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谋略 作者:徐如笙(起点大封推2014.05.14vip完结)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
人物大纲
徐家
徐义臣——徐老太太韩氏:
徐见敏——徐大太太夏氏
徐润安徐沛凝徐静含
徐见明——徐二太太岑氏
徐景焕
徐妙筠
何家
何文远——何太太:
何大爷——何大奶奶:
何秉书
何二爷——何二奶奶:
何秉文
何容
——姨娘:
何姿
何三爷——何三奶奶:
何音
何秉宁
何四爷——何四奶奶:
何凌
太后——
长子:瑞亲王——瑞王妃:
瑞王世子东瑜——郡王妃:
安曜郡王
次子:皇上—皇后唐氏:
泰宁公主
唐裕妃:
康王爷东琪——康王妃:
安成郡王,伯让
安宜郡王,仲然
安清郡王,叔宁
郑祥妃:
廉王爷,东琏——廉王妃:
芙蓉郡主
安贵妃:
端王爷,东珍——端王妃:
芳玉郡主,
孙家:
孙老太太:
孙大老爷——大太太:
孙继祖——常阁老的孙女
孙继贤——魏阁老的孙女
孙二老爷——二太太:
孙继良
孙三老爷——三太太:
孙继芳
端王妃——端王爷:
芳玉郡主
定国公张家
张琰——楼氏:
张意——安长顺:
安天宝
张彦——齐氏:
张瑾——谢氏:
张飒——戚氏,已逝:
张序之
张竟,庶出,
镇国公谢家
谢家老太爷:瑞王妃——瑞王爷:瑞王世子东瑜张家谢氏:张飒
谢家大老爷——唐氏:
谢玉树
谢芝兰
谢家二老爷——于氏:
谢玉梧
太后:瑞王爷
皇上
忠远侯安家
安家太夫人:忠远侯安益全——安夫人:安长顺——张意:
安天宝
安盈盈
安长宁
安贵妃——皇上:
端王爷——端王妃:
芳玉郡主
敬国公唐家
敬国公——唐夫人:世子——世子夫人:唐大少爷——唐大少夫人:
唐嫣然
唐翼然
皇后,大姑娘——皇上:
泰宁公主
谢家大太太,二姑娘——谢家大老爷:谢玉树
谢芝兰
唐家二老爷——唐二夫人:唐裕妃——皇上:康王爷
唐二爷——唐二奶奶:
唐旭
唐囡囡
允国公杨家
允国公——国公夫人:
杨四爷
杨敏之(私生子)
杨宛儿
鼎城伯郑家
鼎城伯——郑夫人:郑祥妃
鼎城伯世子——世子夫人:郑宗萍
郑二老爷——郑二太太:
郑二爷——郑二奶奶
郑三爷——郑三奶奶
董家【杭州首富】
董老爷——董太太:
董子澄,:嫡长子,酷爱读书,是徐景焕的死党董秋莲:庶女
董秋燕:庶女
张家【杭州富商】
张老太太:
张老爷——张太太:
张大爷——张大奶奶:
张宝儿
嗣文书院:费文道,
文华书院:钱登科,魏涯,徐景焕,董子澄
第一章 消息(修)
天刚蒙蒙亮,京城西元街元宝胡同何家大宅后院便有了响动,于妈妈穿着青色的比甲,头发整整齐齐挽了个髻,插了一支素银簪子,身后跟着个小丫头捧着四色礼盒,她奉何大奶奶之命来给何太太送东西。
刚到了正房门口,正好看见何太太身边的丫头蔷薇端着水盆出来了,赶忙上前笑道:“蔷薇姑娘,大奶奶叫我来给太太送东西,不知太太得不得空。”
蔷薇笑道:“太太刚起,请于妈妈先等一会儿。”
于妈妈笑道:“应该的。”
蔷薇又喊小丫头倒茶,倒是惊动了里头的何太太:“外头是谁?”
