他们骂去,张慎言的那《东林雅苑》不是最喜欢骂我吗?就让他们继续表演好了,我可不吃他们那一套!”说到这里,林清华忽然又想起个问题,遂转头询问坐在靠近门边的洪熙官,问道:“你们查的怎么样了?张慎言跟郑森有什么勾结?他们为什么会勾结到一块儿?张慎言就那么健忘?”
洪熙官说道:“张慎言的那报纸《东林雅苑》其实是郑森的手下叶翼云帮着办起来的,实际上与郑森的《三山报》是一个鼻孔出气,只不过,现在看来双方也是有些囹圄的,还并非铁板一块。至于他们为何会相互勾结,属下还没有查明白。”
林清华叹道:“这些食古不化的家伙!非要抱着孔子的臭脚不放!”他转头看了看黄宗羲与莫不计,却见他们脸上并未显出特别惊讶的表情,便知道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这种对待孔子的态度了,不再感到惊讶了,遂接着说道:“我就不信,他们还能比我的《号角》和侯方域的《宁报》更好!”
林清华顿了一顿,随后对莫不计说道:“我上次叫你帮我找的那几个人找得怎么样了?”
莫不计说道:“找到了,已经开始按照您的吩咐在干了。只是属下不明白,为何不将那张慎言一伙抓起来,却非要这么拐着弯儿来?”
林清华解释道:“以力服人不如以理服人,我相信,‘时移则事异’,他们的那一套越往后就越不吃香,所以,不如就用这个办法弄,跟他们搞辩论。”
林清华低着头又想了一会儿,发现自己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要说的了,于是便说道:“若大家没有什么事情了,就下去吧,莫先生把桌子上那些处理完的奏章拿走,黄先生到咨议府去与顾王二位先生携手合作。”
莫不计与黄宗羲马上站起,向林清华行礼后,便走出书房。刚跨出门,莫不计忽然又想起一事,忙转身说道:“方才顺天府尹来了,他想求见元帅,此刻正在正厅等候元帅召见。”
林清华问道:“顺天府尹?他来干什么?”
莫不计说道:“还不是为了上个月的那件案子。”
林清华有些想不起来,便问道:“案子?什么案子?”
莫不计解释道:“就是那件‘聚贤楼’的案子。”
林清华恍然大悟,说道:“原来是齐鲸波的那件事啊,我知道了,你现在先去跟他聊聊,我随后就到。”
洪熙官将门关上,随后从腰间挂着的一个布包里取出一个盒子,交给林清华,说道:“这是青衫社刚刚从湖广送来的,属下不敢耽搁,马上送来了。”
林清华接过盒子,却见那盒子上的封条完整无缺,知道是密件,但他并不想避过洪熙官,便立即当着洪熙官的面将那盒子打开了。
盒子里装着一个千里镜,还有一封信。
林清华打开信看了看,随后又拿起那个千里镜,高兴的递给洪熙官,说道:“湖广枪场已经成功的制出了千里镜,这是他们送来的样品。”
洪熙官接过千里镜,略微观察一番,随后赞道:“比郑森的那些千里镜还要好,看起来那两名从澳门请来的洋工匠还真有些本事。”
林清华将盒子放在书桌上,说道:“人才不分国界,只要是人才,我就能用。”他举起手中的那封已经打开的信,说道:“你猜猜,这里面说的是什么?”
洪熙官笑道:“一定是那艘铁甲船的消息吧?”
