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雄风
潇湘书院·梁羽生《瀚海雄风》——第一回 单骑一剑江湖客 万里西风瀚海沙
梁羽生《瀚海雄风》 第一回 单骑一剑江湖客 万里西风瀚海沙 紫塞黄云望眼遮,征鞑未解又天涯,可堪绿鬓斗霜华。
剩水残山思故国,荒沙瀚海乏仙槎,豪情犹在莫兴嗟。
——调寄浣溪沙
漠漠黄沙,骄阳似火。这正是蒙古库里戈壁上最炎热的季节,七月里的某一天的中午时
候。
大地都好似喘不过气来,在这万里无垠的大沙漠上,一切都好似静止了,看不到什么有
生命的东西,只偶尔可以看见沙石堆中绽出的几根野草。可是就连这沙漠中生命力最坚韧的
野草,也已经桔萎焦黄,纵有风来,它也不会迎风起舞了。
没有静止的只有流沙。一阵狂风过后,流沙四散,俨若惊涛。沙跟着风移走,就像水在
地面上流过一样。风沙起处,阳光也染成了一片黄。黄沙漫天的迷离烟雾之中,略略带着一
些淡紫的轻蓝色,使人远远望去,总好像那遥远的地方是一个浩瀚的美丽的海洋一样。可是
任是眼睛再好的人,也看不清楚哪儿是天地相接的地方!
这真是天地间罕有的奇观,只有在大戈壁才能见着的奇景。
在这万里无垠的大沙漠上,当真是一切都静止了吗?在这七月里的中午时候。
不,这只是往常的情形,但今天却有例外。
除了流沙之外,还有一个人。他是一个约莫二十三四岁的粗豪少年,骑着一匹马,正在
库里戈壁上冒着风沙前行。
这少年从来没有过在沙漠旅行的经验,此际他正震惊于眼前的奇景,心里想道:“前人
形容‘瀚海’(沙漠)的流沙说是:‘积河成旱,状如惊涛。遇风则流,乍聚乍散。’形容
得真是一点不错。”这少年人是从中原来的,他曾经为了这次深入漠北的万里壮游做过一些
准备功夫,读过一些有关沙漠的游记,学过蒙古的语言。看过许多有关蒙古各个部落的风土
人情的记述。但如今身历其境,他只觉得书上所描写的远不及他所见到的十一,是如此的雄
奇而又如此的令人怵目惊心!
这少年只是震惊于眼前的奇景,却无心欣赏这眼前的奇景,在这样炎热的阳光底下,他
的整个身体就像一块块要溶化的羊脂,他骑的一匹千中选一的国外良驹,也在口吐白沫,几
乎走不动了。而且更要命的是,他所带的干粮和食水也快要用完了。
这少年在黄沙漫天之中,吸了一口热风,只觉身体就似要着火焚烧似的,十分难受。他
想喝一口水,一看水壶里的水,已是只剩下薄薄的一圈了。这个大沙漠不知何时方能走出,
他苦笑一声,只好又把壶盖盖上。
这少年苦笑一声,心里想道:“人生际遇之奇,往往出人意外。我以为是要到江南去
的,谁知却到了漠北来!”
原来这少年姓李名思南,本是山东武城人氏,这次他到蒙古来,乃是奉了母命来寻访他
父亲的。
山东武城早已沦陷在金国的统治之下百有余年,南宋偏安江南也差不多有一百年了。李
思南本来是将门之后,他的曾祖曾在韩世忠手下当过一个中级军官,宋室南迁之际,没有随
行,从此便以务农为生。到了他的父亲李希浩这一代,家道中落,和一般农户,已是没有多
大分别。李家的家传武艺,也因数代务农,逐渐失传,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李希浩,只是会
一些寻常的弓马,谈不到有什么武功了。所幸他知书识字,在乡下开了一间私塾,务农而兼
教学,勉强也还可以混混日子。
金章宋泰和六年(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一二0六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受各部落推
戴为“成吉思汗”,兴兵伐金,李希浩被蒙古兵掳去作夫子。这次战争,因蒙古有事于西夏
而移兵西向,全国得以苟安,但金国的战争结束了,李希浩却没有得到释放,推想可能是蒙
方缺乏人力把民夫都带回去了。
李希浩被掳之时,李思南只有三岁,他的这个名字,是他父亲取的。宋室南迁,中原父
老,遥盼彼旗,百年来仍是在异族统治之下,李希浩思念故国,是以把儿子名为“思南”。
七岁那年,李思南有了一个奇遇。他父亲童年时代的一个好友在少林寺学技,此时已经
成为一个名满江湖的大侠,回到故乡,访寻旧友,得知李希浩的不幸遭遇,不胜叹息。他见
李思南聪明伶俐,遂收了这个故人之子做了他的第二个弟子。
匆匆十载之后,李思南已是学成出师,他记着父亲命名之意,准备待母亲百年之后,便
即投奔江南。居家数年之中,他与抗金志士也常有来往。
到了今年春天,有一个当年与他父亲同被俘往蒙古的民夫逃了回来,据说他在七八年前
见过他的父亲,后来就不知消息了。
李思南的母亲年纪已老,日夕思念丈夫,因此就要李思南到蒙古寻父。她怎想得到李思
南尚未得知父亲的下落,就已被困在这沙漠之中。
李思南咬了咬牙,咽了咽口水,稍稍润湿那快要冒烟的喉咙,极力忍受着口渴的焦渴,
此里想道:“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得继续前行!”