那丫头赶忙道:“大奶奶叫于妈妈过来送东西。”
何太太的声音不紧不慢的:“进来吧。”
于妈妈和捧着东西的小丫头赶忙掀了帘子进去,何太太正坐在罗汉床上喝茶,已经穿戴整齐,见于妈妈进来笑道:“你不是随着船队去南边送节礼去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于妈妈是何大奶奶的陪房,何大奶奶的娘家徐家都在杭州住着,来往不方便,因此每年只赶在端午,中秋和过年的时候去送节礼,这端午节刚过,于妈妈也是刚从杭州回来。
于妈妈笑道:“回来的时候正好赶上舅老爷的好友董老爷出船,顺路就带了我们一程,倒是比以往快了几天,亲家老太太托我们带了些土产,大奶奶挑了最好的叫奴婢给太太送过来。”
何太太笑道:“难为她这么孝顺。”
小丫头把礼盒奉上,何太太瞧了瞧,这才道:“亲家太太可好?家里人都好?”
于妈妈笑道:“都好,老太太身子骨硬朗着呢,端午节的时候还带着家里的少爷姑娘出门看赛龙舟,素日里万事不管,舅太太当家,几个姑娘少爷也都好,二舅老爷的大少爷今年中了秀才,还是案首呢,老太太高兴地不得了,几个姑娘也都大了,家里也请了先生,读书写字的,还请了人教导规矩。”
何太太笑道:“教导规矩也就罢了,能想到教她们读书写字,亲家太太见识不凡哪,我记得徐家有五个孩子,哪几个是嫡出的?哪几个是庶出的?”
于妈妈笑道:“大舅老爷的长子长女是嫡出,次女是庶出,二舅老爷去得早,只有一双儿女,都是嫡出,中了案首的便是二舅老爷的儿子。”
何太太道:“都多大了?说了人家没有?”
于妈妈心中一动,脸上笑容更盛,道:“大爷十八了,二爷十七,都没有说亲,大姑娘今年十五岁,三月三的生日,刚及笄,二姑娘十四,三姑娘最小,才十三,也都没有说亲事。”
何太太惊讶道:“都这么大了还没说亲事?”
于妈妈不知道何太太指的是大少爷还是大姑娘,忙笑道:“原早该说亲事的,只是左挑右选没个能入眼的,这才耽搁了。”
何太太笑道:“这么这么挑剔?偌大的杭州府竟挑不出一个中意的?”
于妈妈笑道:“哎呦,太太不知道,舅老爷家的几位少爷姑娘品貌都是出众的,自然要好好寻摸。”
何太太疑惑,多问了一句。
于妈妈自然娓娓道来:“…要说相貌,是二姑娘长得最好,才十四岁,瞧着跟朵花儿似的,哎呦,说句不该说的话,老奴跟着大奶奶在京城这么些年,也见了不少姑娘小姐,长了不少见识,咱们都说端王爷家的郡主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儿,我瞧着竟不如那二姑娘一半。”
何太太是见过端王府的郡主的,有些动容:“你说的是真的?”
于妈妈信誓旦旦
道:“可不是真的,前两年去,许是年纪小,没瞧出来,如今长开了就是不一样了,连我这个老婆子瞧着都是楚楚动人惹人怜爱的,只是可惜了,没托生在太太肚子里头。”
何太太笑道:“她既有这样这样的相貌,想来也是她的福气,是不是嫡出又有何妨。”
于妈妈接着道:“谁说不是呢,二姑娘长得最美,可要说聪明机灵,识大体,二姑娘就是不如大姑娘,大姑娘真真是嫡出的尊贵气派,听说读书写字也是拔尖儿,十五岁的年纪,处理起事情来井井有条,徐家上下仆妇没有不服的,三姑娘倒是平平,虽说样貌清秀,可和前两位姑娘一比就不够瞧了,只不过性子活泼,一看就是娇养着长大的。”
何太太笑道:“她虽然处处不如人,可却有个中了案首的好哥哥,二舅老爷夫妻去得早,留下这对兄妹相依为命,当哥哥的还不得处处替妹妹着想。”
于妈妈笑道:“谁说不是呢,要说这二爷,那真是和三姑娘天差地别的两个人,看着倒像是大姑娘的同胞兄弟似的,长得又好,又有出息,待人接物也和气,生生把大爷压下去三分,大爷虽不如二少爷得人意儿,可瞧着十分稳重,听说家里的许多庶务都是他在打点呢。”
何太太笑笑,不再提这话,却又问了些路上的见闻,又赏了于妈妈两个银锞子才叫她回去。
于妈妈一走,何太太身边的万妈妈才上来服侍,何太太笑道:“你说于妈妈说的那些话几分真几分假?”
