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谋略 作者:徐如笙(起点大封推2014.05.14vip完结)
效贤板起了脸:“不行就是不行,奉颐园是皇家园林,可不是谁都能进去的。”
安舒不服气,用马鞭指着茂哥儿:“徐茂宁也不是皇家的人,为什么他能进?”
茂哥儿淡淡扫了他一眼,道:“我是奉皇上之命去检查奉颐园有无不妥,皇上和皇后已经择定了赶在八月十五前搬过来,你若是想见,等中秋节在奉颐园开宴的时候再过来吧。”
安舒被噎了一句,悻悻的,若是换了旁人敢让他这么丢脸,他早就一鞭子抽过去了,偏偏这两个,一个不敢惹,一个不能惹,只得罢了,不过也的确对奉颐园好奇,便丢下了身后的几个狐朋狗友,死皮赖脸跟在效贤后头进了园子。
奉颐园采取了江南园林的风格,大到亭台楼阁,小到花草木石,无一不显示着高雅别致,而进到屋子里面,则处处彰显着皇家的华丽富贵,连安舒这个见惯了好东西的也都啧啧称叹,一进进院子看过去,竟然一点也没觉得腻味。
直到到了寝殿,原定是伯让和徐妙筠住的地方,效贤便不让安舒进了:“这是父皇特意送给母后的,吩咐了除了工匠谁都不许进,我也不进的。”
安舒叹气:“我要是个女的就好了,花这么大手笔只为博千金一笑,还真是奢侈。”
效贤哼道:“你怎么能跟我母后比。”
三个人从奉颐园出来,又顺路回了宫里,刚踏进凤仪宫,便看到柔柔歪歪斜斜的跑出来,嘴里念叨着:“皇兄皇兄。”
后头两个奶娘如临大敌的跟着,效贤见了眉开眼笑,伸手将柔柔抱了起来:“柔柔在做什么?”
柔柔嘻嘻笑着,看到茂哥儿也在,红着脸伏到效贤肩上偷偷地看茂哥儿,茂哥儿冲她一笑,柔柔这才伸手要他抱。
伯让跟了出来,人到中年,伯让身上温润如玉的气质越发的浓了,寻常也不大管政务了,一概都是交给了效贤。
见效贤回来,便道:“园子修的怎么样?”
效贤笑道:“自然是极好的,父皇亲眼看看便知道了,我说也说不出那个景致来。”
伯让便把柔柔抱了回去:“能住便成了。”
效贤回了话,又和茂哥儿去了承德殿,只留下安舒一个蹭饭。
徐妙筠一直没亲眼见见那奉颐园是什么样子,听了安舒添油加醋的形容却越发好奇起来,好在搬家的日子也不远了,虽说要住到奉颐园那边去,可也不能就把宫里搬空了,奉颐园那边一应都是全的,不过收拾几件常穿的衣裳,常用的东西罢了。
八月初,伯让和徐妙筠就进了奉颐园游园赏景。
第一百七十章 人心(一)
将来的故事还很长,写出来怕太繁琐,所以只挑了我觉得值得写的,算是番外吧,大概有四五章的样子。
************
景宣十八年,景宣帝退位,太子效贤登基,改年号为景泰,景宣帝以太上皇之尊与太后徐氏搬去奉颐园居住。
景泰元年,新帝立山东陈氏第三女为后,天下太平,国富民强,史称宣泰之治。
景泰三年夏。
这一年的夏天尤为炎热,蝉鸣声此起彼伏,幸而伯让和徐妙筠都是不拘小节之人,反而觉得蝉鸣声别有一番趣味,遂并没有让人粘去,可跪在颐和居前的皇后陈氏听在耳里却尤为烦躁,明晃热烈的阳光直直照在她脸上,她却一动也不敢动,只偶尔抬头看颐和居大门处垂着的湘妃竹帘。
她已经跪了一个时辰,里面的人却丝毫不为所动,她也知道这次自己做的过分了,可她怎么能容忍别的女人在她之前生下长子。
直到屋内传来一声响动,不多时,便有宫女掀帘子出来,对陈氏恭敬道:“太后娘娘让皇后娘娘先回去,好好照顾萧妃的身子便是对她的孝顺了。”
陈氏黯然低下头,自己跪了这么久,到底没能让太后心软,她低声应了,因为跪的太久,起身时一个踉跄险些摔倒,被身边的人扶了一下,这才站了起来,再三的看了颐和居,见没有人出来,这才落寞的慢慢的走了出去。
徐妙筠坐在窗下,透过纱窗看着陈氏渐行渐远的寂寥背影,叹了口气:“原以为这是一门好亲事,没想到人心也会变,盼姐儿从那个天真懵懂的孩子变成了如今模样,已经有些面目全非了。”
午睡初起,躺在躺椅上翻书的伯让道:“也是她刚进宫的时候你太骄纵她了,让她变得目中无人起来。这事你可告诉陈家了?”
