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谋略 作者:徐如笙(起点大封推2014.05.14vip完结)
似乎所有的人都忘记了秦萱,在大家偶然的提及中,也是不住的叹她命苦,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
第二日,徐景焕一个人进了关押秦萱的屋子,丢给她一个包袱:“你走吧,想跟着贺澜生过日子就回去,不想回去就一个人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吧,这里面有两百两银子,你一个人的话安家是不成问题的。”
秦萱呆住了,喃喃道:“你为什么这么做?”
徐景焕厌恶的看向她:“是被你背叛的岑寒求我这么做的,她说你也是可怜之人,求我别别为难你,你若是还有一点良心,就知道岑寒这是在以德报怨,识相的话远远地离开京城。再也不要回来了。”
秦萱抱着包袱哭起来:“我孤身一人能走到哪里去?”
徐景焕不为所动:“这已经是我最大的让步了,要不赶紧走,不然就等着被贺澜生拖累。一辈子为奴为婢吧。”秦萱哭了半天,这才抱起包袱。蹒跚着往外走。
因为长时间的不见天日,乍一见到阳光,竟有些刺眼,一时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而徐景焕的性格自然不是那等吃了亏还做好事不留名的。
秦萱一出徐家的大门,就有人“认”了出来,看她全须全尾的。打扮的干净利索,还挎着包袱,这时便有徐家的管家大声叮嘱秦萱:“我们表小姐仁慈,二少爷仁慈。不追究你的罪过,你以后好生过日子去吧。”
众人自然要问,徐管家便把岑寒以德报怨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顿时赞不绝口,称颂徐家仁义。甚至还有人专门跑上前来问秦萱:“人家以德报怨,你若有点良心,也该磕个头再走。”
还有人对秦萱道:“看着徐家的面子,以后也该改邪归正了。”
秦萱竟是百口莫辩,最后是被许多百姓簇拥着“送”出京城的。
岑寒知道后倒是埋怨徐景焕:“倒像我故意要个好名声似的。”
徐景焕拍拍她的肩膀道:“是表哥想要好名声行了吧。过年也要出嫁了,总不能还叫秦萱在京城膈应人,你这样也算仁至义尽了,以后好不好都看她自己的了。”
自打头一次的接待后,徐妙筠随后也请王夫人进宫商议婚事,最近因为秦家和贺澜生闹出来的攀高枝和卖女求荣的事,到时让王夫人无形中收敛不少,毕竟人总是畏惧别人的口舌的,一个两个就罢了,若是群起而攻之,也够吓人的。
王夫人没提爵位的事,徐妙筠也就没提,只说婚后让王家人都住在公主府,又道:“原来皇上的意思是把王大人调回京城,毕竟若是王大人和王夫人在陕西,而泰宁总不能也跟着去陕西,若是小夫妻俩单留在京城又不免叫人说不孝顺。”
王夫人忙道:“皇后娘娘明鉴,这样的事原不该臣妇这个妇道人家插嘴,可既然说到孝道,臣妇就不得不说了,臣妇觉得孝道不在于晨昏定省,况且还有两个儿媳妇服侍,更何况公主身份尊贵,臣妇觉得让他们小夫妻留在京城也是极好的。”
徐妙筠笑道:“这是王夫人明白事理,可到底怎么样还是得看皇上的意思。”
王夫人自然不肯回京城,在陕甘任总督,天高皇帝远的,就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又有下头官员的孝敬,一年少说也有十几万两银子,若是调回京城,这银子没了不说,京里当官的多,勋贵也多,王家又算什么?自然不比在外头独尊独大。
徐妙筠岔开这个话题,和王夫人商议了婚礼的具体细节,这才让她告退。
回去后徐妙筠便对伯让笑道:“还真让你说准了,我一说调回京城的事,王夫人脸色都白了。”
伯让笑道:“让他警醒警醒也好,王迟虽然不似那些贪官污吏一个劲的敛财,却也不干净,不过好歹是个办事的,让他在陕西多留两年罢了。”
徐妙筠则是不可置否,应付过了王夫人又去内务府瞧泰宁的嫁妆,泰宁的嫁妆本来就是按着嫡公主的规制办的,其中伯让添了些,太皇太后添了些,徐妙筠和太后也添了一些,倒是十分丰厚。
徐妙筠叮嘱内务府总管:“因为泰宁是长辈,这才把婚期定在了芙蓉郡主前头,你们可不能为了泰宁的婚事忽略了郡主的差事,等过了年郡主的嫁妆也要齐齐整整的,若是哪点不称心,我不发作你们,只怕太皇太妃娘娘也饶不了你们。”
内务府的总管点头如捣蒜,徐妙筠看他办事也的确上心,又赏了他五十两银子,这才让他退下。
奉命去徐家送东西的小禄子回来了,悄悄和徐妙筠道:“奴才去的时候国舅爷正和二姑爷闹不愉快呢,那脸色可难看了。”
徐妙筠忙道:“知道是为了什么么?”
