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谋略 作者:徐如笙(起点大封推2014.05.14vip完结)





樱虼艘蝗淘偃蹋枳鸥未竽棠涛拾驳幕峒诵烀铙抟幻妫仕貌缓谩?br />
  在度过了最初的陌生之后,徐妙筠反而和何音渐渐亲密起来,这也是两个人比较相似的缘故,徐妙筠觉得何音虽然刁蛮,可对她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恶意来,只是女孩子之间的一点爱慕虚荣和嫉妒罢了,而何音素日里总是觉得其余三个姐妹身份都不如自己贵重,自觉高人一等,如今来了徐妙筠,一样身份尊贵,又说得来,虽然心里酸酸的,可也挨得住。

  徐景焕大为惊讶,他还以为徐妙筠会抱怨何家的姑娘如何的不好呢,见徐妙筠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也就不问了。

  徐妙筠头一天被罚了,第二日何大奶奶便不叫她再去了,徐妙筠安慰道:“若是不去,先生还只当我是落荒而逃了,岂不丢了面子。”

  何大奶奶一想也是,只得应下。

  第二次见柳先生,徐妙筠一句闲话没敢说,柳先生眼神不好,记性却不错,还问何音:“昨日受罚的那个丫头来了没?”徐妙筠忙起身应答,柳先生问了年纪姓名,也没说什么,继续讲起了孟子。

  可下了学,柳先生却留了徐妙筠说话,何音惧于柳先生的严厉,没敢留下,一步三回头的看着徐妙筠,徐妙筠也觉得奇怪,柳先生却一副谈心的样子,亲手给徐妙筠沏了茶:“你是徐义臣的孙女?”

  徐妙筠惊讶,忙点头:“是,柳先生认识祖父吗?”

  柳先生脸上竟浮现了一抹笑意:“怎么会不认识,当初我是修撰,他是编修,我们是同僚,后来他去了工部,又进了内阁,关系才渐渐疏远了。”

  徐妙筠忙给柳先生请安:“没想到竟是故旧,妙筠给您请安了。”

  柳先生连连摆手,道:“罢了罢了,徐家的事情我心里也清楚,旁的话也不用多说了,我问你,你可愿意进沉烟楼念书?”

  徐妙筠呆住了,柳先生继续道:“看在你祖父的面子上,我替你写一封推荐信,可成不成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何音等在兰馨苑外,见徐妙筠出来忙迎上去:“先生有没有骂你?”

  徐妙筠摇头,脸上还有一丝不敢置信:“先生问我愿不愿意进沉烟楼,他可以帮我写推荐信。”

  何音也愣住了,柳先生和沉烟楼的李茂文老先生是朋友,她是知道的,几次三番祖母和母亲都想请柳先生帮着写推荐信,柳先生都推辞了,没想到竟会主动帮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徐妙筠。

  何音登时沉了脸,也不理徐妙筠了,怒气冲冲的抬脚往前走,丹桂和银杏有些不满:“高兴了就搭理,不高兴了甩脸子就走,她当姑娘是什么,也太看得起自己了。”

  徐妙筠道:“算了,她心情不好也能谅解,倒是柳先生,既然愿意帮我写推荐信,可见和祖父关系不一般,我要去问问哥哥,若真的是故交,说不定能和哥哥说说会试的事。”

  徐妙筠问了何大奶奶和徐景焕,都不知道这位柳先生,何大奶奶道:“这先生是公爹费了好大的劲儿请来的,就是看中和沉烟楼的李茂文关系好,想把家里几个姑娘都弄进去,将来说亲事都高人一等,可柳先生却是个牛脾气,软硬不吃,这才歇了主意。”

  徐妙筠好奇道:“音姐姐说沉烟楼隔壁是谢家家学,要避嫌,所以家里人不叫去。”

  何大奶奶笑道:“是她进不去,这才找借口呢,沉烟楼和谢家家学也是各有各的院子,虽然离得近,却也守得严,要不怎么敢让家里的姑娘去那儿念书呢。”

  徐景焕倒是觉得沉烟楼是个不错的地方,可以锻炼徐妙筠的交际能力,说不定能交到两个好朋友,可又怕徐妙筠手段不够,被人算计了去,再加上徐家如今只有兄妹俩在京城,没个长辈做主,也是不成的,遂道:“里头的都是天之骄女,我怕妹妹吃亏,还是算了吧,柳先生的底细也不清楚,白白欠了这个人情也不好。”