徐妙筠道:“这可怎么说呢,效贤气的那样,我若是偏袒了这个,效贤非得跟我翻脸。”
伯让最见不得徐妙筠愁眉苦脸的,道:“晚上把效贤叫过来问问,那个萧氏也不是个省事的。”
萧氏是效贤未登基前去江南出巡带回来的女子,小门小户的,带着一股江南女子的钟灵毓秀,很得效贤喜欢,遂没等大婚便收在了身边。
徐妙筠和伯让虽然都是奉行情有独钟。只守着一个人过一辈子的。却不会勉强儿子如此。遂除了徐妙筠有些微词,伯让倒没有说什么。
直到效贤登基,立了唐囡囡的女儿陈宗莹为皇后,这才将萧氏封为萧妃。
陈氏为后三年。却一直无所出,可萧氏却在前不久有了身孕,这是效贤的第一个孩子,尽管不是嫡出,可不管是徐妙筠和效贤都十分期待,没想到不足三月,萧氏就落了胎。
查来查去,最后查到了陈氏身上,效贤大怒。在徐妙筠跟前嚷嚷着要废后,陈氏这个皇后是徐妙筠亲自选的,出了这事她也是又不敢相信又觉得羞愧,听了效贤的话气得直掉眼泪。
效贤被伯让抽了一顿,赶回了宫里。至今还没露面。
直到用完晚膳,效贤才过来,自打登基,他身上那股子少年的青涩就全然褪去,变得越发成熟沉稳,徐妙筠看着儿子如此优秀自然是十分骄傲的,可也是因为儿子太能干,渐渐挣开了她的束缚,让她有些手足无措,有些抓不住的感觉。
效贤过来的时候伯让正盘腿坐在罗汉床上研究棋谱,见了效贤也不搭理,徐妙筠坐在对面,欲言又止,最后也没说话。
效贤闷声不吭跪在了地上:“前几日儿臣蒙了心,说了混账话惹得父皇和母后伤心,儿臣在这认错了。”
徐妙筠一听这话,忙要上前拉他起来:“你知道是混账话就好了,快起来吧。”
伯让却不紧不慢道:“让他跪着,如今他是越发的目中无人了,独宠萧氏,忽略了皇后,本来就是他的错,他却埋怨起了别人,难道都跟他似的宠妾灭妻才好?”
听了伯让的话,效贤也不敢起来了,跪在地上动也不敢动,徐妙筠见他不起来,看伯让也不松口,又是气又是急又是心疼儿子,又要掉眼泪。
伯让这才将徐妙筠拉了回来,问效贤:“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办?”
效贤道:“萧氏总是受了委屈的,儿臣打算将她晋为贵妃,以示安抚。”
伯让道:“她没护住皇嗣,是她没本事,不说罚她就罢了,反倒要晋她的位份,哪有这样的道理,你把她送到这儿来,我看她倒要好好学学规矩,知道知道什么是嫡庶尊卑分明。”
效贤抬头看着伯让,有些惊讶,最后还是不甘心道:“萧氏没能护住皇嗣有罪,那陈氏呢,残害皇嗣,又当何罪?”
徐妙筠道:“她今天在我这儿跪了大半天,我也没理,我知道你生气,我也生气,可你也要顾念一点夫妻之情,毕竟她是皇后。”
一边说着,一边把效贤拉了起来,让他坐在自己身边,效贤不吭声了,徐妙筠便拉着他进了内室,避开了伯让说私房话:“你和盼姐儿刚成亲时多好啊,怎么现在就变成这样了?”
效贤这才对徐妙筠说了实话:“她嫁过来后见了萧氏就很不高兴,还常常拿母后做借口,动不动就说父皇只得母后一个,我却没有做到,我刚开始听了,以为她是吃醋,何尝不是温柔小意的陪着哄着,可母后也看到了,她嫁过来三年无所出,我怎么办?难道叫我断子绝孙不成?我略微亲近萧氏,她便说我不如父皇痴情,她若是如母后一般刚进门便生下嫡长子,我也不会去亲近萧氏,让萧氏赶在她前面怀上子嗣,萧氏有孕后,我也和她说了,若是生下儿子,虽是长子,却也是庶子,丝毫不会妨碍到她将来的嫡子位置,她却不听,处处跟萧氏过不去,让萧氏给她立规矩,我但凡说一句,她便说我偏心,我也是无可奈何,时间长了,谁受得了啊。”
徐妙筠叹了口气:“她没有儿子,自然是心急如焚的,见萧氏有孕,心里就是不痛快也是常事,这件事是我疏忽了,不过你父皇说的是,那个萧氏也不是个省心的,整天娇滴滴的,又一副可怜相,盼姐儿见了能不觉得碍眼么?”