好在这时狂风已过,流沙渐渐静止,虽然仍是骄阳似火,大地则已恢复晴明,呼吸也没
有那么艰难了。
李思南簇马缓缓而行,只盼在这沙漠上出现奇迹,发现绿洲。不料绿洲未曾发现,却先
发现了一堆白骨。
那是在狂风“搬开”了一个沙丘之后,所暴露出来的一堆白骨。因为它是埋在沙丘下面
的,还未曾给狂风吹得东零西散,排列得虽然凌乱无章,大体还可以看得出是两具尸体。两
个破碎了的头颅上还覆盖着浓密的黑发。看来这两具尸体生前应该是中年汉子。而且是死了
还没多久的,所以头发都未脱落。
李思南想了一想,便明白其中缘故。沙漠中的兀鹰是喜食腐肉的,这两个人一死,身上
的皮肉便已给兀鹰啄食尽了。
李思南不禁毛骨悚然,知道只要自己一个支撑不住,倒了下来,便将变成这样的一堆白
骨!
李思南正自触目惊心,忽听得极为刺耳的“嘎嘎”叫声,抬头一看,头顶覆盖着一片
“黑云”,却原来是一只硕大无比的兀鹰,两只翅膀张开来足有一丈多长!他刚刚看到被兀
鹰啄尽皮肉的白骨,这只食人的兀鹰就来到了!
李思南怒道:“好呀,我是活人,难道你也敢食我?”只见那只兀鹰从他头顶掠过,向
他前面的一个沙丘俯冲下去。
李思南眼光一瞥,已经发现那里有一个人!脸朝下的俯卧在流沙之上,不知是死人还是
活人。但四肢无缺,纵是死人,至少也是一具完整的尸体。李思南这才知道,兀鹰是要去啄
食那个人的。
李思南大怒,张弓搭箭,“嗖”的一箭就射过去。弓如霹雳,箭似流星,恰好在那兀鹰
的巨爪将要抓着那人之时,射个正着!
李思南虽然甚为疲累,毕竟是个具有内家真力的武功高手,这一箭的劲道非比寻常,那
只磨盘大的兀鹰吃了他这一箭,痛得难当,不敢停留,带着箭就飞走了。
李思南跳下马来,过去察看,把那人翻转过来,只见头部血肉模糊,早已死了!李思南
叹了口气,心道:“费了偌大气力,不料救的却是个死人。想必这人一死,就遇上风沙将他
掩埋,幸免做了兀鹰口中的食物。但这人是什么人呢?”
这人的腰间悬有一个草囊,李思南心里想道:“我且看看他有什么遗物,要是能够弄清
楚他的身份,知道他是哪里人氏,将来回去给他的家人报个讯也好。”于是便搜查这人的草
囊。
李思南把袋子里的东西拿出来一看,不觉大吃一惊。原来囊中所有,只是三支金镖,黄
金所打的飞镖,在江湖上极为少见,镖的形状也很奇怪,那是尖端开叉的蛇形的飞镖。
但这还不足以令李思南吃惊,使得他吃惊的是:这三支金镖拿到手中,便闻到一股腥
味。李思南立即知道,这是毒镖!毒镖也还不足为奇,但再仔细看时,镖身上还刻有图案
的,这一特殊的标志可使得李思南大大吃惊了。
镖上刻着的是龙形图案,具体而微,昂头舞爪,十分生动。李思南心中闪过了三个字:
“毒龙镖”!