  何大奶奶也是个谨慎的人,觉得徐景焕说的不错,徐妙筠也是无可无不可,自然也就应了,去回了柳先生,柳先生也不生气,叹了口气,道:“也罢,什么时候你想进去了,再告诉我一声。”

  徐妙筠觉得柳先生有些神秘,仿佛对进沉烟楼志在必得似的,也不好说什么,道了谢,出了兰馨苑便去找何音。

  丹桂有些不满:“这两日三姑娘都对姑娘阴阳怪气的,姑娘何苦贴上去受气。”

  徐妙筠道:“她虽然小气,可也不是一无是处,不过是亲戚,又不天长地久的在一起,和和气气的也就罢了,总不能成了仇敌。”

  到何音住的院子,丫头却说何音在午睡,徐妙筠看了看日头,还没吃中饭呢,怎么可能午睡,知道何音避而不见,也没有勉强,权当是散步玩儿,又回去了。

  路上却遇到何秉书,笑意盈盈的凑上来打招呼:“表妹,这是从哪儿来?”

  他不管是对徐妙筠还是对徐景焕都十分亲热,徐妙筠笑道:“去找音姐姐玩儿呢。”

  何秉书笑道:“瞧着快开饭了,娘许在等着表妹呢,表妹快回去吧,我也要去找表哥呢。”

  徐妙筠好奇道:“有什么事么?”何秉书笑道:“定国公府张家二爷下帖子给表哥,请表哥和董少爷过府一叙。”

  原来是张飒,徐妙筠点点头,回了何大奶奶的院子。

  何大奶奶也知道了这件事,喜气洋洋的,能和张飒交好,便有了引荐的人,将来见到康王爷也不是难事,依自家侄儿的才学,康王见了一定惜才,徐家起复的事就越发准了。

  徐景焕董子澄由何秉书作陪,去定国公府做客,晚间方回,何文远老爷起了拉拢的心思,自然叫了徐景焕过去说话,说到朝堂上的事,何文远有心试探张飒和徐景焕的关系,遂笑道:“说起白阁老,这次也是触了霉头了,一样的管着户部,林大人就摘得干干净净,这也难怪,林大人和康王走得近,帮着辩解两句也就清楚了,哪像白阁老,出了事也没人替他说句话。”

  徐景焕一听这话,便知道何文远是在试探他。

  他和张飒不过是君子之交,说的无外乎是会试和殿试的事情,还有一些京城的风土人情,依张飒的性格,怎么可能和他谈论敏感的政治问题,就是张飒说了,他也不可能搭腔。

  徐景焕微微一笑,道:“景焕不过是一介学子,朝堂上的事情怎么敢多问。”

  何文远暗暗惊讶,他以为徐家即将起复,徐景焕会借着白阁老下台的机会狠狠踩一脚,毕竟当初若没有白阁老的弹劾,徐义臣也不会被定罪。

  何文远笑笑掩饰了惊讶,道:“张飒乃是康王爷的表弟,景焕多亲近也好,他日高中,于仕途也有益。”

  这是在问徐景焕和康王爷有没有搭上线,徐景焕暗暗皱眉,却不得不笑道:“我和张飒不过是萍水相逢,他此番请我不过是碍着一路上互相照应的情分。”

  所以你就不用问来问去的烦人了,徐景焕心里暗自嘀咕,何文远是何许人人也,既然进了内阁,那就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即便听出了徐景焕话里的不耐烦之意,也不动声色,依旧言笑晏晏,坐在旁边相陪的董子澄却不给面子的打了个呵欠,道:“明日还要早起读书,晚辈就先回去了。”

  董子澄这样实打实的不给面子,终于叫何文远破了功,他面色一僵,道:“时候是不早了,还是早些歇息吧。”说着端了茶,徐景焕和董子澄告辞。


  第二十一章 摇摆


  待到二人走后,何文远的长子何承嗣才从书房里间出来,面带忧色:“父亲看徐景焕说的话有几分真?”