效贤不吭声了,徐妙筠道:“那个萧氏你且别理会,送过来我帮你教着,你喜欢是一回事,可如今最要紧的是嫡子,还有你和盼姐儿的关系,莫要叫有心人拿住了做把柄。”
效贤满脸委屈,高高大大的身体伏在徐妙筠肩上:“母后,怎么这个皇帝父皇做得如此轻松,我却觉得这么累呢。”
徐妙筠见他跟小时候一样,受了委屈或者不开心了便趴在她怀里寻求安慰,心下一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当年你父皇也是很不容易的,在子嗣这上头,若不是母后很快生下了你,这三宫六院也是难免的,如今你身边只有两个人,太少了些,等明年开春,便预备着选秀吧,多挑两个好的,也免得你把那萧氏当宝贝。”
效贤心下一暖,这件事母后到底要出手的,不会让他左右为难,毕竟陈氏是陈家的女儿,唐家的外孙女,她母亲还是母后的闺中密友,如若母后出面,是再合适不过的,遂越发的要跟个孩子似的撒娇:“母后帮我揉揉额头,我头疼的很。”说着把头枕在了徐妙筠膝上。
徐妙筠笑呵呵的,轻轻的一边帮他揉着额角,一边道:“你婉表姐刚生下次子,过两日要办满月酒,你别忘了叫人去送礼,还有宝姐儿,新婚才三个月,她那个夫君我瞧着文文弱弱的,又不怎么爱说话,你要格外看顾些,也不要许给他多高的官位,最好是稳妥的,不至于出错,也叫人放心,还有致远和莹莹的婚事,耽搁了这两年,也该办了,两个都是你表弟表妹,你要给个体面。”
效贤一一应了,不多时,竟然就这么睡着了,徐妙筠看他眼底乌青,便知道这两日着实煎熬了,心里是万分心疼,叫人进来悄悄把他挪到了炕上躺着,又亲自坐在一旁替他打扇。
做母亲的看儿子,是怎么看也看不够,伯让进来一瞧,心里就有些吃味儿,可他面上对着儿子疾言厉色,心里又何尝不心疼,到底没说什么,反而把扇子接了过来,继续给效贤打扇。
效贤说是睡着了,其实也是装睡,享受着父亲母亲对他一如既往的关怀,听着他们压低了声音说话,心中温情一片,面对萧氏的梨花带雨和陈氏的强词夺理所产生的疲惫一扫而空,竟真的慢慢的睡着了。
第二日,效贤也没有紧赶慢赶的去早朝,反而悠哉悠哉的吃了早饭,和徐妙筠说了几句闲话,这才被伯让赶了回去,当天下午,萧氏便被送到了奉颐园。
徐妙筠看着跪在面前楚楚可怜的萧氏,也理解效贤为何会心软护着她了,遂淡淡道:“你刚刚小产,身子不好,我叫刘嬷嬷去服侍你,先把身子调养好了是正经,旁的事情都不要想了,我自会替你做主。”
第一百七十一章 人心(二)
谁都知道新帝至孝,萧氏对着徐妙筠,一个字也不敢多说,只低头称是。
那位刘嬷嬷,说是派去服侍她,可到底是太后身边的人,她哪敢使唤,说不得是供着还差不多。
萧氏倒也乖觉,知道自己被送来奉颐园,多半是要吃点苦头的,遂做小伏低,每日来给徐妙筠请安,即便徐妙筠不见她,也要在颐和居前站上半个时辰,又上上下下的花银子打点,谁不说一句萧妃娘娘温柔贤惠会做人。
伯让知道后对徐妙筠道:“都说日久见人心,这话一点没错,萧氏在宫里只怕也是这么收买人心的。”
徐妙筠看着桌子上摆着的一根根金簪子,一锭锭银锭子,都是萧氏打点颐和居上下所费的东西,可是,能在颐和居服侍的人哪里是这么容易就被收买了,前脚接了东西,后脚就呈了上来。
徐妙筠也是十分失望,叫人把这些东西送去给萧氏。
萧氏见了这些自己打赏出去的东西居然当做太后的赏赐送了回来,便知道自己收买人心的事情漏了陷,吓得半死,不知道该怎么办。
幸而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