毒龙镖的主人是个江湖上鼎鼎有名的独脚大盗,名叫屠百城,人称“冀北人魔”!单单
看他的姓名绰号,可能会以为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其实他平生杀人虽多,却并非滥杀
无辜,他杀的多是金国的贪官污吏,尤其喜欢杀残害百姓的金国带兵的军官,某一年曾在山
东的七个中小城市,杀了金国的四十八名军官,其中有十四名还是守备和总兵级的高级军
官。
金国的官府中人闻其名而丧胆,他本来另有名字的,因他姓屠,在那年连杀七城的军官
之后,就有人叫他做屠百城,从此他也自称屠百城了,当时他并曾有豪语说:“多蒙江湖上
的朋友给我取了新名,我必定不负朋友的期望,要屠它百城的金虏方算称心。”至于“冀北
人魔”则是金国的武土给他所起的绰号。
李思南不知他究竟屠了几城,不过想来总还不满百城之数,如今却已埋骨沙丘!
李思南对屠百城只是闻其名而未见过面的,不过他曾听师父详细说过其人其事,还特别
提到屠百城所用的独门暗器——毒龙镖。这是分量最重而又见血封喉的毒镖,只要给他打着
一镖,武功多好,也是必死无疑。当年他杀七城的四十八名金国军官,其中三十六名便是丧
在他这毒龙镖之下!
李思南手中拿着毒龙漂,大惊之后,心里想道:“这一定是屠百城无疑了,他这么高的
武功,却是谁有那么大的本领把他杀死的?”
心念未已,忽听得“嗖”的一声,一支响箭,已是向他射来!
这支响箭来得急劲之极,李思南刚听得“呜”的一声响,利箭已是劈胸射到。李思南正
在低头看那毒龙镖,做梦也想不到在这杳无人烟的戈壁之上突遭暗算,冷不及防,几乎给那
枝箭射着。
李思南一个“燕青十八翻”就在浮沙上打了几个滚,发箭的人哈哈大笑,说时迟,那时
快,第二支、第三支响箭又相继射来。
响箭本来含有警告的意思在内。江湖上的习惯,敢于使用响箭的人一定是自信武功了
得,远胜对方,所以才用响箭,叫对方有所提防。而且第一支响箭,通常也不会是射向对方
要害的。
可是这个人的响箭来得快如闪电,而且接连三支,都是向着李思南的要害之处射来,这
就失掉了“警告”的意义,这个人分明是要取他的性命,却又故作豪迈,使用响箭,显得他
“不是”暗算。
李思南大怒,一个“鲤鱼打挺”翻起身来,此时他已有了准备,对方的连珠箭虽然来得
仍是十分急劲,他已是可以从容应付了。他翻起身来,正好迎着了那两枝箭,当下提弓一
拨,叮铛两声,两支响箭落在地上。
李恩南抬头一看,只见来的两骑快马,骑在马上的,一个是粗眉大眼的蒙古武士,一个
是面肉横生、披着大红袈裟的喇嘛。
那粗眉大眼的武士怔了一怔,随即又纵声笑道:“好小子,倒有几分本事。你是来给屠
百城收尸的吗?不用费事了,我送你到黄泉去与屠百城相会吧!”
那喇嘛道:“先问问他是什么人?”
武土说道:“这小子来给屠百城收尸,又是汉人,不用问准是屠百城的手下。”一面说
话,一面跳下马来,向李思南扑去。武学高手在沙漠上和敌人交手,地战要比马战有利得
多,因为沙漠不比平地,说不定会踏着浮沙,人和马的重量总在二百斤开外,踏着浮沙坐骑
就会失陷。一个人就轻得多,而且可以施展轻功,所以这个蒙古武士舍弃坐骑,轻身来斗李
思南。
李思南敬佩屠百城是个好汉,心里想道:“杀屠百城的一定不是好人,斗不过也要和他
们一斗。”
待那蒙古武士来到三丈之内,李思南陡地一声大喝:“来而不往非礼也!”手中的三支
毒龙镖一齐打出!
李思南一来是因为这个武士的手段太过狠;二来对方能够杀屠百城,本领一定十分了
得,若然不下辣手,只怕性命难保。是以他迫不得已,才使用刚刚到手的毒龙镖。
这名蒙古武士欺身疾扑,也并非对敌人毫无防备的。但一来因为他是成吉思汗帐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