小禄子道:“听说是当时为了劝秦家认错,二姑爷花了好大一笔银子,不然秦家也不能乖乖的被轰出京城,还有贺澜生那儿,二姑爷也撒了钱。国舅爷说这笔银子不能叫二姑爷掏,说主意是他出的,银子也该他出。二姑爷不肯要,说国舅爷把他当外人。国舅爷便说一码归一码,该二姑爷掏钱的时候不会和他客气,如今不该让他掏钱,一定要把银子还给他。”
徐妙筠道:“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哥哥也是个倔脾气,你去说一声,就说我说的。银子一人掏一半,为了这个闹起来多不值当。”
小禄子赶忙去了,半响才回来,苦着脸道:“奴才去晚了一步。老太太正训斥国舅爷呢,二姑奶奶也回了徐家,替二姑爷赔不是,奴才把话说了,老太太就骂国舅爷。说他死心眼,还带累的您也跟着操心。”
徐妙筠叹了口气,可怜的哥哥,祖母是个帮亲不帮理的,当初哥哥和嫂子吵架。祖母骂哥哥,如今哥哥和姐夫吵架,祖母还是骂哥哥。
趁着徐景焕因公事进宫的时候,徐妙筠特意到承德殿和他说话,徐景焕叹气:“安逸的生活过惯了就是不成,还是快些外放吧。”
徐妙筠道:“哥哥说走不走,我可舍不得。”
徐景焕笑道:“你如今好好抚养效贤便是了,皇上又对你言听计从的,就是明年开春大臣们少不了提一提选嫔妃的事,皇上也会护着你,你可别听了闲话使小性子,夫妻之间最怕误会了。”
徐妙筠听了眼泪要落下来:“哥哥什么时候回来?”
徐景焕道:“这可难说了,好歹得做出一番成绩来吧,你放心,京城的事我托付给了张飒和杨敏之,有他们两个在,是不用担心的。”
徐妙筠看着哥哥,忽然觉得好陌生,好像四五年没见过了一样,忍不住拉着徐景焕的手摇了摇,跟小时候撒娇一样,徐景焕笑着摸摸她的头发:“乖乖听话,以前哥哥守着你,如今有了皇上守着你,哥哥也要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去了。”
徐妙筠忍着眼泪点点头,回到凤仪宫却哭了一场。
伯让无奈的劝她:“你哭的再厉害,他也不会说就不去了,反正不过是三四年的功夫,一眨眼就过去了,等效贤大了,我还想请他做先生教导呢,到时候再把他叫回来不就成了?”
徐妙筠哭道:“我没事,就是想起了小时候的事,伤心罢了。”
伯让抱着她,轻轻抚慰着,心里也有些吃醋,毕竟人家兄妹相依为命十几年的感情,即便自己如今是她的夫君,还生了孩子,也是无法取代的。
腊月初十是泰宁大婚的日子,从腊八开始宫里上下边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徐妙筠又要忙着过年的事,又要忙着婚礼的事,团团转,只有吃饭休息的时候才能得空抱一会效贤。
效贤被裹得严严实实,头上戴着貂皮小帽,宫里他最大,谁也不敢委屈了他,只是长时间不见徐妙筠便要哭,圆滚滚的一只,手都伸不直,哭着要徐妙筠,徐妙筠心疼的不得了,把他抱在怀里哄着,这才慢慢好了,一撒手,又要哭,徐妙筠只得一边抱他,一边听人回事,半天下来手便酸了。
晚上伯让给她揉手臂,看着一旁睡得正熟的效贤,又是气又是无奈:“我小时候也是奶娘抱大的,可没跟他似的这么娇气,他要哭,让他哭去。”
徐妙筠道:“我可舍不得,我儿子和我亲,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说着怜爱的碰了碰效贤的小手,他睡觉的时候脱了外面的大衣裳,只穿了贴身的小衣服,越发的跟小兽一样,依着徐妙筠睡得十分香甜,徐妙筠搂着儿子,把伯让撇到了一边,伯让无奈的看着母子俩,大手一捞把两个人搂在怀里,这才沉沉睡去。
谁知道伯让没想起来给效贤把尿,结果效贤一泡尿尿到床上,大半夜的,伯让黑着脸起来让宫女们换被换褥子,偏偏始作俑者还哭得伤心,徐妙筠穿着寝衣抱着他在地上来回的走着哄着。
伯让忍着气给她披上大氅:“还是叫奶娘抱走吧。”徐妙筠眼巴巴瞧着他,眼圈居然红了:“我想抱着他。”伯让十分无奈,反对的话也说不出口了。
等哄了效贤睡下,徐妙筠便依到了伯让怀里:“你别生气了,我出生的时候爹进了大狱,娘也没心思抱我,我都不知道被爹娘抱在怀里是个什么滋味,我不想效贤跟我一样,我……”说着又忍不住哭了起来。
伯让叹气,将人紧紧搂住,又给她擦眼泪:“以后我抱着你,别哭了。”
徐妙筠点点头,哽咽道:“我就是想在他小时候多疼他一回,以后大了你再怎么管我都不说话不行么?”