林清华将信递给洪熙官,说道:“你只猜对了一半,除了那艘铁甲船已经下水试航的消息外,还有一个更让我高兴的消息,那就是,那种大炮已经造好了,现在我终于可以和郑森摊牌了。”
正文 第四章 夺鼎 第六十五节 大案
作为去年才被朝廷任命,同时也被东帅与西帅一致认可的顺天府尹,赵大人这些日子的心情十分不好,可以说是糟糕透了,因为他忽然发现,自己上任还不到一年,就碰上了让他的那些前任们头疼不已的问题。
赵大人是个真正的儒生出身的官员,与那些真正的儒家弟子一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心中最初的信条,整整三十五年寒窗苦读,不仅熬干了他的心血,同时也熬白了他的头发,当他在步入不惑之年的时候,多年的心血终于换来了收获,他终于被当时的皇帝桂王钦点为探花,当他骑在马上,在左右皂吏们的簇拥下在御街上巡游的时候,他终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仕途是坎坷的,赵大人也深有体会,不仅上面的官员要小心伺候,底下的那些办事的师爷、衙役也不能大意,一个不小心,他们就会玩出无数的花样,让人防不胜防。
赵大人是个清官,他既不愿意收贿,也不屑于行贿,因此,他的日子不仅过的清苦,而且官是越做越小,从最开始的四品官一直变成了后来的七品官,而且由于他对待手下人也不是十分的大方,因此,他的身边几乎没有什么亲信,这样一来,一旦出了什么事情,就没有人能够帮他。
当他上了本奏章,向皇帝桂王陈奏当地苛税之繁重,百姓之困苦之后,他的官场生涯就宣告结束了。
但俗话说的好,“人算不如天算”,当他正准备收拾行李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却忽然得到了从南京传来的消息,桂王与唐王同时登基,现在的大明朝有了两个皇帝。
这个消息让他不敢相信,他无法相信两个天子的现实,直到朝廷新的命令下来,宣布原来被桂王罢官的官员重新起用的时候,他才忽然意识到这样一个严重问题,“天上真的出现了两个太阳”。
经历了官场的一番洗礼,赵大人已经慢慢学会了做人、做官,他有时候真的想狠狠的打自己几个耳光,责怪自己忘记了圣人之道,但当他看见那些跪在自己面前哭述自己遭遇的百姓的时候,他又忽然感到一丝宽慰和得意,认为自己确实应该象父母亲爱护孩子那样爱护百姓,做一个好的父母官,所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赵大人也学乖了,他并没有马上上书反对“二主共和”,而是冷静的等着,观察着朝廷中的动静。
果然不出赵大人所料,朝廷上那些反对派马上就被打压下去了,拥护“二主共和”的人占据了整个朝廷,不久之后,地方上反对“二主共和”的官员也纷纷罢官而去。看起来,赵大人的选择是对的,虽然他也没有上拥护“二主共和”的奏折,但是他的官帽却仍稳稳的戴在自己头上。
也许是他清廉的名声,也许是因为朝廷中实在再也找不出别人来担任顺天府尹一职,所以,当赵大人被朝廷任命为新的顺天府尹的时候,他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不过,当他真的坐在顺天府衙门中处理政务、审理案件的时候,他才真的相信自己已经升官,而且是连升数级,简直可以用圣眷正隆来形容。
就在赵大人从心里感谢东帅与西帅两位大恩人的时候,他却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泥足深陷,想拔都拔不出来了。
没有办法,东帅与西帅根本就不是一条心,当他们中的一个人想往东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却一定会执意往西,这让夹在中间的顺天府尹很是为难,如果两人意见不和的话,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处理案件。幸亏东西两帅最近没有再怎么明着叫劲了,因此顺天府尹总算是舒了口气。
但让他感到无奈的是,这种表面的平静丝毫也无法掩盖两人之间那明显的分歧,上个月的一件棘手案子又一次将东西两帅拉到了顺天府战场上,自己刚刚平静下来的心情又被激荡起来,焦虑加上害怕,他头上的白发是越来越多了。
“赵大人,稀客呀!刚才有事耽搁了一下,让你久等了。”正当赵大人愁眉苦脸的对着莫不计唉声叹气的时候,林清华的声音从正厅门口传了进来。
赵大人与莫不计赶紧起身见礼,林清华却吩咐他们坐回椅子。
莫不计在林清华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话后,便转身离去,就只剩下了林清华与赵大人两人还坐在屋子里。
林清华向赵大人问道:“上次赵大人来我家里的时候应该是在去年年底吧?”
赵大人赶紧站起回话道:“是的,那时下官刚刚上任,特来拜见东帅。”
林清华挥手示意赵大人坐下,随后说道:“你今天来我这里,是为了那件案子吧?”
赵大人恭敬的说道:“是的,下官正是为了那件‘聚贤楼’的案子而来,下官才疏学浅,无法独自处理此事,因此便来向东帅请教。”
林清华笑了笑,说道:“恐怕不是来请教的吧?依我看,你应该是来诉苦的,对不对?”
赵大人尴尬的笑笑,说道:“东帅察颜观色的本事就是高明,下官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东帅的眼睛。”
林清华笑道:“什么察颜观色,只不过是因为我很了解郑森的为人罢了,他这个人啊,最喜欢的就是护短,手下的什么人犯了事儿,他一定不愿意由外人来处治。说吧,是不是他已经向你打了招呼了?”
听见林清华直呼郑森姓名,赵大人就是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接口,但他随后又听见林清华问他话,于是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是的,西帅已经向下官打了招呼,要下官来请东帅一同审理这个案子。”说完,他便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信,站起身走到林清华面前,将信交到林清华手里。
林清华打开信,大概的看了几眼,随后将信放在身边的茶几上,说道:“这么说,这件案子是判不了了?”
赵大人忙说道:“也许是能够判的,假如东帅与西帅意见一致的话,那帮人贩子是跑不了的。本来下官是准备马上判他们重罪的,但是还没等下官问明情况,西帅的帅令就来了,下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