  何文远哼道:“他倒是精的很,都是些面子上的话,句句都在回避我的问题,不过他和张飒认识没多长时间,想来也没什么深交。”

  何承嗣道:“若是张飒奉康王之命故意结识徐景焕,那两个人肯定一拍即合。”

  何文远脸色一白,细细一想,又觉得自己杞人忧天起来,笑道:“别人也就罢了,你见过张飒管过谁的闲事?他是皇上的外甥,不管谁登基,他的荣华富贵都是妥妥的,何必又淌这个浑水,再者我听说他对他亡妻感情甚深,此番是去拜祭,想来不会替康王搭什么线。”

  何承嗣这才放下心来,何家在何文远的经营下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可随着两位王爷的矛盾越来越激化,何家也不得不做出选择,前阵子何太太想和端王府联姻,让何秉书娶端王爷的女儿便是这个缘故,与其保持中立,倒不如早早站队,省的到时候里外不是人,那到底站哪边就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朝中支持康王爷的多是文臣,因为文臣注重规矩体统,皇后无子,不能以嫡庶来论,只能论长幼,那么康王身为长子,太子之位当仁不让,可因为端王爷的舅家忠远侯府安家是军功起家,所以朝中武将大都支持端王爷。

  一个握有实权,一个却占着规矩,康王爷又素有贤名,饶是这些年端王爷数次打压,也没有击溃康王,可见康王还是有实力的,可如今让人犹豫的便是端王爷的态度。

  自打皇上生病,留了康王侍疾,端王的脸色就一直不好看,即便替皇上打理朝政,还是不见喜色,康王提出重查徐义臣之事时,端王也没有反对,白阁老下台时,端王也没有求情,端王太过沉默,反而叫人心里不安,是已经死心还是在酝酿更大的阴谋?

  即便是何文远也不敢下定论说康王和端王哪个就一定能脱颖而出,这是在押宝,稍不谨慎,赌上的可是何家满门的性命。

  何文远叹了口气,道:“说起来,端王爷的硬伤还是在子嗣上,若是能早早的有个儿子,想来也不会拖到今天。”

  端王是次子,却能和康王对抗这么长时间,所依仗的无非是皇上的疼爱罢了,早在徐义臣被贬黜时,皇上就有心立端王为太子,那是端王离太子之位最近的时候,可皇上的旨意却被几位阁老联手退回了,原因是端王无子。

  那时候端王十八岁,已经成婚三年,却只有芳玉郡主一个女儿,而二十岁的康王,成婚五年,已经生了两个儿子,康王妃肚子里还怀着一个,生下来又是一个儿子。

  皇家最重子嗣,即使皇上偏爱端王,也不能越过这个问题,若是皇位传给了端王,端王却生不出儿子,这江山还不是要传给康王爷的儿子?与其兜一个大圈子,倒不如一开始就传位给有三个儿子的康王,还名正言顺些。

  内阁多半是端王的人,可皇上立端王为太子的旨意还是每每被封回,就是皇上自己也没话说,谁叫端王没有儿子呢。

  命中八尺,难求一丈,就是何文远也不得不感慨这是天命所在。

  何承嗣看着沉思的父亲,动了动嘴唇,想要劝说两句,却不知如何开口,在没有娶何大奶奶时,何家只是个普通的官宦人家,都说京官穷,这话不假,何家的日子着实有些清寒。

  是徐老太太看中了他,想要他做女婿,徐义臣这才一步步提拔了何文远,当时徐义臣是康王的老师,又是内阁最年轻的阁老,说是炙手可热也不为过,有他出谋划策,端王几次想算计康王都没成功。

  可以说,没有徐义臣,就没有何家的今天,可谁又知道后来的情况急转直下呢,徐义臣获罪,徐见明被控告私通海盗,这罪名连何承嗣听着都新鲜,徐见明不过是有个同窗是福建人罢了,怎么也不可能和福建海盗扯上关系。

  可徐家还是被抄家,徐见明死在诏狱,徐义臣病逝,噩耗一个接着一个,徐家只有老弱妇孺,再也撑不起这个家。

  这个时候,身为亲家的何家本该挺身而出,可在那个风声鹤唳的时候,谁又敢往上凑?

  徐义臣去世时,他有一个学生在翰林院任职,不过是去吊唁,第二日就被撤职查办,何家身为姻亲怎么敢轻举妄动。

  可何大奶奶却从此恨上了何家,觉得何家见死不救,何承嗣叹了口气,想起已经十几年没给过他好脸的妻子以及最近开始对徐家发自内心崇拜的儿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听何文远道:“徐景焕心思缜密,从他这儿套不到多少东西,他妹妹不是在内宅?小姑娘家家的不知道轻重,哄一哄什么话都说,我看倒要在这上头花花心思。”

  何文远苦笑,父亲不提他还想不起来,一说倒想起来了:“父亲,这个徐妙筠也不是简单的角色,柳先生答应替她写推荐信进沉烟楼读书,被她拒绝了。”

  何文远大为惊讶,柳先生全名柳凤臣,和徐义臣是同科,当初两个人一个是状元,一个是榜眼,后来都进了翰林院,一个是修撰,一个是编修,又因为名字相似的缘故,关系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