伯让越发心疼,道:“都听你的便是,母后也说养儿方知父母恩,也说咱们亲自养大好,以后都叫你抱着如何?”徐妙筠使劲点点头,这才止住了哭声。
从此以后效贤在徐妙筠跟前的时候倒是多了,倒是冷落了伯让,幸而在伯让的坚持下,效贤没有每日跟着徐妙筠睡,不然后来的弟弟妹妹也就没有了。
一转眼到了腊月初九,泰宁的嫁妆要一路送到公主府去安置,浩浩荡荡的从宫门抬出去,绕城一圈再进公主府,满京城都在羡慕泰宁公主的嫁妆丰厚,王夫人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打赏的红封一个接着一个撒出去,别提多热闹了。
第二日一大早,徐妙筠便早起去了泰宁居住的宫殿,看着一群宫嬷嬷围着她转,梳妆打扮,太皇太后在旁边瞧着又是高兴又抹眼泪的。
公主身份虽然尊贵,可出嫁所遵循的礼仪也和民间没什么不同,除了辞谢长辈外,还要在宫里拜祭天地合祖宗,等这个仪式结束,王晋来迎亲的队伍也到了,泰宁便坐上了花轿,一路往公主府去。
宫里的热闹也止于此,大家都去公主府喝喜酒凑热闹了,徐妙筠身为皇后自然不可能也去,只能派女官代替自己观礼和祝贺。
伯让也成了闲下来的那个。
第一百二十六章 冬日
他思来想去,便换了便装去了瑞王府,瑞王妃带着左氏并东瑜去公主府喝喜酒了,瑞王爷却因为上了年纪没有出门,得知伯让来了起身亲自迎了出来,伯让忙上前将他扶住,道:“伯祖父,我不是外人,您何必这么多礼。”
瑞王爷笑道:“礼不可废啊。”他拄着拐,走路十分费劲,伯让也不着急,在一旁扶着他,慢悠悠的在院子里逛起来。
瑞王爷小时候也是被当做继承人一样培养的,读书骑射都请了名师教导,如若不是那一次意外,只怕这皇位还轮不到伯让,可有时候造化便是如此弄人。
瑞王爷年轻的时候还怨恨过,纠结过,觉得自己可怜,可如今上了年纪,子孙俱全,安享晚年,再想想儿子自相残杀,自己被气死的先帝,又觉得可怜的是先帝,而对伯让这个晚辈,他也多了几分从容和释怀。
两个人先说了一几句泰宁公主出嫁的事,又把话题转到了朝堂之事上,瑞王爷也知道徐景焕打算外放的事,给了个很中肯的评价:“徐景焕是一把刀,闲置久了便会生锈,让他外放,也是一种磨练,等四五十岁,便可成为朝中肱骨之臣,独当一面,有时候,苦难比任何东西都能让人学会成长。”
伯让笑道:“原先我还有些犹豫,如今听您这番话,才算是放下心来,也是我太年轻,没有经验,有时候做事难免战战兢兢,以后还请伯祖父多多提点我才是。”
瑞王爷笑道:“若是换了旁人,这个话我不一定敢说,既然是你,我也就不避讳了,你刚刚登基。该学的该做的东西有很多,却不是现在,如今最要紧的是稳住朝堂的局势。既重用老臣,也要启用一批新人。让这两辈人相处着,摩擦着,你从中调和,等到朝中大臣上下一体的时候,你再出去走走,微服访查一番,体察民情。这才说做实事的话,我知道你如今无所事事,心里有些不安,可越是这个时候。你越是要沉住气才是。”
伯让感?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