万妈妈跟在何太太身边已久,自然明白何太太的心思,她这是见于妈妈夸奖徐家的子女有出息,心里不痛快了。
于是笑道:“于妈妈毕竟是徐家来的,自然向着徐家说话,再者,这也是为大太太脸上增光的事,她不往好了说难道还诋毁不成?”
何太太笑道:“我就说,谁家的孩子能出息成那个样子。”
万妈妈笑着没说话,只问了要不要摆早饭。
这才刚吃了早饭,何老爷就下朝回来了,何太太吩咐丫头给他换衣裳,何老爷换了常服,问何太太:“前阵子大媳妇不是说派了人去杭州送节礼,人可回来了?”
何太太道:“回来了,刚才还来回了话,老爷找她有事?”
何老爷啜了口茶,道:“康王今儿早朝提起了为徐家平反的事,皇上没有反对,只说叫人去查,徐家只怕又要起来了。”
何太太心中猛地一跳,道:“事情过去那么多年,还能查出什么来?就算查出来了是冤枉的,当时下令抄家的是皇上,皇上还能驳了自己不成?”
何老爷看了何太太一眼,意味深长:“皇上的精神不如以前好了,如今越发的倚重康王了,当年徐家为什么被抄家,朝中上下心里都有数,无非是皇上的一时意气罢了,徐义臣当年毕竟做了不少实事,皇上心里也清楚,这次只怕生了补偿之心。”
何太太道:“徐家白身已久,就算起来了又能如何,徐家如今只剩了一个长子,孙子这一辈又只有两个,能有什么出息。”
何老爷将茶碗重重的放下,道:“你可知道当年徐义臣未下台时,长子徐见敏是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门生满天下,次子徐见明是吏部文选司郎中,故友更多,若是徐家平反起复,势必是一呼百应,到时候,难保有心人把徐见明的死拿出来做文章,你忘了徐见明是怎么死的吗?就算别人不提,徐家也不会善罢甘休。”
何太太道:“于妈妈说二老爷的长子中了案首。”
何老爷惊讶之色一闪而过,随即恢复了平静道:“你瞧瞧,儿子出息了势必要为老子报仇的,这将来……唉。”
何太太不以为意:“不就是个案首,秋闱那一关就未必过的了。”
何老爷道:“妇人之见!那可不是云南西南那地方的案首,而是杭州府的案首,江南人杰地灵,每次科举取士十之七八都是江南人,能在那种地方脱颖而出,点为案首,这个人的前途就可见一斑。”
何太太道:“那老爷的意思呢?”
何老爷想了想,道:“徐家有没有适合婚嫁的女儿?咱们当初在徐家困顿的时候没拉一把,徐家人未必不记恨,如今趁着风声没传出来,咱们两家又结成了姻亲,徐家只会感激咱们不嫌弃他们白身,将来翻身了想翻脸也不好意思。”
何太太想起了于妈妈所说的天资过人精明能干的大姑娘,倾国倾城的二姑娘,活泼娇气的三姑娘,有些不甘愿:“听于妈妈说,三个女儿倒是都没许人,大姑娘太厉害了,娶进门来只怕压制不住,二姑娘是庶出,长得又太妖媚,三姑娘年纪小,又没个出彩的地方。”
第二章 决定(修)
何老爷思量了一会,道:“咱们要是求娶,也只能求娶大姑娘了,大姑娘就算厉害,进了咱们家的门好好调教就是了,我想着就定了秉书吧,他是大媳妇生的,和徐家姑娘又是表兄妹,徐家肯定会答应的。”
何太太大惊失色:“秉书是长子嫡孙,那徐家姑娘嫁进来就是宗妇,我可舍不得秉书。”
何老爷道:“目光短浅!等徐家起来了,徐家的嫡长女就轮不到我们了。”
何太太不服气:“那要是徐家起复只是一场空呢?难道我们家娶一个庶民的女儿做宗妇。”
何老爷皱了皱眉头:“你别忘了,徐义臣是康王的老师,又是因为康王被抄的家,康王既然敢提出这个话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